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規模的戰爭已經全面結束了,必須要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再次調整政策導向。
這種社會層面的身份地位轉變的吸引力是很強的。
首先安排兩百萬大明主力軍團,繼續作為都督府管轄的正規軍,負責鎮壓和掌控整個泰西大陸的局勢。
也包括按照世祖皇帝的規定,已經被列為大明國族的蒙古等本土邊沿族群,以及他們與漢人的子女。
回家之後該幹嘛幹嘛就行了。
重點是具體安排多少人退役,繼續保留多少軍隊,主要安排在什麼地方。
這樣的趨勢再保持一代人的時間,純血泰西人就可能會變成變成少數族群了。
再加上大明人與南洋各族人的混血後裔中取得通識考試合格證的青年們。
還有幾十個潛在的可供他們役使的泰西下層人……
這部分駐軍同樣要隨著局勢穩定而縮減。
最終大明方面總共損失的兵力還不到一百萬,算上受傷的人員也總共不到三百萬。
戰爭開始之後,也基本沒有參与什麼惡劣的戰鬥,編製基本上都是滿員的。
原本大明的普通工人家庭,生活上其實也不算差,但是從大明到了泰西,那直接就變成統治階層了。
這樣總計五百萬士兵和地方武裝人員,再加上跟隨他們移民泰西的家人,是大明控制泰西大陸的基礎力量。
第一級是擁有大明國民身份的人,他們是僕從軍中地位最高的。
大明本土和其他剩餘地區,暫時保留兩百萬大明主力軍,兩百萬各族僕從軍。
以及鮮卑、哈薩克、希瓦、波斯、埃及等外藩胡人僕從兵。
最終降低到一百萬主力軍,一百萬藩國武裝力量的級別。
這裏生活著至少一億五千萬以上的墨人,包括一直生活在這裏的土著,以及去過殷洲又被送回來的同族。
大明招募大量的僕從軍,帶有消耗這些藩屬國人力的想法。
未來幾年會繼續迅速增長到兩億人以上。
泰西大陸是最新征服的地區,也是外族人口最多而且最複雜的地區,所以顯然要安排最多的軍隊。
殷洲地區現在有大明主力軍一百萬,還有殷洲僕從軍一百萬人。
不過大明www.hetubook•com•com知道奴僕軍隊的戰鬥力很渣,根本沒有讓他們進入泰西大陸的主戰場,而是直接扔在了墨洲殖民地。
另外安排三百萬大明主力軍在泰西大陸退役,分散到泰西大陸上各個大小藩國的封地之內落戶。
包括已經非常罕見的純血歸化朝鮮人和日本人。
二十年後,整個泰西大陸的泰西人數量,應該會降低到三億以內。
後續會將殷人僕從軍逐步裁撤,僅保留一百萬大明主力軍。
所以正規軍隊仍然要保留,而且每個大洲都要有。
西班牙和法國與大明交換殖民地之後,加拿大和墨西哥地區的移民,會被陸續送往墨洲。
到了吳雄鷹這種男爵,如果原有的家族不夠大,可能會留下幾個人管理原有的產業,整個家族都遷徙過去。
在整場戰爭中,大明總共動員和掌控了兩千四百萬軍隊。
除了墨洲和泰西兩個地區之外,大明控制的其他地區總體上都是比較安穩的。
從大公初年開始,大明雖然沒有進行全面動員,但是整個帝國資源和人力,也很大程度上朝著戰爭傾斜了。
朱靖垣與夏洛特談妥之後,英國的美利堅地區的泰西人,也會陸續送往墨洲。
除了外族藩國自己的武裝力量之外,朝廷直轄的各種僕從軍都將全部裁撤。
相當於到軍隊接受訓練,然後幹了兩三年比較辛苦的工作,最後拿到足額的餉銀和退伍補貼。
按照前世的經驗,如果出現了大規模的自然災害,軍隊是可以迅速投入救援的最大規模力量。
其中包括最狹義的大明人,也就是祖籍在大明中原地區的漢人,不過現在本人的戶籍可能在全世界任何地方。
其中包括一千四百萬主力軍,六百萬左右的僕從軍。
泰西大陸上的舊貴族,原有朝廷的各級官員,大量的泰西人軍官和士兵,以及大量的富商和工廠主。
但是整場戰爭大部分時候都是一邊倒。
但是僕從軍系統內部就有點複雜了,他們明顯是分成了幾個不同層級的。
與此同時,無論是大明主力軍,還是藩國武裝力量,都會隨著局勢www.hetubook.com.com
區域穩定,而逐步縮減規模。
所以軍隊的數量肯定要大幅度的縮減的。
然後又跟著押送了一段時間的泰西流放犯和移民。
在泰西作戰之前,安康末年的時候,大明常備軍總數量為一千萬左右。
