第七十七章 大食戰場

總體上看,大食方面的四個分戰場,兩個戰場都是兩敗俱傷,一個戰場上大明達成了部分目標,最後的海戰大明居於劣勢。
不過無論哪方面的人,現在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一個人身上,一個看上去似乎不太不高興的人。
在這裏,大明可以從印度和波斯運送士兵和補給,雖然主要也是通過海運,但是周圍全都是大明殖民地。
關鍵大明在大西洋中部和北部,沒有任何可用的補給和修理基地。
這個戰爭目標本來不算太大,但是卻低估了自己給泰西人造成的壓力。
本來就準備對埃及和印度戰爭的大明,理所當然的拒絕了「蠻夷們」的自殘要求。
也就是說,當時大明在大秦海內(地中海)內,最多只能部署六千噸級別的防護巡洋艦。
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普魯士、奧地利、露西亞、奧斯曼、荷蘭、撒丁(義大利)盡數到場。
但是卡爾大公卻高興不起來,他看不到歐洲和奧地利的未來。
當大明公開準備戰爭的時候,泰西人長期積累的壓力終於達到了臨界點,再加上英國人的斡旋,反大明同盟終於成立。
大明的西海運河,最多也只能通行七千噸的運輸船。
因為這時候的表面硬化裝甲防禦效果拔群,而大口徑穿甲彈沒有成熟,是盾大於矛的時代。
雖然戰爭結束了,並且以近似平局的模式,這對歐洲人而言已經可以算是勝利了。
自認為被逼到牆角的反明同盟,就主動正式對大明王朝宣戰了。
這些地方對於泰西諸國而言,雖然也不是本土,但是他們的本土比大明近得多。
強行往裡面闖的結果,可能就是戰爭提前爆發。
結果意外交火了幾次之後發現,敵人的炮彈打不|穿自己的裝甲巡洋艦的裝甲。
最初的hetubook.com.com行動也是頗為順利的,修船廠陸續「修」好了六艘裝甲巡洋艦。
當然修理過程也都是保密的。
特別是奧地利,出海口不僅在地中海內部,而且是在次級內海,亞得里亞海裏面。
最多只能走六千噸的防護巡洋艦。
名義上的奧斯曼帝國埃及總督,實際上的埃及統治者,穆罕默德·阿里·本·易卜拉欣,看著城市的廢墟思考未來。
效率比從東墨洲通過紅海運輸高太多了。
大明當今皇帝朱仲梁年輕氣盛的時候,迫切的想要把主力艦部署到大秦海去。
這個世界的大明雖然有心挖大一些,但是當地的地質環境是固定的,這個時代的工程能力也擺在這裏。
奧斯曼部隊水平也明顯低於主要泰西國家,整個戰爭過程就是在奧斯曼部隊的持續後退。
大食戰場是反明戰爭真正的主戰場,也是這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地點。
因為當時的大明,已經在策劃針對英國人的作戰行動了。
他們開始往大食周圍地區增兵,特別是英國、西班牙、奧斯曼三國。
然後泰西諸國聯軍與奧斯曼軍配合,從東西兩個方向行動夾擊西海地區,試圖奪取西海半島和運河。
通過大秦海直接海運補給更加方便,所以參戰人員數量反而要多一些。
拿破崙最初就是在大食地區戰場作為軍官任職,不斷晉陞后調往安西戰場擔任最高統帥的。
最多只能通行五千噸的船舶。
他們邀請了幾位地位最尊貴的王子、親王、大公們來參加,作為名義上的主持人。
埃及戰場是對埃及本土的爭奪,死海戰場是對西奈半島以東和以北,以及大食半島北部地區的爭奪。
以後大明可以毫無顧忌的在地中海部署艦隊,從直布羅陀海峽實在進m•hetubook•com•com不來的話,還可以在西海城造船廠直接建造。
但是奧地利人、義大利人,他們的出海口全在地中海裏面,沒有辦法不去在意。
不過泰西諸國的主力艦隊,大部分也被大明的主力艦隊拖在了南大西洋,在大秦海內的艦隊同樣不是主力。
大明海軍只要安排一支艦隊,就能徹底堵死奧地利出海的門戶。
這就像是要永遠把刀子明晃晃的擺在所有歐洲人國家的面前。
既然戰爭是以平局結束,大明就徹底的保住了西奈半島,也保住了西海運河。
撒丁王國的弟弟,奧斯塔公爵,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歷史上的下任撒丁國王。
英國人和其他泰西人暫時忍住了跟大明決裂的衝動。
於是朱仲梁想了個暗度陳倉的主意。
這些王子們為首的貴族子弟們,有些是真正參与了作戰或者指揮的,但是更多的只是過來刷資歷的。
泰西人雖然暫時不知道大明在暗度陳倉,但是感受到的威脅卻也是在不斷提升的。
這場真正的世界規模的大戰,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大明這是把刀子直接伸到了他們屁股下面。
船上不裝任何武器、設備、裝甲,使艦體保持極低吃水的狀態飄在海上,用拖船暗中拖過運河。
這樣最終的結果,可以算是大明略佔優勢的平局。
但是遭到了泰西諸國和奧斯曼聯軍的拚死阻擊,目標最終未能完成。
大明在大秦海內不斷的建設碼頭和造船廠,不斷的送戰艦進去的過程中,泰西人也沒有閑著。
新完工的那些戰艦,也終究要出去測試,接觸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大明海軍的裝甲巡洋艦艦隊的早期作戰思路,就是去打擊泰西各國補給航線,干擾泰西各國對戰場的支援。
