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魏王曹丕

要是曹操在位的時候,曹操還會在這種事情上詢問陳群和賈詡,但現在這個魏王是曹丕……這位可不是什麼有大度量的人。
曹仁聽完了曹丕的詢問后,也是緊皺眉頭。
因此,曹丕急招征南將軍曹仁,中領軍曹休,夏侯尚,尚書陳群,太尉賈詡等人商議對策。
因此曹丕本心來說,是真的不想跟曹氏宗族將領們商量這種事情的。
所以公孫述割據蜀地稱帝,還造了個白帝城來自我催眠。
而這個時候的曹丕,剛剛繼位魏王,弄完了自己父親曹操的葬禮,正在琢磨著,是不是該讓某個在許都的天子挪挪位置,給自己讓位呢。
至於陳群和賈詡……這倆都是老狐狸了,誰還能不知道曹丕找他們來就是湊數的?!
剛即位就面臨劉備的進軍,曹丕立馬做出了應對,召集手下的文武們,商量一下這個事兒該怎麼辦。
劉備正式在成都登台拜將,以軍師將軍諸葛亮為領軍大將,尚書令法正,興漢將軍張溪為輔,領兵三萬,進駐漢中。
畢竟祖上的身份很高貴嘛。
再加上當時的局勢,天下三分,曹氏占其二,這種局勢下,曹丕要篡漢自立,還能找不到願意捧臭腳的人?!
有了句扶的投效,張溪頓時心裏放鬆了不少。
因此袁術這個傻叉就認為天命在自己,再加上孫堅湊巧得到了玉璽,而當時孫堅算是袁術的手下,袁術在孫堅死後,威逼孫堅的夫人交出玉璽。
而六七四和_圖_書十二究竟是乘法口訣,代表大漢應該有四十二個皇帝,還是是指六,七,四,十二這四個數字,加起來一共是29,寓意漢朝有29位皇帝……這個就不好說了。
而現在,曹丕為了篡漢自立,也開始打起了這句話的主意。
然後劉秀專門寫信告訴公孫述,這個「當塗高」所說的公孫,說的是我,堂堂大漢宗室子孫,我這個公孫的含金量比你那個姓氏要高的多。
而袁氏一門,四世三公,確實是漢末的頂級世家,所以這個「高」字也能對應的上。
另一方面,為了篡漢自立,曹丕跟北地的世家大族們做了交易,做出了一些妥協,需要曹氏宗族的子弟們騰出一些位置,來滿足這些世家大族們進入朝政核心的需求。
但沒辦法,這時候的曹丕才剛剛繼位,聲望和掌控力都不足。
這三個人先過去,做好一切準備后,劉備就會領著后軍和諸位名將一起出征。
政務也就算了,曹丕有屬於自己的一套班底,倒也不一定非要依靠曹氏宗族的將領們。
但這個時候的軍權,基本都掌握在曹氏宗族將領的手裡,曹丕還沒有機會徹底收回來,他不想跟這些叔伯兄弟們談這個事兒都不行。
然後吧,光武帝贏了,自然就有人認為,這是光武帝契合了讖言,所以才奪得了天下。
大概就是說,大漢有災厄,子孫要承擔這些災厄,幫大漢延續國祚。
所以劉備是盡和*圖*書量能晚點出發就晚點出發,萬一讓曹魏那邊探知了消息,引發連鎖反應,那就不好了。
雖然沒有了張嶷和鄧艾幫忙,但多了一個句扶,多少是個安慰。
曹氏家族南征北戰了那麼久,曹操一身拼搏的結果,不就是為了這一天么。
真正麻煩的是歷代對「當塗高」的解釋。
公孫這個姓,懂的人都知道,在春秋時期,是只有王族或者諸侯的直系子孫才能被這麼稱呼的,因此,公孫述認為,自己的姓氏契合了「當塗高」中的「高」字。
曹魏的細作偵查到了這一明顯的兵力調動,趕緊的往北面傳遞消息,把劉備可能北上進攻的消息,傳遞到了鄴城。
曹丕是魏王嘛,魏這個字,在古代通「巍」,有高山的意思……這不就跟「當塗高」對應上了么?!
