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做豆腐也全靠大米出力,磨豆漿,用酸漿點豆腐,擠壓水分,全是用攪拌機做的。
他們搬出攪碎機,把玉米粒、燕麥、野米、小米和各種豆子放進大桶里,讓大米拉著木杆轉動了一個多小時,麵粉過篩后,隔天以一比一的比例和小麥麵粉混合,再次放進大桶里,這一次,攪碎機的刀片換成竹板做的葉片,麵粉中加上酵母、一杯砂糖,再加上一桶輕水,再讓大米拉著攪拌成麵糰。攪拌的過程,何田時不時要去看看,是否要再加入水。
一切準備就緒,很快就到了六月一日這一天。
這爐子看起來不怎樣複雜,何田目睹了整個建築過程,就知道事實剛好相反,易弦這算是把他學習古羅馬建築的知識和經驗都用上了!
這兩鍋滷肉不僅放了豬頭肉、耳朵、舌頭、豬尾巴,還有豬心、粉腸、豬肚。
要做湯麵的時候拿出來,陶罐里的濃湯已經變成了半透明的淺黃色凝凍,一罐湯加上一罐水,煮沸后就可以下進去麵條了,再加些新鮮的菜葉,配上滷肉或者是新鮮的魚肉,再放幾顆滷蛋。
麵條也是現成的。
他似乎非常享受這個建造的過程,每次何田跑來的時候,都看到他面帶淺淺的微笑。
接著,他用兩塊方木塊放在開口兩側,再放上半圓形木板做成的木框,之後,就可以將磚塊沿著木框的弧度一塊一塊蓋上去,磚塊之間塗上水泥固定。等水泥幹了,去掉木框,拱券就建好了。
這個烤爐的底部看起來和普通的爐灶一樣,是個四四方方的檯子,不過做得更大些,邊長一米五,近一米高,灶台上坐著一個半球,很像因紐特人蓋的雪屋,正https://m.hetubook.com.com面留著一個拱券型的洞口,在靠近洞口的地方開著小煙囪。
古羅馬的很多偉大建築——凱旋門、引水渠、拱形隧道、角斗場……全都用到過這樣的建築方法。
這個爐子一次可以輕鬆地放入十個直徑十厘米左右的麵糰,木柴堆在圓頂最裡面,充分燃燒後用鐵鏟稍微推散一點,檯面的石磚越來越熱,澆上一勺水,當水立即蒸發成水汽時,就可以用木鏟把燒餅麵糰遞進半球烘爐了。
做花捲的麵糰擀成一個大圓餅,上面塗上用豬油、油渣炒過的蔥花,從一邊向內捲起來,把圓餅捲成一個圓筒,像切饅頭一樣切成等份,再每個用筷子在中間壓一下,握住兩頭一轉一捏,就成了。
另一種省時省力又能為體力勞動者們提供豐富均衡營養的午餐選擇是湯麵。
烤好的燒餅用木鏟剷出來,一取出來就扔進竹匾里散熱,再用木鏟放進新的麵糰。
「嗯。」易弦蓋這一部分時速度比之前更快,顯然是從前做過很多次了,「羅馬的萬神殿,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美國的白宮……全用的是同樣的手法。」
然後,午餐主食的另一種選擇就是米飯了。
剛烤好的燒餅表皮金黃,又香又脆,切開加上一勺滷肉,再配些切成細絲的青椒,非常好吃。
何田想在開工前提前做好一百個燒餅,她覺得這樣才有備無患,到時候說不定每個人的力量都得用到,沒有專門讓她只負責所有人飲食的奢侈。
麵糰攪好之後,她和易弦兩個人才能抬動大桶,分幾次把麵糰倒進陶盆里,蒙上浸濕和-圖-書的布,讓麵糰繼續發酵。
不過,它們的質地要比燒餅鬆軟很多,沒燒餅那麼頂餓。
木鏟當然也是特別製作的,鏟子方方的,從側面看,兩面都切割成十五度的斜面,這樣更容易鏟起和放入麵餅。
他放好最後一塊石磚,「人類的文明真是……」他抿唇,像是想要微笑,又像是有些迷惘,最後,他搖了搖頭,抹平水泥。
這個就不用提前準備了,要做飯糰的前一天泡上米豆就行。
豆腐蛋、豆腐乾、油豆皮、老豆腐全都可以和肉一起鹵,鹵好了之後可以趁熱和肉菜一起吃,也可以拿出來做成冷盤,和新鮮的水煮筍,焯過的野菜加上一點核桃油,一點砂糖,再加幾粒碾碎的核桃仁拌在一起,清爽可口。
想到這裏,何田不停咽口水,叫易弦去煮了一壺酸梅茶,放溫之後加上蜂蜜,他們放下手裡的活計,坐在門廊上一人喝了一杯,吹吹林間的輕風,沐浴一下春天明媚溫暖的陽光。
第三種早餐是土豆麵包,腌鮭魚片,熱茶。
用做燒餅時所用的同樣方法攪拌好麵糰,這次不加酵母,可以多加幾個蛋,攪好的麵糰更加富有彈性。
可是,米飯里也得放很多雜糧。因為米賣得不便宜,所以別說請幫工們吃純的白米飯了,就是何田易弦他們自己吃,也很少有不在米飯中放雜糧的時候。
大批量製作的饅頭不用太精緻,把麵糰揉成一個大長條之後,用刀切成等份的塊就行了,這麼做出來的饅頭是長方形的,邊緣是橢圓形的角。
等水泥幹了,拆掉圓頂內部用來支撐結構的架子,最終完成的圓頂沒有一根柱子。
易弦先用幾根十厘米長的小木頭柱和*圖*書子固定住兩塊半圓形木板。這個木框,就是做拱券最重要的工具。
