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局勢之下,德國和協約國在西線重新陷入對峙的局面,對於法國人的打擊是很大的。就好比工廠宣布加班三天,結果加完之後告訴工人我們還要繼續加班,具體加班多少天現在還不知道,這就很容易激發工人的不滿情緒了。更何況,法國政府對國內宣布戰爭將要結束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以前還是因為德軍還威脅著巴黎,大家不得不服從於政府的命令,但是現在德軍已經離開了法國境內,雖然還沒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可是法國的安全已經有了保障了,在這個時候法國人的自由精神就開始重新煥發出來了。
當然,克里蒙梭的強硬更像是虛張聲勢,10月初100馬克大約能兌換到85法郎,10月下旬德國眼看要投降了的時候,100馬克只能兌換70法郎了,但是等到威廉二世宣布任命盧森堡組閣,德國又和蘇維埃俄國達成和解后,100馬克又能兌換到85法郎了。這當然不是馬克升值了,而是法郎也開始下跌了。
之前一直表現的比克里蒙梭更為強硬的法國總統普恩加萊,在十月份德國敗局已定時,他致函克雷孟梭,反對過早接受德國的停戰要求,被克里蒙梭給無視了,因此兩人的關係就有些緊張了。但是隨著德國出現布爾什維化的趨勢,並引發了法國工人運動后,他又開始慌亂起來,主張應該儘快接受德國的停戰要求,只要德國皇帝解散盧森堡內閣。
我很懷疑,到時候我國的海外省是否還能保存,威爾遜總統的民族自決原則,對於我國的海外省來說也是一項極大的威脅。
白里安沉吟了片刻,這才組織著語言說道:「美國人為了對抗英日同盟,一直都和中國人走的很近。而在亞洲,現在的中國也漸漸出現了壓制住日本的勢頭,中國人不僅在恢復自己在東亞的傳統地位,他們現在還趁著俄國革命的機會向著中亞伸出了手。
白里安終於開口回道:「美國人現在最擔心的恐怕還是英國,德國人的公海艦隊對於我們來說並無多大意義,但是對於英國和美國來說,確實意義重大。一艘戰列艦的製造是以年為單位的,哪怕公海艦隊的戰列艦不能和英國皇家海軍自己的戰列艦相比,但是相對於美hetubook.com.com國來說,還是具備一定的優勢的。
於此同時,羅莎·盧森堡雖然沒有立即答應德意志奧地利併入德意志,但她還是對奧地利議會發出了善意的回應:「是否讓德意志人民統一在一個旗幟之下,這需要獲得全德意志人民的同意,現政府尚不能代表人民以回應此事。不過,德意志人民不會看著自己的同胞被餓死,我們願意和奧地利人民一起克服眼下的困難……」
克里蒙梭自然更加不會理會這位嚇破了膽的總統先生,他認為普恩加萊就是一隻自以為是雄雞的小閹雞,有點風吹草動就現出了原型。當然,克里蒙梭雖然在下屬面前表現的鎮定自若,可內心卻也一樣是在不斷煎熬的,他很快就和社會黨領袖阿里斯蒂德·白里安進行了一次單獨會面。
英國人甚至都不用開動公海艦隊,只要這支艦隊停在英國的海軍基地內,就足以讓美國人三思了。假如美國不能對英國造成威脅,那麼美國到目前為止為這場戰爭的一切投入,恐怕都會沉沒在大西洋內了。
雖然克里蒙梭這隻法國的獅子,行事做派都很合法國中上階層的胃口,這些階層堅持到今天,不就是為了在勝利後去割德國的肉來補償自己的損失么,但是對於法國的中下階層來說,不能結束戰爭的獅子就不是一隻好獅子。
現在英國駐華公使和中國政府正在為這件事鬧的不可開交,英國公使還反對中國現在在新疆修建的鐵路,認為這違背了雙方簽訂的條約。據我了解,美國人在這件事上是支持中國人的,因為他們正試圖利用中國的領土修建一條從大連通往波斯的鐵路,這條鐵路一旦建成,英國在中東和南亞的利益就遭到威脅了。
被克里蒙梭念叨的勞合·喬治也很關心英國人是怎麼想的,雖然戰爭還沒有結束,但是在解除了德國的公海艦隊武裝之後,英國大艦隊終於恢復了自由。對於現在的英國來說,解除了海上的威脅后戰爭已經結束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分割戰後的勝利果實而已。
11月27日,卡爾·李卜克內、艾伯特代表政府同工會領袖卡爾·萊吉恩、工業家胡戈·施廷內斯簽署了協議,以資本家放棄對黃色工和*圖*書
會的支持和接受8小時工作製為條件,換取了工人停止罷工。
