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威爾遜總統則進行了委婉的勸說,「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會存在一個國際聯盟這樣的機構,那麼它首先要能夠平衡各國利益的均衡。此外,既然已經打算建立一個國際聯盟,那麼民族自決原則的存在就有些愚不可及了。」
協約國必須要在軍隊解散之前讓德國人接受他們擬定的條款,否則他們也不確定會發生什麼變故。88億英鎊的賠償,對於德國人來說,不是一個難以接受的數字,馬克斯·沃伯格等德國銀行家在前來巴黎之前已經討論過,德國接受的賠償數值應當不超過50億英鎊。88億和50億之間存在著可以討論的空間,只是德國人願意支付50億英鎊賠款的前提是,協約國不得分割德國的領土,並允許奧地利自願的加入德國。
看著雙方劍拔弩張的火藥味,王正廷不由勸說道:「要不,我們還是給吳主席先發個電報,讓他來定奪吧……」
只是,英國、法國和美國都對義大利人貪得無厭的胃口感到厭倦了,他們交談之後還是拒絕了奧蘭多總理的請求,拒絕把阜姆交給義大利。奧蘭多氣急敗壞的退場了,隨後便返回了國內並宣布辭職,不過他還是把外交大臣桑尼諾留在了巴黎,並沒有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徹底退出和會。
此外威爾遜總統的固執也給其在國內帶來了麻煩,因為他選擇的代表團里沒有一個共和黨人,這遭到了以塔夫脫為首的共和黨的不滿。
對於美國人越來越抵觸的情緒,英國人進行了協調,從本質上來說,英國也不打算讓德國過分被削弱,同時也不希望義大利人獲得太多的奧地利領土,特別是讓義大利人進入到巴爾幹半島。當然,英國此時也擔心過分削弱德國會使得德國共產黨獲得更多的支持。
克列孟梭試圖讓歐洲回到過去的方式來解決法國的外部威脅,完全沒有考慮歐洲文明的前進。他要求把洛林和阿爾薩斯交還給法國,把萊茵蘭地區、整個薩爾河流域煤礦的絕對所有權和專屬開採權無償割讓給法國,不准許奧地利併入德國,擴大|波蘭的疆域,並利用波蘭把東普魯士和德國其他地區割裂開去。
他對英m•hetubook•com•com國首相施加以威脅,「假如法國在和會上得不到英國的支持,那麼今後也休想讓法國支持英國在歐洲的外交政策。」
在大多數時候,克列孟梭並不直接做陳述,而是讓他的部長或屬下向其他三位去申訴,他只在最後做出寥寥數語的判斷,或是毫不留情的推翻部長們的陳述,或是堅定的向其他三人表示自己的決心。不管是威爾遜總統,還是勞合喬治首相,都隱隱對於這位法國老人存有畏懼,在其言辭下不得不做出讓步。
馬克斯·沃伯格給家人的信中寫道:「他們一邊宣告世界新紀元的到來,高唱博愛與公正,一邊卻幹起來國際盜賊的勾當,為未來埋下了新的衝突和矛盾。親眼看到這一切發生讓人感到恐懼。」
總統的法務顧問戴維·亨特·米勒在回國后就對著本國記者說道:「歐洲在財政上破產了,那裡的政府在道德上破產了。」
主導巴黎和會的實際上就是四個人,一個是法國的克列孟梭,這位法國的獅子在和會召開后,藉助東道主的優勢地位,開始扳回了法國在協約國中的發言權。
而在協約國的一方,此時也處於一種自相矛盾的爭論中,英法意三國一邊試圖要求讓德國儘可能的賠償他們的戰爭損失,一邊卻又試圖同美國就戰爭貸款問題進行協商。
而且英美此時也發現,德國殘存的力量未免過於強大了。在戰爭爆發前,德國的人口就比法國多了70%,德國還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製造業和商業國家,而法國的人口在戰前已經停滯不前,在工業和商業上遠遠落後于德國。當這場戰爭結束的時候,雙方之間的差距並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擴大了。
在這間房間的樓下還有一間較小的房間,是給四人會議做私人會議用的,在那裡不會出現第五人。而在樓上的這間房間內,則並不拒絕其他人參與特定的討論,但都是四位大人物的助手。
但是很顯然,協約國方面並不打算和德國人討價還價,也不允許奧地利併入德國,這就讓德國代表團極為憤怒了。面對協約國苛刻的條件,在經過了兩天的討論后,和_圖_書德國代表團一致決定拒絕簽字,準備離開巴黎。
