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大明風華
第七百三十三章 改革之前先擴軍

這不,第二天,王粵就在自家老爹王仁的建議下,來找王宇這個爺爺請辭奴兒干都司的布政司使的位置了,把手裡的五萬重騎兵和軍屯馬場交了出去。
第四鎮則是在滇省,廣南鎮主要是防備境內以及東吁和烏斯藏布政司的土司動亂。
又比如:某家大人見了某某人,收到了大批鄉下送來的土特產,內衛也可以記一記嘛!
一時間,這些在正統朝失去往日威風的錦衣衛,再次在大明令這些大戶聞風喪膽起來。
至於蘇門答剌、西洋國、爪窪國、湓亨國、白花國、三弗齊國、渤泥國的土著同不同意,王宇壓根不在乎這些還在石器時代的土著的意見。
所以王宇讓手下力量有限的內衛,開始在順天的皇宮外收購房屋,開始建「官屬房」。
雖然已經把流程簡化過了,王宇只要看完摺子,找軍機大臣給的建議打鉤即可。
第五鎮,南洋鎮,這次王宇在南洋舊港宣慰司正式設立一省,軍管的南洋布政司,為大明第十九省,士兵主要還是水軍陸戰隊,分駐在南洋各個水道要口,牢牢守護住大明南洋出入海口。
真的!順天到甘肅,基本等於伊犁到甘肅了,都是千里迢迢。
弘治元年
反正東亞的女子膚色和大明人相差也不大,東南亞和南洋大多土著國家,還處於鐵器的啟蒙階段,抓點俘虜不難。
老大不知道隨的誰,怎麼這麼好騙呢?
沒辦法,內閣交給其他人,王宇不放心,反正老大沒兵權,和老二又勢成水火,之後再奪了王粵的兵權,讓他管朝政,這就穩了。
不放是吧!
剩下的不用錦衣衛再插手,有了現成的例子,這些家生子或者農奴,各個去縣衙一告,自然有錦衣衛為他們撐腰,分了主家的財產,人人成了小富農。
王宇不在乎那些狗屁讀書人,又在民間說些什麼苛待皇室的話。
相比于大明的軍機處政務,五軍都督府日常事務對和圖書王宇很友好,平常是負責調任各家勛貴子弟,安排他們去大明兩京十八省巡查、駐守、輪換、探親。
靠著平民版的推恩令,王宇把大量把豪門大戶的家生子和農奴釋放出來,編籍造冊,得民六百萬戶,大約三千萬人口被釋放出來,變成大明納稅的百姓。
而後同步進行的事,是把大明的皇莊收歸國有,清查守庄太監和樁頭的一切不法行為。
老大王仁先是一愣,而後心中狂喜,保明有望,對著王宇又是一拜。
大明成化一朝的特色軍機處被王宇裁汰,原本的軍機大臣全部入閣,王宇組建了以王仁為首的十六人內閣,總覽大明政務,自己給內閣一詳細的五年計劃目標后,牢牢把五軍都督府掌握在手裡。
在把這些豪門大戶釋放出來的義子義女編籍造冊后,王宇將他們安置在收歸國有的皇莊,或者乾脆徵募為新建軍鎮的兵源,填充大明邊塞。
大明土地兼并改革的前置準備工作,「釋奴」和「新建軍鎮」,王宇整整花了一年時間來做。
現在王宇對土地兼并動手改革,雖然流於表面,但都是動了大明大多數鄉紳地主的利益。
王宇知道豪門大戶的隱藏的人口,絕對不止三千萬,要知道嘉靖時期,張居正改革的時候,檢地查隱藏人口,那時沒有王宇這麼強力的軍力和執行力,人口都能多出來一千萬。
特別是王宇給每個省的銀差,都配備了一支火槍和子母小炮的稽稅衛后,一鞭法的效果立桿見影,弘治改革第一年的夏稅就從去年的三百萬兩,變成了五百萬兩。
與阻止大明土地兼并相比,王宇軍改就容易多了,畢竟多出五個鎮,就多出了一批總兵之類的實職,勛貴各家子弟這麼多,怎麼會不支持呢?
