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九百九十九章

1914-1915財政年度,英國國債總額不過2200萬英鎊;但是到了1917-1918財政年度,英國出售的國債已經漲到了18900萬英鎊。
在凱恩斯講述自己的看法時候,菲什爾爵士也在思考著一些事情。比如曼徹斯特指導報在去年10月31日就發表文章稱:即使他們(俄國、比利時、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義大利等)保持著最誠懇的意思,但是此等國家在和平條約締結后,恐怕在償還戰債之前還有更大的援助的要求把?
我國從上個世紀開始,農用地就一直在減少,從1875年到1914年,本土耕地至少減少了四分之一,大約只剩下了1280萬英畝耕地,國內小麥產量僅能滿足五分之一城鎮居民的需求。至於其他穀物、水果、蔬菜、肉類、油脂、蛋類和家禽,至少一半來自海外。
戰時內閣向美國卑躬屈膝只為贏得眼前的戰爭,但是他們卻不得不開始考慮戰後英國和美國之間有可能爆發的衝突了。而當前壓在英國身上最為沉重的負擔,無疑就是戰爭債務的問題了。
而中國人提出的建議,也會加快我們在戰後的重建工作。這場戰爭已經消耗了我國大量的財富和人力、物力資源,現在英國的物價已經是戰前的三倍,按照勞動階級戰前的工資計算,他們獲得的報酬僅夠填飽自己的肚子。從年初開始,英國各地的罷工事件已經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倍。
當然,如果能夠迫使美國在戰債歸還問題上和我們妥協,同意我們用殖民地的資源或其他方式歸還戰債,那麼戰債問題也就能夠獲得解決了。
現在https://m•hetubook•com•com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各國貨幣性黃金加起來也就2萬噸出頭,約合133億美元,而美國至少儲備了近40億美元的黃金。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用現金償還戰債的話,那麼就等於是要把全球黃金都輸送給美國,這顯然是不可能,也不現實。
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憑藉著海外廣闊的殖民地,我們根本不用擔心會出現食物匱乏的問題。但是這場戰爭卻深刻的改變了我國的對外貿易環境,如果我們想要在戰後恢復到戰前的生活當中去,那麼就得首先恢復英鎊的世界貨幣地位。
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因為戰爭造成的物資緊缺導致的物價上漲,就會讓位給貨幣含金量不足造成的惡性通貨膨脹。和前者相比,後者更為可怕。
因此在戰爭結束之後,英國要麼就是一個便士都不少的歸還這筆龐大戰債,要麼就得考慮滿足美國人提出的其他要求了。作為一名英國公務員,菲什爾爵士顯然很清楚美國人提出的條件肯定是讓聯合王國難以接受的。
在凱恩斯低頭翻看手中的電報抄件時,瓦倫·菲什爾爵士捧著華麗的骨瓷茶杯望向了窗外。財政部大樓和相距不遠的外交部大樓相比少了幾分華麗,但是兩者的回字結構還是相似的。
而今年3月9日的財政金融時報也指出:根據各方的計算,協約國各方可以償還的債務額恐怕僅能達到貸款的一半。至於英國出借給俄國的戰債,在十月革命后布爾什維克領導的人民委員會已經公開宣布廢除了。
雖然英國在出借戰債的時候,已經對這一局勢有https://www.hetubook.com.com所預料。但是英國當時考慮的是,戰爭結束後世界會很快的回到正常的軌道當中去。英國所認為的正常軌道,是指在英國領導下的戰前世界,而不是在英國人流完了血和消耗了大筆財富之後,讓其他國家來領導戰後的世界。
假如中國能夠取代美國的一部分工業品對英國的輸入,從當前協約國的進口來看,這是可能達成的。那麼在戰後我們就能儘快擺脫對於美國工業品的依賴,也就能夠減少對於美國的貿易逆差,這將為我國節約大量的資金。
正如中國人所言,假如英鎊既不能兌換成黃金,又不能購買到人們所需要的物資,那麼人們就不會選擇保存英鎊。但是我們現在只能保證英鎊能夠購買到殖民地的產出,卻無法保證英鎊可以恢復金本位,也不能保證殖民地民眾能夠獲得足夠的英國產的工業品。
中國人提出的建議,就是在幫助我們解決這兩個麻煩,假如他們能夠以合適的價格向我們出售工業品,又能夠儘可能的平衡兩國貿易,並承諾購入一部分英鎊作為貨幣儲備金,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貿易把一部分通貨稀釋到中國去。
但是作為財政部的第二次官,菲什爾爵士卻對於戰後的英國經濟和國際秩序感到了不安。在他看來,過於依賴美元,將會使英鎊失去統治世界的地位,而英鎊的地位又決定著聯合王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因此在聽完了凱恩斯的看法之後,菲什爾爵士終於下定了決心說道:「看來,我們應當給外交部一些正面的意見了。比起中國人在遠東對於帝國的挑釁,他們如果能夠堅持現www.hetubook.com.com在對於帝國的貿易立場,顯然對帝國更為有利……」
