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大明風華
第七百二十八章 暹羅銅柱篆紋,以賀大將軍之功

不過要說大明朝廷想拋開王宇自己單搞,那也根本不行。
其實明軍也可以用十五萬人,從滇省進軍,花費六年時間,三百多萬兩銀子,大概率也能拖贏麓川叛軍。
湖廣和安南兩個戰略糧倉,更是能供給兩百萬大軍駐守地方一年的糧草,或者直接提供給大明五百萬災民撐到明年復耕。
大明的被王宇武勛動完了,刀把子已經握在他的手裡了,現在自然是要開始動文官了。
從天津衛下船后,一路快馬加鞭的顛簸趕路,六十七歲的王宇,反而是一行人中狀態最好的那個,不見一絲疲態。
在從暹羅拿到了大明宗主國的法定皇位繼承的承諾后,王宇返回孟加拉灣大營,開始準備回大明去彈壓逐漸亂起來的朝堂局勢了。
安排好各方制衡,雖然朝廷運轉效率低了些,但這才是王宇敢提著五十萬大軍去東南亞西部浪的底氣。
王宇相信那時的大明,一定更加強大了。
八國征討軍越過東吁王城,一路沿著馬圭南下,東吁南方勢力不敢分散兵力,全部往仰光集結。
那麼大明的田賦去哪兒了?
王宇就不信了,即使東吁十五世紀的中興雄主莽應龍繼位,他能滅阿瓦王朝,征服各南方聽調不聽宣撣邦,再次完成了東吁的第二次統一。
明軍找到了任思發舟師的停靠的地方,王宇派兵先焚其援舟,把三萬思發機的叛軍圍在暹羅西部的巨萊河西岸。
大明成化皇帝朱見深的華蓋攆車,行進在寬闊的大道上,左右有心腹大太監侍候。
守衛皇宮的是王宇家的老三,守順天城的是老十七,提督京營鎮的總兵是王世,提督興洲鎮(北直隸)的總兵胡安(心腹)。
當然了,為了讓這個這個暹羅王子答應,王宇也答應他,大明將支持他做下一任暹羅國王。
王宇總算是結束了,這次明軍改制后的第一戰,大致檢驗了明軍的戰力。
我等指巨萊河與雨滴山而逝,海枯石爛,誓不叛明。」
你這哪是平個叛啊?
三月
明軍這場東南亞西部大戰,王宇自從成化十五年三月開始準備,至此成化十六年六月結束,前前後後花了十五個月。
所以對於東吁這個未來會崛起的區域性強國,王宇乾脆藉著麓川平叛的機會,直接大幹一場,打斷東吁中興的國運,免得它成為大明未來的西南方邊境的威和-圖-書脅。
黔國公沐英也多次帶兵征討過多次麓川思發機父子,最終脅迫對方稱臣。
在嶺南北直隸以外的這些文人嘴裏,王宇取得的戰果,和漢武帝時期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大宛差不多。
王宇也不是真要打,就是帶著七國征討軍來東吁「團建」一下,等以後明軍撤走了,東吁絕對不能和這些鄰居好好和相處了。
「噠噠噠~」
暹羅人內懼,暹羅王子親自帶著思發機的首級,前來甘烹碧府的明軍大營給王宇告罪,並指巨萊河和雨滴山而誓:
遠處一陣馬蹄聲響起,塵土飛揚四濺,捲起一小陣黃色的煙塵,打頭的是個穿著素衣勁裝的白髮老頭,落後一頭,跟著個神情兇悍的大鬍子,他們後面是一隊各家勛貴嫡子護衛。
內閣的三位閣老、陳循、于謙、王仁,皆立在皇帝身後,軍機處的六位位卑職重的「軍機大臣」則是跟在閣臣之後,然後才是大明的文武百官。
現在成化皇帝朱見深見到王宇,只能想到司馬懿了。
當在麓川的固守沿江城寨的思發機知道,自己直接被明軍南北夾擊之後,只帶著族人堅持了一個月,他便帶著三萬部眾東逃,帶著舟師走金沙江,竄入了東吁。
另外,王宇有意無意的放縱那東南亞七國的征討軍,所以東吁北部被破壞的不成樣子,這麼一番折騰,東吁人口損失至少到了百萬級別。
