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一百零七章 當新浪潮遇到好萊塢

插一句,婁曄、張建都獲得過他們的贊助。
很符合大眾對香港電影的認知:優美的環境、不斷變幻的服裝搭配,以及令人動容的愛情戲……
我們必須要排能賺錢的電影,否則,根本沒有辦法生存!」
上映了一段時間才換成了文木野+陳導明。
何冰打斷他:「旭東也是做院線的,院線排片是怎麼安排的呢?」
然後王曉帥聊了一下《我11》遇到的問題。
這個事很正常,因為沈旭東=品質+票房嘛!
扯回來,採訪區自然有採訪的,提到了《畫皮2》,沈旭東解釋:「《畫皮2》延續了畫皮的主題,同時擴展了聊齋世界觀……」
沈旭東想了想,道:「在影片上映前由影片發行方和院線商議出排片量。但在放映中,如果影片銷售量好,就會提升一定的排片量。注意,是影片的銷售量而不是口碑,當然,排片有時候會受到政治影響……」
《聽風者》,其實挺有誠意的!
「那你覺得這和*圖*書個事公平嗎?」
《風聲》之後,諜戰片成為一種新的潮流。
「藝術電影不會消失,有個詞叫此消彼長,有高潮就會有低谷,現在文藝被通俗取代、必然是文藝發展到了瓶頸,才造成了千篇一律的審美疲勞,導致通俗的新、奇、特、快變成了優勢。當人群又希望看到更深刻的信息時,而恰好文化底蘊深厚的藝術也找到了突破口時,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新一輪的文藝復興時期就會到來……」
如果沒有誠意,麥兆輝、庄文強不會用梁超維的。
《我11》是福建恆業發行,福建恆業是做恐怖片、驚悚片起家的,對電影發行有經驗和渠道,完全有可能讓《我11》鋪開全國的電影院……
主持人何平趕緊道:「說回好萊塢,旭東認為好萊塢電影增加對中國電影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他們確實挺努力的,最大程度的將《聽風者》的故事為己所用。但越是努力,越在高和-圖-書潮段落證明這些努力始終還是徒勞。
說到這,沈旭東看了眼坐在他邊上的賈章可:「賈導,我說的有道理不?」
所以,《聽風者》直接拋棄信仰,只談『打工』,極可能地將內戰的政治背景就虛化,只是留下極模糊的敵我對壘框架。
「大家都是找口飯吃」、「大家各為其主,不過打份工罷了。」
賈章柯有點尷尬:「……但我們這些電影人總應該留下點什麼……」
「好了,不聊這些了,我們今天的主題是當新浪潮遇到了好萊塢!誰先開始?小帥吧!」
「明明是個看客,卻還非要說自己是替底層發聲……」
「……談不上公平不公平,現階段的影院模式其實是地產模式,基本上哪裡有商場,哪裡才有影院,但商場的租金很貴啊,以上海的五家嘉禾影城為例,租金最高的是900萬一年,最低的是600萬……而且,他們明年還想接著漲,加上水電、員工工資支出,設備更新https://m.hetubook.com.com……一年的支出至少1500萬……
《我11》其實是中法合拍片,拍攝資金主要由法國提供,ARTE France——法國藝術頻道。
簡單聊了幾句,沈旭東離開採訪區——他還得參加產業論壇呢!
「所以,《狩獵》這個電影交給他,我很放心,因為他用一種平視的視角講述這個故事,而不是俯視,更不是仰視,我們的很多的導演,是用俯視的視角講述故事的!」
「好事!」
「一般來講,甭管有沒有宣傳,新片上映的頭三天影院基本都會有排片,但每周都有很多新片上映,而影院的放映廳數量有限,那就只能哪部電影的上座率高就放映哪部。其實,現在有很多電影號稱『影院三日游』,基本上一天不行,就不排了……」
「《聊齋》系列電影我們肯定會繼續做下去的,人家好萊塢可以做系列片,可以做電影宇宙,沒道理我們華語片做不了!」
「我跟文木野都很喜和圖書歡《白毛女》,我們覺得這個電影好在共情感,所以,當年《白毛女》在解放區演出,受到了解放軍和群眾歡迎,能讓士兵激動到要拿槍打演員……我倆也喜歡《馬大帥》……現在很多所謂的反應民眾貧困的電影,民眾根本不看,骨子裡他是俯視的,就像西方社會對待第三世界國家的態度……」
說到這,沈旭東攤手:「連生存都解決不了,誰有閑功夫關心所謂的藝術?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證明了香港導演不擅長這個題材!
明明是革命歷史題材,一路語焉不詳……
所以,很多圈內人把文木野歸納成了幸運兒……
本來很好的原著,拍出來的電影竟然沒有絲毫動人之處。周迅這個角色死的時候一點感覺都沒有……
「那就放任藝術電影消失?」
因為統戰問題嘛,很多東西不能搞……
到了論壇現場,主持人何平開場問了這個問題,沈旭東搖頭:「文木野跟我一樣,是看港片、歐洲電影、美國電影長起來的m.hetubook.com.com,說句自誇的話,我們本身其實具有一定的文藝水準,我要是拍文藝片也不是不行的!
……
「我當然希望票房越高越好……」
院線買賬,很多影迷也願意相信。
其實圈內關於《狩獵》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沈旭東身上,沈旭東是製片人、編劇、監製,甚至在上影初期,主扛宣傳的也是沈旭東的名字……
然後……《東風雨》之後再次遇到了問題——審核!
但我們把商業類型片作為了自己的創作方向,因為我們堅信電影拍出來是讓人看的。」
「那為什麼有三日游的說法?」
但沒什麼用,《聽風者》是諜戰!
所以,拋開了意識形態、政治信仰,《聽風者》依然是麥庄二人擅長的警匪片模式……
「我覺的你要是留下點什麼,不如看看香港電影現在留下了什麼,我要說《籠民》、《危樓春曉》,你猜有幾個人知道這些電影?」
到這沒什麼問題,然後王曉帥開始抱怨首日成績不佳之後,院線不給排片還有網路盜版……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