白里安沉默不語,眼下對於法國來說確實是最糟糕的局面,雖然法國已經一隻腳站在了勝利之門上,但是門的後邊卻是深不見底的深淵。法國政壇從右到左,大家現在都像是無頭的蒼蠅,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28日,羅莎·盧森堡宣布將中止所有的軍事訂單,各工廠即刻轉入到民用生產上來,但將會暫時保留食物配給制,直到糧食進口恢復為止。她還要求最高司令部應當制定出一份逐步退役軍人的計劃方案,並首先准許那些十個月以內入伍的新兵優先退役。
而中國的崛起,也將牽制住俄國的力量,迫使蘇維埃俄國在德國和法國之間保持中立。當然,我的主張還是,我們應當緩和同德國的關係,不應當繼續加深雙方的仇恨了,否則法蘭西很難把精力放在戰後的恢復上。」
德國和俄國居然和解了,這就讓這場戰爭的勝利完全失去了意義,雙面受敵的德意志帝國都能把法國打成這樣,去掉了東邊的威脅,一個能夠全力向法國進攻的德國,沒有那個法國政客可以向國民保證法國能夠撐的過下一場戰爭。
「迂迴?」克里蒙梭停下了思考,有些迷茫的向白里安問道:「怎麼迂迴的去勸說美國人?」
這樣下去,這場戰爭將會摧毀四個歐洲大國,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法蘭西共和國,得到好處的只有英國和美國,他們剛好都是盎格魯-撒克遜人,這對於歐洲來說就是最大的威脅。」
克里蒙梭起身在自己的書房裡來回走動了許久,最終在窗口停了下來,看著外面屋頂上的白雪,他終於開口說道:「先去試一試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口風吧,我們在戰後需要找到新的盟友了。至於如何對待德國,那要看英國人和美國人到底是怎麼想的了。」
英國為這場戰爭付出的並不比法國少,戰爭爆發前英國政府正試圖改革社會福利以緩和國內的階級矛盾,但是戰爭的爆發打斷了英國的內政改革,並超出其預算九倍的戰爭支出,到1918年11月為止,英國為戰爭支付了120多億英鎊,這些額外的支出60%來自於英國民眾的稅收和借貸和圖書,剩下的才是外國的貸款。
因此對於英國人來說,戰爭的勝利就意味著保住了自己對國家的貸款,接下來就是如何向國家收回自己的借款了。而想要做到這一點,讓德國人支付戰爭賠償就成為了必然。
克里蒙梭思考了許久后說道:「我依然不願意放棄這個徹底解決法蘭西敵人的機會,如果我們不能迫使德國投降,並在戰後分割削弱它,那麼比我國多了一半以上人口的德國,加上本土沒有受到戰爭損失的工業,德國人將很快恢復元氣,而我國就會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因為下一次戰爭,俄國將會成為德國的盟友,這是不可接受的歐洲形勢,他們還想要吞併奧地利,就更加的過分了,就連卑斯麥都沒能做到這一步。」
和法國人有所不同的是,英國的工人階級雖然也在響應德國的工人階級,但是大部分英國人還是沉浸在了我們打贏了,我們應當怎麼讓德國賠償我們的損失的想法上。
法國戰前男工日工資約為5法郎,女工工資大約是男工的一半,現在工資大約漲了一倍,但是物價至少漲了3倍,工人階級過的比戰前更壞了。1918年進口了200多億法郎的物資,但是法國的出口才40幾億法郎,巨額的貿易逆差,正迅速的讓這個戰前的債權國變為了擔負巨額債務的債務國,除了法國的精英們,大多數人已經不想打了。
面對這樣的威脅,法國人拚命想要找出一條出路,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找到。想要在德國的東面找到一個能夠取代俄國的盟友,在德國和俄國和解的情況下,這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波蘭民族獨立起義的失敗就證明了這一點,而剛剛獨立不久的捷克政府幾乎在第一時間就向柏林遞交了友好條約,表示自己雖然從奧匈帝國獨立了,但並沒有同德國為敵的意思。
克里蒙梭同樣是一籌莫展,法國一樣拿不出東西給美國人,他也不願給美國人分享法國的海外利益,因為法國需要依賴這些海外利益重建法國。試圖用法國的海外利益去引誘美國人繼續戰鬥下去,先不說法國要付出多少代價,法國民眾估計就要先把他轟下台了。
白里安隨即向他謹慎的提議道:「在我看來,和德國做生死搏鬥其和-圖-書實是沒好處的,哪怕我們打到了柏林,法國也要流干最後一滴血了。
