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幸逢仙駕初明道,又往香岩求法真
第一百一十二章 蟄藏體

彌羅回憶了自己看到相關記載的內容,那些都是王養志幫他找來的,其中還有一些實際的案例。
「一百多人,因為在修行過程當中,察覺到自己的狀態,本性靈光下沉,情感和理性上浮,最終在地脈和天地元氣的運轉下,被沖刷消融。」
根據妙有宗內部的記載,最次的一位,也是天一境界,並且,這位的死亡還不是自然死亡或者沖關失敗,而是因為戰鬥和意外。
只是看了兩眼,婁谷南幾個就是傻了眼。
可最後這個問題,有什麼用?
「這些題目,真的是人考的?」
說到這裏,彌羅頓了頓:「這一百多人當中,有三分之一同元氣相合,再也找不到蹤跡。有三分之一則是融入地脈之中,成為地脈靈性的一部分。最後三分之一,同四周物質結合,化作一些頂級的礦石,或者天地靈根。」
彌羅看了眼那題目,道:「你看那畫的左上角有一個印章,那是五百年前我們泉亭郡一位最擅長和*圖*書仿造畫作修士的私人印章。」
【請寫出十個常用符器符文,並根據這十個符文,構建六件可行的符器祭煉手法。】
看著三人好奇的目光,彌羅笑道:「比如蟄藏道體的擁有者,就是最典型不適合這類教學的天才。」
就好像原本直達的兩地通道中間,你非要拐個彎,停留一段時間似的,本身就是對精氣神的一種不必要的消耗。
正常人學習的東西,對於轉舟道體而言,反而是一種桎梏。
「根據我們妙有宗的記載,函夏大地上發現的蟄藏道體擁有者大約有五百多人,其中三百多個是因為自身天賦和認知出現問題,導致鬱鬱而終。」
更何況很多記錄術法的書籍上,對應的驅使方式,是用來教導普通人的。
這些年末的卷子內容簡直千奇百怪,從一些常見丹藥的煉製方法,到一些揚州本地的神話傳說,再到一些常見術法的運轉方式以及破解方法。
轉舟道體,其實也https://m•hetubook.com.com不適合正常的教學模式。
候亦玉指著一道題目,邊上的公仲寒看了一眼。
「不對就對了!」
這也是彌羅過去不好控制術法威力,雲長空說心性不夠,這類道體就是個術法放大器的緣故。
【請詳細寫出四種不適合凈心咒,卻適合靜心咒的環境,並給出相應的理由。】
但轉舟道體不需要,這種道體本身就契合陰陽兩儀的變化,知曉如何運轉元氣。
「自然是有的,而且他的卷子比你們的可難多了。你們現在看的這些,只是我當時的隨堂測試,他看的內容,大多是歷年年末考核的卷子。」
就聽到慢悠悠道:「如果這一題算十分,你剛才的回答能夠拿到四分,當然也有可能是三分。」
而轉舟道體的三分力,同正常人的三分力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下面這幅圖畫,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和地域特徵,請你判斷出這幅畫屬於哪個時代,哪個地域和_圖_書?】
婁谷南有些無法理解,前面無論是關於滌塵、凈塵、祛塵的區別,還是對於符文和咒術的運用,以及對於符文的理解,他都能夠認可。
一般教學下,傳授一門術法,都是讓人去明白這個術法的原理,而後學習對應的理論,知曉動用多少力量,使用的時候,按照什麼規律。
想要把握好轉舟道體,必須要在自己已知的信息,以及身體本能之間把控好平衡。
【請說明滌塵、凈塵、祛塵三類術法的區別,以及共同點。】
「蟄藏道體是一種很吃心性、環境和時間的道體,這種道體能夠通過類似於冬眠的方式,獲得遠超于常人的壽元,並且在似睡非睡之間,感悟天地之間的自然運轉。」
說完,彌羅又是想到了自己的轉舟道體。
「這類道體的擁有者,早期精氣神會不自覺同地脈、元氣相合,進而做到藉助天地修行。對於他們而言,過於理性的思維會使得他們難以維持這種狀態,過於複雜的和_圖_書情緒,會影響他們和天地的交流。因此,正常的教學,並不適合這種道體的擁有者。」
「四分。」
公仲寒低聲自語,婁谷南看了一眼,思索道:「從字面上理解,滌塵是洗去塵埃,凈塵是凈化污垢,祛塵是驅逐、驅散,三者的共同點應該是針對污穢和塵埃。」
婁谷南三人聞言,覺得找到了解題的思路,正打算按照這個想法看下去,但他們很快就發現這道題還不算什麼,接下來的題目,一道比一道刺|激人心。
「這三個除去名字的區別,有其他的不同嗎?」
【請根據下列圖案,進行判斷,這種線條歸屬於哪一種符文。】
說著彌羅,將幾份卷子遞給婁谷南等人觀摩了一下。
「考這些東西有用嗎?」
「成功掌握這種道體的人,不到五十個,其中有的成為了仙神佛道的真君、大神、羅漢,有的則是墮入了魔道之中。但無論哪一種,都不是正常教學環境下走出來的。」
彌羅給出了一個相當官方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解釋:「因為很多繪畫技藝高超的畫師本身也是修士,或者說所有的技藝,能夠達到登峰造極之人,必然會由技入道,成為修士。研究各個時代的藝術特徵,不但能夠提升我等對藝術的理解,提升鑒賞水平,也能夠更好的破解這些修士的手段。」
說完,彌羅又是笑道:「當然,這些教學也不是適合所有人,其實很多修行天才都不適合這種教學,他們更適合一些唯心的教學方式。」
彌羅突然開口,讓三人紛紛轉頭看了過來。
題目不算難,就是有些刺|激血壓。
「蟄藏道體?」公仲寒低聲重複一句,他同過去的彌羅一般,對於道體的概念有所了解,卻不明白蟄藏道體的含義。
前面三題,婁谷南三人已經直接放棄,第四題的時候,婁谷南打量了許久,道:「這幅畫的風格,有點兩千年前的感覺,用料的習慣和色澤上,倒是有些郁林郡的風格,但我看著怎麼不大對。」
而做得到這一點的人,日後成就大多要高於一般人。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