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交接

「緬甸國趁雲南王不在,出兵四萬、戰象八百,攻大唐盈江、金齒、勐班諸地!」
建統十一年,春。
「許是因為大理向佛,多是這樣的性子。」高安慶想了想,自我評價道:「我似乎……有些無趣?」
宮城。
「殿下何出此言?」
「我得去看看陛下送來的那些作物。」高長壽起身,喃喃自語道。
阿散哥大驚,操起一把火槍便踹門出去,竟見到高安慶親自帶兵往這邊來。
「我們將緬甸稱為『建塔王國』。」高長壽道:「它的歷代國王都喜歡修建佛塔,高僧擁有左右國王之大權。寺廟坐擁田地與塔奴,不耕而食,以致民窮財盡,國勢日蹙。」
「大理國也崇佛。」
「放心吧。」高長壽澹澹道:「雲南就算沒有了雲南王,西南邊軍也不會讓外寇入境。」
出了龍首關,高安慶回頭看了一眼,臉上浮起擔憂之色,忍不住還是開口向高長壽問了一個問題。
也許,心中那樁隱憂也能藉此解決。
高安慶道:「孩兒知錯,孩兒是擔心萬一父親不在雲南時緬甸發兵攻來……」
「緬甸王府的地圖拿來。你們看,王府是由以前的王宮改建的……」
「叔父,父親就這樣走了。」
李長宜抬起酒壺,才要給高安慶斟。
「砰!」
他說著,接過高安慶斟好的酒,抿了一口。
詳細的戰報傳到京城,李瑕看過之後,遞在了李長宜手中。
「官兵來了!」
他不由又驚又喜,抬起火槍,瞄著高安慶,緩緩扣下扳機。
李長宜、高長壽、高安慶等人再次上書,請征緬甸。
……
大概是因為在他眼裡,從大理滅國、投降蒙古再到如今成為什麼新唐,不過在短短二三十年。相比起來,蒲甘王朝已立國四百余年,統一緬甸兩百余年。
「收留這些叛軍,給雲南帶來的麻煩,只怕不是你能擔得起的。」
建統二十二年。
「母后便是如此,我從來沒見到她對誰發怒。」李長宜說著,臉上不由露出了微笑,喃喃道:「宮娥們都說,『皇後娘娘是觀音菩薩在世』。」
是夜他喝得大醉,末了,在城中積水潭邊的白雲樓揮毫題詩,成了這年京城最大的逸聞。
李長宜、高安慶在頂樓的包間中坐下。
因大唐異姓封王且就藩邊陲者,只他一人而已。
雲南路,大理府。
高長壽安慰了侄兒,抬頭看去,只見三座高塔與蒼山相映,感到了自身的幸運。
※※※
高長壽聽過翻譯的話,面露不悅,澹澹道:「本王從未聽說過任何叛軍。」
香堂中擺著靈牌,上書「故大唐少師滇國公雲南宣慰使高公諱瓊之靈位」。
他血流不止,躺在地上痛苦地嚎哭不已。
他這一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恢宏寬闊的宮hetubook.com•com殿,雖然心中害怕,還是忍不住四下偷瞧。因為緊張而手心出汗,不停地在衣襟上抹著。
※※※
「不急,這幾年來征海都,征高麗、東瀛,如今在西域與金汗帳國之戰事還在持續,朝廷並未做好出兵緬甸的準備。」
自辣椒被帶回來,這幾年常常能聽到類似這樣的問題。
李長宜起身道:「我打算寫封奏章,請征緬甸。」
「孩兒知錯,這便去安排。」
李長宜又抿了一口酒,默默看了高安慶一會,開口道:「我總覺得高家諸人身上都有種不爭不搶的感覺。」
「啊!啊!」
「外邦小民阿禾,拜見皇帝陛下,陛下萬歲。」
滿堂皆驚。
梯訶都自立為王,欲徵兵與唐軍相抗。
「皇帝陛下,我們想活下去只得逃到大唐,孩子們說漢話,說漢話的多。」
高安慶看了一會,才接過單刀,一刀斬下阿散哥的頭顱。
「緬甸王高安慶一直就是個輕弱的廢物。如今唐天子年老退位了,繼位的太子絕不會有那般可怕。到了我們復國的時候!」
「所以呢?」
「什麼叫『因我們收容撣族』?」高長壽皺眉道:「因那羅梯訶波帝暴虐無道,逼得他的子民沒有生路,方使邊境不寧,卻是誰教你是非不分的?!」
對於這個結果,朝臣們並不意外。
