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上校一口飲幹了手中的酒,然後把玩著手的玻璃酒杯說道:「他還能在中國待多久?他現在這麼上躥下跳的,無非就是外蒙古的事被他搞砸了。
馬庫金中校瞧著謝爾蓋有些疑惑的問道:「真的要查嗎?公使先生連一份公函都不肯發,只是找我們過來進行口頭交代,這要是出了什麼問題,他豈不是拿我們當成可以犧牲的炮灰了。」
畢竟德國給奧斯曼帝國的援助都是實打實的援助,根本別指望回本,但是德國工商界對於革命委員會的投資,卻已經開始有所回報了。如果這場戰爭再遲上幾年爆發,德國將會因此變得更為強大。
而和商船的租賃相比,保護德國工商業在亞洲和美洲的市場,才是德國工商業資本不得不向中國人低頭的主要原因。雖然因為戰爭的緣故,導致德國在歐洲以外的市場都陷入了困境。但是德國工業資本此前在東三省和山東的投資,此時倒是成為了一個暫時填補這些市場空缺的備份。
這就是辛慈感到為難的一點,德國工商界對於革命委員會雖然投資頗大,但卻無法左右革命委員會的政治和經濟,甚至於在大戰爆發之後,德國在華投資反而要獲得革命委員會的保護才能渡過難關了。
假如中國艦隊還在青島港的話,那麼現在發起一場反海上封鎖的戰爭,就能抹掉中國人無限自衛權的借口了。而英國人也無法再退讓,只能向中國下達最後通牒。
現在中國人指責帝國首先破壞了三方的協定,因此他們不再接受三方協議的約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我們的公使先生縱容自己的部下挑起了外蒙古的分裂行動,又無能力阻止中國人的武裝重新進入庫倫,所以這才著急想要往吳川身上扣帽子,希望能夠在彼得堡的大臣們那裡獲得寬恕。
在他們和_圖_書這個反俄親德的集團倒下之後,站在他們身後的那位至尊也將因此而倒台,俄國的政治中樞才能恢復正常,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烏煙瘴氣。說到底,就是誰該為西北戰線失敗負責的問題,主戰派的權貴們不能向人民承認是自己的無能導致了西北戰線的失敗,那麼導致西北戰線失敗的便只能是那些在戰前反對開戰的人或組織了,正是這些人的出賣才使得俄國陸軍遭受到了西北戰線上的慘敗。
馬庫金中校離開了公使的辦公室后,就跑去向謝爾蓋上校彙報了公使和自己的談話。謝爾蓋給他倒了一杯白蘭地,然後坐回了自己的座位若無其事的說道:「那就照著公使先生的要求去調查吧,不過你要查的細緻一些,一個人一句話都不要遺漏,這樣的案子可不能草率行事。」
不管是膠澳總督邁爾·瓦德克海軍上校,還是德國駐華顧問團團長沃爾貝克中校,都拒絕了他想要把中國人捲入這場戰爭的想法。瓦德克海軍上校認為,「中國人已經做的夠好了,我們不能在盟友身後捅上一刀,這隻會讓中國人遠離我們,讓在華的德國人失去革命委員會的庇護。」
庫朋斯齊和謝爾蓋的談話最終還是不歡而散了,公使同樣也知道自己拿謝爾蓋沒什麼辦法,只要他沒法拿捏住遠東密探局的錯誤,那麼就別想讓謝爾蓋順從於自己。
當然庫朋斯齊這麼做並不是打算挑起遠東的戰爭,他和他身後的那些人不過是想要借這個機會製造出一個親德反俄集團出來,然後在彼得堡打倒那些阻礙了戰爭勝利的宮廷慶幸派官僚而已。
當然,革命委員會和美國人的合作,也使得他們更大胆一些,一次性得罪中美兩個國家,就算是英國人也是要謹慎行事了。
但是當時的德皇和總參謀部https://m•hetubook•com.com對於這個中國人的想法並沒有深入的加以考慮,他們想要的是戰勝法國獲得德國在世界上的殖民地份額,而不是為了那些英法殖民地的人民去犧牲德國人的性命。因此德皇和總參謀部只是接受了中國人提出的一小半計劃,利用中國革命吸引協約國內部的爭鬥,最好便是把英國的資源用於遠東,從而消耗英國的戰略資源。
如果能夠把中國拖入到同盟國一邊,至少俄國和日本的力量就要被吸引到遠東來,從而為德國緩和東線方面的壓力了。起碼現在的中國比被俄國人打的焦頭爛額的奧匈帝國要有用的多。
作為回報,帝國不會支持外蒙古地區的獨立,只是協議上的墨跡都沒幹呢,庫倫活佛就和蒙古王公搞出了一個什麼共戴皇帝,宣布從中國獨立出去了,這豈不是擅自改變了承諾內容嗎?
