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九百零二章

現在雙方就卡在南婆羅洲究竟是獨立出去,還是繼續留在荷屬東印度群島之內。日本人當然是希望獨立出去,然後把南婆羅洲變為日本的保護國,效仿北婆羅三邦的範例。不過英國人則希望把南婆羅洲改為自治領,繼續留在荷屬東印度群島之內,只願意給日本一些商業上的特權。
王葆真對於袁世凱就沒有周樹模那麼多複雜的感情了,他當即說道:「數百萬人受災,數十萬人還不知道能不能挨過這個冬天,每天都有上百人死去,袁氏卻只記掛著自己的權勢,庇護自己的手下,我看他連滿清皇帝都不如。至少人家是把天下當成了私產,而他這做派,完全是關門自守的鄉間土豪啊。」
而對於天災的無力,也促使災民們更加痛恨天災之中那些人為製造的苦難。畢竟恨老天爺,人家不痛不癢,但是有革命委員會挑頭,他們還是能夠找北洋軍進行報復的。特別是,革命委員會確實拿出了糧食救助災區,自然也就讓災民更加的相信對方的宣傳了。
當然,不管是新兵還是老兵,對於曹氏兄弟普遍不滿的就是,曹氏兄弟不僅剋扣用來救濟災民的物資,對於他們的軍餉也是照扣不誤。
從居仁堂返回住所,周樹模也剛好在門口遇到了剛剛回來的王葆真。兩人進入院子時,周樹模不由向對方提起了袁世凱的現狀,言詞里不免有些唏噓。
而直隸的地主鄉紳在聽說了革命委員會的土地改革政策之後,自然是堅定的支持北洋集團,畢竟他們以耕讀傳家,革命委員會拿走了他們的地,又搞什麼普及www.hetubook.com.com的小學教育,這不是要挖他們這些士紳的根嗎。在這樣的威脅下,從山東、河南逃到直隸的地主鄉紳和本地的地主鄉紳自然就成為了,革命委員會最為堅定的反對派。
這次水災之後,北洋政府的無能和官員的腐化令人驚詫不已,此前還對北洋實力有所敬畏的各方勢力,現在都已經對這個日暮西山的政府不以為然了起來,對於革命委員會的成員們來說更是如此。畢竟,哪怕是腐朽不堪的滿清,也還是知道要保住天子腳下和平安寧的門面的,而北洋政府卻連這點都做不到。
除了吳佩孚和吳佩孚自己訓練出來的幾百衛隊之外,其他人根本不想替曹氏兄弟打這場仗。老兵們覺得革命軍的實力強大,連日本人都干過幾次了,他們上去只是羊入虎口而已。新兵則是覺得曹錕兄弟禍害他們的家鄉,革命委員會是來救災的,為什麼要去和對方打仗。
法國人現在只關心歐洲戰事,希望早點了結東印度群島的問題,好讓協約國把精力放在戰爭上。至於美國人,則希望用這件事拖住日本人的精力,因此略微偏袒英國的想法。對於我們來說,擴大荷屬東印度群島上各民族的自治權就是最大的目的,至於成立自治領還是共和國到不是重點。
於此同時,曹錕一邊向北京不斷發電請求支援;一邊公開通電質問革命委員會侵犯北洋防區究竟意欲為何。
北洋的根基不過在山東、河北兩地,現在這兩塊地方北洋都保不住了,王葆真對於北洋團體也就再也沒有半點https://m.hetubook•com.com尊重的意思了。當周樹模問起了自己的工作后,他也就把北洋團體的問題拋到了一邊。
「就目前來說,荷蘭人的意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英國人想要繼續維持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架子。日本人對於英國還是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的,不敢過於逼迫英國人讓步。
反正日本人要是沒有勇氣和英國人撕破臉,這場談判估計年內都未必結束的了。現在就要看歐洲戰事了,如果協約國形勢有所好轉,那麼日本估計就不得不見好就收了……」
不過這次的大水災則完全改變了直隸鄉間的社會形態,封建時期農民對於地主的依附關係,除了租借土地耕作和繳納賦稅外,還有一個災荒之年的保護關係。雖然地主在大多數時刻都是以擴張自己土地為目標的,但是在這種天災面前,還是會對本鄉的農民進行借貸,以確保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能夠活下去,不要鋌而走險,或是不要幫助外地的暴民來劫掠自家。
畢竟和南部相比,在國民革命軍控制下的北部地區損失就小的多。在革命委員會動用了軍隊上堤后,許多地方的堤壩都被保住了,雖然有幾處地方被用作了泄洪區,但是革命委員會也把人員先遷移了,而不是像南部許多村子那樣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就突然被水淹了。
