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桃花源記
第033章 九千九百歲的十大罪!

而這份彈劾魏忠賢的奏摺就是朱由檢一直苦等的那把快刀。
就算他手中有滔天的權勢,那也是大明朱家皇室賜予的。
就這樣,大明的江山和百姓在魏忠賢的魔爪之下度過了黑暗的十年。
朱由檢身為朱由校的親弟弟,一年都見不上一兩回。
如此一來,魏忠賢的警惕逐漸的有些鬆懈了起來。
這一切都是魏忠賢在暗中阻撓所導致的。
扯遠了,咱們再重新說回魏忠賢。
對客氏不但信任無比,而且是極盡寵信。
這一彈劾不要緊,要緊的是彈劾的罪名那都是要誅九族的罪名。
而大明朝廷的外部則面臨后金崛起的威脅。
就在魏忠賢不安的時候,他等到了彈劾他的奏摺。
世人只知道有九千歲魏忠賢,而不知道有天啟皇帝朱由校。
司禮監就是專門掌管內外章奏的。
而且魏忠賢還不停的阻撓朱由檢與朱由校的會面。
更是當今皇帝朱由校的親弟弟,所以最終魏忠賢還是打消了對朱由檢下手的念頭。
好在,這一天終於讓他給等來了。
八局:兵仗、銀作、浣衣、巾帽、針工、內織染、酒醋面,司苑。
這一現象的出現與明宣宗朱瞻基脫不了干係。
從而導致太監這個群里進入到政治中心,擾亂了大明的政局!
實際上在明代,要想混到太監,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朱由檢又貴為藩王,一旦有得勢的一天,就有可能對魏忠賢進行清算。
這位客氏客氏熹宗朱由校的乳母,雖然說是乳母,但是熹宗朱由校對這位乳母客氏的感情卻有些不一般。
一旦魏忠賢有膽敢謀逆的想法,只怕天下所有人都會群起而攻之。
可是他哪裡想得到自己是被魏忠賢的外表給矇騙了,實際上魏忠賢跟忠賢這兩個字完全不搭邊。
朱由檢接到了這個彈劾魏忠賢的奏摺之後,看得也是意動不已。
魏忠賢經常和一群惡少年賭博。
他又請求做當時還是皇長孫朱由校的母親王才人的典膳,藉此m.hetubook.com•com巴結上了魏朝和客氏,還跟魏朝成為了拜把子的兄弟。
但是這位秉筆太監卻還不是權力最大的太監,在他的上頭還有一個那就是掌握印章的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
為的就是有一天能夠清算魏忠賢,還給大明一個朗朗乾坤。
魏忠賢萬曆年間被選入宮,隸屬於太監孫暹,靠巴結他進入了甲字型檔。
好像對魏忠賢很是器重和仰仗一般。
他覺得魏忠賢不但能力出眾、身負賢德,而且對他、對大明忠心無二。
分別有十二監: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
幾乎所有明代的著名太監都出自司禮監和御馬監。
不管是哪一條都是要致魏忠賢于死地。
這些內操軍穿披甲帶劍出入深宮大內,恣意作威施虐。
所以當時的司禮監太監王安也就將魏忠賢高看了一眼。
從內宮到朝堂,魏忠賢徹底掌管了內外大權。
就算好不容易見了一面,也幾乎說不上話。
在崔呈秀倒下之後,朱由檢的心中也有底氣了。
後來更是一手掌控東廠,面對與他不對頭的朝中大臣們直接下死手。
還給大明百姓一個青天白日。
雖然朱由檢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但是他也無能為力。
所有懷有身孕嬪妃們都遭到了他們的毒手。
他手底下的人和親信無不都是欺男霸女、強取豪奪之輩。
崔呈秀毫無意外、不聲不響的就被拿下了。
還是按照天啟皇帝的遺詔,將信王朱由檢給接進了宮中,接替皇位。
這一切都在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后之後改變了。
所以,就先拿崔呈秀開到了。
在朱由檢還是信王的時候,明朝內外局勢風雲詭譎。
而不是像電視劇裏面只要是挨了那一刀,就是太監了!
