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如日初升
第770章 誰是主角

其實,張永倒是誤會楊一清了。
看到河中這麼多士兵,船工們一曲唱罷,同時齊聲高喝:「寧夏軍情,十萬火急,閃開,閃開!」
若非有他,估計整合兩軍還需一個月時間,到抵達寧夏前線,黃花菜都涼了。還談什麼平定叛亂,為國立功?
船頭站著一個士兵,士兵身旁趴著一匹快馬。
到這個時候,張永這才對這個相貌醜陋的文官刮目相看,進而大為佩服。
今天是部隊來找他要兵器糧秣、明天有人為爭宿營地發生爭鬥、再後天卻是有人為了爭道起了衝突,林林總總,莫名其妙的事情總是在你不經意間找上頭來。
所以,等到消息傳到山西的時候,楊一清才和張永在平陽府會合。
張永就鬱悶了:楊一清當初可是差點壞在劉瑾手頭,按說兩人之間仇深入海,可我起了這個話頭,這傢伙怎麼不搭茬,難道是害怕劉瑾,縮卵了?
張永一陣語塞。
至於該如何著手,張永也是沒有個主張。以楊一清的才幹,這人估計有法子吧?
看那士兵的衣著,竟是驛卒打扮。
不覺中,張永對這個貌不驚人的三邊總制更加佩服起來。
可憐張永在京城高屋建瓴慣了,什麼時候接觸過這種煩瑣雜務,整天糾纏在這種具體事務之中,只感覺一陣心浮氣躁。
隊伍亂糟糟地集在河邊,用二十幾條羊皮筏子一船一船地朝西送。
因此,這盤棋要在棋盤外下。
「都安靜,不會是叛軍,他們沒有那麼快。否則,會有急報的!」楊一清也厲聲大叫起來。
一切,隨機應變吧和-圖-書
也因為有了楊一清在,軍隊終於收束完畢,順利地出發了。
楊一清也是無奈,作為三邊總制,陝西的山川地貌早就裝在他胸里。
楊一清這次能夠官復舊職已屬不易,做事自然慎之又慎,當下也不搭理張永,只在一旁暗暗觀察。
聽到這幾聲喊,河中的隊伍一陣大亂,有人竭力地划著船,要去迎敵,有人則倉皇地駕船要逃回西岸。
聽他這麼說,張永鬆了一口氣:「如此就好,如此就好,楊總制果然知兵,咱家倒是過慮了。」
張永脾氣本就不好,忍不住一跺腳:「搞什麼,搞什麼!」
一般來說,為了保險,大家都選擇河津的龍門渡。不過,去那裡還得要繞上兩百里,張永為了走捷徑,選擇在這裏過河。
楊一清這次起複乃是李東陽的意思,在來山西的路上,他也接到了李首輔的密信,讓他去寧夏之後好好作一篇文章,為國家扶正去邪,還我大明朝朗朗乾坤。
所謂兵貴神速,尤其是這種反叛,應該以最快的速度直搗大明朝的政治中心北京。否則,拖延下去,各地平叛大軍一到。寧夏以一隅敵全國,取死之道。
張永:「你再說一遍?」
他心中也是惱火:這次去寧夏,正是立功受賞的好機會,現在可好,寧夏都被人平定了,還有咱家什麼事?關鍵是,戰事已平,也沒機會板倒劉瑾那鳥人,晦氣,真真是晦氣!
山西去陝西必須要渡過這條黃河,沿途有十幾個渡口。
因為中途不知道換了多少人手。所以,信件中m.hetubook.com.com具體是什麼內容,驛丁也不知道。
楊一清摸了摸下頜的那一叢山羊鬍子,黑瘦的臉皺成一團,就好象老橘子皮:「至於寧夏那邊,張公公倒是不用擔心。這都一個月了,賊王還沒有南出寧夏,估計是遇到了大麻煩。要麼是軍心不穩,要麼是糧秣不足。咱們路上就算走得慢些,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聽到張永問,楊一清呵呵一笑,道:「不急,不急。張公公,軍中講究的是賞罰分明,不能濫賞也不能濫罰,沒有了個章程,卻是不好。不過是渡河而已,就要發銀子犒賞將士,那麼,與敵接觸、沙場對決時又該發多少銀子?軍中的士卒都是莽夫,可不懂得什麼為國為民的道理。一旦發現這樣也有銀子可拿,將來免不了要生出事來,到時候,張公公就算有金山銀海,也不夠他們討要的。」
可說來也怪,聽到這話之後,楊一清卻沒有任何表示,好象是個聾子,讓張永白表了情。
這齣戲咱家本應該是主角的,卻被人搶了風頭,可惡!
正當他打算和張永接觸的時候,這個張太監卻急吼吼地貼上來,這就不能不讓楊一清心生警惕:張永可是八虎之一,鬼知道他和劉瑾是不是一路的,難道是來試我楊一清的?
