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五百八十七章

而馮國璋的來電更是讓袁世凱心驚肉跳,馮國璋首先向袁世凱表示他自己是願意北歸的,但是他未必能夠把第二軍全軍帶回。首先,攻入南京的張勳此刻正在大肆招兵買馬,其兵力已經從1萬擴張到了3萬,且張勳所部一直打著前清的舊旗而不是民國的旗幟,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先不說他好不容易才獲得的外國列強的承認將會因為北京的易手而發生變故,光是那些畏懼於北洋軍力的各地勢力恐怕現在也不可能再服從於他了。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天下,馬上就會進入到群雄逐鹿的混戰局面中。在這樣的局勢下,離開了北京的他,還能控制得住北洋這班驕兵悍將?
客廳內的各人都保持了沉默,許久之後周自齊才有些不自在的說道:「西洋人一向講究實力,就好比日俄戰爭中聽聞俄國失去了旅順口,俄國公債就狂跌,而日本公債就暴漲。革命委員會至少有著戰勝日本人的戰績,在美國人眼中這就是土地公債最好的擔保……」
不過袁世凱雖然和日本人暗中來往甚密,只是剛剛經歷了一場戰爭失利和國內金融風暴的日本政府,眼下更需要在外交上和英、法等協約國協調,因此並不願意公開給與袁世凱以支持。
只是剛剛上任的北京公使山座圓次郎卻是一個激進的大陸主義者,他通過總統府秘書有著留日經歷的曾彝進向袁世凱表示,如果北京政府真的和革命委員會爆發了衝突,那麼日本駐朝鮮軍很願意配合北京政府行事,但事後應當恢復日本在滿洲的所和-圖-書有權益。
不過袁世凱也聽說了,這位新上任的日本公使一開始是直接想要和革命委員會辦理交涉的,不過革命委員會卻懶得理會他,在瀋陽碰了一鼻子灰的山座才決定讓北京政府出面去對革命委員會施加壓力。對於這位欺軟怕硬的新日本公使,袁世凱其實並沒有什麼好感,但是在眼下的局面中,他卻不得不和對方虛以委蛇了,畢竟真要讓革命委員會打到北京城下,那就什麼都完了。
對於這位一上任就試圖逼迫北京政府對關外鐵路事業加以干涉,以令日本資金、技|師得以分享關外鐵路建設利益的新日本公使,袁世凱其實並沒有什麼好感。對方的姿態過於咄咄逼人,完全是把北京政府當成了可以隨意驅遣的下屬了。
周自齊沉默良久之後,只能搖著頭回話道:「回大總統的話,這事我們確實辦不了。革命委員會之所以能夠在美國成功發行土地公債,是因為吳川和一些美國銀行家交好,有著美國銀行家為其發行,但幾乎沒有那個銀行家願意為我們發行這樣的土地公債的。」
其次,江蘇投誠的軍隊對於北洋並不是真心順服,不過是局勢所迫。且隨著北軍在南京破城后的暴行傳出,江蘇軍隊對於北軍的敵意正在加深。自己如果帶兵北歸,則東南必反。
袁世凱難以認同朱爾典公使的看法,但是對方最終還是表態願意為革命委員會和中央政府之間做出調解,這才讓袁世凱心裏舒服了些。不過他也知道,英國人終究還是靠不住,這是借革https://m.hetubook•com.com命委員會之手向他施壓,企圖讓他讓出更多的利益。
顯然在這位北洋之虎眼中,隨著第五師在山東的潰敗,直隸丟失已經成為了定局。既然守不住直隸,那麼至少不能把兩湖也給丟了,所以打起了騰籠換鳥的主意。
坐鎮武漢的段祺瑞回電說:「第五師既敗,京畿已成腹背受敵之勢,本軍部隊眼下分散於兩湖、江西等地,將軍隊收攏再回援京畿,至少也要一個月。
去年政府的虧空是129124695元,今年的財政狀況雖然比去年好,但也已經累積了7000萬的虧空,如果再打下去,恐怕我們連找列強借錢都拿不出抵押物來了。
至於替北洋管理財政的周自齊、梁士詒兩人也紛紛向袁世凱主張,這仗再打下去北洋財政就要破產了。周自齊向袁世凱懇切的說道:「善後大借款雖然有2500萬英鎊之數,但是扣去折扣、手續費和用於支付各項賠款積欠的利息,我們實際拿到手的不過9982512鎊,差不多是名義上的37%,折成大洋是105578046元。
彼身為副總統,又有湖北士紳之支持,現在我們又幫他剿滅了湖北的民黨,我們這一走不就等於是把湖北丟給了他嗎?武漢,長江之腹心。控制住兩湖,西可堵住四川、貴州、雲南的出川之道;南可壓制住廣東北上之途;東可鎮壓東南諸省之異動。放棄此地就等於是放棄了南方,一旦北邊戰事不利,黎黃陂還會效忠於大總統嗎?