大明除開嶺南和北直隸沒有推行三舍法新儒學的地方,在其他掌握話語權的鄉紳們的宣傳下,王宇的名聲在民間可是臭了。
順天城外十里,天空中飄揚著代表大明皇帝的華蓋,道路被徵發勞役的百姓細細清掃了一遍。
朝廷文武百官隨行,持刀配盾的錦衣衛等侍從扈行,場面莊嚴而壯觀。
但是王宇可沒空讓大明在南方空耗六年時間,他還得讓大明搭上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順風車,加強大明水軍建設,穩固大明東亞的基本盤。
以後暹羅國主要登基必須由大明聖旨確認,就和高句麗一樣,不然提莫的就是偽王,大明有權號召東南亞各個外藩征討。
「好好好!既然你們暹羅一番心意,本將就卻之不恭了。」
現在思發機帶著叛軍,乘舟師逃入了東吁北部。
王宇召集在孟加拉灣大營留守的安南五衛齊鼓並進,沿著黑水河東追https://www.hetubook•com•com五十里,直至暹羅境內。
走之前,王宇還去看了暹羅人在巨萊河畔,雨滴山前立起的銅柱篆紋。
封賞完大明安南鎮、嶺南鎮、貴陽鎮官兵后,王宇將他們陸續遣回到各自的防區。
眉間帶著一絲陰翳的成化皇帝朱見深見到了那位讓他深以為懼的「齊國公」。
軍機大臣地位低,但一旦大明有什麼事,他們認為涉及齊國公王宇的「南征軍機」,直接就可以特事特辦,調派人手,插手政務,乃是現在大明實際的權力機構。
暹羅國主特立此銅柱,以賀其功,記其偉業。」
不過現在二十二歲,親政以後成化小皇帝朱見深在王宇離開順天的這兩年,不老實啊!
王宇都被這暹羅王子誇得有些飄了,只是平個內叛,提莫的勒石燕然之勛都出來了。
畢竟人家暹羅第一個跑來給大明表忠心了,還要在巨萊河畔給自己銅柱篆紋,在東南亞揚名了,所以王宇吃相還是要好一些的。
「天朝大將軍破思發機于巨萊河,此亦勛著燕然,暹羅願在巨萊河河畔,為天朝大將軍銅柱篆紋,以賀其功!」
巨萊河位於暹羅西北,這北部的河流源發於高山,河窄水急,叛軍不得過,只能背水結陣,以待明軍。
貳師將軍李廣利人家是西征大宛,因無法破城而還,空耗糧草沒有收穫。
明軍在安南的安南鎮打不到東吁,要用以夷制夷的方法,但提莫的安南可是和暹羅接壤的。
王宇既然確定了明軍改制之後的十二鎮的戰鬥力,可以超過原本的衛所制士兵之後,那麼大明軍改算是完成了。
有了暹羅第一個表態后,在東南亞的小國真臘、木邦、車裡、八百、瀾滄、蘭納,紛紛遣使來到巨萊河畔的明軍大營,指著巨萊河與雨滴山給大明盟誓。
這種繞過大半個東南半島,去登陸孟加拉灣的行為,可以說是中原對外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登陸突襲作戰。
大明宣稱的自己是承接的大宋的江山,所以思發機父子覺得我提莫的又沒臣服過大宋,就當自己從大元的獨立了。
成化十七年(1467年)
要知道宣德時期,只有一個湖廣大糧倉開發成熟,便能有四百萬石的田賦。
「成化十六年,四月十四,大明大將軍王宇破麓川思發機叛軍於此,威傳東南四方,為萬www.hetubook.com.com民所頌,亦為暹羅國所敬仰。
王宇倒是沒想到來了這麼多東南亞小國,所以準備帶他們做一下「團建」,反正不能讓讓本世紀即將崛起的東吁王朝有喘息的機會。
王宇一行人沒有打旗幟,只是全副武裝的低調往順天趕。
不過雖然揚名歸揚名,但都是虛的,王宇還是和暹羅王子好好談了談。
大明和東吁接壤的地方是滇省,道路崎嶇,河流湍急,其實並不適合明軍大規模出兵南下。
「暹羅誓臣大明,水枯石爛,永不相叛。」
更何況北方奴兒干都司還是王宇的好大孫定北伯王粵,近五萬重甲騎虎視眈眈的盯著順天呢!