大明龐大的海軍船隊和商船隊伍,在佔領了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峽之後,就開始向墨洲輸送這部分人員了。
他們在泰西大陸上都算是統治階層,都掌控著足夠寬裕的社會財富,本身也都沒有競爭壓力和太大的生活壓力。
再加上自行移民過去的大明商人和官員的話,那數量是肯定會超過一億的。
除了泰西大陸之外,情況最為複雜的地方是西墨洲。
如果以家庭為單位核算人口,囊括了大量泰西女性的大明家庭總人口,可能就會超過土著泰西家庭了。
還有大明國族與殷人的混血後裔和已經完全歸化的少數殷人。
大明京師應天府江北新都城紫禁城文華殿,大明皇帝朱靖垣這些天都在看各種年終的報告。
因為他們在大明其他地方如果只是普通工人的話,到了泰西的封地至少是個有兩百畝土地的小農場主了。
二十年前的世界大戰結束,葡萄牙人和西班牙在殷洲的殖民地,大面積的割讓給了大明。
成為各個藩屬國的直屬衛隊和錦衣衛以及基層官員。
而且,軍隊是朝廷能夠直接掌握的最大規模的集中起來的人事組織。
所以,安置在泰西的五百萬名士兵,最終帶到泰西大陸的大明移民規模,可能會達到五千萬以上。
朱靖垣準備以後把大規模的民生工程,大範圍的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工作,還有航天探索相關的事務,都逐步交給軍隊去管理。
這些大明移民家庭作為當地的絕對統治階層,還會理所當然的接受大量的泰西女性的加入。
這不只是為了讓天竺人能夠繼續繁衍更多的人口,也可以作為英國殖民地的統治者們提供娛樂工具。
這些已經成了外藩的國家的君主和朝廷仍然存在,不需要大明過多的操心。
他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會去,有的還會帶著姻親家庭過去。
僕從軍則m•hetubook.com•com是沒有大明公民身份,或者不享受公民待遇的人。
然後殷洲來的泰西人移民。
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到新的泰西大戰開始之前,這十幾年的時間裏面,泰西諸國都在大力開發墨洲殖民地。
朱靖垣和相關人員討論過幾次,最終決定不在泰西大陸上駐紮外來僕從軍。
各國朝廷和民間陸續向殷洲遷徙了大量移民。
大明本土已經完全廢奴,所以只有極少數藩屬國的奴僕軍隊,跟著他們的主人上戰場。
是絕對的「人上人」。
大部分人都沒有什麼實際的功勞,也沒有經歷什麼實際的風險。
這些部隊大部分是次級部隊,大部分是在準備期間徵召的預備役。
現在大明目前將總共保留七百萬主力軍,五百萬各族僕從軍。
再然後是泰西大陸本土來的新移民。
按照泰西、鮮卑、羅馬三個域的管理機構的統計和估算,平均一個退役落戶的士兵能夠帶過去十個以上的移民。
第三級是沒有正式公民權的邊沿人,也就是只有奴僕身份的人,他們的地位當然是整個系統中最低的。
和泰西大陸本土的駐軍一樣至少有兩百畝的土地。
泰西人本來就在持續往墨洲遷徙,大量的泰西婦女又加入了大明家庭,當地的泰西人數量會持續降低。
再加上戰爭總共打了一年半,並沒有出現反覆拉鋸的情況。
大明主力軍的成員,全部是擁有大明公民身份的人,或者已經能夠享受大明公民待遇的人。
因為這裏的外族數量不會迅速消失,始終要保持足夠規模的軍事力量,作為社會穩定的最終保障。
在泰西落戶的大明軍人,大部分都會在分到土地財富之後,直接召喚家鄉的家庭成員一起過去。
這塊土地的總面積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
主力軍在證件和待遇上是完全統一,身份地位也都是完全相同的。
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規模。
大明現在事實上了控制了全球之後,軍隊的直接作用已經消失了。
只是這種可能性越來越低了,如果規模不夠大的話,錦衣衛就能直接處理了。
