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馬鳴閣道

劉備一眼就看中了魏延有成為大將的潛質,把他從普通的士卒提拔為部曲將,還曾經把自己的親兵白毦兵交給魏延指揮。
這是擺明了瞧不起他張郃啊。
而魏延到底也是名將之資,他在紮營完畢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營地附近山上的樹木全都砍光了,不給徐晃用火攻的機會,要想擊破這個營寨,必須是用人命來堆。
當然,這裏面未必也沒有魏延想要效仿自己的偶像關羽的意思。
從這裏開始,魏延就算是有了正式的武官編製了,不再是一個大頭兵,而是正式的底層武將了。
本身派人去斷絕馬鳴閣道,一方面是消除張郃前出廣石帶來的威脅,另一方面也是想要促使夏侯淵救援張郃,分陽平關的守兵,達到兵法中所說的「倍則分之」的目的。
魏延吃虧就吃虧在,他並沒有單獨領兵的經驗,而人家趙雲在入川的時候,獨領一軍,連克江陽,犍為二郡,立下大功的。
徐晃如果留在廣石城,那麼馬鳴閣道這個糧道依然無人守護,現在魏延又不肯退走,一旦徐晃留在廣石城,魏延肯定會繼續襲擊馬鳴閣道的運糧隊,這樣反而會加重漢中對廣石的糧草支援負擔的。
最後論功行賞,魏延也只是得了一個牙門將軍的官銜……趙雲升任翊軍將軍后,留下來的職位。
至於徹底擊退魏延這個選項,徐晃也試過,他曾經率領自己帶來的五千人出城進攻魏延的營地。
本來吧,跟著張溪充當攻取益州的先鋒軍將領,魏延本以為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和_圖_書…結果一路上盡遇到投降的人了,也就在雒城外打了一仗,功勞大頭還被黃忠這個老頭給拿去了。
擊退了魏延和陳式后,張郃跟徐晃匯合,面對魏延退守但不退走的策略,也都有些為難。
至於徐晃,張郃更不擔心。
但馬鳴閣道,它真的就是一條山道,兩邊都是高山,根本不存在游擊的可能。
魏延是不服氣的。
一方面,魏延要拖住張郃,不給張郃東進進攻劉備軍糧道的機會,另一方面,魏延還是希望,能夠拖住徐晃的回軍,給陽平關方面減輕壓力,如果可能的話,還是要絕馬鳴閣道。
魏延這個人吧,不知道算是幸運,還是倒霉催的。
當然,曹操和孫權就沒有這麼多的顧慮,曹操把四征將軍作為固定官職,位還在四方將軍之上,而孫權直接把都督這個臨時職位給固定下來了。
張郃很討厭魏延。
陳式還是比較謹慎的,建議魏延採用圍點打援的方式,先圍攻廣石的張郃,圍住城,然後由陳式自己率兵去伏擊那些送往廣石的運糧隊,等時間長了,廣石城中的張郃軍糧草耗盡,那麼廣石就不攻自破了。
好吧,官職和官制的事兒,一時半會兒說不完,留到以後再水吧……還是說回魏延。
因此,魏延既然請戰,劉備就索性同意,任命魏延為主將,陳式為副將,領兵一萬,前往馬鳴閣道。
從後世的眼光看,魏延和陳式的組合稍微弱了一點,但魏延畢竟也是名將,說不定還能對抗一下呢……但現實卻和*圖*書很骨感,魏延陳式被張郃徐晃兩人夾擊打退,不得不收拾殘軍,依山駐守。
魏延其實也不是不滿意牙門將軍這個官職,他不滿意的是,這個官職是趙雲升任后留下來的,導致大家一聽說魏延的官職,下意識的就會覺得吧,魏延不如趙雲。
雖然陳式被徐晃殺敗了一陣,但魏延現在手上的兵力還是比徐晃要多一點的,真拼人命,魏延是不怕的。
那個叫陳式的無名下將,難道還能威脅到徐公明不成。
魏延之於劉備,大概就相當於呂蒙之於孫權。
兩人計議確定,隔天,徐晃就率領自己帶來的援兵回軍,沿著馬鳴閣道回軍漢中。
畢竟劉備打的是匡扶漢室的旗號嘛,官職上得遵循漢制,上報朝廷……劉備可以原創官職,但不能修改官制。
而魏延也很快察覺到了張郃和徐晃的分兵計劃,自己也同樣分兵,再次派出陳式去追擊徐晃,自己則嘗試繼續進攻廣石。
後來,張溪前往江夏任職,劉備把魏延塞進了護衛隊,而張溪也體察了劉備的心意,在鄂縣保衛戰後,以魏延作戰有功為名,在江夏給魏延弄了個校尉的官銜。
但張郃這個人吧,跟其他的曹魏外姓將領有那麼一點不同……張郃是絕對不會為了曹魏拚死命的。
沒辦法,雒城一戰,北門先登的人是黃忠,擒獲劉循的人也是黃忠手下的士兵,魏延沒能搶過這個老頭。
陳式的臨陣應變和指揮能力,完全被徐晃給壓制了,很輕易的被徐晃擊敗,最後帶著殘兵退回廣石城外,回報www•hetubook.com.com魏延。
