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時,佛門的中興之勢肯定被再次被攔腰斬斷,就如同女帝之後那長達六十年的空檔一樣。」
「誰曾想,一向英明神武的武宗卻在自己最壯年的時候去追求長生之法,最終落得個不得善終的下場。」
儘管狐蕊兒的這番說辭,已經儘可能的將裴慧摘了出去。
「……」
微微眯起雙眼,小青看著笑而不語的狐蕊兒,心中猛然生出一種明悟。
場面一時陷入了無言的沉默,小青和狐蕊兒都遲遲沒有在開口。
「那麼除了佛教的三十年一次迎佛骨,道家肯定也有相應的應對措施吧?」
「天眾、或者說你在打『八仙』的主意?」
「慧寂想以佛家思想兼容其它流派,道家自然也有想要三教合流的傢伙。」
「你們天眾又在其中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那慧寂是怎麼回事?那節釋迦牟尼指骨又是怎麼回事?他難道迎的不是佛骨嗎?」
最關鍵的是,靈祐禪師至始至終都沒向任何人提及過那經歷。https://www.hetubook.com.com
「等等,這好像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佛教勢力在武則天之後有長達六十年的空窗期,那肯定是道家的手筆毋庸置疑了。
像是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一樣,小青再次瞪大了雙眼,語氣也變得驚詫了起來。
「如果不是他最後為了文德,將自己背後的佛家勢力得罪了個乾淨,後面也許就不會有『崇道滅佛』的武宗了。」
「靈祐狂僧是被時代眷顧的寵兒,亦是佛道之爭的『天命主角』。」
「這種已經蓋棺定論的事情,隨便你如何去猜測,反正我是肯定不會承認的。」
再次惡狠狠的咒罵了一聲,小青簡直對這對逆天的師兄弟絕望了。
明明是疑問的句式,小青說這句話的時候卻異常的篤定。
小青是在消化狐蕊兒帶來的這些消息,而狐蕊兒則是在靜靜等待著對方的消化。
……
因為真正被道門當成棋子的正是自己的「前身」——裴慧,裴文德不和圖書
過是玄絕搞出來給裴慧背鍋的替死鬼罷了。
小青簡直不敢想象,一旦慧寂失勢,天下佛寺會如何對待私藏了佛骨的裴文德和密印寺。
「最先走上這條道路的,是道家最古老的陽神,那位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李玄。」
此言一出,哪怕小青這種生性冷漠的妖怪,都清楚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可本來就不笨的小青,又怎麼會忽略裴慧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呢?
「所以,仇恨道門的裴慧才會選擇在那個時候入宮,用自己的性命給予了趙歸真最致命的一擊!」
恍然的點了點頭,小青終於明白慧寂為什麼會得到那節釋迦牟尼的指骨了。
說句不怎麼好聽的話,在武宗死亡的過程中,裴慧就算不是最主力的那個推手,也肯定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你剛才明明說,最後一次迎佛骨是在元和十四年?」
「他打開了法門寺的佛塔,迎出了內藏的佛寶,卻從沒想過將佛寶還回去!」
「那個和圖書瘋子!」
「那慧寂只是在踐行自己的道,他想要將佛、道、甚至儒教重鑄,完成真正的三教合流!」
對於真正洞悉了道家思想的修行者而言,他們並不會局限於一家之言,反而有種海納百川、順勢而為的氣魄。
那可是關係到佛門大興之勢的「契約之物」!
因為按照時間推算的話,武帝駕崩的那一年距離佛骨的三十年之期,恰好還有三年。
不需要狐蕊兒再繼續解釋過多,小青便已然明了了李玄的野心。
「佛也好,道也罷,他通通不信!」
畢竟小青可沒忘記那節釋迦牟尼的指骨還在密印寺,而裴文德還擔負著守護那截指骨的責任。
狡黠的笑了一下,狐蕊兒果斷選擇轉移話題繼續道。
而當那所謂的「上洞八仙」歸位之時,道家諸派便有了正統,佛、道、儒三教之爭亦將退出歷史的舞台。
看似冷笑一聲,狐蕊兒的臉色卻流露出悲戚之色。
「本來依照正常情況,在三十年之期將至之時,厭惡佛教www•hetubook.com•com
的武宗肯定是不可能迎回佛骨的。」
釋迦牟尼的指骨只是被拿了出來,卻從想過被放回去,那自然是沒有完成「迎佛骨」的全部流程,當然也算不得一次成功的迎佛骨。
「李玄的『上洞八仙』只要求三教圓融、道法全真,可沒說過『上洞八仙』必須全部出自道教。」
何為「全真」,即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
「哼,這世上可不只有慧寂一個聰明人,而道家的狂妄之徒只會比他更多。」
小青曾親眼見證過那節釋迦牟尼指骨的力量,那不可能是什麼冒牌貨,絕對是真正的佛寶。
「靈祐禪師『亂法滅道』的背後,竟然還有這麼個大背景?」
這不是狐蕊兒的猜測,而是一個既定的事實。
「總之,最後的結果就是慧寂在三十年之期到來之時,再開法門寺的佛塔,利用佛骨的力量鎮壓天下妖邪。」
「你既然說了是『道統之爭』?」
毫不掩飾的大笑了一聲,狐蕊兒此刻的笑聲有些猖狂,又有些邪惡
和_圖_書。
「該說不說,慧寂不愧是被人稱為『聖心邪佛』的傢伙,他簡直比當年的狂僧靈祐還要瘋狂!」
「哈哈,看來你終於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最重要的是,李玄並沒有傳下道統,而是想要效仿道祖老子,欲傳上洞八仙、演教全真之道。」
訝然的張了張嘴,小青從未想過那個骨瘦嶙峋的老者背後,居然還隱藏著如此複雜的局勢交替。
直到小青輕輕敲擊著桌面,開始思考起了破局之法,二人之間的氣氛才再度活躍了起來。
「道家是用什麼手段來制衡佛家的?」
佛教的思想好歹在明面上是輔佐統治階級的,可真正的道家追求的卻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
隨後幾十年佛漲道消、道顯佛隱的局勢,也說明道家在面對佛教的傾軋時,不僅沒有落入下風,反而頗有一種勢均力敵的態勢。
每每念及至此,狐蕊兒就不禁心生悲憤。
這直接導致包括裴文德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意識到「亂法狂僧」這個名頭背後所隱藏的時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