對於那些協約國控制的地區,這些德國企業將把市場轉讓給中國人。對於那些中立國的市場,則中國人應當按照按照德國企業的標準生產,然後貼上德國的品牌出售。這樣一來,在戰爭期間德國企業在當地的客戶就不會轉向其他廠家,而在戰後德國企業也能很快的收回這些市場。
此前帝國政府已經和北京及哈爾濱簽訂了協議,中國軍隊退出庫倫,中俄軍隊都不進入庫倫地區,俄國駐庫倫領事館可以留下一隻不多餘200人的小部隊以維護城市治安。
和那些土耳其人不同,接受了德國援助的土耳其青年黨很快就成為了親德分子,他們一個個都嚮往著建立一個類似於德國的現代化土耳其帝國,而不再是現在這個被歐洲人稱之為「西亞病夫」的老大帝國。
至少西門子、巴登苯胺蘇打廠為了不讓亞洲、美洲的市場被協約國搶佔,已經不得不同革命委員會
和-圖-書達成了一個協議,授權革命委員會生產貼牌產品。
而只要謝爾蓋不順從於自己,他就沒辦法證明吳川也就是尼古拉少將和彼得堡的一班人組成了一個反對俄羅斯的小團體。按照他上面某些大人物的意思,遠東的尼古拉少將應當和拉斯普廷聯繫起來,他們都是親近德國的勢力集團的成員。
不過我認為,公使先生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已經混了頭了。明知道帝國已經不可能有餘力在東方再挑起一場戰爭,還在試圖和尼古拉少將過不去,所以他離開中國的日子應該不會太久了。你只要認真的去查案子,我相信他是沒辦法找你的麻煩的……」
瞧一瞧中國人,只不過給了他們3年的時間,這些中國人就給了協約國一個多大的驚喜。德國給與革命委員會的援助,可比給奧斯曼帝國的援助要划算的多。
正因為革命委員會和德國經濟界的關係是如此密切,使得把革命委員會拖入戰爭的想法遭到了絕大多數德國政經人士的反對。這也就是辛慈看到了希望卻無法接近,而感到嘆息不已。
畢竟三國協議簽訂的是一個防禦協議,只要德國不首先發起進攻,英、法、俄三國根本無法攜手圍攻德國,因為三國之間同樣存在著分歧和矛盾。
至於沃爾貝克中校則回復他:「如果吳川打算站在我們這邊的話,那麼他自然會在一個恰當的時機加入我們。如果他認為德國無法取得最終勝利的話,那麼不管我們做什麼都不會讓他站到我們這邊來的。與其想方設法的讓革命委員會加入到我們這邊,倒不如幫助中國人狠狠的打擊日本人,那麼說不定還有意外之喜。」
就他所知,德國在亞洲的商船正採用明面上出賣,私下籤訂租賃合同的方式,把船隻交給革命委員會控制的航運公司,以避免被協約和圖書國給沒收。在當前的亞洲,除了革命委員會之外,也沒有那個勢力敢反抗協約國的公告去購買德、奧的商船了。
而只有當這場大戰開始之後,辛慈才覺得德國似乎錯過了一個勝利的機會。如果德國當初聽從吳川的意見,在全球範圍內扶植反殖民體系的民族獨立力量的話,那麼這場大戰也許根本不會爆發,英法的力量將會無止境的消耗在殖民地的平叛運動中。