最後,馮國璋和圖書手下的北洋軍並不願意在這個時候返回,剛剛打下富庶的江南就要他們回去繼續啃骨頭,反倒要讓張勳這些北洋旁系吃肉,大多數人都是有情緒的。甚至有人在軍議會上聲稱,南京比北京更有王氣,不如讓大總統直接把中樞搬來南京,就把直隸丟給革命委員會好了。
但是對於袁世凱來說,這種建議簡直是亂彈琴,他現在是北京政府的大總統而不是北洋團體的領袖,後者丟了直隸也就丟了,跑去南方重新發展幾年,說不定還能再打回北京來。但是作為前者,丟了北京就等於是在政治上判了死刑。
雖然袁世凱也知道日本人對於中國的野心也是不小,不過他總是認為在列強中日本是最為弱小的一個,因此即便日本有什麼野心也比其他列強好對付。此外日本和中國之間的差異較小,日本人也能接受中國上下尊卑觀念的思想,他使用起日本人來幾乎沒有什麼需要避忌的,所以和西洋人相比他更喜歡接受日本人擔任自己的顧問。
而且根據我從美國那邊獲得的消息,吳川此次出行美國收穫不小,他在美國華爾街發行的4億美金土地公債已經全部銷售了出去。如果我們同革命委員會開戰,資金上面就已經一敗塗地了……」
袁世凱不滿的問道:「你的意思是說,革命委員會在美國人的眼裡,聲譽反而要比北京政府高了?」
職以為,回師北京乃是下策,大總統不如先順應革命委員會的要求,先穩住革命委員會的行動再說。若是事有不諧,大總統不如先離京南下前來武漢m.hetubook.com.com,由職北上于黃河一線設立防線……」
所以最後馮國璋向袁世凱懇請道:「……職雖然效忠於大總統,但職實不能保證麾下諸軍也有同樣的想法。第二軍若是停駐于東南,則尚可用東南之財貨令諸軍為大總統所用。但如果此時強行要求他們北返,則諸軍之怨氣必然要為有心人所利用,職也無計可施。此事究竟如何取捨,還請大總統獨斷。」
這一點上倒是和革命委員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吳川就認為日本太過了解中國的文化,又是一個對中國素來抱有野心的國家,因此在民間聘請一些日本技術人員倒也罷了,但是絕不能聘請日本人作為政府的政治、宣傳和軍事顧問,從而讓日本人掌握了革命委員會的執政思想、決策能力和軍事理念。
只是在外交上收穫不大的袁世凱很快就發現,北洋派內部也充斥著不和諧的聲音。此前北洋諸軍將領還在北京時,倒也能夠團結一致,向他發誓要維護北洋團體和國民黨奮戰到底。
至於佔了馮國璋手中兵力一半的禁衛軍則有人在私下串聯,認為此次山東事變證明了大清的氣數未盡,他們應當趁著這個時候回師北京復辟大清,恭迎清帝複位。馮國璋說這不僅僅是禁衛軍內部幾個軍官的私下聯絡,江蘇的守舊士紳和張勳的部隊也都有人在聯絡。
且各地民黨聽聞山東異變之後便又蠢蠢欲動,一旦我軍撤出地方,則此前之我北洋軍的奮戰努力就盡皆化為烏有,日後此地恐怕再不復中央所有。另外,我軍如此不顧一切回師北上,和_圖_書則置黃陂於何地?
袁世凱聽了心頭有些發堵,他向著周自齊問道:「子廙,你也是留美|幼童出身,我想你在美國也總有些關係的。既然吳川能夠在美國發行土地公債,沒理由我中央政府不能發行,你說說我們該怎麼發行這個土地公債?」
但是現在這些將軍們分散在南方各省時,對於袁世凱在電文中暗示的回軍指示,卻一個個有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而在日本人這邊,雖然袁世凱在外交上親近英國人,但是在行動中他其實更親近日本人。在教育領域,袁聘用了渡邊龍聖作顧問,在醫療行政方面,則有古城梅溪、西村豐太郎,法政方面有岡田朝太郎法學博士,財政金融方面有佃一彌,農業方面有楠原正三,工業方面有藤井恆太、鹽田真,印刷技術方面有下村孝光,等等。
就如辛亥革命時袁世凱希望日本政府能夠非公開的支援清王朝一樣,現在日本政府也希望只在暗中支持北洋派,因為他們並不願意得罪自己的盟友和關外的革命委員會。
剩下的錢除了必須支出的項目外,用於填補軍政開支的數目是73449231元,其中光是補發北洋各軍欠餉和新建諸軍的費用就支出了23496500元。眼下國庫里雖然還有些錢,但這是用來發放諸軍的犒賞和以備不時之需的,用來和革命委員會開戰,是遠遠不足的。
這筆錢是從去年2月開始,把南北雙方向銀行團的對外借款都囊括進去的匯總,故還需要扣去南京臨時政府的借款和撥給南京留守府用於遣散軍隊的費用8632314元。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