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多年的大隊賬面,終於是見到了錢。
像在鐵柵欄兩邊的狗,齜牙咧嘴……
要是說罵街,雲貴川的女人是真的沒慫過。
王興漢針對這張條子如果今天不表態,童江就會一直說下去。
王興漢再把條子拿出來,「鎮里給我們大隊批了六萬塊的貸款。」
同樣也適用於上下級關係。
有人在書里寫道:當一碗水端不平的時候,只有犧牲那個最善良的,才能風平浪靜。
可憐老書記幾十年的書記都沒見過童江這麼低聲下氣的樣子。
「賴青山搶了楊超的石頭。」
這種話不單單適用於男女關係。
「至於學校的廁所,桌椅板凳全部換新。」
吵得都聽不清雙方罵的是什麼。
這些核心詞再加上些句子,在外面不間斷輸出。
……
治保主任率先舉了手。
原因是:換成普通話,味道少一半,關鍵是人家聽不懂。
王興漢突然反應過來,手指尖撫著它頭頂的絨毛,「好像還沒給你取名字。」
小崽崽先前睡在王興漢的腳邊,聽到叫罵,突然坐了起來,眼巴巴和_圖_書地看著那土坯牆,似乎在腦補牆外邊的場景。
「我同意王書記的提議。」
童江一路邊走邊罵地出去以暴制暴。
王興漢看局面差不多,「那就舉手表決吧!」
而是對受害者下手。
講真,要不是王興漢突然問這一嘴,老書記已經邁過門檻自己去處理了。
「你們看看那些娃兒些,瘦得跟猴子一樣。」
王興漢不會把這種淺顯易懂道理告訴老書記。
「原來,你也喜歡吃瓜!」
團結致富是最終目的,但拉扯撕逼卻是不得已的手段。
大隊部開了個會。
接著便是再議大隊小學,下學期按人頭每人每天一個雞蛋的事。
王耀祖來把租一年魚塘的三百塊交到大隊部。
次日。
外面罵街的聲音戛然而止。
但是他一定知道驢前面吊根胡蘿蔔就是理論上的永動機。
「村主任可能要忙一點,旗杆旗台這幾天抓緊搞起來。」
「好端端的日子,你不會過是不是?」
童江嘩地從椅子上彈起來,扯著嗓子就朝外面罵,「鬧批麻了,鬧啥子鬧?」https://m.hetubook.com.com
院子外的路上開始罵街了。
王興漢看著楊凡,「什麼時候放暑假?」
「楊老師這邊選幾個娃娃出來當護旗手和升旗手。」
聽起來只是對現狀的強調,為啥童江這麼自覺?
王興漢說:「七一搞個升旗儀式,搞得起來嗎?」
童江把供銷社捐的一千塊款子交到了大隊部。
河廟嘴大隊,好像一下子就活過來了一樣。
也並不是人人都欺負老實人。
善良的不再善意背鍋,就會被扣上一頂破壞團結的帽子。
很快,外面不再是獨角戲,另一個婆娘的聲音加入戰場。
當然,也可以換成雪橇三傻前邊吊雞腿。
「開支要明細,支出時,找我簽個字。」
再加上廟祝的一千塊。
「這些娃兒都是我們河廟嘴大隊未來的希望。」
牛日的,有娘生沒娘養,蓑〔suō〕葉子婆娘生的畜牲東西……
處理這種問題,不是應該直接出去勸開?
童江的工作也彙報不動了,聽著外面罵街的聲音,朝王興漢苦笑,「婆娘家,沒啥教養。hetubook•com.com」
老書記不懂什麼叫主觀能動性。
童江本來想翻白眼的,這一刻,他居然管理住了自己的表情,而且笑得像個老父親一樣地看著西瓜。
童江出去不是勸架,而是呵斥,他不是呵斥賴青山一大家子。
錢是給你童江看的,不是給你花的。
這下子就能聽到優美的四川話啦!
一個民族的發展與進步總是向陽而生的。
「你們有啥看法,可以提。」
把楊超他老娘給罵回了家。
「還說以後楊超盤迴來的石頭都歸賴青山。」
老書記在堂屋裡都要急死了,外面都快打起來了,老二說個話還慢條斯理的,能把人急死。
雲貴川的髒話大全可以編一本書,但是沒辦法普及……
老書記在旁邊看得有點懵,老二剛才只是順嘴說了幾句話。
童江呢,把來時在外面看到的情況跟王興漢大致說了一遍。
有陽光,必有陰影,你在陰影中用暗黑的認知得到部分人的認可,試圖顛倒一切認知的行為,王興漢並不認可。
王興漢突然看著童江,「這事情不處理好。」
路要和-圖-書修,學校建廁所,課桌椅子全部換……
能寫出這種話的人,不知道他受了多大的迫害,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企圖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要不然,就叫你……西瓜?」
「會不會影響到修路?」
童江擺手,「沒有,沒有!」
村主任童江帶頭髮表看法。
治保主任很得意地揚了揚手,示意,他早就把手舉起來了。
王興漢說:「治保主任這邊以前還搞民兵訓練。」
這也是人性本質的一種,柿子專挑軟的捏。
看看童沫口若懸河地噴著白沫子,就知道王興漢在處理上下級關係的火候掌握得恰好處。
默契地換成了回合制,就是你先罵,你罵不動了,我再罵你。
前兩天開會的時候,治保主任反對聲音最大,今天也不鬧了,反而說:「我回去好生反省了一下子,還是覺得自己的太莫眼水(目光短淺),我檢討。」
「我堅決擁護王書記的決議。」
王興漢再朝如同天井的屋檐看了一眼。
開始了口水仗。
「這兩年也沒啥動靜。」
「營養跟不上,以後怎麼長身體?」
m.hetubook.com.com大隊部里本來就沒幾個人,全票通過。
一張條子,如同巨石,在大隊部這淺淺的池子里炸起千層浪……
「這筆錢,村主任帶上會計(出納、財務都是他)去把錢轉到大隊的賬面上。」
王興漢不動聲色地替童江拉了一波仇恨。
「是誰跟誰在吵?」王興漢明知故問。
「有點強買強賣的意思……」
也有殺一儆百,專挑硬骨頭下手的人。
楊凡說:「就這幾天就要期末考了。」
「大隊上的木匠手邊有事的先放一放,不夠用的,去別的大隊找木匠幫忙,兩個月時間搞幾十套桌椅有沒得問題?」
王興漢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關係很重要。」
十年後,網路興起間,語音聊天室里的東北人那詞兒堪稱一絕,是因為腔調雖然是東北味,但全國都能聽得懂。
是個婆娘的聲音,罵得特別難聽。
以前老書記只會生悶氣,拿童江一點辦法都沒有。
兩個婆娘罵累了,不再是你罵你的,我罵我的。
楊凡點點頭,「能的。」
越淺顯易懂,越真實,也彰顯人性本質。
「好像還給了楊超幾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