威爾遜一開始以為,他可以在財政上向各國政府施壓,從而迫使他們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走。但是抵達了巴黎之後,他發現這筆龐大的債務反而成為了歐洲盟國用來牽制美國的繩索,假如美國不支持英法,英法就向美國表示自己將無法償還這筆債務。
在五月份,協約國方面決定把擬定的條約交給德國人,並儘快讓德國人簽署它。因為協約國方面也正在不斷的複員軍隊,比如美軍歐洲總司令潘興就對總統顧問豪斯說:「這個月將送走31.2萬名士兵,上個月是30萬人。照著這個速度下去,到8月15日,我們全部的士兵就都在美國了。」
這也就意味著,他在巴黎每一點的錯漏,都會被國內的共和黨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並加以批評。而在和會的會議上,威爾遜總統始終把美國視為了一個仲裁者的角色,他認為,「美國是和會上唯一的利益無關方。」
沃伯格和他的團隊不僅在這裏受到了嚴密的監視,甚至於他們在飯後的散步範圍也被限制在一塊長16米,寬4米的狹窄空間內。可以說,協約國給予德國人的待遇,就像是在對待一群囚犯。這大大的出乎了德國資產階級的預估,他們原本以為協約國至少不會坐視德國倒向俄共布,所以會寬容的對待德國。
在和會最重要的四人會議中,克列孟梭總是穿著一件考究的厚重黑色絨面呢方尾外套,手上總是戴著一雙灰色的皮手套,腳上則穿著一雙上等黑色皮靴,一種法國鄉下紳士的風格。
因此總統在和會上所實施的外交策略又同自己的國務卿藍辛存在著分歧,這位國務卿認為美國所主張的門羅主義並不適合於歐洲。
克列孟梭認為,想要讓歐洲保持長久的和平,那麼就應當把1870年以來德國的進步一筆勾銷,以削減其領土的辦法減少德國的人口,並摧毀德國的經濟體系,或是讓法國控制德國的經濟命脈。
在威爾遜總統此次出國之前,實際上已經對協約國對戰後世界的瓜分企圖有所警惕,如果不是為了實現他對於國民的承諾,即在戰和*圖*書爭結束後會成立一個讓世界永久和平的國際組織,這也是他宣布美國參戰的合法性,那麼威爾遜都不希望和其他三人洽談下去了。
於此同時,美國、英國、法國對於吳川遲遲不到感到了不滿,認為中國代表團這是在蔑視最高理事會。因此三國要求,要麼儘快讓吳川趕來巴黎,要麼就更換中國代表團的主代表,否則就要讓中國代表團降為一般代表團,取消中國在最高理事會中的席位。
因此英國人提出了一個改進方案,即在不擴大|波蘭疆域的情況下,要求德國徹底的從立陶宛和波蘭撤軍,讓立陶宛和波蘭真正的獲得獨立。同意法國對於洛林和阿爾薩斯的聲索,但是駁回了法國對薩爾河流域的聲索權,不支持法國對萊茵蘭的聲索權,但認為可以將該地區進行國際共管,一定年限后再歸還德國。同意把奧地利永遠排除在德國之外。
義大利總理奧蘭多堅定的支持了克列孟梭,因為義大利的疆域也需要獲得調整,他們要求從奧地利身上拿到屬於自己的戰利品。而英國則需要讓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黑山成為獨立國家,把土耳其分解為一個個獨立的民族國家,並把達達尼爾海峽變為國際共管的自由航道。
美國人很快就發現,他們甚至都不能對英法加以反制,因為如果他們對戰爭債務問題表現的過於激烈,那麼歐洲各國政府都將倒台,除了英國之外,隨之而來的則是一場席捲歐洲的革命。相比起這些國家賴賬的風險,美國更加難以接受一個紅色的歐洲。
顧維鈞和陳友仁因此向王葆真提出,應當儘快發電報讓吳川趕來巴黎,或者先暫時推選一名主代表取代吳川,等到吳川抵達時再把主代表職位還給他。
至於勞合喬治首相,每每在發言完畢后,都要走到對面威爾遜總統身邊進行私下的交流,試圖贏得對方的支持。兩人的交談最終會迎來美國總統顧問和英國專家的交流,最終法國人也會湊過來傾聽他們到底在講什麼。
因此在4月30日的會議上,英法美三國還拒絕了義大利總理奧蘭多的最後請求,這位義大利總理聲稱:「義大利若得不到阜姆,自己https://www.hetubook.com•com回國就無法交待,甚至國內會發生革命。因此三國如果不在和約上加上這一條,他就要退出和會。」