當英國人的消息傳來,https://m.hetubook•com•com談判的地點終於確定的時候,宴會也正式確定了下來。
消息最終還是走漏了,然後整個泰西徹底炸鍋。
在戰爭早期,大明在大秦海的海軍艦隊數量有限,甚至根本就沒有主力鐵甲艦。
不過這種狀態沒有維持太久。
甚至不是大明修建西海運河。
天方地區大部分參戰的士兵,也有點像是露西亞北方戰場的士兵,雖然正在逐步退出戰場,但是短時間難以放鬆。
大明的行為被發現之後,乾脆也就不再做掩飾了。
鐵甲艦實在送不進去,裝甲巡洋艦也可以。
特別是大秦海(地中海)沿岸的法國、撒丁義大利、奧地利等國,以及被大明坑過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
西班牙王子,費爾南多·弗朗西斯科,歷史上的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多七世。
而在他戰鬥過的埃及亞歷山大港碼頭,從大食地區戰場撤下來的傷員和士兵,也正在被送上返回泰西大陸的客船。
露西亞在北方戰場首先發動進攻。
大明的部隊傷亡總數量,遠小於奧斯曼帝國,也少於泰西諸國,甚至僕從兵的傷亡數據,都比反明同盟要低。
西海半島的面積太小,本地沒有足夠的補給來源,大明只能通過紅海航線,從東非和印度輸送物資。
奧斯曼帝國的「大維齊爾」(可以視為宰相),寇爾·優素福·札亞丁,在評估戰爭正式結束后帝國將要面臨的局勢。
奧地利皇帝的弟弟,泰申公爵,奧地利元帥,西海戰場泰西聯軍指揮官,卡爾·路德維希·洛倫茨大公。
這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並不是大明試圖拆解奧斯曼帝國,這件事情英國人、法國人、露西亞人都想參与。
同時還有大量的低級巡洋艦,光明正大的開進了大秦海,大明的大秦海艦隊初具規模和-圖-書了。
繼續運送更多的船殼和裝備,到大秦海裏面組裝更多戰艦。
然後在東墨洲的吉州(吉布地)造船廠里,提前建造好萬噸級裝甲巡洋艦的船殼。
但是最終的結果也是兩敗俱傷。
大明在這次戰爭中的初步作戰目標,本來是保住西海半島和運河,同時奪取整個埃及和印度。
大明在這裏對大量岸炮協同作戰的指揮方式的摸索,完成了大口徑主炮協同攻擊的經驗積累。
亞歷山大港裏面,來自泰西各國王公貴族子弟,本來正在討論要不要舉行停戰慶祝宴會。
作為主戰場的大食戰場,在開戰之後迅速聚集了所有反明同盟的部隊和艦隊。
這讓大明的參戰人員數量受限,無法發揮本土的人力優勢。
裝甲巡洋艦所需的武器裝備,用貨船運送到大秦海一側的船廠,去「修理」那些只有船殼的萬噸級的裝甲巡洋艦。
只不過,這麼大的工程,是不可能長期保密的。
運送大型戰艦進入大秦海,也是作戰行動的準備工作,用來在海上防守西海地區(西奈半島)。
拿破崙在滿是傷員的露西亞火車上思考,要去哪裡尋找改變歐洲的力量。
現在,持續十余年的慘烈戰爭終於結束了。
葡萄牙王子,巴西親王,若澤·弗朗西斯科,歷史上因為天花而夭折,這輩子小時候種了牛痘活了下來。
反明同盟成立后,立刻要求大明拆毀大秦海的所有裝甲巡洋艦,或者在泰西艦隊監督下繞大西洋運回小西洋。
走小西洋-大西洋航線,繞過墨洲大陸,穿過直布羅陀進入大秦海,英國人和西班牙人是不可能放行的。
這兩個戰場都以西海半島(西奈半島)為中心。
大秦海戰場就是海戰。
不過大秦海內大明艦隊數量終究還是太少,反明同盟隨時都可以從大西洋抽調艦隊。和*圖*書
最終大明基本佔據了整個兩河流域。
在西海地區北部的大秦海沿岸,建設一個民用的造船廠,同時兼有軍用的修船功能,這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然後大明海軍才開始嘗試更加主動的作戰策略。
在整個大食戰場之中,又分成了埃及、死海、兩河、大秦海四個分戰場。
確認這一點的同時,加上當時的大明承諾,運河允許所有國家船舶通行,並且保證不在大秦海部署主力鐵甲艦。
歷史上的蘇伊士運河,直到二戰結束后,第一次大規模擴建之前,在現代角度看的話,通航能力都比較有限。
因為同樣噸位的戰艦,艦體吃水比商船更深,所以通行噸位比民船更小。
大明海軍取得的戰果也不算少,但是終究難以徹底擊敗反明同盟海軍,見勢不可為就得躲到岸炮範圍下避難修理。
在大西洋跟泰西諸國打海戰,大明海軍會非常吃虧。
那是大明從奧斯曼手中奪取兩河流域的戰爭,對手主要就是奧斯曼帝國的部隊。
亞得里亞海就像是一個口袋,出口只有七十多公里寬。
至於兩河戰場,在反明同盟成立之前就已經打了很久了。
法國人、西班牙人,他們在大洋上和地中海同時擁有出海口,也許還可以忍一忍。
英國人、普魯士人、露西亞人,他們的出海口在大洋上,他們也許可以不特別在意這件事情。
現在海軍的主力艦和裝甲巡洋艦,排水量早就已經過萬噸了,當然不可能通過西海運河。
荷蘭王子,威廉·弗雷德里克,也就是歷史的荷蘭國王威廉一世。
兩河戰場的大明部隊完成任務后,曾經嘗試繼續向西方進攻,試圖打通與西海半島交通線。
公開進行戰爭準備,給海岸線上修好的基座上裝主炮,為海上的巡洋艦提供掩護,防止敵人艦隊直接轟擊海岸線。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