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方案

而且,歷仕大魏三代的郭淮,跟陳泰這個官二代,是完全不同的。
在蜀賊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前,立刻安排撤軍,留下一部分斷後,其餘的主力迅速撤到延津渡口,儘快撤退。
諸葛亮足智多謀,統帥調度有方。
他希望陳泰能率領五千人,堅守酸棗。
畢竟,河東戰事,張溪以七萬人牽制十萬人,抽調太多的話,威懾力也會減少,張溪反而可能落入魏軍的圍攻之下。
而司馬懿這邊……其實壓力也很大。
沒辦法啊,以前郭淮用三萬人對抗諸葛亮的不到四萬人,雖然辛苦,但依靠營寨防禦和依託身後酸棗城的接應,倒也不至於太處在下風。
某種程度上來說,司馬懿留下陳泰守酸棗,其實就是在跟陳泰一個體面的,不損壞潁川陳氏名聲,同時又相對合理的轉換陣營的機會。
諸葛亮向張溪求援,本來是指望張溪能分點兵力過來幫忙……能來個一兩萬人,諸葛亮就已經很滿意了。
如今又多了一個能文能武,擅長查漏補缺的王昶……郭淮的日子能好過才怪咧。
暫停進攻,休整一天,一方面是為了保住軍中士氣,另一方面,也是在等王昶所部到來,然後再發動總攻擊。
這次會戰,不算河東地區,光光兗州,大魏前後投入了大概十五萬大軍,最後撤回去只有七萬人,還丟了整個兗州……司馬懿的罪過,不是一般的大。
這種情況下,其實司馬懿有兩種應對選擇。
可現在,連諸葛亮這樣的人都下令全線強攻了,那鄧艾也不好再按照自https://m.hetubook.com•com己的想法用兵……作為一名統帥,該狠下心的時候,也必須得狠得下心才行。
潁川郡在這次大戰中失守的那麼快,其實就已經表明了潁川世家的選擇和立場,他們已經集體選擇了投向蜀漢。
這一圈強攻,按照現在各條防禦線上彙報的傷亡人數來看,十天之後,魏軍至少要傷亡兩萬人以上……如果在加上撤軍途中可能造成的傷亡,最終能撤回冀州的士卒,能有三萬人就是老天保佑了。
郭淮麾下一共就只有三萬余士卒,傷亡過萬人,就是傷亡三分之一了。
因此,司馬懿到底是撤軍還是按兵不動,其實都在諸葛亮的計劃之內,根本不是司馬懿認為的,引誘自己主動退兵的誘餌。
當然,能撤回去這些人的前提條件,還是魏軍必須守住三條防線種的任意一條,如果有一條沒有守住的話,那結局甚至有可能是全軍覆沒……只有第一批,第二批撤回去的四萬人而已。
不求他以死報國,只求他能為大軍拖延出三天的撤軍時間,之後,哪怕是陳泰開城投降,他在鄴城的家小,司馬懿也會一力保存下來。
一開始的時候,郭淮還能勉力支撐,可在經歷了三天之內,每日傷亡人數高達千人之後,郭淮是真的撐不住了。
嗯,這些個將軍說的不是別人,就是關平,寇封兩個人。
簡單來說,鄧艾的用兵風格,還是受到了他老師的影響,不太捨得用麾下士卒的性命去堆取勝利。
之前司馬懿能撐https://www.hetubook.com.com下來,一方面是司馬懿的用兵力能力真的很強,指揮防禦滴水不漏,另一方面,也是司馬懿鐵了心的縮在營寨內苟著一動不動,絕對不做多餘的事情。
至於司馬懿,他如果現在要安排撤軍,諸葛亮也有足夠的把握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動員,並且出兵追擊,而如果他錯過了這個撤軍機會,那麼接下來的時間里,諸葛亮是不會給司馬懿任何撤軍的機會了。
而陳泰之後投降蜀漢,他同樣能再次成為蜀漢內部的潁川世家領袖,而蜀漢朝廷,不管是出於安撫潁川世家的立場,還是看在陳群當年跟劉備私交的立場上,都不會為難陳泰,甚至還要重用陳泰。
可對郭淮,司馬懿卻沒法這麼說……郭淮也是世家大族的子弟沒錯,但郭淮這個人,有節操。
依然還是三線強攻,但這次強攻不過兩天的事件,郭淮那邊,第一個頂不住了。
而在雙方進行了一天休戰後,隔天,大戰繼續開始。
這樣的人,是不可能用什麼利益關係去說服他……能說服他,只有大義。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也確實跟王昶率領的援軍即將抵達有很大的關係。
至於之後陳泰是不是開城投降蜀漢,已經不重要了……身陷必死之地,為國取義,哪怕是曹叡,都不會對陳泰是不是投降蜀漢有任何想法。
為此,司馬懿不得不把自己的想法和困境,寫成書信,送到酸棗城內和西線,交給陳泰和郭淮兩人,請兩人一起參謀決斷。
一種,是留下來硬撐,爭取和圖書撐到蜀賊的這波進攻節奏退去,然後再安排退兵……這樣,是有可能有驚無險的完成退兵的。
相反,這次只要陳泰能堅守酸棗,為司馬懿撤軍拖延到三天時間,保全了魏軍主力退回河北,就已經是潁川陳氏一族,對大魏的忠心表現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麼做,對大魏也有好處。
最重要的是,隨著郭淮,陳泰等人相繼派人前來告急,表示這幾天蜀賊的進攻力度加大,攻勢加強……很顯然,這不是敵軍一路將領的臨時起意,而是有組織的強攻。
恐怕還沒等到蜀賊久攻不下,士氣低落,自己麾下的士卒反倒會首先撐不住,因為傷亡過大而導致軍心不穩吧!!!
