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真約

這裡有書籍,當然就有紙張,而且也有印刷技術。只有少數幾本經典使用了雕板印刷,其他大部分書籍都是手寫的,因為人口少,不需要發行那麼多,刻板主要是為了保存內容。這裏的紙張有兩種,一種是竹紙,比較厚,另一種是桑皮紙,質地類似於生宣。
比如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簡化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古人的草書。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早已登峰造極,草書絕不是信手塗鴉,它有內在的藝術表達範式,也形成了很多約定俗成的字體,然後又成為民間所使用簡化字體的來源。
由於黑夜的原因,原住民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的活動範圍,都限制在白天能夠往返或到達之地,這已經是在歷史傳統中形成的習慣。整個天國中,像那樣遠離村寨、交通不便、人跡罕至的地方還有好幾片,丁齊他們所到達的地域是其中最大的一片。
丁齊苦笑著搖了搖頭道:「天兄自然得有天兄的威儀,庄先生表面上是定了一套禮儀,實際上卻是在保護當地人,怕我們給這裏帶來瘟疫。這裏已經與外界隔絕萬年,微生物環境恐怕不同,我們身上也許會攜帶一些細菌和病毒,是這裏原先沒有的。」
第五、炊煮燃火之物,先用稻草、秸稈、蔓藤等田收余料。此諸物及灰燼由各大營公管,不得隨意棄置。入山伐薪,不得斬株。取材之地,十年輪休。
這可把東大營給急壞了,難道他們被皇天上帝給忘記了,為何沒有天兄降臨呢?足足等了快一個月,天兄終於降臨了,而且一來就是四位,比中大營的兩位都要多啊。這又把東大營民眾給高興壞了,四個村寨當天一起歡慶。
第九、不好講謊話。
這四部典籍選擇得非常好,可以讓外來者在最快時間里了解這個世界。這條「上諭」是尚妮發布的,可能是出自庄夢周的指點吧,也讓她過一把發布上諭的癮。
對照《曆書》可知,這裏使用的曆法是太陽曆,與外界的公曆或者說格高歷是一樣的,卻同時使用干支紀年。這裏的春夏秋冬變化與外界也一樣,卻有大年和小年之分。一個小年就是平常的一年,而一個大年是指六十年一個天地輪迴。
第八、初一大市,于中大營。十一、廿一小市,于各大營。
在譚天兄頒布這道上諭時,其實朱天兄與冼天兄已經到達了南大營與西大營,這張藥方湯浴只能事後補上,能在第一時間享受到的,也只有丁齊等四人。看譚涵川開的這張藥方,上面很多藥材丁齊等人都不認識,可能外界沒有或者稱呼不一樣吧,對照那部《天國物志》或許就能了解個大概。
第三部典籍是一套,共有九冊,以手繪于竹紙上,記錄了整個天國中幾乎所有的物產以及它們的生產、加工方式。它也和-圖-書是了解這個世界最好的技術資料,名稱就叫《天國物志》。
這裏顯然沒有足夠的青檀皮,但工匠仍能以桑皮造紙。紙張在這裏的產量當然不高,是很珍貴的物資,而桑皮紙比竹紙更是珍貴得多,連同書籍一起保存在專門的地方,原住民家中只有竹紙。
六、天兄所食所用,他人不得再食再用。
他說得好像也有道理,庄夢周也就勉強認可了這個稱呼,而且將它定為對所有天外來客的統稱。庄天兄帶著尚天兄到達中大營后,所發布的一條「上諭」是個預言,還有七位天兄將陸續到達,並讓中大營通知東、西、南、北各大營做好迎候的準備。
它們有可能經過了簡化,或者就是當初寫錯了,但只要整個語言文字體系傳承了下來,它們在這裏就是正確的漢字,而且一眼就能看懂,這也許就是漢字的獨特之處吧。
丁齊吃飯前還特意叮囑道:「根據你們庄師伯發布的上諭,我們食用過的東西別人不得再用,這些飯菜如果吃不完就浪費了,所以盡量別留。」等到真的吃了起來,才發現根不用吩咐也留不下,連湯都喝光了,多少天沒像這樣正經吃過飯了?
