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調任和妥協

因此,參与小會議的人,也就是諸葛亮,法正,龐統,徐庶,張溪這五個人而已。
諸葛亮到底有些放不下他那個「東和孫權」的戰略構想,再加上一時也想不出更好的策略來應對東吳的變卦,所以這種折中的策略,是最符合現在諸葛亮心境的。
小會開到這裏,基本上該決定的事情就已經決定下來,再剩下的事情,就是閑聊了。
所以啊,張溪很明白,自己肯定是要去荊州的。
至於吳懿……要不咱們還是看看,馮習,張南,傅肜這些人,有沒有進一步的培養價值吧。
是,這年月,姓劉的不在少數,甚至有很多人還都是漢室後裔,曹魏也不可能逮住一個姓劉的就查他祖宗十八代……但諜報戰線講究的是一個隱秘,這種明顯會被人注意到的姓氏,能不用還是不用的好。
嘛,諸葛亮直接轉移了話題。
「此次北伐,正方總督糧草轉運,其功不小……不知孔明以為,可授其何職?!」法正看似漫不經心的問道。
張溪那個怨念的,但……其實就是發發牢騷而已。
雍州現在也是百廢待興的關鍵時刻,張溪這個雍州刺史要是調走了,誰來主持雍州大局?!
徐庶想問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魏延論軍略能力,倒是不差了,但他政務能力不行,去荊州這地方打仗不要緊,搞外交實在是難為他了……再加上就魏延的那個脾氣嘴臉,他要是能在荊州呆得住就新鮮了。
法正這次終於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又說道,「上庸孟子度,近年……」
私心可以有,但要以國事為先啊……現在好了,後果只能讓孟達自己承擔著了。
真不是諸葛亮故意坑張www.hetubook.com.com溪,實在是張溪的建議,跟諸葛亮的想法完全不謀而合。
張溪那個無語的……諸葛亮這老小子是不是忘了,咱們前腳才給子女定下婚約,現在你就一腳把我踹到荊州去了?!
比如說法正,就開始替自己的兩個好兄弟鳴不平了。
早就說了,這事兒給你面子,你自己決定就好,怎麼還非要落瓷實了?!
其實法正都是來湊數的,大會議決定的框架里,對益州派的利益涉及的很少,如果不是為了看著龐統不作妖的話,法正都不需要來參加這個會議。
因此,張溪雖然久不在荊州,但他在荊州的威望可不算低。
要不是後來孟達有幫助寇封攻略關中的功績,他現在哪裡還有機會繼續當一郡太守。
諸葛亮一聽到李嚴的字型大小,微微皺了一下眉頭,然後看看法正,才說道,「此時孝直可上奏天子,由天子決斷即可。」
法正這邊暫時沒事兒了,但徐庶那邊,卻有了一個新的問題。
也就是這個時空的大漢太后是步氏,吳氏只是太妃,而且她前面還有一個天子生母甘氏在,否則的話,吳懿恐怕連領兵的機會都沒有。
是的,諸葛亮不打算回成都去了,他要親自鎮守雍州。
可法正不能不這麼問……問天子?!問天子最後的結果,不還是你諸葛亮說了算么。
當然,這群人湊在一起,也不是閑聊一些家長里短的事兒。
這事兒就這麼定下來了,剩下的事情,大多是龐統和諸葛亮之間的交流,為的還是那點荊州世家的利益分配問題。
倒不如把話說明白了,大家把事兒擺平了好。
根據諸葛亮的意思,這個hetubook•com.com實權將領,必須是能力和威望都足夠,同時也能理解朝廷對外的政策,同時又能被荊州世家大族所接受的人選。
朝中也有龐統和法正輔佐,這兩人雖然有些爭端,但兩人知道該怎麼把握尺度,出不了大事的。
知道你們看不過眼李嚴私心過重,但一碼歸一碼,至少這幾年,李嚴把漢中治理的也確實不錯,北伐總督糧草也是盡心儘力……以他的才能,也該升遷了。
張飛就不用說了,據徐庶所言,自從關羽病逝后,張飛就像被人徹底抽幹了精氣神的樣子,再加上他的年紀,能不能緩過來都不一定。
而且,有張溪去鎮守荊州的話,以他的名聲,不管是北面的曹魏還是東面的孫吳,都不敢大意……他是真的有能力可以跟兩國的大將軍掰掰腕子的存在。
就連旁聽的姜維,他也需要回去寫一封奏章,把今天的所見所聞,用自己的渠道送給劉禪,供劉禪參考。
諸葛亮也是被法正說的沒辦法了,只能是點頭,開口說道,「亮以為,正方可調回朝廷六部任用……孝直以為如何?!」
基於這兩方面的考慮,諸葛亮決定自己親自坐鎮雍州,成都交給天子學習掌控,龐統,法正保駕護航……至於張溪,趕緊去荊州上任!!!
議事到了這裏,大框架是已經確定了的,剩下的,就是一些小細節的討論了。
而這個時候,司馬徽已經過世了,唯一活著的嶽麓書院的創立者,就只有張溪一人了。
唯一的問題是,王基的威望不夠,在政務方面雖然很出色,但在軍略上,王基一直沒有機會展現出自己的才華,未必就能有效的威脅和壓制北面的曹魏m.hetubook.com.com和東面的孫吳。
哪怕是張溪在這邊坐鎮,諸葛亮都有點不太放心。
再加上張溪主動提出了對東吳的外交策略,自然不可能不懂朝廷的用意,由他去鎮守荊州,那肯定是比王基更加合適的人選。
特么哪個天子敢用這種人?!