所以王宇在改革和增設軍鎮之前,先添加了一條關於繼承權的《大明律》,凡是各家義子、義女,極其後代親屬,皆https://www.hetubook.com.com可均分大宗的遺產。
不過大明要新建五個鎮,那就是五十萬人,先不說錢糧哪裡來,人才是大問題。
在寧壽宮榮養的太上皇朱見深,身邊沒人侍候,在每月探望的皇后和皇妃們的教導下,他不得不學會了自己穿衣,和處理一些日常生活的事務。
大明朝廷正式宣布在嶺南、南直隸、北直隸開始試行「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而後發配了一批嶺南、南北直隸反抗的地主鄉紳去充塞,天下朝野動蕩。
(現在大明比原本歷史上多出來的五個省,北方由草原三城由東向西延伸區域,設了三個軍管布政司,南方是多出來安南布政司、占城布政司)
讓王粵在軍機處過渡一下,等後邊軍機處和內閣合併,王宇直接順水推舟,讓他做個大明的「小閣老」。
前期朝廷會給這些失地的流民發一年的糧食,以及種子農具,等後邊朝廷寬裕了,王宇可以考慮給發銀子和老婆。
為了抑制土地兼并,延續改革成果,王宇把皇莊改為乾脆改為民屯。
至於他們侵佔的土地,還是不可能還的,王宇知道還回去的地,最終還是會落在一眾大臣和勛貴手裡。
你一封摺子上來,密密麻麻一大片,你不好好寫,一天到晚做深度閱讀理解的閣老,不是越看越生氣嗎?
「爹!您此舉深有周公遺風,孩兒對您高山仰止,此忠義大節,必為後世之人所敬仰。」
王宇在甘肅西寧設一鎮,主要是馴養更適合在東察合台汗國生存的駱駝部隊,以後萬一大明衰弱了,伊犁割據就割據吧,以後有了中原文明基礎,收復也容易。
不要看王粵是嫡長孫,未來即使能繼承王宇的王位,那他的定北侯的爵位也不會作廢,可以傳給其他兒子。
要不是這些還沒開化的部落民難調|教,南洋早就到處是大明軍屯的橡膠種植園了。
三月
王宇決定再和*圖*書增設五鎮人馬,主要還是分配在大明邊疆地區。
等三舍法在大明推廣開來,大明的輿論自然會偏向他這一邊。
這些從朱家藩王手裡省下來的錢糧,可以用於推廣三舍法。
等著老大王仁邁著輕快腳步離開右衙之後,王宇總算鬆了一口氣,終於把後續改革的繁瑣政事甩出去了。
伊犁河谷可是塞上江南,養活百萬人口不成問題,唯一的缺點,就是離甘肅太遠了。
比如:平常酉時就回家的官員,某天突然就子時回來了,那內衛就得去看看這位大人幹了什麼事。
在大明的各種高門大戶的農奴和家生子,其實都是名義上的義子義女,所以王宇乾脆使出一招推恩令「平民版」,讓他們主動釋放手下眾多的家丁和農奴。
當然了,你指望這些失地的流民主動報名去邊塞,那肯定不行啊!
到時候,這黃袍不加在老大身上,那也會加在老二、老八身上。
另外,王宇還效仿東瀛大化改新的班田制度,每六年給軍屯和民屯劃分一次土地,一則可以保證公平,田和地的產量可是不一樣的,二則可以用來檢查土地是否有減少的情況。
「去好好教小皇帝讀書吧!」
這年頭,這些文武百官家裡,誰家不是萬畝良田呢!
要知道大明夏稅只是小頭而已,最大的一頭還得看後面的秋稅。
折中在大明全面推廣推一鞭法,針對朝中沒有人脈的地主鄉紳,這實施起來就相對容易一些了。
弘治二年
現在大明一共十二個鎮,一百二十萬職業士兵,對於大明現在兩京十八省龐大疆域來說,十二鎮人馬還有兩鎮是水軍,確實不夠用了。
總兵和副總兵加起來才不到一百個人,王宇只要管好這些人調動,就能把大明軍權牢牢抓在手裡。
王宇一個看漏了摺子的內容,可能回復到大明地方,對於百姓來說,時代的一粒灰塵真變成一座山了。
不得不說,王宇這糟老頭子壞得和-圖-書很,自己兒子都騙。
「等等!」王宇開口叫住老大,開口叮囑「你已經教錯一位大明皇帝了,不要再教錯這個皇帝了,老大,你也不想弘治是大明最後一個皇帝吧!」
王宇神色複雜的看著王仁,點點頭,呼出一口氣。
王仁獃獃的站在門口,維持著恭敬後退的拱手樣子,深吸了一口氣,最後對坐在主位的王宇彎腰一拜。
這些官屬房,大小形制,都按《大浩》來,免費提供給在順天的官員和家屬住,王宇還有給這些官員提供低價食堂,但……有內衛守門,定期給王宇彙報這些官員的異常情況。
王宇知道錦衣衛特務統治有弊病,但真提莫的好用啊!