有不少人可能有誤解,認為簡化字就是在那個年代強行生造漢字,其實不然。漢字的簡寫古已有之,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漢代,而其後的兩千多年間伴隨著書法的發展不斷有簡化字體出現,新中國成立后的簡化字運動是在歷史基礎上一次大規模的全面總結。
第一、敬拜皇天上帝。
第七、惜護科斗,蛙可食不可販。
假如他們當初朝東走,翻山越嶺后,幾公里之外就可以到達世界的邊緣,那裡的景象就像未知的迷霧。天國的東部很大一片區域都是崇山峻岭,他們所走過的絕大部分地方,已有三千年人跡罕至。
第二、不好拜邪神。
丁齊等人被安頓好住處之後,東大營的元帥肖博知就取出了一批書籍請丁齊觀看。這也是尚天兄所頒布的上諭,指定了每個大營都有收藏的幾部典籍,要求各大營要在第一時間提供給降臨的天兄閱覽。
《方外圖志》中記載的「琴高台」,在當地原住民眼中就是整個世界,他們將這裏稱之為「天國」,這個稱呼顯然帶著當年太平天國的影子。但外界太平天國的歷史早已模糊,甚至只是已久遠難以考證的神話傳說,他們在這裏已生息繁衍了上萬年。
一、不得碰觸天兄之軀體髮膚。
孟蕙語:「難怪這裏的人說話時都離得好遠,想靠近一點,他們就會往後退。進村的時候我還看見旁邊的小孩,想拿幾塊櫻膏糖給他們,結果小孩子馬上就被大人拉遠了……師父,這樣做就能避免我們帶來的危險嗎?」
舊十款天條明顯能看出當年太www.hetubook.com.com平天國的痕迹,可能有若干字句跟歷史上不一樣,分別是——
這裏的氣候有其獨特的規律,一年之內雖有春夏秋冬,但變化不是很明顯。在大部分情況下,最冷的時候河水也不會結冰,最熱的時候也不會太熱。可是天地間六十年一輪迴,每六十年總有那麼十幾年最冷,冬天河水會結冰;也總有那麼十幾年最熱,夏天溫度比較高。
漢字在這個世界中已經流傳了上萬年,必然經過了一定的演化,有趣的是,大部分簡化的就是外界所使用的簡化字。
這也可以解釋,那些村民看見丁齊等人為何會那麼激動?丁齊當時也有點懵逼,因為對方說話太快,口音又有些特殊,所以他沒聽懂,後來慢慢細問之下才搞明白是怎麼回事,這才坐上了轎子被抬進東大營。
東大營的元帥肖博知將四部典籍和三道上諭恭恭敬敬地呈給丁齊,並告訴他東大營所有藏書就在隔壁,天兄可隨時取閱,如有需要也可以隨時傳召眾人。東大營派了一批人住在神祠的前跨院廂房,就是為了隨時聽候諸位天兄使喚的。
還有少數已改變的字體,雖然和現在的簡化字或原先的繁體字不太一樣,但對於熟悉漢字的人而言很容易就能認出來,通過其字形以及在文章中出現的位置,不難判斷出它原先對應的是哪個漢字。
第十、天使降臨自上界,而非天國所生。凡生於天國者,若宣言天兄附體,乃不敬皇天,皆叵測妖邪,斬。
庄夢周和尚妮是最先「降臨」的,他們當天就進入了中大營,被好吃好喝的當天兄供著。譚涵川是在兩天後到達北大營的,當時北大營已經接到了上諭,所以譚天兄也被恭恭敬敬地迎進了村寨。三天後,朱天兄與冼天兄分別達到南大營與西大營。
這兩部典籍都是用桑皮紙印刷的,整個天國各個大營都使用統一的標準版本,據說其雕板是以黃金製成,保存在中大營的神祠中。
第一部典籍是《聖經》。這是個世界的《聖經》而不是外面的《聖經》,在當地也被稱為《真約》,它包含前後兩個部分,《真約舊書》與《真約新書》。這與天國的信仰以及歷史有關,需要對照史料閱讀才能搞清楚是怎麼回事。
第九、各營平等,男女平等,世人皆兄弟。元帥主教,軍師主庫,司馬主作,是為三公。三公由各營公推,若不才當換。
四、天兄居所,當高軒寬敞,有闊窗向陽,明透通風。
青菜有兩盤,一盤應該是南瓜藤上掐下的嫩尖,另一盤則不認識,但是清脆爽口。原本以為這裏可能缺乏外界那麼豐富的調味品,不會做出什麼美味來,結果卻出乎意料,幾人都感覺有生以來幾乎從未吃過這麼好吃的一頓飯菜。
