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現在算是看明白了,就曹爽,夏侯霸,秦朗這些人持續不斷地騷操作,基本是不可能守住鄴城,保住大魏基業了。
而曹爽的命令,傳到魏縣……同樣把司馬懿給氣的不輕。
以這樣的身份出仕蜀漢的話,那才能替自己,替司馬氏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就這樣,司馬懿拒絕了曹爽的調兵命令,依然堅守魏縣……不過是派出了蔣濟親赴鄴城,向曹爽解釋不調兵的原因而已。
但……桓范還是想說,如果不是曹爽多猶豫了那麼三天時間,導致增援代郡不及時的話,代郡還真的未必會失守。
但如果,司馬懿能在曹爽折騰完大魏后,依然為大魏「盡節堅守」魏縣,最後在蜀漢久攻不下,再三勸降后,不得不降……那結果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司馬昭還是說的比較委婉的,到底沒有直接對自己父親說「咱們反了吧」這樣的話……但意思,其實司馬懿懂。
甚至司馬昭在得知了軍令后,直接對著司馬懿說道,「父親,曹爽小兒如此無智,朝中大臣更無明者,如此朝廷,何不去之?!」
隨後,桓范拂袖而去,在自己的府中,閉門不出,不再過問朝中政事。
至於魏縣守軍……司馬懿是一個兵都不會往鄴城調的。
誠然,自己帶著魏縣守軍投降大漢,肯定是功勞不小,但如果蜀漢一戰滅魏,司馬懿m.hetubook.com•com的功勞再大,也不會大過張溪,魏延之輩。
王昶現在負責留守洛陽,守衛蜀賊北伐大後方,而王凌,現在不過是雜號將軍,聽命于毌丘儉,在兗州南部防備淮安的東吳而已。
但這話吧,把司馬昭給聽楞了,有點沒明白自家老爹的意思……難道自家老爹真的是那種為國盡忠,死而後已的忠貞之士?!
投降這事兒,也是一門技術活,兵敗而降和不得不降,是兩回事。
這樣的話,就算投降了大漢,在漢朝的朝廷內部,司馬懿也不會獲得多麼大的話語權和地位。
顯然,曹爽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還在認為是桓范坑了他,導致他的防守策略失誤,因此,根本不想見桓范。
一來,讓張溪,諸葛亮等人看清自己的能力,讓他們不敢小瞧了自己。二來,也可以給外界造成一個大魏忠臣的印象,大大的提高自己的聲望。
但是吧,如果司馬懿在曹爽徹底折騰完大魏前就向漢軍投降,說好聽點叫「良禽擇木而棲」,說難聽點,就是一介降將而已。
魏縣那邊經過了三個多月的激戰,現在一共還剩下三萬多守軍,要是再抽調一萬人回援鄴城……這哪裡是要防守鄴城啊,你們這是要了司馬懿的命啊。
「汝且將此疏奏交於蔣參軍,就說戰事吃緊,為父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
敢擅離職守,請蔣參軍代為父去一趟鄴城,向天子與大將軍當面陳述利害,請求大將軍收回成命。」司馬懿說道。
確實,曹爽現在也不想再聽桓范的建議了,在訓完了桓范后,直接呵退了桓范,不再跟他商議軍務,轉而是找來了何晏,鄧颺兩人,商議對策。
可惜,這話,桓范現在不敢說……明顯大將軍已經失去了對他的信任,現在再說這些,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司馬昭一聽這話,頓時眼前一亮,點點頭,似乎明白了什麼,然後就轉身離府,去找蔣濟了。
上次自己向鄴城求援,你曹爽不給我派援軍也就算了,這次直接要抽調走我一萬兵馬……真當我司馬懿是好欺負的不成?!
你要說曹爽是完全的甩鍋吧,倒也不是,因為蜀賊確實先鋒部隊已經進入了中山國,如果按照曹爽之前的布局想法,確實能擋住這支蜀賊。
很顯然,曹爽是不會認為,造成這一切的後果,是自己的決策猶豫……有錯肯定是別人的,怎麼能是大魏大將軍的錯呢。
如果司馬懿還只有三四十歲,這麼做倒也不是不行,他還有時間,可以在河東世家的支持下一步一步的爬上去……可如今司馬懿已經六十歲了。
別的不說,就沖曹爽找的這兩人,就知道能商議出個什麼餿主意出來……這和-圖-書倆有一個算一個,軍事水平連曹爽都不如,能給出什麼好主意來?!