對於德國公使辛慈來說,革命委員會和協約國展開談判絕不是什麼好消息。老實說他一開始並沒有預料到日本人會這麼不經打,而革命委員會在戰場上會佔據這麼大的優勢,導致了他之前對於這場戰爭的預估都出現了偏差。
庫朋斯齊只好對他說道:「中校先生,我希望你能夠儘快拿出證據來,這對於你未來的前途很有幫助,我相信你也不願意在遠東待上一輩子吧?只要你能夠拿到這兩件案子的證據,我一定會給您安排一個家鄉的美職,讓您衣錦還鄉的……」
見鬼的是,這位和美國人不知怎麼就搭上了,還從美國人那裡獲得了大量的投資,削弱了德國資本在東三省的影響力。德國資本和美國資本的抗衡,使得革命委員會在發展自己的工業時獲得了一定的自主權,也讓德國銀行團不得不幫助革命委員會建立起自己的銀行系統,以對抗美國銀行財團對於革命委員會的金融控制。
謝爾蓋上校的不配合,使得庫朋斯齊公使只能去同馬庫金中校合作了。對於公使的暗示,馬庫金中校倒是立刻接受了,不過他表示自己才剛剛上任不久,恐怕很難立刻找到這兩件案子的蛛絲馬跡。
可是中國人明明接受了德國這許多援助,又完全仿造德國建立起了各種鋼鐵、化學、電氣工廠,但是中國人從來沒想過成為另外一個德國,或者說吳川這位革命www.hetubook.com.com委員會的領袖,對於德國的科技和制度雖然稱讚有加,卻從來沒打算按照德國的模板建立自己的國家。
只是現在這個時機已經錯過了,青島港灣內雖然還有17艘德奧艦艇,但除了奧匈帝國的巡洋艦伊麗莎白皇后號外,其他不過是獵潛艦或魚雷艇之類的小船,想要依靠它們衝出去和英日艦隊對戰,無疑就是去送死。英國人肯定不會把一隻送死的艦隊視為威脅,也不會在消滅了德奧在中國海岸邊的最後一隻力量后,再去挑釁中國人。
再加上,一開始中國人把大多數德國志願兵都安排在了工廠和交通運輸上,這也就使得德國在青島的武裝力量遠遠不及中國的軍隊。雖然這樣的安排讓德國人安全了許多,卻也讓德國膠澳總督府失去了對於青島陸地防禦的控制權力。
辛慈此時在北京也是覺得束手無策,他的無策不是看不到希望的無策,而是看到了希望卻不知道如何去接近它。被重新調回中國接任公使的時候,他就知道這個職位其實對於這場歐洲大戰並無多少助力。戰爭開始之後,掌握了海權的英國可以輕易的把德國在歐洲之外的各個部分畫地為牢,讓他們無法給歐洲送去任何幫助。
早知道是現在這個局面,他一定不會讓斯佩海軍中將把中國艦隊帶去太平洋群島殖民地。憑藉著中國艦隊的力量,他完全可以迫使中國人被動的捲入到這場戰爭中去。但是現在,因為中國人死抱著無限自衛權不放,使得英國人也不願意撕破臉向革命委員會宣戰,而是試圖談判解決當前的僵局。
也只有這個時候,他才會覺得吳川當年說動德皇的策略是正確的。德國想要贏得歐洲大戰的勝利只有一條路可選,就是先打倒英法建立起來的全球殖民體系,只有在打倒了這一體系之後,德國才能從英法所構築的大網中脫困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