和圖書舒舒服服洗了個熱水澡,木桶中的熱水散發著很好聞的葯香味,事先就煮過了譚涵川開的藥方。洗完澡之後,飯菜就已經在前廳中擺好了。
但兩者的含義和形成的原因是不一樣的,而且在天國的書籍中,保留地的「保」字還寫錯了。漢字中的保是單人旁加個呆,呆是上口下木,而這裏使用的漢字保,右邊是上口下十,少了一撇一捺那兩筆。
眾人燒好了四個大木桶的熱水,還準備好了擦身體的瓜瓤與大布巾,孟蕙語單獨洗浴,自有女子侍候。看見這種瓜瓤,就知道這裏產絲瓜,看見這種布巾,就知道這裏不產棉花,至於布料究竟是什麼質地眾人並不認識,反正不是最適合吸水的棉布毛巾。
丁齊等師徒四人被當地原住民稱為天兄,他們來到的地方叫東大營,總共包含四個村莊,居民有七百餘人,可見每個村莊的規模都不大。整個天國內共有東、西、南、北、中五個大營,分佈在五片適合聚居的平原上,每個大營的人口都差不多,這個世界的總人口有四千三百人左右。
二、未得天兄允准,不得觸動其所攜天外之物。
第五、孝順父母。
第十、不好起貪心。
丁齊:「完全避免不太可能,但也要盡量避免,你們譚師伯開的這張葯浴方子應該也是這個用意。」
但丁齊告訴弟子,在最早的甲骨文中,保字就是這麼寫的,左邊是一個人,右邊就是一個口加個十字,看上去也像一個張長手臂的人。所以這個保字可能是漢字在此地流傳中經歷了再簡化,當然了,也有可能是最早的人寫錯了。
第六、凡七、八、九月,不得以網捕魚。
雞肉的口感就類似他們在山中獵到的野生竹雞,但感覺更肥嫩一些。這裡是產鹽的,甚至還有桂皮、花椒以及野蒜,還有一種不知名的根須是辣味的,因為在菜中都吃到了。魚非常新鮮,蛋應該就是那種竹雞蛋,至於另一個肉菜嘛,居然是一盤青蛙。
丁齊他們進入這裏時間是五月中午,到達東大營時已是六月中旬,小年的初夏時節。而今年是乙酉年,對應大年也相當於初夏,正是天國中氣候最好之時。
在當地的書籍中使用的很多還是繁體漢字,但也有不少字經過了簡化,而且大部分跟如今外界使用的簡化字幾乎一樣。太平天國時代可沒有經歷過簡化字運動,大陸推行簡化字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伴隨著掃盲運動展開的。
第四、逢一禮拜。
第三道上諭更奇怪,是譚天兄頒布的,居然是開了一張藥方供湯浴所用,並指定各大營備好,最好在天兄到達的第一時間就奉上湯浴。假如第一時間沒有備好,那麼接到上諭后也要儘快準備好藥方,以供天兄湯浴。
來之前丁齊就在想,這裏的人平時都吃什麼和-圖-書,有沒有外面的主食和蔬菜?結果主食就是大米飯,口感非常好,好像比外面的米飯香多了,也許是很多天沒有吃著米飯的緣故吧。菜也很豐盛,雞魚肉蛋都有。
第二道上諭是尚天兄頒布的,就是規定在天兄降臨抵達村寨的第一時間,各大營要把她指定的四部典籍呈上。
而《聖經》後面的新十款天條,卻看得丁齊目瞪口呆,竟然是——
第六、不好殺人害人。
吃完飯都回到丁齊的房間閱覽典籍,幾人各取一部觀看,然後再做交換,要儘快了解這個世界的情況。丁齊先拿的是《聖經》,打開之後才發現跟自己想象的大不一樣,這部典籍的核心就是「舊十款天條」與「新十款天條」,其他大部分內容是歷代人做的註解。
丁齊對三名弟子講的那個「無憂鄉」的故事,竟然得到了某種巧合式的印證。琴高台與外面的世界時間流逝速度確實不同,外面只過去了一百五十多年而已。
第三、不好妄題皇天上帝之名。
如果說有什麼變化,主要在第四條。七日一禮拜,傳統源於基督教,後來發展成世俗中的星期制度,所以星期天又稱禮拜天。但在這裏,變成了每月一號、十一號、二十一號禮拜,而且禮拜天同樣也成了公共休息日。
第四、凡耕原之田,單種連作不得超三年,同種輪作不得超五年。凡散播坡田,作物不得少五種,不得盡除荒植。凡作物種子,各營庫須留足,飢荒亦不可食。
