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誰讓自己是楊希恩最信任的謀士呢?自己在決定追隨楊希恩的時候就已經下定決心要幫助他改變這個帝國。
高克儉不能也不願讓自己參与建設的新皇朝重蹈覆轍。
既然舊的道路被確證是一條死路,選擇哪條新道路就成為高克儉不得不去面對的難題,本來這個難題應該由定遠府的最高統治者楊希恩去決定,他卻一次又一次地逃避了由自己做出決定。高克儉能夠理解楊希恩的心情,也沒有因為楊希恩的逃避對自己的主公產生任何不滿情緒,他跟隨楊希恩的時間已經很長,知道楊希恩從一介沒有繼承權力的世子摸爬滾打到現在的權勢完全是命運的偶然,而推動楊希恩走到這一步的只是個幼稚但堅韌的理想,而非老謀深算的全盤計劃。
「參事大人,您要求的艦隊我都準備好了,只要您一聲令下他們就能通過蟲洞進入新長安。」反覆權衡過利弊,又與已經成為正式家臣的老海盜們商議過對策,李威奇決定遵從高克儉的指揮對新長安派出蟲洞艦隊,不過在高克儉下達具體命令之前這支艦隊會一直潛https://www•hetubook•com.com伏在蟲洞星系裡面,否則貿然出現有可能導致難堪的外交糾紛。
「嗯,這樣就好,這樣就好。」李威奇的明事理讓高克儉連連點頭,「我現在說這些也許早了點,你的付出和配合一定會得到回報。」
如果在表面推崇民主制度的南方國家,世襲領地分封制本身就不會成為一種選項,但在帝國分封制可謂由來已久根深蒂固,任誰想去動它都要承擔十分嚴重的反噬——已經到手的權利誰都不會放棄,這是人之常情,所以除非犯下謀叛之類的大罪一個世襲領主的領地很難被剝奪。
「唔,知道的越多就越意識到自己一無所知么……」難以抑止心中的迷惘,高克儉對窗外漆黑的天空深嘆了口氣。
「啊,到時候就拜託康定伯您了。」高克儉點點頭,掛斷了通信。
第二種則是持續強化中央集權,如有必要的話以軍事力量壓制所有反對聲音並將全部帝國領土收歸中央政府管轄,並且擴充對內鎮壓機構實施恐怖統治,將帝國一切權力全數集中於皇帝一身。同時m.hetubook.com•com為了防止皇帝怠政或暴政的情況,帝國還要創立一套紛繁複雜的官僚政治體系來適當隔絕皇帝和民間以確保在皇帝不適任的情況下帝國可以依靠這套官僚體系繼續運行,這種制度被稱為專制君主制,非常類似開國皇帝楊致遠在世時採取的制度。
「呵,參事大人和我都是為侯爺盡忠,回報什麼的實在不敢當。」李威奇和善地笑笑,「而且要說回報的話,侯爺能給我們這些生存在窮山惡水中的海盜們找到一塊屬於自己的落腳之地就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這筆恩情我還不知道要怎麼還呢。」
但是分封制必須被廢除,否則楊希恩治下的新生大漢帝國還是會重新走上舊帝國的老路。與其等到新皇朝已經完整建立的時候再嘗試推行,不如現在就把手頭的無主領地作為試驗田來使用,這麼做影響小副作用也小,卻能給日後在全帝國推行新政積累寶貴的經驗,無論楊希恩還是高克儉都是這麼想。
好吧,外部安排自己能做的差不多都做了,剩下的就是最難解決的新領地整合工作。雖然楊希恩和_圖_書
已經放手把領地整合工作全權交給高克儉處置,但這不代表楊希恩會接受高克儉採取的任何措施,楊希恩信任高克儉的前提是兩人對新領地的處置都抱有同樣的期望,那就是廢除帝國持續了近千年的世襲領地分封制。
然而這種制度的缺陷同樣明顯,中央政權對地方政權的控制力嚴重不足,只要中央政府稍微變得虛弱地方政權就會開始互相兼并造成地方割據,這種不治之症發展到晚期必然出現強力地方政權嘗試把中央政權變成自己的傀儡比如董麟,或者更強力的地方政權試圖取中央政權而代之比如楊希恩。
「總之只要參事大人一句話那些人無論刀山火海都會去,他們是我精挑細選出來的人,家族和後事已經在侯爺的恩典下都安置好了,您可以放心差遣。」李威奇追加了一句。
第一種是確立帝國憲法,允許帝國公民以某種形式選舉或推舉出自己的行政長官,當然這些行政長官有受限的任期且直接對皇帝負責,所以不必擔心他們會像強力的帝國諸侯那般篡權奪位,這種制度被稱為君主立憲制。採用這種制度勢必會讓https://m.hetubook.com.com失去權勢的舊領主們心生不滿,而且也會激發民間要求進一步擴大民主範圍的呼聲,別說搖搖欲墜的大漢帝國禁不起如此折騰,就連如日中天的定遠府也受不了它帶來的地動山搖,所以這個選項立即就被高克儉排除在外。
「唉,要是人人都如伯爵大人這般懂得感恩,世上會少去很多糾紛吧。」高克儉的嘆息中同時參雜著讚賞和惋惜,讚賞李威奇的自知之明,惋惜世上還有很多人無法平復不切實際的野心。
然而這個想法與當前的現實相違背。
分封制之所以能夠在帝國大行其道,主要就在於這種制度結構驚人的穩定性,採用分封制能夠迅速平復國內因為政權更迭和政策失誤導致的混亂,這也是當初文皇帝選擇採用分封制來平復武帝楊統給帝國造成的毀滅性影響的主要原因。
早在人類來到大室女座這片新天地之前,人類就已經在舊地球和銀河系中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其中有所缺損,但很大一部分還是被忠實地記錄了下來。高克儉深知以史為鑒的道理,也曾經在立志時就研讀過人類在過去曾經走過的政治道路,其中和圖書在保持帝制且不採用分封制度的情況有兩種。
當然並不是沒有人嘗試過去廢除分封制來加強侯爵領的力量,其中有人用盡了陰謀詭計,有人殺得屍山血海,這些人最後的統一結果都是在目的達成之前被蔓延在領地全土的叛亂推翻下台,更慘的甚至丟了全家性命。比如青陽領就是在青陽姜家嘗試瓦解領土內的分封制度時激起了家臣集體叛亂,最後由國內最大的家臣田家取而代之,而姜家自身在這場內亂之中幾乎被殺光,可見廢除分封制要面對何等的困難付出何等的代價。
當然了,這種制度同樣有其缺陷。首先官僚機構本身就是一套會不停內部增殖的機構,隨著時間流逝哪怕是最精簡的官僚機構也會逐漸變得臃腫肥大然後給帝國臣民帶來沉重的負擔。伴隨官僚機構的臃腫程度上升,帝國的末梢神經會遲鈍直至壞死,當壞死部分到達不可忽視的程度時就會導致外敵入侵或內部革命。另外皇帝本人的資質同樣決定了這套政治制度的運行效率,如果出現武帝楊統那樣的「千古一帝」,哪怕最精密的官僚體系同樣會在皇帝無盡的橫徵暴斂之下轟然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