而這三個人,在大將軍府里搗鼓了半天,果然不出所望的商議出了一個餿到不能再餿的餿主意——抽調魏縣守軍一萬人,回防鄴城。
一來,蔣濟在這裏,司馬懿確實無法完全控制住魏縣的兵權,畢竟蔣濟這個參軍同樣是三朝老臣,同時司馬懿也不確定,蔣濟是不是會為大魏盡忠。
而且,根據唐隆的戰報來看,蜀賊在攻克了代郡后,根本沒有任何停歇的直接南下了,正好印證了自己之前的判斷,蜀賊必然會南下中山國。
這個司馬懿,到底想要幹什麼?!!!
曹爽這個混蛋,這是要逼著自己去死么?!
真的,但凡你從朝歌抽調軍隊回援鄴城,桓范都不會說什麼,抽調魏縣守軍……真不怕出大事么?!
也因此,草栓現在對桓范非常的不滿意。
總好過現在唐隆只能退守中山國和代郡的邊境,倉促應戰,進退不得要強。
「今國家有難,我父子深受大魏厚恩,豈可如此行事……待為父上奏一本,向大將軍陳明利害,此事,未必沒有轉機。」司馬懿一臉深沉的對司馬昭說道。
桓范這次是真的急了,他直接跑到大將軍府門口求見,要直諫大將軍……但可惜,曹爽閉門不見。
「曹子丹佳人,生此犢耳!肥奴!」
不管是起兵造反,還是www.hetubook•com.com歸順大漢,在這個時候做這種事情,對司馬懿來說,都不算事利益最大化。
但司馬懿在逐漸消氣,冷靜下來后,低頭沉吟了良久,最後還是搖搖頭。
如果當初自己能堅持己見,命令唐隆在中山國就地布防,完全有時間組建起防線,利用中山國的縱深和城防優勢,阻擋蜀賊進軍。
司馬懿這個人,可不是什麼忠誠良將,這會兒能為大魏出力,是對大魏還有信心……你們抽調他手裡的兵力,導致他陷入險地,難道還指望他會為國盡忠不成?!
不能吧?!
司馬懿其實明白司馬昭的想法……司馬昭大概是誤認為自己要調離蔣濟,徹底掌握住軍中大權,然後再選擇是起兵造反還是歸順大漢。
至於蔣濟……司馬懿確實是有意要支開他的。
起兵造反,就算自己領兵殺回鄴城,殺了曹爽,奪了大權……面對如今的局勢,司馬懿也不敢說自己能做到力挽狂瀾,保住大魏。
司馬懿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慢慢熬了,他要做的事情,一方面是保全自身,另一方面,是要獲取更高的聲望,從而可以在將來,直接獲取高位。
而見到蔣濟的曹爽,這次差點把桌子都給掀翻了。
往大了說……你們仨就不怕司馬懿一怒之下,倒戈相向,投降蜀賊,然後領兵回攻鄴城么?!
而要做到這點,一個「大魏忠臣」的名號,就是最容易做到的www•hetubook.com•com事情。
這可都是他司馬懿未來獲取地位的資本,一個都不能少。
看看王昶和王凌這兩人,在蜀漢不同的處境和地位,就知道這裏面的區別了。
這餿主意出的,嚇得桓范得知后,立刻前往大將軍府求見曹爽,請求曹爽收回成命。
曹爽把桓范叫來,罵了一頓,同時把自己的決策失誤全部甩鍋給了桓范……這讓桓范敢怒不敢言,有苦說不出。
不僅會被世人非議,也不會被蜀漢朝廷看重。
司馬昭搞不懂自己老爹在想什麼,一時間也不敢說話,只是安靜的獃著,一直到司馬懿寫完疏奏,交給自己。
這就是不得不降和兵敗而降的區別。
給桓范氣的,最終還是發出了那句名留史冊的感嘆。
往小了說,一旦司馬懿因為兵力不足,守不住魏縣,導致蜀賊東路軍長驅直入,逼近鄴城,就靠你調回來的一萬人,能有個屁的作用。
二來,司馬懿也需要蔣濟去鄴城,替自己在曹爽和大魏群臣面前說話,塑造他「大魏忠臣」的形象,為後續的一系列計劃做準備。
司馬懿看著司馬昭遠去的背影,默默的嘆了口氣……自家二兒子吧,雖然在政治鬥爭方面很有天賦,但顯然,還有些稚嫩,缺乏經驗。
什麼走常山國,去匯合壺關蜀賊,根本就是桓范的無稽之談。
但實際上,司馬懿兩個都不想要。
而歸順大漢這個選擇,也不是司馬懿現在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