說實話,歷史上的曹丕,跟他的父親曹操不同,他並不喜歡曹氏宗族將軍過多掌控朝中權利的。
一方面,是當初曹丕跟親弟弟曹植爭權,曹植身邊也不缺少一些曹氏宗族的支持,尤其是二代曹氏夏侯氏的子弟,這些人,曹丕並不信任。
而曹仁畢竟是長輩,而且是現存的曹氏宗族將領中,唯一一個能稱得上是名將的人……雖然前些年得了一個「溜邊太守」的外號,但這個外號,在曹魏集團內,是絕對不能公開說的。
因此,曹丕這段時間,正忙著給自己增加篡漢自立的合理性,拚命讓人鼓吹曹氏跟這個「當https://www.hetubook.com.com塗高」的聯繫。下一步就準備篡漢自立了。
但這個讖言中,漢室可不是只有一次災難啊,畢竟那個「六七之厄」說不過去啊,所以這年代的人認為,大漢終究要再有災難,而這次的災難,不一定能躲的過去。
張溪過去是統領包括魏延在內的漢中軍隊,操練士卒應對北伐。
曹丕沒辦法,只能詢問曹仁,曹休,夏侯尚三人。
「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話,其實是一個截斷句,也就是斷章取義弄出來的玩意兒,人家漢武帝的原話是「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曹丕真的是這麼想的,他甚至已經開始在朝野中授意自己人搞事,弄出一些所謂的祥瑞,解讀一些所謂的讖言,尤其是那句「代漢者,當塗高」,曹丕又拿出來說事兒了。
現在張溪暫時不愁手下沒人幫忙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等諸葛亮編組后出征前軍,然後正式出征了。
建安二十五年六月,諸葛亮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終於組建好了北伐前軍。
再說了,漢武帝也說了,大漢有難,是要漢室子孫站出來消除這些劫難的,所以這個當塗高的人是指我這樣的漢室子孫,而不是你這個姓公孫的。
從漢高祖劉邦到漢獻帝劉協,大漢算上前後三位少帝,再加上漢廢帝劉賀,一共正好29個皇帝。
連曹操自己都說了,「設使天命在孤,孤為和-圖-書周文王」嘛……這不就代表著,曹丕繼位后,可以開始進行篡漢自立的進程了?!
從結果論的角度來說,應該是後者。
這個時候,大將軍夏侯惇已經病故了,曹洪留守長安,而且曹丕因為早年找曹洪借錢,結果曹洪不借的事兒嫉恨曹洪,因此曹氏宗族中,能有一定能力的將領,也就是曹仁,曹休,夏侯尚等人了。
而且曹魏手下的一幫文人們,還真的能把曹魏跟這句話聯繫上。
更何況諸葛亮組建前部大軍就花了一個月,而前部大軍出發的時候,劉備親自拜將,送出城門,這就很明顯的表示,益州將有大的軍事行動了。
但這是從結果論來倒推,很難說是真正的解讀,或者說是當權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解讀這些數字,只要說的有道理就行。
畢竟劉備要出征,這個動靜小不了,而一旦劉備進駐漢中,就意味著北伐即將開始,曹魏方面肯定也會做出相應的應對的。
這句話,從前漢孝武皇帝時期就流傳到現在,都快三百年了,依然是那麼的經久不衰。
就在這個時候,曹丕接到了來自益州的細作報告,說劉備試圖調兵北上,進攻雍涼。
但事實上,雖然益州離的鄴城很遠,可益州這麼大的地方,曹魏方面也不可能不安插細作的。
畢竟,有當初那句「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爾」的話墊底,他賈詡的榮華富貴就有足夠的保證了,何必非要說真話得罪曹丕呢。
兩百年前,公https://m.hetubook.com.com孫述認為這說的是自己,因為自己姓公孫。
因此,在劉備可能北上進攻雍涼的事情上,這倆老狐狸基本都是一句話都不說。
法正過去是為了接收北方情報,加以分析,根據情報分析出合適的進軍策略。
而賈詡這個老狐狸,太懂怎麼自保了,知道面對曹操他應該怎麼說話,而面對曹丕,他最好一句話不說。
劉備從四月份開始下了決定要北伐,哪怕準備工作做的再隱蔽,也不可能瞞過所有人。
而現在的益州,南中已經平定了,孫劉之間又剛剛談判重新結盟,短期內不可能翻臉……真要用兵,就只能是北上進攻曹魏了。
這三個人去漢中,一方面為劉備的后軍鋪路,另一方面,也是要做好北伐的各種準備工作。
更何況,陳群還有政治抱負寄托在曹丕身上,打算說服曹丕推行他設計的九品官人法,因此不可能會逆著曹丕說話。
諸葛亮過去,還是干老本行,在漢中囤積糧草軍械,統籌規劃整個北伐大軍的後勤保障。
所以到了十幾年前,有個叫袁術的冢中枯骨,認為「當塗高」中的「塗」,代表了路的意思,而正好,袁術字「公路」。
曹丕這個人吧,雖然比起自己的父親曹操是差了不止一星半點,但到底不是跟昏君和笨蛋……雖然度量小了點,做人的品德差了點,但腦子可不缺。
在得到玉璽后,袁術更加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了,悍然稱帝……最後連口蜜水都沒能喝上,活活鬱悶死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