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特效之殤

許望秋沒看過七四版的《南征北戰》,電影出來后很多人都說拍得特別糟糕,比老版《南征北戰》差遠了,他就沒有去看這部片子。他跟這個時代的電影廠接觸也不多,真正接觸的只有峨影廠,而峨影廠雖然號稱建廠二十年,但實際上到現在只拍了不到十部電影;技術力量非常薄弱。他一直以為其他電影廠比峨影廠好不了多少,在特效上都非常薄弱。
在六十年代初期,北影特技部門經多年努力,完成了我國第一套國產的紅外線活動遮片合成攝影系統的研製工作,並首次在影片《遊園驚夢》中成功應用。北影廠特技車間甚至有專門拍海洋戲的大水池,裝備有飛機頭吹風和造浪器,可以做各種海洋的效果。
許望秋這些日子一直在考慮統購統銷的問題,只是要想打破統購統銷何其困難;上一世電影廠為了改變這個政策抗爭了很多年,但由於牽扯的東西太多,直到一九九三年電影廠撐不下去了,統購統銷的局面才打破。
是啊,為什麼啊?我們的煙火團隊明明在三十多年前就掌握了氣爆技術,但在三十年後拍戰爭戲卻必須請韓國團隊來做,這到底是為什麼啊?
許望秋躺在床上,看著模糊的天花板,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為了化解這個問題,許望秋專門到大光明眼鏡店配了副黑框眼鏡,讓自己看上去成熟些。
再在拿峨影廠的《焦裕錄》來說,票房高達一點三億,如果按後世的分成辦法,分幾千萬是應該的。如果有這筆錢,夠峨影廠吃幾年了。但由於只發行了五百一十三個三十五毫米拷貝https://www•hetubook•com.com,峨影廠的收入只有五百三十八萬,去掉成本一百三十萬,實際收入只有四百零八萬。
不過許望秋沒有別的選擇,統購統銷的政策不打破,中國電影的局面不會改變,到了九十年代中國電影還是會崩盤,歷史還是會重演。所以,就算知道那是南牆他還是會撞過去。
戈永良見許望秋對特效感興趣,便講了起來。作為電影特效方面的大師,戈永良對國內各家電影廠的特效技術非常了解,一講起來就滔滔不絕。
這一切的關鍵就是統購統銷,如果打不破統購統銷,就算天王老子來都沒用。
孫旺泉和製片組根據許望秋的要求將電影的預算統計出來了,如果完全按許望秋的構想來拍,那整部電影的成本將高達九十五萬。中影公司收購彩色故事片的價格是七十萬,如果電影成本九十五萬的話,那就意味著上影廠將虧二十五萬。
……
直到二零零二年之後中國電影市場重新崛起,中國特效才開始慢慢復甦,而這時已經是電腦特效的時代,特效公司基本以電腦特效為主。中國電影的物理特效完全斷代了,自然也不會有人記得我們曾在幾十年前就掌握了氣爆技術,以為那是洋人發明的新鮮玩意兒。
從五十年代開始國家對電影實行統購統銷,彩色|電|影七十萬一部;直到七九年的198號文件才把收購價提到九十萬。一九八零年北影廠廠長汪洋向中央上書,要求電影發行進行改革。最終國家調整了政策,按拷貝結算,一個拷貝九千元。不過和*圖*書在結算的時候只算三十五毫米拷貝,十六毫米拷貝和八毫米拷貝主要是面向農村,是免費播放,這些拷貝都不算錢。到了一九八九年,由於電影成本飆升,電影廠大部分虧損,中影將拷貝費用提到了每個一萬零五百元。
許望秋一直以為中國是在《集結號》後向國外學習氣爆技術,然後逐漸掌握的,萬萬沒想到在七十年代八一廠就掌握這種技術了。他第一反應是,怎麼會這樣?第二反應是,這不在開玩笑吧?最後脫口而出的是:「這怎麼可能?」
一九六三年上影廠拍攝戰爭片《紅日》時,影片的特技設計姜亦素特別設計製作一座高達六十英尺的長臂升降機,可以把攝影機裝在升降機的頂端,通過人工制控,拍攝飛機上俯衝或拉起時的鏡頭。在電影中還有大量模型和部隊合成的鏡頭,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
由於統購統銷,電影的利潤大頭被中影公司拿走,而電影的三十五毫米拷貝數基本上在一百個以內,超過一百的就屬於比較火爆的電影了。也就是說一部電影拍完,電影廠獲得的收入大多在九十萬以內。去掉成本,利潤非常微薄。為了保證盈利,電影廠會盡量把成本控制在九十萬以內。在這種情況下,電影廠不敢拍高投資,以及大量運用特效的電影。
中國電影特效和中國電影是連在一起的,中國電影衰落,中國電影特效就完蛋了。如果中國電影能好好地活著,那麼電影特效也不會死。
人活著總要干點什麼的,而將這堵牆撞垮就是許望秋必須乾的!
