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攝影師已經把水下攝影機拿了過來,取出了內存卡。
但可惜它們無法理解漁網是什麼,又無法逃離光明的誘惑,只能徒勞的逃竄著,最終被拖網包裹了起來,向著海面拖拽而去。
李逸踩著腳蹼,抬頭看向了上方。
隨著潛水深度的增加,氣壓增加,中耳內的空氣就會被壓縮,外部水的壓力就會將耳膜向內推,讓耳朵受到擠壓,產生疼痛感。
但攝像機鏡頭拍攝的景深範圍需要一定的距離,所以他得下潛到最佳拍攝距離才行。
見狀,李逸回頭沖兩個漁工兄弟比了個上浮的手勢,就踩著腳蹼,向上緩緩浮去。
很快,安全繩被向上拉了下,那是劉藝菲的回應。
兩個漁工也跟著他下潛了下來,見他停下,就也翻轉身子,踩著腳蹼,懸浮在他身後了。
用擤鼻子的方式可以平衡內外耳的壓力,尤其是水肺潛水,是最有效的方式了。
這也是一般休閑潛水所處的區域之內。
這一切都被李逸收入了鏡頭中。
不過李逸已經適應了溫度,並沒有感覺到什麼不適https://www.hetubook.com.com。
至此,周遭海中已經沒剩下幾條魚了,只有些慢吞吞的墨魚、水母和浮游生物隨著水波晃著。
水下隨著深度增加,壓力變大,人體呼吸氣體的密度也就變大了。
聽著發動機的轟鳴和劉藝菲欣喜的呼喊聲,他有種瀕死復生,返回現實的感覺。
一邊上浮,他一邊做著咽口水的動作。
它們和菜市場中那些躺在冰面上黯然失色的死魚完全不是同一種生物,游弋中的它們渾身都散發著鮮活的氣息,和旺盛的生命力。
潛水服中的溫水在迅速降溫,沒一會兒就變涼了許多。
不過攝製組為了這次拍攝,準備的氣瓶里都是專業的氦氧混合氣體。
一般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到了40米左右,身體就會因為氮氣溶解太多而出現氮醉的癥狀了。
隨著漁船發動機的轟鳴,絞盤轉動,收縮拖網,涌動的魚群在拖網的逼迫下,逐漸聚攏在了一起。
於是,他一邊下潛,一邊回頭觀察著視角,同時心中默數著。
所www.hetubook.com.com謂氦氧混合氣體就是用氦氣代替氮氣,混合氧氣而成的混合氣體。
但即便有著混合氣體加持,在潛入到五十米深的海底后,也會感覺到不小的壓力。
摘下咬嘴,他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沖劉藝菲揮了揮手。
曾順將內存卡接入筆記本電腦,查看著拍攝的素材,口中讚歎連連:「太棒了!這畫面,絕了!」
終於,經過了將近十分鐘的下潛,李逸成功潛入到了水下大概五十米處。
最後做了一次這個動作后,李逸就架起了攝像機,對準了上方在燈光下游弋的魚群,開始了拍攝。
跟著,漁船上就有拋網落了下來,將它們再一次包在其中,一網打盡。
船上有繩子扔了下來,李逸接住繩子,把攝像機捆了個結實。
上浮的過程中,中耳內的氣壓也會隨著水壓變化,需要及時平衡氣壓,不然也會憋得疼。
到了一分鐘后,他就回手拉了下安全繩。
到了這裏,拍攝景深終於夠了。
在燈光的外沿,一艘小船掛著拖網,繞著魚群的邊沿,用拖和_圖_書網把魚群包圍了起來。
李逸笑著說了句。
這是國家標準限定的範圍,如果超過,就會大大增加減壓病的風險。
人體耳道內,中耳的區域是被耳膜隔開的,形成了一個空腔。
但李逸感覺還好,而兩個漁工雖然常年下水,看上去卻稍微有些吃力了。
水下五十米的水壓已經很大了,可以明顯感覺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
「沒事兒,不用扶。」
更深的水域,都是專業級別的潛水員高手較量的空間。
這和坐飛機時耳朵疼是一個原理。
眼看著魚群被撈起,李逸又拍攝了一圈周遭運氣好逃出升天的「散兵游勇」。
在攝影機水下燈光的照射下,魚群中每一條魚的鱗片都反射著耀眼的光芒。
人體內氮分子吸收過多,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排出氮分子。
他圍繞著魚群和拖網遊動著,從各個角度拍攝著捕撈的場景。
剛一上船,曾順就和林紅旗一起上前,幫他把潛水服扒了下來。
拍完遠景后,他開始上浮,向著漁網靠近,將鏡頭對準了漁網內左衝右突的魚群。
船槳發動機和_圖_書盪開的水波漾起大片水花,魚群驚慌閃避,卻依舊貪戀著燈光,不舍離去。
但劉藝菲卻依然扶著他,讓他來到船艙里坐下后,幫他裹好了保溫毯,又給他端了一碗熱湯過來。
跟著,劉藝菲就把保溫毯裹在了他身上,心疼的扶著他往船艙里走去。
感受到這個回應,李逸心中安定,回頭繼續下潛。
因為氦氣的分子較小,能夠更好的穿過人體組織,所以可以明顯降低潛水員得減壓病的風險。
好的拍攝角度,是要拍到遊動的魚群和水面上的漁船,所以他需要下潛到魚群下方才行。
看著攝像師們把攝像機拉上去后,才游泳到船舷邊,抓著船邊焊著的鋼筋扶梯,爬了上去。
而且它還能減少空氣密度,讓潛水員能夠更加輕鬆的在水下活動。
這是為了對抗耳道內的氣壓差,防止耳膜疼痛。
這個時候,如果上浮的速度過快,積累起來的氮氣就會因為沒辦法及時排出而進行膨脹,對人體造成損害,也就是所謂的減壓病了。
經過十多分鐘的上浮,李逸終於浮出了水面,一陣喧囂再次清晰傳來https://www.hetubook.com.com。
控制著身體停留在這個深度后,李逸就緩緩將攝像機抬了起來。
飛機上也同樣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解決耳痛。
但這些傢伙躲過一劫卻還是不長記性,依然聚集在燈光下,左右飛遁,卻還是捨不得離開燈光的範圍。
所以如果用壓縮空氣進行潛水,最大的潛水深度也就在60米了。
聚集在一起的魚群像是一頭頭不斷變換形狀的怪獸,追隨著燈光的軌跡,不停的聚攏,分散。
水下每下降10米,就會增加1個大氣壓。
普通人到了這個深度,在呼吸的時候,就已經有吃力感了。
自然空氣中79%都是氮氣,如果是用壓縮空氣進行水肺潛水,那麼單位體積內氧分子和氮分子的個數就會增加。
推動攝像機,他勻速下潛著。
剛剛在一路下潛的時候,李逸就在不停的做這個動作。
到了五十米深的水下,受到的壓力就已經有5個大氣壓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下潛到水下三十米,就已經是極限了。
所以到現在,他都還沒有感覺到耳朵疼痛。
開始拍攝前,他先用手捏著鼻子里的鼻塞,用力擤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