面對這個改進后的英國方案,威爾遜總統在身邊人的勸說下終於選擇了基本認同,因為此次他除了尋求歐洲和平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解決對協約國各方貸款的還款問題。歐洲盟國總共欠了美國政府超過70億美元的債務,還欠了美國銀行大約35億美元。
四人會議的例會總是在總統府內的一間大房間內召開,克列孟梭的位置在壁爐對過半圓形空間正中的那把鋪著錦緞的方椅上,義大利總理奧蘭多在他的左側,再往左靠著壁爐的那把椅子是威爾遜總統的,和威爾遜總統的座位相對,在壁爐另一側的位置是勞合喬治首相的。
王葆真義正詞嚴的拒絕了兩人,並不客氣的向兩人提道:「吳主席的代表團主代表一職是經過政協會議推選和得到總統府確認的,不是我們幾人能夠推選的。如果你們有什麼疑問,可以向國內發電報,但是我不會同意任何私下推選的行為。假如國內要求撤銷吳主席的主代表一職,那麼共和黨將會推出和會。」
「這是在羞辱我們。」馬克斯·沃伯格的助手向他抱怨道。沃伯格並不認為自己的助手過於誇大其辭了,因為在凡爾賽宮他們受到的是不公平的無禮對待。
英國人不能對法國加以放手,至少現在還不能放手,而美國人需要法國支持國際聯盟,這是威爾遜總統宣布參戰時向美國人的許諾。因此最終英美都不得不允諾法國人,應當對德國加以一定的懲罰,至少不能讓德國毫髮無損的退出戰爭。
顧維鈞不滿的問道:「那麼如果因為吳川主席的遲到,導致我們失去了最高理事會的席位,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克列孟梭也直言不諱的向其他三國表示,假如不削弱德國的力量,那麼法國的戰勝國地位是不牢固的,歐洲的內戰將來會經常性的爆發,至少會再次到來。如果和約建立在「十四點和平原則」上,那麼德國將會以極短的時間恢復元氣,那麼德國就會以優勢的人口和更加優質的資源和技術威脅法國,故法國需要某種維持歐
m.hetubook.com.com洲和平的保障。
威爾遜總統和勞合喬治首相都是在三月份抵達巴黎的,在德國代表團抵達巴黎之前,克列孟梭花費了大把的時間去同兩人進行溝通。
而法國人為了削減德國的煤炭供應,還要把上西里西亞交給波蘭,這裏出產了德國23%的硬煤,但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屬於過波蘭。除此之外,德國每年還有拿出2500萬噸煤炭交給法國、義大利、盧森堡、比利時,德國將會從戰前的煤炭出口國變為一個無法自給煤炭的國家。
威爾遜總統面對其他三人隱隱達成的一致面前陷入了孤立,他對於法國人貪婪的胃口感到了不可理解,畢竟法國人所要求的薩爾河流域有著65萬居民,但是法國人還不到100人,在過去的1000年裡,這一地區始終是屬於德國的,德國和法國對這一地區並不存在爭議。
於是在經過了從三月到整個四月的爭吵后,協約國終於為同盟國制定出了一個分割領土和巨額賠償的和平協議。德國將要向協約國各方支付88億英鎊的賠款,這是在協約國各方進行了極大的讓步下做出的友善決定。畢竟現在的德國政府並沒有完全垮台,德共還是有著極高的支持率的,法國人並不願意德國人和自己魚死網破。
於此同時,已經抵達巴黎的中國代表團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分歧。因為吳川的遲遲沒有抵達,使得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並沒有得到什麼出聲的機會,畢竟英法美意都把日本排除在了四人會議之外,所謂的六大國主持的最高理事會,最終不過是把四人會議的決定在六國主持的最高理事會上重新確認一遍而已。
雖然法國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就雙方在戰爭中損失的人口和財富來看,不管是誰來看,真正失敗的似乎都是法國。
日本人雖然對此抱有不滿,但是日本代表也無可奈何,畢竟日本還挑戰不了四人會議。中國代表則陷入了混亂,原本以為能夠在巴黎和會上能夠發出聲音,但是現在來看美國人居然拋棄了中國,轉而和歐洲人走到了一起,沒有美國人的支持,中國還不如日本在和會上有作為,因為中國沒有海軍,而日本好歹還有一隻海軍在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