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軍部還為第五獨立師團配備了最新式的四五式240mm攻城炮,原本是計劃用於攻打青島外圍要塞的。但是嶗山灣的前行登陸失敗,加上朝鮮戰場上支那飛機的戰績,第五師團最終還是沒把這些笨重的大炮運上岸來。
對於德國的軍事顧問來說,革命軍的鋼鐵配額雖然是少了些,但是打一場中等規模以下的會戰還是比較充分的。而對於德國總參謀部來說,消耗鋼鐵永遠都比消耗人命划算,畢竟德國的總人口才6500萬人,但是俄國一家的人口就已經超過了德國人口的一倍,要是比拼消耗人命,那麼德國是必敗無疑的。
站在鄧振鏞身邊的軍官們都是微微頷首,完全沒有了往日戰勝敵人的興奮之意。面對這樣的作戰方式,士兵完全就成為了如子彈、炮彈一樣的消耗品。即便他們今次站在了勝利的一方,也不能不對這樣的戰爭模式生起恐懼。
而革命軍除了內河巡邏艇外幾乎沒有什麼海軍軍艦需要消耗大量鋼鐵的,這也就意味著革命軍實際上獲得了比日本陸軍高出一倍的鋼鐵配額,而革命軍的人數在開戰之前也不過是日本陸軍總數的一半。於是不管是陸軍的鋼鐵總配額,還是人均鋼鐵配額,革命軍都是優於日本陸軍的。
在這等程度的炮擊下,他和前線各部隊已經不可能再聯繫上了。而對於前線部隊傷亡一無所知的他,也無法再發布任何指令下去了,就算他還能發布指令,能否把這樣的指令傳達給前線部隊也是個問題。至少前線部隊已經有半個小時沒有派人回來通報情況了。
只有張孝准還能保持冷靜的對鄧振鏞告誡道:「注意你的身份,在這裏和_圖_書說這樣的話合適嗎?」
日軍選擇進攻的方向自然是北面平坦的平原地帶,這也是第15旅團調守此地的主要因素。為了此次進攻,師團司令部給第15旅團配備了88門大炮,包括24門三八式150mm榴彈炮。
最後便是,日本陸軍雖然先學習了法國後學習了德國,表面上看是一隻相當西化的軍隊,但實際上日本陸軍的指揮系統中充滿了舊藩閥軍隊的等級觀念。而德國陸軍中本就存在的容克貴族軍官和普通技術軍官之間的矛盾,在日本陸軍中的藩閥觀念中更是被放大了。
比如光是一個隱蔽大炮陣地的方案,頑固而守舊的軍官們就只會派人砍樹木搭建遮蔽大炮的棚子,卻不同意挖掘半地下的火炮陣地,拒絕把彈藥分散儲放等合理化的意見,僅僅因為這些意見不符合作戰條例。而光是注重於大炮陣地的隱蔽,卻忽略了輕便鐵路和拖曳彈藥車的騾馬群的隱蔽,使得革命軍很快就判斷出了日軍可能的大炮陣地和彈藥儲備地點。
但是在進口鋼鐵的數量上,革命委員會卻已經超過了日本將近9倍,幾乎達到了80萬噸鋼鐵,雖然將近一半是基建用鋼鐵,但是革命委員會在軍事工業上的鋼鐵分配用量是每月2萬噸,幾乎等於日本陸海軍每月配額的總和了。
而且第五師團也從軍部那裡獲得了通報,對於自己的大炮陣地進行了分散和隱蔽,還就地研發了不少防空武器。雖然還沒有打下一架飛機,但是卻也讓支那飛機不敢再迫近地面偵查了。
站在平里店觀察所觀望的張孝准等人,也同樣被這樣的炮擊方式給震撼到了。望遠鏡中那些從淺和圖書壕中跳出,如無頭蒼蠅一樣在陣地上亂跑,最終變為一團血肉的日軍士兵,告訴了這些中國軍官在這座用炮火編織起來的牢籠內,什麼戰術條例都失去了效果。
13日之前,蟻川少將已經看過了第21旅團制定的作戰計劃,應該來說這個作戰計劃雖然中規中矩,但是步驟上卻極為嚴密,簡直就是一份教科書式的步兵戰術進攻方案力量,因此蟻川少將看過之後就把這份方案下發了下去,預備於17日上午正式發動進攻。
陸軍在失去兩家飛機和一具氣球之後,就放棄了自己頭頂的天空。之後從朝鮮戰場傳來的消息,更是讓第五師團震驚不已,但是他們完全無法想象飛機是如何消滅了炮兵陣地的,因為直到現在他們都沒有看到過除了偵察機和戰鬥機之外的其他支那飛機。
駐守于朱橋鎮上的第15旅團旅團長蟻川五郎作,在革命軍大炮開始轟鳴的時候還試圖控制局面,要求各部隊固守陣地等待炮擊結束,準備對革命軍之後出擊的步兵部隊進行反擊。但是等到革命軍的大炮射擊了一個半小時也未曾停止下來,臉色慘白的蟻川少將便只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久久不能發出一語了。
對於革命軍的火炮射擊參謀來說,這是一個數學問題。不過對於正當其面的日軍第15混成旅團來說,這是血與火交織而成的殘酷三小時。蟻川五郎作少將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登上大陸還不到一周就面臨了如此殘酷的大炮會戰。
而日軍可以用來反炮兵的150毫米榴彈炮陣地因為遭遇到了革命軍飛機的反覆掃射,使得炮手死傷慘重,幾乎就沒有在這場大炮會戰中發揮出什麼作m•hetubook.com.com用。
