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 定性

是的,當初制定這次北伐的總方略時,左馮翊要承擔的任務,就是佯攻潼關,牽制魏軍司隸主力,讓他們無法去支援宛城方向。
不過嘛,夏侯尚並沒有直接跟曹真聯繫,讓曹真領兵來援……夏侯尚做了一個誰都沒有想到的舉動。
第三天,張溪讓蘇則虛打胡遵的旗號,再次虛張聲勢。
現在宛城,武關方向,集結了荊州兵九萬,益州兵六萬,總計十五萬人在進攻。
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重新鼓舞士氣軍心,還是有可能去支援宛城戰場的。
這就是諸葛亮給出的應對策略——虛張聲勢。
雖然覺得有些可惜,但自從趙雲,魏延突圍撤離潼關后,再想奪回潼關,就已經不太可能了……這點,不管是張溪,還是魏延,又或者趙雲,都明白。
但凡能多堅持兩天……算了,現在糾結這個也沒有意義了。
不然趙雲也不會一上來就主動請罪了。
張溪聞言,微微一愣,然後就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了。
他上書天子,告急!!!
魏延好歹也是一個成熟的主帥了,雖然自己的戰略失敗了,但這種事兒糾結個兩天就得了,多了就沒意思了。
三萬人去宛城戰場支援……以司馬懿的能力,就算是關羽,恐怕也有些無能為力吧?!
另一方面……
這點道理,諸葛亮不可能不懂啊。
你別說,張溪聽完諸葛亮的說法后,仔細思考了一下,突然覺得吧和*圖*書……魏軍上當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曹真是剛剛經歷了大敗,已經退守弘農了,暫時沒有這個能力,而夏侯尚……乍看到敵軍有三萬人來援,謹守關牆都來不及,短時間內應該是不會察覺到有異樣的。
但對於這個事兒吧,趙雲還是有話要說的。
可諸葛亮依然不慌不忙,笑著,對張溪說道,「元長之言雖有理……然元長是否忘卻了,當初制定北伐戰略時,左馮翊當如何進軍?!」
諸葛升帳,聚將議事,商議軍略。
合著是因為前線的三將都有點覺得,潼關之戰,算不上一場勝仗。
諸葛亮主動誇讚魏延的策略很奇妙,總讓張溪有種奇怪的不和諧感……倒是對諸葛和子龍的互動看著挺順眼的。
諸葛亮這些話說完,也算是表達了他對潼關戰事的態度——依然還是以牽製為主,配合荊州軍攻破宛城為主。
這兩句吧,算是定性,對之前兩戰的一個總結。
錯過了最好的平推司隸,進攻洛陽的機會,即使是趙雲,也是有些遭不住的。
這話說的,張溪的表情就很微妙。
張溪想了一下,說道,「丞相,此事恐也不易。魏軍屯兵潼關,不過萬人,如今我軍算上丞相帶來的援軍,不過三萬餘人……曹真撤回關內之兵,尚有近三萬人。」
真正的主攻方向,其實是在宛城。
而在潼關城樓上,連著看了三天蜀賊來援和-圖-書的夏侯尚,終於是坐不住了。
而曹真退回關內的魏軍,雖然歷經了一場大難,但影響最大的還是軍心士氣,並不是實際戰鬥力。
張溪想來想去,覺得這事兒挺有操作性的,而趙雲和魏延想了一下,好像也沒有比諸葛亮的計策更好的應對方案了。
現在諸葛亮主動提起這個事情,就是要提醒張溪,如今破不破潼關不重要,一戰擊破了魏軍司隸軍主力,又兵圍潼關,已經遠遠超出了預期的戰果了。
「潼關一戰,諸將運籌帷幄,冒死拼殺,雖未竟全功,卻也使得曹真倉皇逃竄,丟軍敗績,此成為大功也。」
一方面,身在左馮翊的張溪並不了解現在右扶風地區的具體戰況,他並不知道不僅北軍已經進入了右扶風戰場,連張飛率領的益州援兵也到了。
只要破了潼關,就靠擋在洛陽前面的弘農和一座年久失修的函谷關,應該是擋不了漢軍北伐的步伐的。
「亮已命張翼領軍一萬,今晚連夜出營十里,明日一早打自己旗號入營,明日命向寵如法炮製,後日命人虛打胡太守旗號……連續三日虛張聲勢,擴營增灶。如此,魏軍必不敢輕退也。」
第二天,是向寵如法炮製。
咱就是說,大領導在眼前說著一些誇獎下屬的話,雖然明知道這屬於商業互吹,但你作為下屬的,就不能稍微有點情商……不迎合一下,也沒必要直奔主題吧?!和圖書
實話實說,諸葛亮的計策算不上多麼的精妙,其實破綻還是很多的,要用三萬人製造出六萬人的聲勢出來,撐一時還行,時間長了很容易被人發現的。
再稍微一了解,諸葛亮就明白為啥明明算是打了勝仗,潼關軍營內的氣氛卻不算高了。
而魏延嘛……一臉便秘樣,很顯然,對諸葛亮的說辭多少還是有點不滿意的。
算上這虛張聲勢多出來的三萬人,潼關城外的漢軍營地就有足足「六萬人」了,就不信曹魏還敢用一萬人守潼關,曹真還敢帶兵去救援宛城。
「破潼關難,圍潼關卻易。給魏賊足夠的壓力,使其屯兵駐守潼關不敢輕離,此亦是北伐既定戰略……如此,何須強破潼關?!」
但……現在情況特殊。
什麼叫「非萬全之計」?!