居然就敢覬覦起大明的麓川宣慰司了,真當大明隔了千山萬水,就不會過來抽你大嘴巴子了嗎?
王宇不急,讓明軍先把叛軍圍住,然後開始讓五衛的火槍兵和炮兵,在重甲兵的保護下,開始練習槍法。
沒辦法,沒有道路,海運風險大,大明的影響力投放不到東南亞的西部地區,王宇只能用我大櫻的歐陸平衡法了,以夷制夷。
由於近乎兩年的時間,王宇不在順天,軍機處、內閣、皇帝倒是斗的不可開交,扯皮的事一大堆,效率掉了下來。
不過,這都是站在後世的角度看,現在大明文官的想法就是,大明前前後後花了一千萬兩,兩個戰略級別的糧倉消耗完,去收復一個不比夜郎大點的麓川,還入不敷出,值得嗎?
五月
但大明不承認大元,但對大元領土上這份關係是默認繼承了下來,夷狄入中華則為中華嘛!
要知道東吁王朝在十五世紀末,可是一度達到了歷史最強的時期,萬曆年間,曾兩次入侵大明,後面還把大青的爾康,帶過去教育了一頓。
三天後,王義帶著十萬嶺南鎮明軍趕來,與王宇的安南五衛在巨萊河西北岸的甘烹碧府匯兵。
不過,人家暹羅一番心意嘛!
十五個月的時間,王宇用五十萬大軍,一千萬兩白銀,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迅速結束了一場麓川平叛拉鋸戰,同時打斷將要崛起的東吁王朝的國運,威懾東南亞。
王宇今年六十七了,算算也是年近七十了,雖然頭髮花白了,但卻與一般老態龍鍾的老臣狀態不一樣。
這便是現在大明真實的正治生態,成化皇帝地位高,沒權利,三位閣老空有有地位,但有些事他們真和*圖*書管不了。
王宇這是平叛麓川思發機的時候,順手打斷了東吁王朝的崛起,一舉兩得,簡直是賺大了好嗎?
活得久,藏得深,即將要篡明的鷹視狼顧之徒。
不得不說,自從宣德皇帝朱瞻基設立內書堂,再進一步設立內府十三監,加強內朝制衡外朝,宦官干政的情況是越來越突出了。
所以王宇先推三舍法,準備好後備官員,然後再動文官。
一眾衛所兵發放了徵召的糧餉補貼之後,也發回各省駐地軍屯。
一千萬兩白銀,可是大明仁宣之治五年的稅收的存余。
王宇令這些東南亞七國各自出兵,多的三萬,少的兩三百,七國合計十萬人,與十五萬明軍一道組成了討伐東吁的八國征討軍。
另外,王宇額外還花了兩百萬兩租用海船大規模運兵。
王宇命令在暹羅的甘烹碧府和叻丕府的到處找暹羅百姓借糧草的明軍收了回來。
大明一共起兵五十萬,貴陽鎮、嶺南鎮、安南鎮,兩路並進,耗空湖廣、安南兩個南方大糧倉。
總不能是那些官老爺心善,少收了三五斗吧?