如果《鋤奸》不賺錢,上影廠有可https://www.hetubook.com.com能接受,但絕對不可能同意虧25萬的。
國產電影最早採用氣爆技術的是《集結號》,在此之前國產電影戰爭片中的煙火和爆炸大多是表演式的,炸得很漂亮;但這種爆炸戲缺乏局部和細節的刻畫,沒有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很多國產戰爭片萬炮齊鳴,場面非常宏大;但爆炸的時候卻經常炸的是空地,看不到人被炮彈炸飛、炸殘的慘烈場面。
許望秋記得《集結號》出來的時候,馮小剛得意洋洋地宣稱,電影中使用了最新的氣爆技術,可以保證二十厘米外的人不會受傷。《集結號》最終出來的效果也確實好,電影中的戰爭戲打破了過去國產戰爭片對死亡的迴避與遮掩,有大量戰士被打死打殘的場面,甚至一度被觀眾質疑太過血腥。
從特技車間出來,許望秋心情極其複雜,為中國電影人在特效方面的成就感到高興,這意味著他拍電影的時候受到的限制會少很多,連拍科幻片都有可能了;但同時心情又極其沉重,他不知道當八一廠的老煙火師們聽到馮小剛得意洋洋地宣布《集結號》使用了國外最新的氣爆技術,會是什麼感受,但他相信老煙火師一定很難受,一定會問為什麼?
現在聽到八一廠竟然掌握了氣爆技術,許望秋意識到自己對這個時代的中國特效的認識存在嚴重偏差,當即向戈永良請教中國特效的情況。
與陳永泉的小衝突讓許望秋意識到,在這個時代做導演臉太嫩不是好事。別人會覺得你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會覺得你是靠關係坐上導演位置的,甚至會覺得你什麼都不和圖書懂,這無疑會威脅到導演的權威性。
來來回回折騰了半個月,整個上海地圖上畫滿叉,主要場景的方案終於確定下來。不過兩場戰爭戲的場景沒辦法解決,尤其第一場戰爭戲,有大量的爆炸,甚至還有房屋爆炸。沒有哪家單位,也沒有哪個私人願意把自己的房子拿出來拍這種戲,只能通過搭景來解決。許望秋的想法更為激進,他覺得最好修兩條街來拍這兩場戲。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許望秋在孫旺泉帶領下,和上影廠各個車間的人進行溝通。
就在許望秋與電影廠溝通的同時,謝飛他們根據劇本分解表做的場景清單在上海城裡穿街過巷,尋找適合拍攝的外景。許望秋在清單上做了詳細標註,每個場景都有具體的氛圍和環境元素要求,並畫有示意圖,這無疑為謝飛他們選景省了不少功夫。
戈永良見許望秋如此大驚小怪,便道:「為什麼不可能,一九七四年北影廠重拍《南征北戰》的時候就大量使用了這種技術。不過射流爆破技術使用的是壓縮空氣模擬爆炸,成本比較高,而且爆炸之後沒有火焰,看起來不夠漂亮,很少有電影使用這種技術。」
許望秋徹底傻了,他做夢都沒想到八一廠在七十年代真的掌握了這種技術。想想馮小剛當初得意洋洋地宣布,《集結號》使用了最新的氣爆技術,可以保證二十厘米外的人不會受傷,許望秋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說了。明明三十多年前八一廠就掌握了這項技術;中國電影人卻不知道自己掌握了這種技術,只能從國外請煙火團隊,這是何等的我操啊!
從戈永良的講述中許望秋得https://www.hetubook.com.com知,原來中國電影特效在七十年代之前,在亞洲是處於領先地位的,跟美國的差距並不是特別大。
按拷貝結算聽起來不錯,畢竟電影的拷貝數越多電影廠的收入就越多,但實際上對電影廠非常不公平。拿上影廠的電影《喜盈門》來說,觀影人次超過七億,拷貝發行了將近四千拷貝,但大部分是十六毫米和八毫米拷貝,三十五毫米拷貝只有兩百個。上影廠的實際收入只有二百一十七萬,去掉成本實際收入只有一百多萬。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電影成本逐年上升;再加上電影行業受電視衝擊,觀影人次逐年下降;電影回本越來越困難,電影廠也越來越不敢使用特效。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電影廠紛紛取消特技車間,特效技術人員退休的退休,轉行的轉行,於是,中國電影特效徹底完蛋。
在許望秋的印象里國外大規模採用氣爆技術的電影是《拯救大兵瑞恩》,這種技術利氣體膨脹的原理,模擬爆炸,在拍攝時人可以在炸點上獃著,會感覺疼,但絕對不會受傷;而且氣爆會產生塵土飛揚的效果,更接近真實的爆炸感覺。
在勘景的過程中,謝飛他們買了張上海地圖,每走一個地方,就劃上一個叉。在勘景的過程中,每個需要的場景,他們都會選三個備選項,並由曾念平全方位拍照。每天晚上回來,他們會讓上影廠的洗印師洗出來,讓許望秋和主創團隊根據場景的圖片進行篩選。
整個下午,許望秋都在想這個問題,甚至晚上回到招待所,躺在床上都還在思考。一直想到半夜,他終於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說到底還是統購統銷政策導致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