打起來容易上頭,必須要進行一些限制,否則的話,第一個因為久攻不下傷及士氣的地方,就是他們這裏。
但是,考慮到蜀賊總兵力已經超過了十五萬,並且有騎兵相助,這次撤兵的安排,必須慎之又慎。
同時,司馬懿也在信中跟陳泰挑明了,留陳泰守酸棗,其實也是在成全陳泰本人和潁川陳氏。
這個應對方式,太被動了,風險也太大了。
而第二種應對方式……是壯士斷腕。
有一說一,這兩人,真的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他們最多就是一個合格的將軍而已……這些年來,一直如此,已經不可能改變了。
如果有個人能統帥他們,讓他們聽命行事,那麼他們也能發揮出極高的戰術價值,但你如果讓他們單獨統兵,遇到小問題還好,遇到像現在這樣需要協調作戰的大戰役,這倆就差的那hetubook.com•com麼一點。
這也是司馬懿能心安理得的「賣」陳泰的理由。
哪怕加上第一,第二批撤回去的四萬人,總共也只能撤回去七萬人。
倒不是說郭淮現在已經傷亡慘重到無力支撐局面的地步了,而是如果按照現在的傷亡數字長期積累下去……再堅守十天,單單是郭淮負責的西路防線,就有可能傷亡萬人以上。
可諸葛亮也沒想到,張溪居然直接讓王昶帶著三萬人來援,自己帶著一萬多羌胡騎兵和兩萬多郡兵退守孟津渡了……那這三萬士卒,諸葛亮必須用在刀刃上。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原因,諸葛亮必須要插手調整整個戰役的進攻節奏。
給陳泰的信中,司馬懿其實說的很直白了。
王昶的這三萬人,就是諸葛亮決戰的信號……只要到位,就開始全力猛攻。
前面的四五天進攻,鄧艾用兵還是比較謹慎理智的,如果敵軍有防禦空檔可以利用,鄧艾就抓住機會一點突破,但如果突破不進去,鄧艾也是立刻下領收兵,不會選擇強攻。
這幾天的進攻不順利,軍中雖然沒有士氣低落,但難免有些焦躁的情緒……為了防止某些將軍打起來上頭,不管不顧的強攻,諸葛亮才下令暫時休整的。
司馬懿也是佔了這個便宜,才算是擋住了鄧艾的優勢兵力進攻。
司馬懿不是沒有相應的撤兵計劃,但……如果按照司馬懿的計劃來的話,恐怕「賣」一個陳泰,已經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了。
司馬懿在給郭淮的信中表示,他比較傾向於第二種應對方案立刻撤軍,並且,司馬懿願意親自率領https://m.hetubook•com.com前部,為大軍阻擋騎兵威脅,同時把中軍交給郭淮率領。
畢竟,是大魏先放棄的陳泰,而不是陳泰先拋棄的大魏……這年月,也不苛求所有人都能做到以死全節。
對陳泰,司馬懿可以這麼去直白的去勸說,畢竟大家都是大世家的代言人,內心裡的東西,大家都差不多。
而郭淮的回信,也不出任何意外……豈有一軍主帥,以身犯險之理?!
魏延,胡奮武勇過人,作戰兇猛。
郭淮好歹是有三萬人,而他的對手也不過最近才漲到七萬人的……司馬懿這邊,一直是用不到兩萬人在對抗鄧艾指揮的五萬士卒的進攻啊。
兵力差距進一步拉大了,而郭淮要面對的敵軍將領,跟其他兩條防線也沒法比。
說好聽點,是參謀決斷,說難聽點……其實司馬懿是希望這兩個人,能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
諸葛亮這是要用強攻尋求單點突破,然後以點破面了。
陳泰就算回到了大魏朝中,沒有地方世家的支持,他也不可能有太好的發展。
其實吧,諸葛亮下令全軍暫停進攻,短暫休整的事兒,也不能算是誘餌。
諸葛亮,魏延,胡奮,王昶……這四個人,哪個好惹?!
可現在,郭淮是用三萬人在應對蜀賊近乎七萬人的進攻……王昶已經領兵增援到位了。
而鄧艾一旦選擇強攻,兵力處在劣勢的司馬懿也有點支撐不住了。
只是,能退回去多少人,可就不好說了。
郭淮必須提前把這種可能性考慮在內,並且提前告知司馬懿,讓司馬懿早有決斷。
嗯,這也是張溪傳授給鄧艾的用兵心得之一。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