看來,文官中還真有不少人才啊!這個楊一清人情練達,又知兵知人,倒是一個可以做同盟的。
可隊伍已經炸了營,即便楊總制再知兵善戰,又如何收束得住。
筏子上面的士兵下餃子一樣落進滾滾黃河裡。
有了和*圖*書這個想法,張永一路上對楊一清都是非常熱情。數次在他面前提起劉瑾,並裝出一副異常憤怒的樣子,說寧夏叛亂全是劉瑾搞出來的,國家出了奸佞,若不誅殺此賊,國事將就此糜爛下去云云。
如果能夠在寧夏那邊找到一些不利於劉瑾的證據,這事或許就能夠辦下來了。
整合兩鎮、協調相互關係,甚至給養配給,都是一件令人頭疼之事。
「哪裡,哪裡?」
張永一把搶過八百里加急,就要去撕火漆封口。
等那條船靠岸,表明身份之後。
亂了半天,好不容易將落水的士兵救起來,但那兩條羊皮垡子卻被水沖得不見了影子。
還沒等楊一清說話,張永率先問道:「什麼緊急軍情,快快說來?」
像這種最高等級的急件必須日夜兼程地急送入進,信件每送到一站,之後不得過夜,必須換人換馬繼續向下一占傳遞。
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做一軍之統帥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也不是隨便發出一道指令就能解決問題的。
「上游,上游有敵軍!」
但一旦接觸到日常事務,卻是千頭萬緒,恰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說來也怪,聽到這歌聲,整個隊伍都安靜下來。
頃刻之間,滿河都是驚叫聲,呼救聲。
他身為皇帝身邊的寵臣,又是司禮監秉筆,御馬監管事牌子,在京城裡自大慣了。這次帶兵平叛,本有意在軍事上有所作為,也不枉掌管御馬監這麼幾年。
現在已經是正德四年的六月下旬,距離安化王叛亂已經一個月了。說來也怪,這一個月間,安化王和*圖*書居然都龜縮在銀川盆地,沒有朝前走一步。
張永只感覺一陣晦氣,再看救回來的兵卒,一個個都是滿面晦氣。心中更是著急,一咬牙,正打算再拿出點錢來激勵士氣。突然間,河中的隊伍又是一陣大亂。
隊伍還亂糟糟地堆在渡口處,二十來條羊皮筏子在河中亂跑亂撞,突然間,有兩條筏子碰在一起,頓時翻了個。
楊一清如何不明白李東陽的意思,實際上他也有意和張永合作一把。
人叫馬嘶,渡口堵得厲害,讓張永看得一陣揪心。
相比之下,楊一清做起事來卻是遊刃有餘,好象任何事情一落到他手頭就不算是什麼難題。
之所以放在京城滋潤的日子不過,跑山陝來喝風吃沙,張永想的就是擺劉瑾一道,看能不能找個機會將其拿下。
眼見著大軍就要放鴨子,突然間,上游傳來一陣嘹亮的歌聲:「你知道,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喲,幾十幾道彎上,幾十幾條船喲……」
抬頭看去,卻看到勁急的河水中有一條船順流而來,六七個船工一邊奮力划槳,一邊大聲唱歌。黃水拍岸,濁浪排空,竟有一種雄渾之氣。
「什麼?」張永和楊一清同時叫起來,只感覺胸中一陣激蕩。
張永心中一動,想起自己竭力爭取這個監軍位置的目的。
蘇木和胡順在寧夏做出這麼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再加上為了平穩軍心,蘇木也是緩了幾天才將報捷的摺子以八百里加急送出去。
張永立即驚出了一身冷汗,聲音都變了:「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叛軍怎麼可能來得這麼快?」
有人凄厲地和_圖_書大叫起來。
見隊伍堵塞得實在厲害,張永忍不住對身邊的楊一清道:「楊總制,這麼一船船渡下去,什麼時候才是個頭。要不,再賞下辛苦銀子下去,激勵下士氣?」
作為監軍,張永負責整個軍事行動的最後拍板。
按說,平日里走這裏也是無妨。只不過現在是夏天,河水頗大,渡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
他心中也是微嘆,如此人物,若是能夠助我,板倒一個劉瑾應該不在話下,可惜了,文官和我們內侍總歸是走不到一路的。
不日,就來到黃河渡口,過了河對面就是延綏鎮。
「敵襲,敵襲!」
所謂八百里加急,不得入鋪,涉及到明朝的驛傳制度。
這個時候,如果有一支敵軍順河而下,這支討逆大軍只怕立即就要敗了。
如此一站一站接力下去,最多十來日,急件就能從寧夏送到京城皇帝手中。
驛卒將插了三根雞毛的信高舉過頭:「稟楊總制、張監軍,寧夏叛亂已平,周昂、仇鉞授首,安化王已被拿了!」
只不過,劉瑾如今在朝堂里一手遮天,要想走上層路線,挑出他的錯來,幾乎沒有可能。
不片刻,驛卒水淋淋地過來,跪地拜見:「見過楊總制,見過張監軍。」
眾所周知,安化王叛亂是因為寧夏邊軍不滿劉瑾的軍制改革,給了他可乘之機。
集合宣、大兩軍兵力,大軍前行,事務繁雜,隊伍走得很慢。
「八百里加急!」楊一清和張永抽了一口冷氣,立即下令手下將那條船引過來。
驛卒:「寧夏之亂已平,安化王已經被拿下了,具體情形,小人也不知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