何田他們去年收到了很多核桃和松子仁,還有很多豌豆、紅豆、玉米粒,何田就打算泡發這些豆子,做成飯糰,到時候她的野豬肉也腌好了,煮上一塊肉,或者煮上一隻熏鴨,再或者直接包塊滷肉在飯糰里,再包上新鮮的桑葉,澆上腌了快一年的酸梅汁……
為了做燒餅,易弦這次可下了大本錢。他大動干戈,專門做了一個室外的大烤爐。
接下來,易弦用了更讓何田震驚的建築手法——他用竹篾做成支撐架子,一層一層砌起磚頭,「小雪屋」的半球型頂部一點點成型,頂部的圓圈越來越小,只剩下一個小圓洞的時候,何田不禁伸手去摸了摸水泥還沒幹的球頂,「萬神殿就是這麼建成的吧?」
因為家中每天都有十幾粒蛋,所以何田和易弦為建房期間準備的食譜中也少不了蛋。
新做好的大灶上,兩鍋滷肉也做好了。
建爐子之前,他先打了地基。
那些宏偉壯麗的建築,城市,人類造就的奇觀,在時間和自然的洪流中被無情沖刷侵蝕,最後只留下一點點遺迹供後人崇拜和聯想。也許,在大嚴寒之前,這樣的事情就發生過很多很多次了。
石磚和檯面風乾后,他開始建那個「小雪屋」了。
要是幹活累了,還可以隨時啃個燒餅補充能量,幾位幫工下山的時候,再給大家每人帶上些燒餅當路上的乾糧。
地基倒不難,他剷平一塊地,在四角打進四根竹竿,之間綁上繩子,作為基準,沿著這四條線在地上挖出十厘米深的方塊,夯平土地,四邊固定上等高的木板,將混好的水泥倒www•hetubook.com.com進去,再鋪上一層編成十字網的細竹竿作為筋骨,再澆一層水泥,用木鏟推平,再和何田一人蹲在一邊,用一根四方木棍推一次,水泥面就十分平滑了。
所以,提前好幾天,她就磨好了做燒餅的面。
做了混凝土磚模子之後,易弦就又做了幾個混凝土的壓豆腐石塊。用玄武岩顆粒和火山灰做成磚塊,上面安上兩個彎曲的竹節手柄,豆腐用紗布包好放在竹盒子里,提起手柄把磚塊壓在上面,取拿的時候可比原先在竹板上壓大石頭方便太多了,而且豆腐壓得更加均勻。
有了饅頭和花捲,早餐的選擇更多了,而且,午餐、晚餐時也可以用饅頭花捲當主食,配以菜、肉、湯。
還有一種他們準備了很多的食材是豆腐。
要是把野菜山菌湯換成紅薯麵湯,滷肉加燒餅也可以當晚飯吃。
湯底熬制好之後,放涼了用竹篩一過濾,倒進陶罐里,在地窖里可以保存一周。
這麼一想,燒餅還真是好用啊。
水泥地基凝固后,易弦用磚頭和水泥蓋起灶台,檯面上鋪的是之前做好的玄武岩石磚。
忙碌了一下午,他們做好了一百多個燒餅。
用野豬骨、鴨鴨野雞骨,還有幾條大魚連骨帶肉一起放進大鍋里,加上香菇,野菌,去年收的筍乾,灶膛里只放兩根柴火,慢慢燉上兩個小時,湯的香味飄得滿院子都是,饞得小麥一直仰著頭翕動它的小黑鼻子。
山裡的農夫們在夏季去田間工作時,很多會在早上離家時準備個飯糰,米飯里放上雜豆雜糧,捏成圓團或者是三角形的,粽子形的,有條件的再在飯糰里包塊肉或者是蛋。
這個小屋子的圓形底部的建造過程雖然有些難和-圖-書度,但跟接下來建造房頂的拱券型開口的難度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何田最先想到的午餐就是滷肉加燒餅。燒餅放涼之後就可以裝進布袋裡,掛在地窖中保存。要吃的時候拿出來烘熱就行,用菜刀在燒餅側面切個口,就可以把肉菜放進去了。到時熱乎乎的燒餅夾肉菜,再配上一大碗野菜山菌湯,湯里打上蛋花,就是美美的一頓午餐,不費什麼時間,又吃得滿足。
另一份早餐菜單是雜糧粥,水煮蛋,饅頭,還有腌辣白菜和腌蘿蔔條做的小菜。
案板上撒一層土豆澱粉或者紅薯澱粉,麵糰稍微擀一擀,用壓面機壓成最寬的麵條,掛在竹竿上晾曬。曬得八成乾的時候取下來,一盤一擰,麵條就變成一束一束8字型的團了,放在墊了一層乾草的木盒子里,繼續放在太陽地晾曬,這次,要曬到麵條一捏就碎成小塊的硬度,就能放進地窖保存了。
何田在烤爐邊用兩個小凳子架起一個竹匾,再在另一邊架起案板,放上面盆和麵粉,易弦就在這裏揉麵糰。
除了燒餅、麵條,他們還做了幾十個大饅頭和幾十個花捲。
早餐時可以一人一個水煮蛋,或者做成煎蛋,和切成塊的黑布丁一起煎,再加上一塊燕麥麵包,一杯茶。
準備製作食物這項大工程的空隙,何田和易弦還編了幾個草墊子,總不能讓幫工們就躺在硬木板上睡吧?休息得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幫他們幹活啊!
何田理解他想說而沒說出的感嘆是什麼。
還有,大家總不能端著碗站著吃飯吧?他們就又在室外廚房旁搭了個草棚子,用木板搭成長桌,再做幾把竹椅。
至於午餐,這不是剛打到一頭大野豬么,就容易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