因早與宮中太監熟識通融,謠傳因此未凈全身,仍有一粒睾丸。
因為又有客氏在背後撐腰hetubook.com.com蠱惑熹宗,所以即便是朝堂上不少御史和各級官員彈劾,但是魏忠賢也平安無事。
魏忠賢知道朱由檢肯定不會放過自己,自己的也肯定躲不過這一劫。
但朱由檢都沒有應允。
可是明朝的閹宦卻個個都是重量級的。
甚至是地位越來越高、權利越來越大。
有次,他賭博大輸后感到很苦惱,便恨而自宮,改姓名叫李進忠。
所以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對魏忠賢的印象也很好。
而魏忠賢也終於察覺到了不安,但是為時已晚。
上面所列出來的十大罪行,任何一條都是鋒利無比的、都是能夠直接將魏忠賢徹底釘死毫無翻身可能得。
如果表現良好,就能被升遷為監丞,監丞再往上升是少監,少監的頂頭上司就是久聞大名的太監。
所以魏忠賢也在不停的試探著朱由檢的態度,如果朱由檢上來就迫不及待的要對他下手,那魏忠賢肯定是不會坐以待斃的。
關係盤根錯節,簡直就是剪不斷、理還亂。
他那個時候還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藩王,面對權勢滔天、如日中天的魏忠賢他還不是對手。
所以,魏忠賢早就將朱由檢列為了對他有威脅的人。
他那個時候還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閑散王爺。
按照道理是根本沒有資格進入司禮監的,但是熹宗卻為了魏忠賢破了這個例。
英宗時期的王振、成化年間的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萬曆年間的馮保、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等等。
御馬監還要管理草場和皇莊、經營皇店,與戶部分理財政,為明朝廷的「內管家」。
四司:惜薪、鐘鼓、寶鈔、混堂。
熹宗朱由校賜名魏忠賢,是看在魏忠賢又忠又賢。
在張皇后的義正言辭之下,魏忠賢識趣的打消了這個念頭。
皇帝把票擬的權力給了內閣,自己保留了批紅權。
這二十四個衙門各有分工,不但處理宮中事務,還要處理部分政務。
朱由檢即位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剷除掉魏忠賢和他的閹黨集團。
至於客氏就更加了不得了。
魏忠賢,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人。
因為朱由檢已經坐穩了皇位,得到了朝臣的支持。
面對有天啟皇帝撐腰的魏忠賢,他沒有任何的辦法。
原名李進忠,在當上司機兼秉筆太監之後皇帝賜名魏忠賢。
但是他始終只是個宦官、是個太監。
所以才賜名魏忠賢。
所以魏忠賢屢次向朱由檢請辭,辭去東廠提督等官職。
直至坐上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的位置。
他早就想要將魏忠賢給剷除了,只不過怕魏忠賢垂死掙扎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動亂罷了。
畢竟,朱由檢才剛登基不久,羽翼還未豐|滿。
因為他知道魏忠賢在朝堂之中、深宮之中紮根頗深,到處都是他的眼線和親信。
魏朝乃是明朝萬曆,泰昌,天啟年間的「三朝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的下屬,在內宮太監裏面有一定的話語權。
不但沒有應允,反而還對魏忠賢的閹黨集團大加封賞。
這些大太監皆出自司禮監和御馬監。
所以魏忠賢也是時候要拿來開刀了,但是朱由檢一直沒有找到一把快刀。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司禮監秉筆太監所代表的意義。
而到了明宣宗時候,由於文件太多,朱瞻基自己也沒有時間看完,便會讓司禮監的人按照票擬的內容抄下來,代理自己行使批紅的權力。
他多次向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稱讚魏忠賢,甚至是舉薦魏忠賢。
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之初,魏忠賢確實是動過想要自己上位的念頭。
