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東北的工人階級人數翻了將近4倍,東北的工業產值從3、5億元發展到了近20億元。東北的糧食產量從不到1千萬噸提高到了今年的1200萬噸以上。即便是今年東北遇上了不小的水災,但是今年我們的糧食產量還是增長的。
對於前者,吳川首先闡明了自己的觀點:「當前的國內形勢對於我黨來說可謂是形勢一片大好。第一、隨著朝鮮、山東兩場戰事的勝利,日本在短期內應當無力再干涉我國之政治。而俄國又為歐洲大戰所牽制,同樣不能再以武力對我相要挾。因此我們此時處理國內事務,可以不必對外界的影響多加考慮了。
曾經認為花錢讓工人出國培訓是一種浪費的委員,在這些工人們回國后對於工廠所發揮出的積極作用面前,也只能保持了沉默。而歐洲大戰的爆發,更是進一步提升了這些出國培訓過的工人的價值,他們對於機器和技術上的理解,顯然要比國內接受培訓的工人要出色的多。
第二,對外抗戰的勝利,對列強一些利權的收回,使得我黨獲得了國內輿論、民眾的普遍支持和認同,在這樣對我友善的國內環境下,只要我們採取的政治策略沒有太大的錯誤,應當是不會招致國內民眾的普遍反對的。
我們不是滿清朝廷和袁世凱政權,可以無視人民忍受飢餓,讓他們自生自滅。那樣的話,我們存在的政治法理就不復存在,人民也會對我們失去希望。就如他們對於國民黨的失望,從而拋棄了所謂的二次革命那樣,人民也一樣會拋棄我們。
正因為培訓效果之好,於是在9月到10月,革命委員會和美國方面追加了一和-圖-書個1914-1916年的2年培訓計劃。從1914年10月起,革命委員會向美國派出60名助理工程師和600名青年工人,在美國進行12個月的實習工作,以重化工工業為主,主要是造船和鋼鐵業。
所以,在其沒有背叛共和國之前,不管我們以什麼名義去推翻他,在道義上都是有瑕疵的。這種瑕疵在我們勢力強盛時不足一曬,但是當我們陷入危機的處境時,這就是擊倒我們最好的子彈……」
第三,從1911年10月到1914年10月,我們在奪取了東北三省的政權后就一直在搞建設,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對於革命委員會的委員們,吳川就沒有對黨內同志那麼坦白了,他對此問題是這樣說的:「我們投身革命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讓國民安居樂業的國家,而不是為了某些人或某些黨員的私慾。
但是,眼下的袁世凱畢竟沒有跨出最後一步,不管他之前怎麼收攬權力打壓民主運動,我們都不得不承認以下兩個事實。第一,袁世凱在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國的關鍵進程上是有功勞的;第二,他確實是中華民國第一位民選的總統。
不過吳川提到這些並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和眾人當初的錯誤,因此在略一提醒各位委員之後,他便轉移了話題說道:「……誠然,以當前我們的力量,組織起40萬軍隊南下入關是可以保證後勤供應的,而這樣一隻力量不管是北洋集團還是西北、西南的地方軍閥們,都是難以抵擋的。
想要去北京享受高官厚祿的,把報告打上來,我給你們寫推薦信,我相信現hetubook.com.com在的北京政府是不會駁我這點面子的。」
11月25日下午,吳川召開了中央革命委員會執行委員的全體大會,在會上吳川就當前的一系列問題做了一個簡單的闡述,特別點明了關於最近各處私下議論的入關主張。
而這些物資是怎麼來的,基本都是在吳川一力獨斷下,向海外大舉借款購買機器,並不惜血本的培養工人,才能在短時間內創造了這樣的奇迹。
山東半島的糧食尚不能自給,而東三省的富餘糧食最多也就額外養活1千萬人。那麼當我們下令軍隊入關統一全國之後,有誰知道這4億人口到底缺乏多少糧食?我們應該怎麼去餵飽他們的肚子?
但是我們不承認的話,列強雖然現在拿我們還沒有什麼辦法,但是必然會對我們採取封鎖政策。以當前中國的經濟和工業能力,一旦被列強封鎖,我們幾乎就失去了發展的可能。
最近我聽說許多黨員和委員們都在討論入關進京的事,那麼我倒是想要問一問了,你們這麼急著入關進京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人民謀幸福?還是為了想去享受一下高官厚祿?