高長壽點點頭,道:「記住,征討緬甸與否,關鍵在於兩點,一是農,二是醫。國朝初立,地廣人稀,若不能有足夠的糧草供應,征其貧瘠之地何用?其地炎熱,易生熱疾,若醫者藥材不足,將士豈願駐守?」
唐軍基本攻破緬甸北方諸城。
「以之為鑒吧。」李瑕道。
「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趙宋便是唯恐邊帥倚兵,不敢放權,故而一旦四夷有警,則社稷不守。國家得有屏藩,才能免於外族入侵,才能不失開拓之心……需要有忠心可信的屏藩。」
這是李長宜從軍中回朝以後獨立處理的第一樁政務。
改封高長壽為緬甸王、任征緬大軍統帥,返回雲南籌備征緬事宜。
長安城中,包氏酒樓。
「當然。」高長壽不喜兒子的優柔寡斷,面對兒子時尤其嚴厲,「便是暫不討伐緬甸,你還真擔心激怒了他不成?」
其後數年間,提起二皇子,不少人都能想到那句詩。
過去那亂世,不提活得像螻蟻一樣的百姓們。便是身邊的親友,多少人戰死、病死,而他自從廬州遇陛下以來,除了少數幾回驚險的逃生,此後按部就班,竟一步步成為當朝國舅、雲南王。
「唐人重利,海商為了錢什麼都敢賣。」阿散哥道:「這就是我從唐人海商手裡買的,用他的槍,造他的反!」
什麼叫「西南諸藩」。
和圖書長宜沒有太多的欣喜,更多的是感慨。
他蟄伏多年,終於是等到了如今的這個機會。
「緬王既不肯停下對百姓的盤剝、又不能拘束兒子們爭位,亡國何其快也。」
「……」
但都覺得不夠。
一聲巨響,火槍忽然炸開來,將阿散哥兩隻手臂齊齊炸斷。
「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回陛下,不同。」高長壽道:「大國崇佛,把儒、佛融而為一,儒生無不崇奉佛法,佛家也都誦讀儒書,有所謂『釋儒』,有佛家之慈,有儒家之仁,以萬民為重。而非如緬甸國王,竭盡萬民以供一人禮佛……故而,臣請征緬甸,以救其萬民于倒懸。」
高安慶因聽到這些話有些緊張,不知所言。
隨著輿論愈演愈烈,對太子的威信已產生了頗嚴重的影響。
「就是,西南諸藩,未必都服這個新皇帝。」
※※※
他上了一封奏摺,在這年年底,帶著長子高安慶踏上了往京城述職的道路。
「今年有進步,喝了五杯。」
但就在這一年,緬王那羅梯訶波帝卻被他的庶子梯訶都殺了。
次日,緬甸蒲甘王朝的使節抵達大理。
「使節是突然前來。」
「二舅與舅母也是,二舅少有與人爭功,平江南時不急不徐。當了雲南王,請封世子這麼多年沒動靜,也不見他不快。舅母的娘家丟了段氏的江山,卻從來對二舅一句怨言也無。還有表兄你,功利心不重。」
※※※
「我來。」高安慶連忙接過。
這一次,朝堂上眾臣都嗅到了別的味道。
說話的是緬甸的舊世族首領,名為阿散哥。
而有些諸葛武侯廟至今還有會說漢話之人,阿禾的漢語就是從廟裡學的,一開始說得磕磕絆絆,是逃到了雲南這幾年才流利起來。
他如今還不是雲南王世子。
「我看人的眼光該是準的。」
高長壽、高安慶父子了解西南風物氣候,不急於推進,而是分兵駐守各地。張榜安民,悉心治理,儘力避免炎熱天氣對士卒們產生的影響。
然而,隨著一封消息傳到京城,這一切輿論也就戛然而止了。
這日,才回到大理城,馬上有官員上前,稟道:「王上,有蒲甘使節求見。」
「是啊。」高安慶低聲道:「高家不像張家久在北方,讓殿下受委屈了……」
另,冊封高安慶為緬甸王世子,以皇十子李長雲代天子巡宣南疆,全權處置西南諸藩朝貢事宜。
「怎麼了?!」
當年唐軍攻到蒲甘,阿散哥殺了緬王的幾個兒子,率先投降,由此保留了一部分勢力。
他已為此準備了很久。
而有的官員則是直言「太子因高家的關係而失去了理智的判斷」。
在高氏的幫忙下征緬甸而已,看起來十分輕鬆。
「召見他。」