成化十六年
大明齊國公、中軍大都督、左柱國、太師王宇帶著老二和一隊各家勛貴嫡子組成的親衛,在北洋寶船艦隊總兵張順的護送下,在天津衛下船,改為輕騎突進。
不過也就是這暹羅王子,聽不到王宇的心聲。
而後,這暹羅王子也會來事,主動給王宇加戲。
思發機其實之所以鍥而不捨的造反,主要是原本他們是傣人先祖的地方政權,後來投降了大元。
所以,王宇才會費事的走海路,取道東吁,就是為了徹底消滅麓川叛軍。
之後,王宇準備提著更鋒利的刀子,去動文官集團的「免稅田」。
大明天津衛
明軍突然從海上來,倒是讓這些距離大明的偏遠東南亞小國,感受到了什麼叫大明爸爸的威嚴。
不要以為思發機麓川宣慰司的底盤小,它不只包括今天滇省南部的瑞麗、隴川、盈江,還包括克欽邦的木姐、南坎、臘戍以及莫寧的部分地區,與東南亞木邦、車裡、八百、東吁等國接壤,戰略縱深可不小。
即使莽應龍真能在這種四鄰皆敵視,北方人口大規模削減后,做到再次中興東吁,也絕不會再敢挑釁大明。
王宇已經計劃好了,這次回到順天之後,就開始著手讓軍機處在大明全面鋪開「三舍法」,準備一和*圖*書批後備官員。
人家東吁王朝正蒸蒸日上,一副要中興崛起的樣子,只因為暗地裡支持麓川叛軍,結果眨眼之間王都被明軍所破,北境淪陷,簡直慘的不能再慘了。
暹羅給王宇在巨萊河畔立起的不只是一根銅柱篆紋,還立起了明軍在對東南亞各個不接壤的小國威懾,讓他們想清楚和明軍作對的下場,當時候,明軍會不會在大規模勞師遠征。
不過成化皇帝朱見深隱蔽的看了身旁的心腹大太監汪直一眼,對方給他一個安心的眼神。
四月初
明軍于巨萊河槍炮齊鳴三日時間,以最小的代價,悠閑的把任思發三萬叛軍全殲于巨萊河,思發機帶著幾名親衛,遁逃入了暹羅求援。
明軍挾大勝東吁、麓川之勢,盤踞在暹羅北部的甘烹碧府,對不足一百公里的暹羅首府素可泰虎視眈眈。
明軍在東吁北方前前後後大半年,陸陸續續用海運的方式,擄走了東吁北方近五十萬人口。
三月
他們在大明還給他起了個貳師將軍的外號,和東南亞的銅柱篆紋的天朝大將軍,內外一褒一貶,簡直是兩個極端。
文官說王宇舉兵五十萬,耗光了自從成化元年十五年以來,國庫近半的銀子,大約一千兩萬左右,轉餉半天下,打空的國庫,得罪四鄰,軍民苦其久矣。
他依舊身材勻稱,一副龍精虎猛的樣子,臉上沒有皺紋和老人斑,看起來精神奕奕,一副老夫還能再活十幾年的樣子。
大明從仁宣之治后,田賦居然在逐年減少,由宣德十年最鼎盛的四百萬石(28萬噸),成化十五年直接掉到了二百二十萬石(15.4萬噸)。
這不,原本歷史中這位西廠的首位廠公,汪直為了博出位,自然就來給想要恢復大明朱家皇權的成化皇帝朱見深出了一個「好主意」,以除去大明齊國公王宇這位心腹大患。
向東吁這種反骨仔,就只配吃大明給的大嘴巴子,自己都還沒完全統一南方呢!
雖然成化這些年天災人禍不少,但這田賦絕對不對勁。
現在遼東已經初步開發出來了一片黑土地,安南三角洲現在還暫時不計數,所以理應是即使有了天災人禍,遼東開發出來的黑土地也應該抵消了這部分田賦,絕不可能少於四百萬石。
之後,即使是只派了幾百人參戰的東南亞小國,王宇也送了他們幾十車財貨,要讓他們知道跟著大明混,有餅吃。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