於是從保定前往石門進行增援的吳佩孚很快就發現,他的部隊要求沿途村鎮派差時幾乎得不到什麼響應,他的士兵大多是直隸人,本鄉本土的自然不會去抓差,而是盡量向地方上派差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過去,地方上對於這種派差還是積極響應的,畢竟真的讓軍隊自己下鄉抓差,那麼對於鄉間的危害就大了。
但是這一次各處都推託本村受災嚴重,要求減免差事不說,還有一些村子更是出現了暴力對抗派差的舉動。雖然吳佩孚很快就派出軍隊鎮壓了這幾個反抗派差的村子,迫使其他村子把勞動力貢獻了出來,滿足了北洋軍的要求,不過前路附近的村子開始出現了躲避軍隊的景象,而北洋軍內部的士兵也開始對於這次和革命軍的交戰感到了沮喪。
周樹模楞了數秒,便轉移了話題道:「我看袁項城的身體狀況和我們收到的情報時吻合的,恐怕他是見不到明年的春天了,這個事情我需要向哈爾濱做一份詳細的彙報。你那邊的情況談的怎麼樣?」
北洋軍的支持者本就是鄉間的地主鄉紳,直隸民眾過去對於北洋軍的支持,不過是封建時代佃農對於地主服從的傳統,畢竟不聽地主的話,你就種不了地主的地,在這種土地私有制下的人身依附關係也是相當穩固的。
雖然因為水災,使得京漢路被沖斷,通往保定的道路也泥濘難行,但是直隸民眾這次卻完全站在了國民革命軍這邊,不僅為革命軍徵發了大量的勞動力修繕路橋,還保障了革命軍的後勤運輸工作。
但是今次這場水災的規模實在是太大了,不要說那些貧農,就是一些中小地主都傾家蕩產了。大家只能個人顧個人,過去那種溫情脈脈的鄉里之情,現在也顧不上了。沒有土地和糧食的農民們,自然不可能再如過去那樣如牛和*圖*書馬一樣順從自己的主人了。
只是北京這邊遲遲沒有回電,而革命委員會則發電斥責曹錕自己不救災還妨礙國民革命軍救災,這種佔地為王視災民性命于不顧的作風和山大王有什麼區別?
就在文章發出的這一天,鄧振鏞帶著一師人馬從濟南出發,沿著津浦線北上德州、滄州,一路經衡水往石門,一路經獻縣往保定,打出了接管北洋第三師的口號。
眼下革命委員會打著收拾曹氏兄弟和賑濟災民的口號開進了直隸南部,這些第三師的官兵自然就沒什麼意願去同革命軍拚命了,畢竟他們又不是吳佩孚,得到了曹錕的極力提拔。
挪用軍餉去放債,這是當前北洋各軍將領的普遍現象了,王占元拖欠部下軍餉常達數月之久,而其他各部拖欠一兩個月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而在曹錕提拔自己的男寵和弟弟管理軍需之後,還弄出了一個孝敬費,不給孝敬費就別想拿到軍餉,一時弄得第三師上下怨聲載道。
和山東經過了辛亥革命和中日戰爭的洗禮,河南遭到了白朗起義的大規模破壞不同,河北從辛亥革命以來都沒有經歷什麼大的變故,因此鄉間的保守勢力時最強的。這也是之前革命委員會重點關注山海關到天津地區,卻沒有去動直隸以南的平原地區的原因。畢竟天津到唐山地區早就對外開放了,這裏的地主倒是開始向工商業者轉化了,而不是死死抱著鄉間的土地求活,自然也就容易接受革命委員會的土改政策。
等待軍隊抵達了石門之後,吳佩孚才發覺這裏的形勢要比他預料的糟糕的多。本地的士紳地主不是避往山西去https://m.hetubook.com.com了,就對北洋軍閉門謝客,全無此前拉著北洋軍抵抗革命委員會入侵的勢頭了。最為糟糕的是,革命軍佔據了邯鄲之後並不急著北上,反而開始在地方上真的組織起了救災行動和接手地方政權,這是真想在直隸南部紮根的意思了。
10月20日晚,國民革命軍高偉章部從鄭州向北越過黃河,沿著京漢路向著石門進發,打出了賑災救民的旗幟。石門是正太鐵路和京漢鐵路的交點,這裡是通往山西和北京的交通樞紐,平日里就駐紮了一個團的北洋軍,聽到河南的國民革命軍北上,曹錕自然不會允許石門落入革命軍手中,於是就派出了親信吳佩孚前往支援。
反之,對於北洋第三師這邊,則遭遇了大麻煩。雖然直隸是第三師的駐地,但是過去把第三師當成本地軍隊的直隸民眾,現在卻對第三師恨之入骨。因為在過去革命委員會兩月內的宣傳下,直隸民眾確實相信了本次水災不僅僅是天災還是人禍,如果北洋軍能夠按照革命委員會的要求做好防洪準備,那麼至少不會出現大面積的潰壩。
21日的共和日報頭版更是刊登了一篇曆數曹錕及其部下在保定橫行不法強徵稅賦等罪行的文章,文章最後總結道:「……中華民國不是某些軍閥的私產,既然人民遭受到了苦難向革命委員會發出了求救的呼聲,那麼國民革命軍就不能坐視不理,看著虎豹豺狼吞食我國民。故為拯救直隸災民,革命委員會已經命令河南、山東革命軍進入災區進行救助,但凡敢於阻擾救災行動的軍隊或個人,都將被視為國民之敵、革命委員會之敵、革命軍之敵。」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