菲什爾爵士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坐正了身體望著凱恩斯說道:「先不提你的問題,我只想知道你對於電文的看法,外交部那邊還等待著我們的意見,好給中國人一個答覆。」
因為戰爭尚未結束的關係,現在大家都主動忽略了這筆龐大戰債如何歸還的問題,但這並不代表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菲什爾爵士不認為大西洋對岸的美國人會看在戰爭對於歐洲的嚴重破壞上,能夠寬宏大量的放棄對於協約國的戰爭債務的索償。
從去年年初開始,聯合王國每天就要為這場戰爭支付700萬英鎊,其中200萬英鎊是用來援助協約國各方的。
比如年初時威爾遜總統提出了「十四點和平原則」,看起來是在倡導建立「公正而持久的和平」,但在英國人眼中,美國人就是在試圖以民族自決為原則,破壞歐洲所主導的全球殖民秩序。
而且和美國不同,中國人似乎很樂意用英鎊採購我國海外殖民地出產的礦物及其他資源,也願意從我國購買高技術工業品。在這樣的貿易過程中,我們和中國之間的貿易互補,顯然是要強過我們同美國之間的貿易互補的……」
英國耗費了如此巨大的代價,最終不過是為了讓美國人取代自己成為世界的領導者,這樣的結果對於每個英國人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用現在增發的貨幣換取了中國人現在的勞動,從而滿足了國內的需求。至於中國儲備的英鎊,就變成了我們未來要歸還的欠債。只要我國的經濟重建完成,那麼對於中國的欠債就沒什麼和圖書可擔憂的。
從三樓的辦公室望向中庭的植物庭院,還是頗令人忘卻工作上的煩惱的。自從美國宣布加入戰爭之後,財政部的工作就大大的減輕了,這對於喬治·勞合首相和財政大臣安德魯·博納·勞來說是個喜訊,畢竟在內閣看來當前聯合王國首要的目標是贏得戰爭的勝利,而美國的慷慨解囊正是贏得戰爭勝利的關鍵。
作為英國財政部最懂經濟學的公務員,或者說整個倫敦最懂經濟學的專家,凱恩斯絲毫沒有遲疑的對菲什爾爵士回道:「因為這份電文的內容並不是用來解決中國人的問題的,而是用來解決我們的問題的。它至少幫我們解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戰後的重建問題,一個是戰債的償還問題。
因此我認為中國人提出的要求無可厚非,因為誰也不能忍受讓美國人獨佔全球的黃金儲備,那等於是讓全球經濟成為了美國經濟的附庸,這也難怪中國人試圖繞開黃金和我們達成新的貿易協定了。
凱恩斯思考了數分鐘后就斷然的說道:「答應中國人,這是我的看法。」
就在菲什爾爵士思考著美國人對於戰後國際秩序的想法的時候,這邊凱恩斯已經放下了手中的電報抄件,眼睛有些發光的望著他說道:「這確實是一份極有價值的電文,牠讓我想通了不少問題。」
而這每天700萬英鎊中,去年需要向外借貸350萬英鎊,才能補上赤字;到了今年則要借貸500萬英鎊以上,才能補上。也就是說,當前英國的財政完全是依賴於對外借貸才能保持運轉,戰爭延續的越久,英國對於美國提供的貸款就越是依賴。
菲什爾爵士並不奇怪凱恩斯的建議,如果不是m.hetubook.com.com他自己也有這樣的想法,那麼這份電報也不會讓凱恩斯見到,哪怕對方現在是財政部的首席秘書。他注視著凱恩斯,神情鎮定的追問道:「為什麼?」
可在財政支出的快速增長的同時,對於社會福利和基礎建設的投入卻在大幅的減少。比如1913-1914財政年度,英國對道路改良投入的費用有1395萬英鎊;1914-1915財政年為1529萬英鎊;到了1915-1916財政年度就削減到了694萬英鎊;而1916到現在則完全變為了0;至於養老金和教育金在開戰後就再無增加。
因此想要完成戰後的重建,並遏制住戰時的通貨膨脹,我們至少要完成兩個主要的目標。確保本土可以用英鎊購買到來自海外殖民地的廉價食物和原物料,確保海外殖民地居民可以用英鎊購買到他們收入能夠承擔的起的工業品。
基本我們能夠在今年之內結束這場令人厭惡的戰爭,我們也還要對付另一個大敵,就是通貨膨脹。沒有什麼比放任貨幣更精明、更確定的推翻現有社會基礎的方式了。歐洲各國的勞動階級已經不願意再這樣忍受下去了,俄國的革命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菲什爾爵士及其同僚看來,聯合王國的政治家們領導著世界,而英國的公務員們則領導著聯合王國,因此英國的政治家可以不考慮聯合王國的未來,但是英國的公務員不能不對聯合王國的未來承擔起責任。
爵士先生您應該清楚,當前協約國對於美國的欠債至少已經突破了70億美元,其中我國對美國的欠款就已經接近30億美元了。而戰爭每延續一天,協約國的債務總額就依然不會達到上限。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