除了這兩封電報帶來的問題之外,回到哈爾濱的吳川也發現,黨內和中央革命委員會的氣氛也有些不同了。勝利來得太過輕易和輝煌,原本打算老實做事的同志們,都不免有些心浮氣躁了起來,不管他走到哪裡,直接或委婉的向他打聽,何時去北京的聲音,不免就多了起來。
我們真的有能力把這些地方完全納入到革命委員會的統一管理之下嗎?另外我國的人口超過4.3億,扣除東三省和山東的3000萬人口,也和*圖*書就是我們成為中央政府之後,首先要面對的是一個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
吳川說到這裏就停頓了下來,掃視了台下一圈委員們,大家頓時都安靜了下來。吳川這才接著說道:「如果是想著為人民謀幸福才想著入關進京的,那麼我認為同志們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現實卻還不允許我們現在就入關。
而美國人站在我們這邊,是為了趕走英國人、日本人、俄國人,從而獨佔和我國的貿易利益,並不是真的想要幫助我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強國。一旦我們真的統一了全國,美國人必然會改變當前對我竭力扶持的政策,畢竟2、3千萬的工業人口和4億3千萬的工業人口完全是兩個概念。
雖然北京的袁世凱政權在去年鎮壓了南方的起義之後,就日趨走向了獨裁專制的道路,從而讓地方和北京離心離德,甚至就連北洋集團內部對於這個北洋領袖也是頗多非議。
原本還試圖說服吳川的幾名委員,在吳川的一連串否定下頓時都閉上了嘴。坐在這間會議室內的委員們都很清楚,朝鮮、山東兩場作戰究竟消耗了多少物資,放在3年以前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消耗。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物質上的成就,所以我們才能夠在今次的反對列強入侵的戰爭中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想一想吧同志們,假如沒有裝甲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大炮和機槍,我們還能這麼輕易的擊退日本侵略軍嗎?
這場黨內的會議一直開到了深夜,眾人終於還是被吳川所說服了,放棄了進軍北京奪取中央政權的想法。不過吳川也接受了委員們提出的,應當適當擴大山東革命委員會的控制區域,為山和_圖_書東的建設營建一個更為安全的區域。
如果沒有充足的糧食作為後盾,我們還能在一邊賑災的情況下,一邊大量的發動人民去同侵略者進行戰鬥嗎?我想這是不大可能的……」
整個培訓計劃的預算經費是800萬美元,美國政府對這一計劃補貼了200萬美元,美國企業界負擔了400萬美元,革命委員會自己承擔剩下的費用。作為回報,革命委員會進一步加強了和美國在經濟上的聯繫,比如接受美元的直接採購,為美國企業提供穩定的原材料和初級加工品。
此外,我們也不能光關注國內的局勢,也要睜開眼睛看一看當前的國際形勢。雖然歐洲大戰牽制住了西方列強的大部分精力,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放棄了對於東亞的殖民利益。
可以說,如果沒有1911-1914年美國和德國資本的大量注入,那麼革命委員會是打不起這樣的戰爭的。而在吳川堅持向美國和德國引入資本的時候,這裏大多數人是反對的。因此在吳川的一連串反問下,大家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11月24日,吳川召集了政治局的委員們就目前黨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討論,討論的重點就放在了兩個問題上:1是為什麼現在我們不能南下進駐北京;2關於當前的土地所有制問題的一點看法。
但是,我要請同志們注意一點,我們可以打敗當前國內的各路武裝,但是光靠這40萬軍隊難道能能夠防守住南到雲南-西藏;北至鴨綠江-圖們江,東至大海,西至新疆-外蒙的廣闊地域嗎?
11月20日返回哈爾濱的吳川,很快就接到了來自北京和山東的兩封長電報。北京發來和-圖-書的電報主要是關於關稅的分配問題,從列強那裡弄回來的關稅,北京政府顯然是不願意讓革命委員會獨吞的。
美國只是需要我們同日本達成平衡,並不想見到在太平洋西岸出現一個4億3千萬人口的工業大國,那麼美國在東亞就毫無立足之地,這就是國際政治的現實……」
不管是平日里看起來穩重的老同志,還是充滿朝氣的新同志,此刻都因為革命軍成功趕跑了日本人,從德國人、英國人手中收回了一些利權,而開始對革命的未來有所憧憬,希望進一步加快恢復中國的主權獨立。
只要我們取代了北京政府,勢必就要面臨一個問題,列強此前和滿清、民國簽訂的一系列條約,我們究竟承不承認?承認的話,我們何以面對國民,告訴他們我們同滿清和袁世凱政府是不同的?我們所主張的反帝反封建,豈不是成為了一個笑話?
光是1913年11月到1914年11月向美、德兩國派遣青年工人的培訓計劃,就耗費了將近200萬美元,雖然美國和德國的資本家補貼了一半,但整個計劃也花費了將近100萬美元。因為大戰的爆發,使得最後幾批赴德人員改為赴美,這個計劃為中國培訓了將近4000名技術工人和助理工程師,這些前期返回的人員已經開始成為了各工廠的骨幹力量。
畢竟那些被延請來國內教導中國工人的外國技工和工程師,只是想要讓他們能夠維持工廠的正常運轉,並不打算教給中國人更多的技術。可是這些被委派到國外的青年工人和助理工程師,外國的工廠可不想讓他們在工位上閑逛,只要能夠支使他們去乾的活,就必然會安排他們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