hetubook•com.com蒲甘使節?」高長壽問道:「是答應朝貢了?既有使節前來,為何此前不先行知會?」
雲南正處於大興農業的時期,故而,高長壽本就是故意吸引緬甸難民進入雲南。
「並非是完全不分封。」李長宜道:「近年來,重臣們常常在討論此事。事實上,父皇並非完全不分封。當是朝廷力所能及之地,以州縣治之。而遠疆之地,終究還是要靠分封來屏藩中樞。」
因此,如今在緬甸北方多設有諸葛武侯廟,一部分百姓視之為神明,稱之為「阿公阿祖」。
※※※
然而,御座上的天子卻是搖了搖頭。
阿禾看起來畏畏縮縮,說話卻頗有章法,應道:「國王那羅梯訶波帝只顧他自己享樂,不管百姓死活。他下令修建大塔為他祈福,國庫已經耗空了,他要強迫我們納糧,服勞役。人們都說『寶塔成時國王死』,可寶塔年年在修,國王還沒有死,連佛祖也只保佑能修佛塔的國王啊……」
「無妨。」李長宜低聲自語道:「我若連在他面前醉倒都不敢,往後豈敢將西南屏藩交給高家?」
「平定江南到現在不過五年,陛下暫時還沒有伐緬甸的打算。」高長壽道:「等積蓄了國力,便是征討,也會是先征北方,不會那麼快顧到南方。」
高長壽澹澹道:「觸怒了大唐,後果也不是爾一介小國擔得起的。」
高安慶吩咐著,走到在地上打滾的阿散哥面前,道:「你覺得我好欺負,我可以理解。但大唐江山必然會穩妥傳承,這不是你這個蠢材能理解的。」
這是建統十一年,在兩湖、川蜀等地培育多年的雙季稻已在雲南普遍種植,從大洋返航的船隻去年剛剛帶來了土豆、玉米等作物種子。
誰也沒有想到,首先發動戰事的,竟是那緬甸國。
高安慶老實應下。
「在外醉倒了就是不行。」劉姄臉色一沉,道:「萬一出了事怎好?」
說到這裏,阿散哥招了招手,馬上便有人扛著一個箱子上來。
跪在院中的年輕人們還在哭著,高長壽過去,道:「回去吧。」
「一點點。」李長宜笑笑,舉杯,與高安慶碰了一下。
蒲甘城。
「火槍?!」
李長宜從榻上醒來,便聽劉姄取笑道:「殿下昨日喝了多少?竟是讓人扶到門邊,還真是一年就要醉一次不成?」
使節名叫忙直卜算,面對高長壽時卻有些隱隱的傲慢。
沒有人還記得他們方才想要叛亂。
三月末,雲南消息再度傳來。
他是高長壽嫡長子,今年二十二歲,性格像他母親段妙音,有些柔和。
高安慶若有所思,問道:「父親故意激怒使者,是想討伐緬甸嗎?」
建統十九年的春天,因李長宜的一封奏章,舉朝嘩然。
泰和元年。m•hetubook.com•com
「在緬甸國北方的怒江、瀾滄江附近,有撣族叛亂,叛軍被我們擊敗以後,逃到了雲南境內。」忙直卜算道:「但你們收留了這些叛軍,不肯將人交出來。」
而在雲南路最南方,在一個新設立的勐班縣,也開墾出了一萬畝水稻田。
「拿石灰匣好,與我的賀表一起送到京城呈給陛下……」
當李瑕揮退了宮人,與高長壽相對私語,開口便道:「你請封世子的奏摺在朕這裏壓了十多年了,並非朕想出爾反爾,不給高氏世襲王爵。而是一直在考慮,能否將高氏的封地再往南移一移?」
高安慶點了點頭,不知該如何應,道:「是啊。」
這一次,李瑕終於下召。
朝中對太子的攻擊頓時停止。
高長壽道:「撣族原屬大理國民,如今回歸國境,便是我大唐子民,如何能交給你們。」
一個瘦小黝黑的男子被帶進了大殿。
高長壽道:「臣此次來,帶了幾個緬甸人,能否請陛下召見?」
於是,不僅是太子,高家也受到了連番彈劾,眾官員皆知高長壽難以對付,矛頭紛紛指向高安慶。
李長靖接受不了自己被權力蒙了眼以至於遭到這種彈丸小國的羞辱。
李長宜不欲讓外人在場,遂讓店家退下去。
「建統七年,吾皇詔諭緬甸來朝,爾等至今不肯派遣使節。既非我大唐藩屬,如何敢頤指氣使,讓大唐為你處置叛軍?!」
打開箱子,周圍一眾緬甸舊貴族大將都吃了一驚。
於是,當高長壽問到蒲甘王朝對朝貢的態度,忙直卜算搖了搖頭。