上次被夏侯淵派著深入巴郡去劫掠百姓丁口,在瓦口關被張飛摁著暴揍,已經讓張郃差點回不來了,現在自己手上只有三千人,一旦野戰失利,這個廣石城可就真的守不住了。
徐晃在進攻了幾次,發現無法撼動魏延的營寨后,也沒有繼續強攻,而是收兵回城,跟張郃商議守城方略。
自己和徐晃都在的時候,這個魏延就是龜縮不出,嚴防死守。
舉個例子來說,劉備可以原創牙門將軍,翊軍將軍,軍師將軍這樣的官職,但這些官職也依然是雜號將軍,臨時官職,不能把這些官職像四方將軍那樣固定下來,這樣是違反漢制的。
但魏延把營地扎在了山道口,而山道口狹小,徐晃如果正面進攻,兵力就無法鋪開,只能沿著山道口的小路進攻,一時間還真的拿魏延沒辦法。
當初關羽絕北道,幫周瑜攻取南郡立下了赫赫戰功。
再之後,劉備入川,魏延就開始倒霉了。
魏延也確實採納了這個建議,自己圍城,讓陳式去伏擊運糧車隊……然後陳式一頭就撞到了前來救援的徐晃大軍的懷裡。
這確實也不能怪魏延和陳式,主要是馬鳴閣道和關羽的絕北道是不同的。
但他遇到的主君是劉備,唯才是舉,看人極準的劉備。
只要有了正當的理由,張郃是不介意開擺的……畢竟張郃看的很清楚,在曹魏嘛,也就是曹姓或者夏侯姓的將軍比較有前途,其他的外姓將領基本就是給曹姓或者夏侯姓的將領當副將的命,也就是張遼比較牛和-圖-書,靠著白狼山之戰的功績和江東孫十萬的威脅,硬是在合肥當了一方總督。
牙門將軍這個官職吧,說高不高,但好歹也是雜號將軍了,說低也低不到哪兒去。
而魏延一聽說徐晃帶兵來救援了,迅速盤算了一下利弊,覺得冒險圍攻廣石城已經是不可能了,索性帶著陳式先後退,退入廣石城外的山道內,就地紮營據守。
廣石城太小,張郃領兵三千在這裏駐守,如果再加上徐晃的五千人,城內駐紮不下,必須去城外紮營。
反正廣石城小,最多也就只能駐紮三千人,倒不如還是張郃堅守,徐晃退回漢中補給,順便看住馬鳴閣道,不讓劉備軍絕道。
只是早期的劉備自己都寄人籬下,新野縣還是劉表為了對抗曹操,借給劉備安身的,因此魏延一直是以劉備親兵的身份,留在劉備身邊而已,並沒有多少鍛煉的機會。
要斷絕馬鳴閣道,魏延和陳式必須選擇正面擊敗徐晃和張郃,而張郃和徐晃,兩個人是有前後夾擊的優勢的。
早期魏延只是劉備的部曲,一個大頭兵而已,在這個看重出身和家世的年代,魏延其實是很難有出頭之日的。
這是魏延的幸運,畢竟願意從大頭兵里提拔出將領來的君主,在漢末這個時代,大概也就劉備和孫權兩個人。
所以,這次劉備打算絕馬鳴閣道的事兒,本來帳前名將雲集,論官職論資歷都沒有魏延什麼事兒的,但魏延立功心切,主動向劉備請命,要求前往絕馬鳴閣道。
所以,張郃根本不管魏延的圍城,反正魏延兵力也不多,www.hetubook.com•com想靠著幾千人攻城,張郃是不怕他的。
劉備倒是沒啥意見。
現在劉備面臨的情況,跟周瑜在南郡面臨的情況是不同的,劉備這方人多。
所以劉備本來的想法就是讓新生代將領領兵去鍛煉一下,如果能消滅廣石的張郃當然更好,如果不行,時不時的騷擾一下張郃,讓他不敢離開廣石也就可以了。
魏延,陳式,正式對陣張郃,徐晃。
徐晃和張郃兩個人商量了一下,覺得不能在這裏繼續跟魏延耗著,畢竟夏侯淵兵少,一共就三萬多人,有八千人被牽制在這裏,肯定是不行的。
論武藝,兩人切磋過,短時間內難分勝負,論指揮,魏延擅長指揮步卒,趙雲擅長指揮騎兵,不好比較,論資歷……這個魏延確實比趙雲要晚幾年投靠劉備,但前後時間差距也不大。
張郃丟了廣石城,回去免不了要被夏侯淵訓斥,說不定還要被降職,但張郃只要能守住廣石城,那麼張郃就是大功一件。
而且吧,糧草也是一大問題。
現在徐晃一走,這個魏延居然敢分兵?!
而夏侯淵在察覺到劉備派人進攻廣石的張郃后,也快速的做出了反應,派徐晃率領精兵五千人,前往保護馬鳴閣道,援助張郃。
關羽的絕北道,就是一個概念,只是要求盡量斷絕北方來的補給而已,而南郡以北,是很大的一片區域,關羽完全可以打游擊。
如今魏延如果也能決斷馬鳴閣道,同樣可以為劉備攻取陽平關立下赫赫戰功,這樣大家說起他魏延,就會跟關君侯相提並論,而不是把他當成趙雲的備胎來看待。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