所以,費禕也不明白,這封密報,到底是誰發出來的,這個「劉」字代表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魏延打仗倒是很有一套,但治政,尤其是治理雍州這麼大,又這麼關鍵的地方,魏延有這個理政的能力么?!
其實張溪也清楚,就現在大漢的各位將軍里,也就只有自己最適合去荊州鎮守了。
趙雲年紀大了,諸葛亮現在都有心調趙雲回成都養老,涼州那邊有徐邈和龐德在,應該也出不了大亂子。
總不能讓自己女兒受委屈嘛。
司馬徽這個糟老頭子憑藉這一點,都已經跟龐德公並稱「徽德二公」了……如果不是龐家和司馬家的後代還有點節操的話,醞釀一下輿論,封聖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的,吳懿能力不差,但他有個致命的缺點——他是外戚將領。
而張溪唯一的問題是——他要是去了荊州,那雍州怎麼辦?!
既不能輕易對東吳示弱,但也不能把東吳逼到曹魏那一邊去,就是現在諸葛亮最實際的想法。
而張溪嘛,早年也在荊州為官過,雖然跟世家大族的關係不算太好吧,但在世家子弟的心裏,張溪的威望可不低。
這種時候,就不需要那麼多人一起參与了,剩下的細節,只需要開小會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天子都已經快二十五了,也該學著掌控朝政了,諸葛亮不可能一直這麼把持朝政不放的。
諸葛和圖書亮妥協了。
劉禪這人雖然懶了點,但卻極為重視親情,誰對他好,誰對他壞,他其實很清楚……二叔為了大漢都抱病薨於征途了,在看看孟達這貨,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不救江陵,差點導致荊州丟失。
對此,諸葛亮也是一臉懵逼。
王基雖然年輕,但他在荊州為官十年了,從上到下都處的非常好,再加上他「鄭玄弟子」的身份,雖然王基也是寒門出身,但在世家大族那邊,是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而這個小會議真正需要討論的重點,也不是對大會議框架進行有效補充,而是……關羽已薨,荊州不能沒有實權將領鎮守,到底應該派誰去。
當初張溪為了給世家找事兒做,瞎鼓搗弄出來的嶽麓書院,現在已經成為了荊州,乃至江東諸郡學子嚮往的文學聖地。
所以說啊……經過一番仔細的討論之後,諸葛亮決定——他來守雍州。
「……說到上庸,元長此去,需好生看管寇公仲,令其萬不可恃功而驕。」
孟達這人,從當年不救荊州這事兒就被先帝厭惡了,政治前途已經到頭了,這會兒還想再繼續抬頭……別說諸葛亮不答應,就是劉禪都不會答應的。
張溪不需要插嘴,只需要旁聽,聽完決定后,自己到了荊州按照這個細則執行就是了。
李嚴可以啟程會漢中繼續鎮守了,黃權也可以繼續去忙他的益州世家置換土地,以及訓練雍州水軍的事情了,魏延和趙雲忙著去徵召雍州郡兵以及制定操練的事項,陳祗和費禕則要把今天的會議內容形成奏章,給幾位大佬過目無誤后,送給成都的天子過目。
六部是尚書省的管轄範圍,法正又是尚書令,他要任命誰為六部尚書之和圖書一,諸葛亮這個丞相也不太好直接反對的。
諸葛亮趕緊找來費禕,詢問這個事兒。
一方面,雍州作為北伐的最前線,將來必定是北伐出兵的重要後勤基地和出兵據點,這地方必須要好好的經營。
其實也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事情,是徐庶想起來,當初在昆陽前線的時候,有人用三色系線傳遞最高級別的諜報消息,而署名也很奇怪,就只有一個「劉」字。
但,法正也不好說什麼,當年孟達乾的那事兒吧,法正也覺得奇葩,孟達的腦子難道當時是被驢給踢了?!
要符合這麼多條件的人選,其實也不多,只有兩個人——王基和張溪。
法正一看諸葛亮這態度,就知道孟達是真的撈不起來了……可惜了孟子度的一身本事,卻只能去重於莽夫之下了。
而費禕同樣一臉懵逼的表示,自己派往曹魏的諜報人員中,就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姓劉的。
「正方為人,雖有私心,然不論出任漢中太守還是北伐總督糧草,任事也算盡心儘力。有功則賞,有過必罰,此亦為孔明所倡,不可有別。」法正說道。
好了,這下輪到徐庶懵逼了。
行,你就讓諸葛喬在明年秋後,從雍州跑到荊州來迎親吧!!!
「劉」這個姓代表的含義,在大漢內部可是非同小可的,諸葛亮再怎麼樣,也不會派出宗室子弟去當諜報人員,也不會送這麼明顯姓氏的人,跑去曹魏的地盤當卧底啊。
大漢兩大外患,宦官和外戚,陪伴了兩漢四百余年……諸葛亮怎麼可能不防著這個。
交給魏延這個二把手么?!
至於什麼女兒親事……自己完全可以先去荊州,把老婆和女兒留在長安,到時候等到女兒嫁人了再去荊州陪自己就是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