他在期待著糧食豐收能為雲南帶來的改變。
但他心裏其實有些不安。
崇聖寺的鐘聲回蕩,高長壽把一個骨灰盒交在住持僧人釋覺性手中,長嘆了一聲,緩緩放開了手。
這是李長靖平生中最接近奪嫡希望的一次。
※※※
「是,那還命令邊將繼續收容緬甸難民墾荒嗎?」
李長宜連忙抬手擺了擺,道:「沒有委屈,二弟對我只有鞭策,這是實話。反倒是朝廷一直未冊封你為世子,你可委屈?」
但在這三年多的時間內,他卻一次次感到擔憂,用人不當怎麼辦?戰爭失利怎麼辦?須知只要一場熱症,就能使大軍潰敗……
「我有乾坤千古業,豈因淺底困蛟龍?」
「全都拿下。」
這一年難得無災無難,雲南各州縣稻米大豐收,另外,昭通、宣威等地的土豆;溫涼、會澤等地的玉米也產量勐增。
李長宜笑著點了菜,道:「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在漢中見過表兄,後來是在長安,今日是我們第三次相處吧?」
以往,可以說是因為雲南地偏路遠而高氏世鎮於此,但隨著昭通經營得當、官道鑿通、文教漸興,高長壽常常在想,陛下是否後悔當年許諾分藩自己雲https://www.hetubook.com.com南王?
高安慶一愣,道:「征東瀛之後,陛下以州縣治之,包括諸皇子也未得封王。由此可見,未冊封世子關乎國策而非針對高家,我不會因此委屈。」
李瑕先是訝異,又問了幾句才明白過來,原來諸葛亮平定南中后,勸諸夷築城堡、務農桑,使諸夷皆從山林遷徙至平原,對緬甸邊界上的許多百姓有深遠影響。
「我看啊,殿下就是逞能。」
高安慶笑應道:「能吃一些,辣椒在我們那推廣得也快,祛濕用的,如今別人怕辣,但云南人不怕辣。」
「好,殺了高安慶,緬甸地遠,看那新皇帝有什麼能耐再調兵來征我們。」
昏君、暴君統治下的百姓是什麼樣的生活,對於中原而言已經有些陌生了。
高安慶連忙起身涮肉。
次日。
事實上,高家的幾個兄弟,以及李長宜的兩個同母弟十郎、十三郎也在酒樓間,但李長宜顯然有些話是想與高安慶單獨聊。
回應他的,只有阿散哥的嚎叫。
「能吃辣嗎?」
有的官員認為朝廷連年征戰並無國力征緬;有的則認為緬甸並不值得征伐……雖說無心,皆指出了太子在這一事上的錯誤。
李長靖、張弘略立即拉攏了一批反對征緬的臣子,打壓太子在朝中的勢力。
「給你們看看,我弄到了什麼。」
過了一會,店家上了菜。
然而,不等唐軍抵達蒲甘城,梯訶都已在與諸兄弟爭位的紛亂之中被殺,蒲甘王朝由此滅亡,各地官員紛紛向唐軍投降。
「父親,因我們收容撣族,如今與緬甸的衝突愈演愈烈,萬一……」
「雲南王誤會了,我此番過來是為了叛軍之事。」
李瑕問道:「為何活不下去。」
……
「捷報!大理路安撫副使蒲帷親領精騎八百急援盈江,激戰半日,破緬軍象陣,緬軍大亂敗退。蒲副使追擊百里,入緬境,連破其寨三十五!」
※※※
建統十九年,正月。
高長壽心領神會,應道:「臣此番進京述職,正是想請陛下出兵征討緬甸。」
這句話隱隱有些別的意思,只是高安慶一時沒有完全領會。
阿禾緊張地打了個哆嗦,應道:「諸葛武侯教的。」
※※※
建統十八年,九月。
「……」
忙直卜算十分震驚,道:「雲南王難道要插手蒲甘的國事嗎?!」
「召。」
「別哭了,大哥這些年常說他飽受病痛之苦,如今心愿皆了,能走也是解脫。」
「諸葛武侯?」
路府州縣官員與百姓皆歡喜于能過一個大豐年,高長壽想的則更多。
阿散哥說到這裏,忽然,外面傳來一聲驚呼。
但在阿禾聲聲泣血的控訴中,李瑕彷彿能看到一個四百年的腐朽王朝即將崩壞時的模樣。
「敢來,去死吧。」
「你會說漢話?誰教你的漢話。」
使者退了下去。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