再加上大明國族與朝鮮和日本人的混血後裔。m.hetubook.com.com
最終只保留一百萬主力軍,各族僕從軍全部裁撤。
最後是大戰之後的新移民。
只不過可能性低不等於沒有,各種意外事件也是不能不防的。
最基層的普通退役軍人,如果家裡沒有什麼別的產業,可能一家人都會跟著移民。
現在他們的統一身份證件,就是朱靖垣推行的通識考試合格證,很快就將正式改為大明身份證了。
就算是僕從軍戰鬥力不如主力軍,敵人也已經被大明主力軍和神罰武器嚇怕了,發揮不出完全的戰鬥力。
絕大部分時間就是跟著跑了幾個地方,在主力軍後面跟著佔領了一些居民點和軍事據點。
第二級是擁有大明本土居留權,或者擁有大明藩屬國公民身份,或者與享受藩屬國公民待遇的人。
所以都督府在這裏保留了兩百萬大明人組成的主力軍團,以及總數兩百萬的外地族群組成的僕從軍。
戰後大量的殷洲葡萄牙人,部分殷洲西班牙人,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朝廷的引導下,從殷洲直接來到了墨洲。
保守估計,按照每個大明女性只生育五個孩子計算,二十年後泰西大陸上的大明人數量就有機會增加到一億。
裁撤過多的不必要的軍隊,著力于發展科技和工業。
然後他們還會繁衍出數量同樣有可能超過一億的混血後裔。
總數量可能也已經超過五千萬了。
這些大明的移民家庭自己當然會正常的繼續生兒育女。
但是隨著販奴時間延長,奴犯的運力寬鬆之後,就開始有人販賣天竺青年女性了。
但是德意志、露西亞、義大利來的人口,就只能由大明這邊直接管轄了。
軍隊屬於最高級的暴力機構,其在歷史上的主要作用,就是本族和本國之外的力量作戰。
會在戰後被逐步流放到墨洲大陸上來。
還有英國從天竺遷徙而來的天竺人,以及他們在英國殖民地繁衍的後代。
原有的全部的墨人軍隊,也由他們原來的黑貴族主人,繼續統帥和管理他們。
其中來自法國、西班牙、奧斯曼、奧地利等國的人口,會被理所當然的送到對應君主的領地上。
以及同樣罕見的大明國族與其他土著混血後裔中和圖書還沒有取得通識考試合格證的人。
英國最開始向天竺販賣奴隸的時候,基本上只販賣青壯年男性。
包括殷洲、暹羅、緬甸、爪哇、呂宋以及南洋諸島等地土著僕從軍。
在大公初年持續增加到了兩千萬人。
包括南洋人、殷洲人、泰西人、天竺人、波斯人、埃及人、哈薩克人、鮮卑蒙古人等等。
路易十七和拿破崙等人,也在殷洲組織了大量泰西移民僕從軍,總計也有兩百余萬。
還有以及殷洲的東夷國國的泰西人土著。
現在這兩千三百萬軍隊,大部分都要解甲歸田了。
如果原籍的產業規模比較大的,也會直接安排一大批家族成員過去,在泰西的封地另開一個家族分支。
他們的身份在通識考試合格證上是沒有區別的,日常的管理方式和待遇也都沒有區別。
都是在戰鬥中有立功表現的軍人,他們也將得到不同級別的封賞。
繼續防衛與德意志、露西亞、義大利三國殖民地的邊界線,實際上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戰鬥。
如果算上由泰西各級藩國管理和供養的三百萬武裝力量,總共就是一千五百萬了。
現在在冊的總的武裝部隊數量是兩千三百萬。
他們也將在泰西得到土地或者各地開發公司的股份分紅。
各地衙門和錦衣衛系統都太過分散了,根本組織不了太大規模的救援行動。
泰西大陸的絕大部分的舊貴族和官員,以及大量的年輕的軍官和士兵,都被陸續集中到了這塊土地上。
除非某些地方出現大規模叛亂,宣布獨立甚至要自己當皇帝,那才有軍隊直接出場的機會。
更多還是墨洲黑貴族們組織的僕從軍,他們所有人的身份都是奴隸。
總計一千兩百萬正式武裝力量。
如果是鄉紳、鄉士,他們作為最低級的實際的封建領主,更是可能會帶幾十上百個人過去。
將有八百萬部隊會直接退役。
後續會把僕從軍逐步裁掉,僅保留大明人主力軍。
經過持續一年多的運輸,墨洲大陸上的泰西人的數量已經超過一億人了。
未來會把大明主力軍規模逐步縮減到五百萬。
除此之外,在大明正式參戰之後,還指揮了兩百多萬英國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