只能默默地將魏忠賢的罪行記在心中,甚至暗中都將魏忠賢的那些黨羽都給記了下來。
朱由檢雖然是藩王,所以不能參与政事,但也不得不小心自保。
天啟皇帝駕崩之後,他迎來了自己坐上皇位的那一天。
而所謂御馬監是管理御用兵符。
就在魏忠賢鬆懈的時候,各地不斷有御史和封疆大吏上奏摺對魏忠賢的閹黨集團進行彈劾和圖書
整個大明朝堂變成了魏忠賢的一言堂,完全被魏忠賢一手掌控。
現在朱由檢做了皇帝,肯定是沒有自己好果子吃的。
歷史上不少的朝代都出現過宦官干政的事情,甚至有的朝代到了後期太監手中的權利甚至比皇帝還要大。
其最高統領宦官才能被稱作太監。
幾乎都可以完全掌控國家大權了。
魏忠賢知道朱由檢對自己並不感冒,自己的一些罪行也被朱由檢看在了眼裡。
在魏忠賢的打擊異己之下,朝堂之上逐漸的沒有人敢站出來唱反調。
在朱由檢還是信王的時候,就已經領略過了魏忠賢的手段,也見識到了魏忠賢的無法無天。
所以魏忠賢很快就進入了後宮的權力核心,一時之間在後宮的宦官裏面風頭無兩,地位也是不斷地飆升著。
這個為皇帝代筆的人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司禮監秉筆太監。
朱由校的親信宦官魏忠賢聯合朝中齊、楚、浙等朋黨擊垮東林黨,掌控朝政。
西南則是爆發了奢安之亂,可謂四郊多壘。
魏忠賢目不識丁,大字不識一個。
果不其然。
第一個倒下的是閹黨五虎之一的崔呈秀。
而朱由校的髮妻張皇後身后的勢力也不會答應。
就是天啟皇帝駕崩的這一天。
因為魏忠賢心中十分清楚朱由檢對他的態度,他知道朱由檢不喜歡他,甚至可以說是厭惡他。
再加上魏忠賢本就十分的圓滑,擅長拍馬屁、阿諛奉承可以說是他的特長了。
對付魏忠賢,不能貿然行之。
但是魏忠賢盤踞朝中多年,黨羽眾多。
但是,朱由檢畢竟是藩王,是大明朱家皇室的嫡系子孫。
正是因為歷史上前朝太監亂權的警醒,所以明朝初期朱元璋為了防止宦官干政,曾明文規定太監干政者殺。
這樣的罪名一共有十條,條條致命。
有了客氏不停的在熹宗朱由校面前說好話,又有魏朝在司機兼秉筆太監王安面前力保。
可朱由檢越是這樣,魏忠賢就越是感到不安。
朱瞻基改太監不得識字hetubook.com.com的祖制,在宮內設置書堂,令學官教授太監識字。
後來又改回原姓,得熹宗皇帝賜名為魏忠賢。
所以朱由檢還像往常一樣對魏忠賢極其黨羽該賞賜的照樣賞賜,該封官的照樣封官。
所以,朱由檢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對魏忠賢下手。
而他自己在深宮和朝堂之上培植的那些勢力,也已經被慢慢的瓦解了不少。
魏忠賢和客氏兩人狼狽為奸之下,竟敢膽大包天到對熹宗皇帝的後宮下手。
說起來也是諷刺。
彼時他手中的權力甚至一度與皇帝無異。
雖然後金在寧遠被袁崇煥阻擋西進步伐,但邊防仍然吃緊。
看到了這份奏摺之後,朱由檢便命人將魏忠賢招至奉天殿上,讓內侍直接當著魏忠賢和百官的面前宣讀這十大罪。
甚至魏忠賢還在暗地裡謀劃過對朱由檢下手,他還差點捲入魏忠賢的陰謀。
明代宦官有專門的機構,共二十四個衙門。
讓不識字、文盲出身的魏忠賢進入了司禮監。
司禮監和御馬監一文一武,是最為顯赫的兩個太監部門。
在這裏就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明朝的太監製度。
御馬監與兵部及督撫共執兵柄,實為內廷「樞府」。
所謂太監是宦官的首領,不是誰都有資格被稱為太監的。
魏忠賢不但禍亂朝綱更是將手伸到了各級衙門和地方百姓。
而熹宗則一直被客氏蒙在鼓裡,對這一切也是不聞不問,導致了後來魏忠賢權傾朝野、擅權專政。
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之後,魏忠賢更加的囂張跋扈。
各地的藩王估計也會藉機作亂。
所以民間便有九千九百歲的說法。
明代宦官有很多級別,剛進宮時只能當典簿、長隨、奉御。
其中又以司禮監和御馬監的權利最大。
魏忠賢少時家境貧窮,混跡于街頭,不識字,但卻懂得射箭與騎馬,喜歡賭博,迷戀酒色。
更是在內宮之中設立內操軍,人數最多時能夠達到萬人。
只要可以,魏忠賢就會直接對朱由檢下手。
這也導致了,熹宗一生沒有子嗣。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