主要是先動手裡沒兵有錢的軟柿子,把錢糧從各地朱家的藩王手裡榨出來,然後再把他們封去東南亞和南洋建國封藩,為大明拓邊。
「去吧!過些時日,我會撤了軍機處,內閣重掌大明政事,選六位常駐閣臣,十位臨時閣臣共理政務,你繼續做你的閣老,幫我處理一下政務,爹老了,以後大明是不是有下一個皇帝,可要看你們年輕人的想法了。」
弘治二年
「爹!那孩兒就告退了」
錦衣衛新進指揮使錢寧表現的機會來了,指使各地的「家生子」鬧著分家,然後錦衣衛在後邊推波助瀾,直接把妻妾成群、奴婢滿園的豪門大戶,拆成和眾多義子義女均分家產的十幾家小戶。
於是大明朝的內閣,在王宇督促下開始執行他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這次王宇在應天設了一鎮,一則拉攏朱元璋時期的勛貴,不要把這些勛貴真養廢了,二則為了後面改革政策在江南順利鋪開,增加軍力威懾。
甘肅一地本就有甘肅鎮,但最近東察合台汗國亂糟糟的部族分裂越來越嚴重了,王宇覺得有機會可以去摸獎或者吸血,要是對方拉胯,乾脆把伊犁河谷佔了。
之後,大明朝廷內閣鑒於官員們反對的聲音,退了一步。
和-圖-書王宇笑了笑,難得對老大表現出親近之意,揮了揮手。
因為大明土地兼并,成為流民的人沒有戶籍,王宇可找不到兵源。
王宇無論是移藩、推行一鞭法、把皇莊收歸國有,都只有一個目的,抑制土地兼并,釋放大明人口的潛力。
不把這些順天的京官看嚴一些,王宇這流於表面的抑制土地兼并的改革政策,怕是還沒推下去,就直接死在順天了。
老大王仁沒能為太上皇求得自家老爹的恩典,肉嘟嘟的大臉有些沮喪,他拱手後退,準備退出五軍都督府右衙。
老大王仁倒還真不是好騙,只是看到大明天下能重回老朱家手中的一絲希望而已,他願意試著爭取一下。
「孩兒明白!一定讓皇帝多學儒家仁孝的經典。」
為了緩和這些失地百姓造成的矛盾,王宇特意單獨在六部之外設立移民司,設移民侍郎一名,負責把這些失地的流民重新編籍造冊,填充邊塞。
但王宇還得認真做閱讀理解,這可是繁瑣的很,他終於明白大明科考,為什麼字寫不好的不錄用了。
王宇也沒虧待他,直接加封定北侯,賜世券,另外升任吏部侍郎,直入軍機處。
土地為大明朝廷公有,使用租庸制,一畝地收三成田賦,每年佃戶給公田干三十天活。
待老大走了之後,王宇後邊幾天,繼續在五軍都督的右衙躲清靜,不想去左衙的軍機處寫「作業」。
北方歸化城設歸化鎮,由於北方漢人少,所以是混編鎮,以騎兵為主。
讓王仁和王粵父子,提前60年體驗一下大明一門雙閣老的榮耀。
第三鎮,應天鎮,這次王宇沒有加強順天或者北直隸了,順天有京營鎮和興洲鎮,已經足夠了。
一般沒有大戰的時候,不涉及各鎮總兵和副總兵的調任,不需要王宇這個中軍大都督的參合。
即使自己真的活不長,但王氏一族那些軍中的子弟,真的願意讓眼睜睜的看著大明皇帝取回權力,然後報復他們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