為了安撫義大利、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法國和英國都主張要削弱匈牙利,但是現在看來,這個決定似乎有些草率了,他們對匈牙利政府發出的通牒遭到了匈牙利議會和全國上下的一致反對,卡羅伊·米哈伊政府搖搖欲墜。
1917年法國全國的罷工次數是691次,參与人數達到了50萬。今年因為看到了戰爭即將結束的曙光,工人們才緩和了對於政府的不滿,但是隨著西線出現重新對峙的局面和柏林出現的工人組閣的政府,法國工人們的罷工次數又再次回升,並開始向政府提出停止戰爭的政治要求了。
以我對英國人的了解,他們顯然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利益分給美國人的,最多也就是從德國、奧斯曼身上割肉給美國人,但是德國在海外的利益本就不多,而奧斯曼帝國在地中海及印度洋地區的領土是不可能給美國人的,這就意味著美國人能夠拿到的報酬,不過是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島和瀕臨黑海的一些地區。那麼我們能夠給美國人什麼?才能讓他們繼續投入這場戰爭?」
從8月德國在西線最後一次進攻失敗,美國參戰部隊的不斷登陸法國,協約國軍隊在9月29日突破興登堡防線,這些好消息的不斷傳來,使得法國人民總算是振奮起了一點士氣,接受了政府最後的動員,等待著即將到來的和平。
今年上半年,英國人煽動中國新疆地區的民族叛亂,試圖把中國新疆的南部和西部獨立出來,然後對俄國的中亞地區下手。這場叛亂最終失敗了,但是當地的中國官員並不敢過於得罪英國人,因此只是處置了本國的叛亂者。但是中國人從西伯利亞進入到中亞后,就開始重新對這一叛亂事件進行追查,要求英國駐新疆的領事交出加入英國籍貫的叛亂者,並正式宣布驅逐該地區從事了煽動地方叛亂的英國外交官。
失去了法國東北部的精華,又因為俄國革命而失去了對俄貸款,現在的法國到處都是難民和孤兒,很多人都是依賴著為美國人服務或美國紅十字會的救濟而生活著。曾經巴黎的街頭到處都是出售鮮花的攤位,但是現在街頭到處都是出售最後一點https://www.hetubook.com.com家當的難民。
英法很快就對羅莎·盧森堡的對奧地利宣言做出了即時的回應。英國人先是稱讚了盧森堡政府為停止戰爭做出的努力,不過接著他們就指責盧森堡政府試圖吞併奧地利的行為是不道德的,是普魯士軍國主義的殘餘。至於法國人的回應則更要激烈的多,克里蒙梭強硬的宣稱:「法國絕不會和一個不放棄軍國主義傳統的德國握手言和,也絕不會容許德國對於奧地利的吞併。」
勞合·喬治雖然認為讓德國人承擔所有的戰爭開支是不現實的,因為這場戰爭已經把德國人也拖垮了,你不能指望一個一無所有的人變出錢來支付自己的債務。但是他還是決定要順從人民的呼聲,因為大選就要來臨了。選票顯然要比邏輯更有力量。
假如我們和中美站在一起,然後迫使英國對公海艦隊進行分割,那麼英國和美國之間的海上力量就會重新恢復均衡了。只要英國在海上不對美國造成壓倒性的優勢,那麼美國人就有了繼續戰爭下去的理由,而不必擔心在戰後一無所獲了。
克里蒙梭看著白里安說道:「我希望你能夠和美國人進行溝通,我想知道,他們究竟要怎麼樣才能和我們站在一起。」
在這次會面中,克里蒙梭坦率的向白里安說道:「我所期待的復讎戰爭恐怕是難以來到了。在目前的情況下,英國在削弱了德國海軍后就已經滿足了,美國人如果不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根本不可能打到柏林迫使德國徹底的投降。這場戰爭的失敗者只會是法蘭西。」
法國的中下階層為這場戰爭死的人已經夠多了,戰前他們所嘲笑的無產階級不應該為了各國的資產階級自相殘殺的理論,現在已經成為了他們所認可的真理。他們現在是為和平而堅持作戰,而不是為了勝利和掠奪德國的財產而堅持,畢竟他們的前方不是圓明園而是莫斯科,沒有那個中下階層想要為了幾塊法郎丟掉自己的性命的。
在克里蒙梭絞盡腦汁的時候,白里安突然向他說道:「想要直接勸說美國人支持我們,恐怕是很困難了。威爾遜總統再怎麼天真,美國國會恐怕也不會容許我們拿口頭上的承諾去哄騙他們了。我看,這個時候迂迴的去勸說美國人支持我們,也許會更合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