第一、不得燒制紅磚,所有橋樑房屋凡需用磚者,皆用青磚。惜護陶器,失手碎陶者當罰,故意碎陶者當刑。
東大營等待的時間最長,為了迎候天兄所做的準備也最充分,當得知尚未降臨的天兄還有四位時,又特地新做了一頂轎子,因為原先只有三頂轎子。原先三頂轎子的座椅扶手上,分別以黃金打造了龍形、鳳形、虎形裝飾,最後這頂轎子裝飾的是雲形,總算趕在丁齊他們來之前做好了。
這種地方甚至在天國地圖中特意被畫了出來,被當地律法規定為「保留地」。有意思的是,保留地這個稱呼撞車了。想當年的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大陸,將好地方都佔據了、印第安人殺得都快絕種了,最後在荒山野嶺劃了幾塊地方給還剩下的印第安土著部落。這種地方翻譯成漢語,恰好也是保留地。
話剛說到這裏,就聽門外有人恭恭敬敬地說道:「幾位天兄,湯藥浴已經準備好了。」
師徒四人都在丁齊房裡看這些東西呢,葉言行皺眉道:「庄師伯利用人家的宗教信仰,到這裏冒充天兄也就罷了,可是制定的這套禮儀也太複雜了,架子是不是端得太大了?」
五、天兄降臨,當備湯浴。
天兄就是這裏的原住民對丁齊等人的稱呼,在庄夢周和尚妮到來之時就定下了。最早和圖書庄夢周是不喜歡這個稱呼的,但是後來中大營的元帥大人馮國新說:「天兄之稱,上古神話便有之。貴客來自天外,而天下皆兄弟,稱呼天兄亦無不可,也是對皇天上帝之敬。」
除了四部典籍怎麼還有三道上諭?都是別的大營送來的。第一道上諭是庄天兄發布的,不僅通知各大營準備好迎候陸續降臨的天兄,還制定了一套複雜的禮儀——
神祠有前後兩個跨院,跨院兩邊有廂房,後面的閣樓有三層。后閣與主殿的一層大廳也是東大營所有孩子的學堂。東大營的所有適齡孩童都得定期在這裏接受教育,教育分兩個階段,被稱為小學和大學。
幾名弟生分析這個「錯字」是怎麼形成的?當初避入此地的太平軍中肯定有識字的,所以這裏才有文字流傳下來,假如當初留下文字的人就把保字給寫錯了,那麼以訛傳訛,後代人就會一直使用這個字。
三、與天兄面談,須遠隔四尺之外,不得接其氣息。
如果從生物學角度,這也是一個勉強能維持基因多樣性、使種群不退化的數量。
第二部典籍就是《天國史》,它是當地官定的最簡單的版本,記載的都是最重要的歷史事件。長達萬年的歷史中必然發生過很多事,有些不太重要的細節可能記載在別的普通書籍中,而這一部《天國史》則是傳承經典。
整個世界的地域是有限的,假如以太陽升起的方向為東,從東到西約有一百二十里,從南到北約有一百里,大致呈橢圓形,粗略估算一下,琴高台或者說天國的面積有兩千多平方公里。丁齊他們很不走運,首先到達的地方已接近於這個世界的最東端。
第二、天國地域天分,有東、西、南、北、中五大營。每大營人口過六百,戶可生三子;每大營人口過八百,戶可生兩子;若人口不足六百,戶所生不限。
第四部典籍就是很薄的一本小冊子,是印刷體,印在竹紙上,就是當地的曆書。
涇陽縣就是古時重要的產紙地,當地應該也有造紙匠人加入了太平軍,後來跟隨殘部來到了這裏,把造紙工藝也帶進來了。上等的宣紙是用青檀樹的皮製作的,而下等的宣紙也可以用桑樹皮製作。
三名弟子被安排到了后跨院的廂房居住,而丁齊則住在了后閣的二樓,這裏原先是不能住人的,是收藏書籍以及筆墨紙硯的地方,是神聖之所,也只有「天兄」才有這個資格。
第三、天國年產銅不得超百斤,產錫不得超五十斤。
丁齊等人是坐著轎子被迎進東大營的,途中還經過了一個村莊,直接到達了最中央的那個大村莊,住進了村中修得最漂亮、最舒適的一棟三層樓中。這裡是東大營最高的建築,也是原住民的神祠,是供神與藏書所在。
第八、不好偷竊劫搶。
第七、不好姦邪淫|亂。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