這也就導致了,凡是被派往海外留學的陸軍軍官,最後無一例外的都成為了反長州派的一員。事實上陸軍在南滿的失利,已經讓一些底層的年青軍官開始串聯了起來,認為陸軍再沉迷於過去的榮譽之中,繼續被那些不思進取的長州派軍閥們控制,那麼陸軍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場對外戰爭的失敗者。
鄧振鏞打了哈哈,立刻轉換了話題說道:「難怪主席一刻不停的督促著鍊鋼廠和化學廠的建設,要是以後戰爭就是這樣的模式,那麼沒有重工業的國家豈不是成了任人宰割的對象?」
221門火炮,野戰炮以22.5米的間距,重炮以58米的間距,對著王河對面4.5公里的日軍陣地開始了一場長達將近3個小時的炮擊。嚴格的來說,這場炮擊持續了230分鐘,平均每分鐘發射了1.5枚炮彈,總共打出了76245枚炮彈。
日軍在苗家和朱橋之間的一個重要彈藥庫被破壞,這使得之後日軍前線的大炮在打光了手邊的30發日配給后就失去了反擊的能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革命軍的大炮慢條斯理的在本軍的陣地上用炮彈犁地。
軍部一邊忙著拯救朝鮮被圍困的部隊,一邊把那些經歷過了支那飛機進攻場面的人員召回東京,要求他們和兵工廠合作,研究出一款防空武器來。但是軍部唯獨就沒有想過,山東這邊的第五師團根本就沒見過支那轟炸機的攻擊方式,自然也就想象不出如何去防範轟炸機的進攻。
因此在15日8時,18架轟炸機加上12架戰鬥機首先對日軍的大炮陣地和前線彈藥庫進行了一輪攻擊,這一輪攻擊可以說是相當成https://m.hetubook.com.com功的。
幾乎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過了許久張孝准才嘆了口氣說道:「幸好,我們趕上了……」
不過日軍在制空權上還是一敗塗地,雖然海軍在青島空戰中大受損失,但是海軍顯然沒有和陸軍分享自己失敗經驗的意思。於是渾然不覺的陸軍帶上了手槍試圖在空中和支那飛機進行對射,這當然是一個愚蠢的選擇。
正是抱著這種思想,對於炮兵的使用方面,德軍不僅要追求精確,還要追求大威力。事實上隨著長射距火炮的出現和新式的火炮瞄準方式,德軍的炮兵部隊已經開始從戰術炮兵走向了戰略炮兵的階段,簡單的說就是讓大炮兵遠離戰場,在敵軍無法察覺德軍的火炮陣地下進行遠程攻擊。
1913年日本的粗鋼產能25萬噸,陸軍能夠分配的鋼鐵每個月不到1萬噸,這個數字對於中國來說已經相當龐大了。畢竟漢冶萍公司在1913年的粗鋼產能也才達到4萬噸,而革命委員會控制下的青島、佳木斯兩地的粗鋼產能約在13萬噸左右,兩者相加也不過才17萬噸。
10月15日上午王河北段的支那革命軍炮擊作戰,對於日軍來說是自奉天會戰以來遇到的第二次大規模的炮擊作戰。
這種突入其來的火炮攻擊,不僅能夠大量的殺傷無防備的敵軍士兵,也更能打擊敵軍的士氣。雖然革命軍的遠程火炮數量不足,無法完美的達成德軍的新式炮擊戰術理念。但是掌握了制空權的革命軍,卻給前沿炮兵陣地提供了足夠安全的射擊空間和引導射擊的協助能力。
14日白天,革命軍派出了幾架飛機對這些疑似大炮陣地、彈藥庫的地點進行了一場火力偵查,日軍的反和-圖-書
應很快就讓革命軍指揮部判斷出來日軍主要的大炮陣地和前線彈藥庫。
整個炮擊的區域為10350000平方米,平均每135.75平方米的土地上分配到了1枚炮彈。一枚75毫米的榴散彈殺傷面積是450平方米,100毫米口徑的榴散彈殺傷面積是800平方米,1,52毫米口徑的榴散彈殺傷面積則是1750平方米。
10月13日第15旅團和第21旅團交換了防區,面對著泥漿中的壕溝等惡劣環境,剛剛走上戰場的第15旅團的將士還是充分保持了士氣,不過向旅團司令部的請戰信也接踵而來,顯然大家並不想長久的待在泥漿之中。
在奉天會戰中,日軍第一師團面對集中了上百門火炮的俄軍的突擊,就在幾分鐘內演變成了總崩潰,當然這同當時的第一師團在旅順戰役中損失過大,補充了過多的預備役,從而士氣薄弱不無關係。
雖然日本海陸軍之間分歧相當的多,但是在某件事上雙方倒是難得的保持了一致的觀點,那就是對於火炮的運用上。東鄉平八郎在日俄戰爭前的名言:「百發百中的一門大炮要勝過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正是日本陸海軍對於火炮戰術的一個基本觀點。
但這一次的成建制大規模潰敗,在陸軍看來是有損於皇軍的威嚴的,因此在日俄戰爭之後發行的官方戰爭史中,這一事件被完全略過了不提。但是10月15日爆發的王河會戰,卻讓日軍再次重溫了奉天會戰中第一師團的崩潰過程。
鄧振鏞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站在另一頭的德國人,這才壓低了聲音對著同僚們說道:「這些德國軍人可真是夠冷血的,這樣子打仗,簡直就是不給人活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