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蚍蜉義從的姿態!

有點貓膩在裏面。
第二日大朝會,朱棣提及此事後,朝堂頓時吵成了菜市場,因為黃昏在大明朝堂沒有拉幫結派,算是他自己人的真不多。
交趾的黎利,如今在交趾布政司擔任了個經歷的官職,因為他在交趾的聲望和地位,這個交趾布政司經歷的分量一點不比布政司使低。
幸虧提前和兵部、五軍都督府那邊溝通好了,如果今天這兩個部門的人不出來支援,自己也不好獨斷專橫的壓住所有文臣的聲音。
何況打仗就要死人。
但大家聽說黃昏竟然養了將近兩萬的蚍蜉義從,其中還有接近一萬的火器,作為臣子的立場,這又是大家不能接受的。
不過滿堂文武之中,彈劾黃昏的只有文臣,然後他們的彈劾又被武將們駁斥了回去,說黃昏此舉才是有利於大明的,讓他的蚍蜉義從去沙場上消耗,咱們相當於借刀殺人。
何樂而不為。
不巧的是黎利恰好是中南半島最支持黃昏的人,所以散落在中南半島的兵力看起hetubook.com.com來只有五六千,但黎利卻知道,就趙芳生藏在藍山那邊的一支蚍蜉義從,就有五百人,而且全是操練火器的精銳,這一次也傾巢而出了。
他現在統領整個中南半島的蚍蜉義從,所以他清楚蚍蜉義從究竟有多麼強大的兩,而除了趙芳生之外,還有一個人知道。
朱棣的旨意很快分送各地,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那邊,更是直接,旨意還沒到,兵部已經準備好了一萬套輕盔,並且準備好了兩千匹戰馬——漠北在手,中原王朝一直頭疼的戰馬稀缺問題就迎刃而解,所以兵部和五軍都督府準備好這些東西,真不費時。
然而正是這國家大義給了朱棣突破的口子。
不能忽略文臣的聲音,要明辨納諫。
如果說現在的大明,朱棣是無可動搖的天之子,那麼黃昏就是名副其實的無冕之王,是真正凌駕了藩王的存在。
於是在接連兩個大朝會的爭吵如狗后,第三個大朝會上,所有和-圖-書的文臣都改變了主意,甚至有人勸說陛下早些讓蚍蜉義從去瓦剌,最好是將所有蚍蜉義從都輸送過去。
天子還是要臉的。
然後……
而蚍蜉義從是不可能隨意擴征規模的,也就是只要發生戰事,蚍蜉義從的力量就會削弱,這樣既不會導致黃昏徹底從雲端墜落,又能消除蚍蜉義從對國家的威脅。
這兩人和黃昏接觸較多。
中南半島的蚍蜉義從到底有多少?
因為有武將支持這事,所以朱棣的操作空間很大,最終成功說服了滿堂的文臣——雖然大部分臣子在時代集團有投資,但大明的臣子還是擰得清自己的立場,不會因為那一點分紅就拋棄了國家大義的立場。
於是中南半島那邊,無數精銳迅速從各地向交趾匯合,最後抵達交趾形成軍隊編製的蚍蜉義從,恰好五千人。
與此同時,大明境內的蚍蜉義從,也在縱貫南北的那條交通要道北上的必經之路上等著匯合,通關文牒那些戶部和兵部那邊早就解決了。
hetubook.com.com外則是以剛直著稱的有「顧獨坐」之稱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顧佐。
在眾多武將的配合下,文臣們被一提醒,對啊,現在黃昏對咱們大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別說陛下捨不得對他下手,大家不都一樣?
而中南半島蚍蜉義從的總部就在交趾。
像這樣的還有很多。
文武兩邊,各執道理,吵得不可開交。
在大明這個封建專治中央集權制的政治體系下,一個侯爺,一個商人,一個臣子,竟然擁有兩萬左右的私人武裝力量,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朱棣的聖旨一到,五千蚍蜉義從就從交趾出來,一路不停的接收從兵部、五軍都督府和戶部送過來的糧草補給,從交趾進入廣西后,這五千蚍蜉義從就已經是一直正兒八經的全副武裝的軍隊了!
重臣們還有門生和同窗、好友,於是在第三次大朝會上,整個朝堂的文武百官的態度出氣的一致:讓蚍蜉義從去,讓蚍蜉義從儘快去打。
黃昏就被滿堂的文臣彈劾了,除了內https://www.hetubook.com•com閣首輔吳溥和其他一兩個內閣,還有幾個文臣也沒吱聲,一個是應天府尹向寶。
在第一次說起此事的大朝會後,朱棣就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召見各種重臣,然後明裡暗裡的明示暗示,這些臣子都是人精,一看陛下鐵了心要支持黃昏以一己之力去定一國,加上武將們的分析也很有道理,於是也樂得賣朱棣一個人情。
這事吧……
蚍蜉義從,即將真正的在世人面前展露它的姿態!
趙芳生知道!
如果可能,甚至可以讓軍器院給蚍蜉義從支援一批火器。
其實蚍蜉義從在中南半島的數量,應該是一萬五千左右!
但不管打不打得下來,大明這邊只需要戶部撥糧草,兵部那邊提供一批盔甲,這麼一本萬利的事情他不香么。
沒辦法,戶部那邊有的是錢資支持你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府。
這些文臣的態度前後反差之大,讓朱棣想笑不能笑。
有一說一,時代軍工擁有這個技術和經驗,所以蚍蜉義從的火器成本其實相當低,當然,受https://www•hetubook.com•com限於所處的朝代,蚍蜉義從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所以蚍蜉義從還是很低調。
黎利!
削藩之後,沒有一個藩王有這個待遇!
而在此之外,駐留中南半島保護時代集團商業活動和運轉的安保力量的蚍蜉義從,其實還有三千多人——但這隻是錦衣衛和東廠能查出來的而已。
朱棣見狀暗暗僥倖。
不提黃昏對國家的貢獻,僅是他的時代集團,就讓朝堂文武百官賺了不少外快收入,于情于理,大家不願意看見黃昏被陛下給弄下去了。
火器也只裝備了一半的人數。
甚至很快傳到中南半島。
所以為他說話的也少。
永樂十六年的春末,蚍蜉義從八千人,幾乎全副武裝,橫穿了整個大明,來到了塞外,走入瓦剌那片草原,向著大明妖臣所在的北固城靠近!
現在被一眾武將這麼一分析,大家仔細一想,喲嚯,這還真是一個完美的局面:黃昏一己之力去打金帳汗國,打下來自然最是完美,打不下來大明也沒什麼損失。
於是此事塵埃落幕。
不出朱棣意料。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