這個不行,對軍心士氣不利。
只要能騙過魏軍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那麼即使最後被夏侯尚或者曹真識破了,恐怕宛城那邊已經分出勝負了。
張溪的言下之意很明顯,就靠眼前的三萬人,還不足以讓有一萬人駐守的潼關增兵。
連續三日派人出城假裝援軍,帶領萬人入營寨增援,同時在原有的營寨基礎上虛設營寨,多設草人……只要不靠近偵查,站在潼關城樓上,一時半會兒是分辨不清楚的。
「關中之戰,全賴諸君奮勇,將士忘命,卻賊千里,保境安民,亮代關中百姓,向諸君致敬。」
www•hetubook•com•com葛亮當然聽懂了張溪話里的含義,但他卻不以為意。
因此,諸葛亮必須提前說這些話,在官方層面把這個事情定性,也算是穩定軍心。
「若能克潼關,亮自然希望戰而克之。只是,潼關險固,非等閑之策可破。又經歷了文長偷襲失守之事,魏賊必然嚴加防範。」諸葛亮繼續說道,「若要攻取潼關,只可強攻,無法智取,此事……難矣。」
而諸葛亮對此也沒有什麼意外,很顯然,諸葛亮也很清楚魏延的脾性,根本沒有在意,繼續微笑著說道,「亮此來,確為潼關戰事,然,卻非為破潼關而來。」
而一旦攻克洛陽,平定司隸,則北伐大局已定,天下之地大漢居其半……曹魏只有退守河北一條路。
「丞相之言,雲不敢冒功。」趙雲站起來,對著諸葛亮拱手說道,「潼關一戰,是雲預判失誤,導致文長『異道會潼關』之策功虧一簣……還請丞相責罰。」
可……還是有點小問題。
嗯?!
而當夏侯尚判斷出對面的漢軍增兵的話,出於保衛潼關的需要,肯定會要求曹真儘快完成休整,領兵來援的……曹真一時半會兒也無法得知前線具體情況,自然也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在正式開始議事之前,諸葛亮還得先說兩句。
即使不從北伐的角度,光從關中保衛戰的角度來看,擊退曹真,怎麼也算是一場勝利吧……怎麼營中氣氛居然還有些壓抑?!
https://www.hetubook.com.com因此,魏延雖然很不爽,但好歹還是調整了一下心態,站出來,拱手說道,「丞相,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丞相此來,可是為破潼關之事?!」
而不管是曹真還是夏侯尚,大概率都不會派出斥候或者細作深入漢軍營地。
魏延這個情商真的是……嘛,算了,要不是魏老匹夫呢。
本來漢軍就是主場作戰,調兵來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兵力規模太過離譜,一般人都不會懷疑,以關中的總人口,緊急動員的話,會派不出三萬兵力來。
這事兒,趙雲必須站出來主動認錯,畢竟真的是他的鍋。
雖然吧,戰爭還沒有結束,說這話有點早,但……諸葛亮多麼聰明敏銳的一個人,到了潼關大營內,很敏銳的就察覺到了如今軍中的奇怪氣氛。
就這樣,張翼帶兵,連夜離營,隔天一早,打著自己的旗號,領兵入營。
可諸葛亮卻是輕搖羽扇,微微一笑,說道,「文長之策雖妙,然非萬全之計也。勝敗皆有可能,又何必執著於一時勝負?!子龍過慮了。」
但現在,諸葛亮卻告訴大家,這樣的機會既然已經失去了,那就不要去糾結了,還是著眼眼前,按照既定計劃行事吧。
這個話說的吧,張溪都想捂臉了。
這下張溪也有點憋不住了,出來拱手,問道,「今曹真退守關內,損失不小,若能順勢而下潼關,進逼弘農,則洛陽指日可待……丞相何言非為破潼關而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