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在和英國人就中英關係進行了深入的洽談之後,吳川也認為自己在巴黎的任務差不多該結束了。在德國簽署了和平條約后,歐洲的和平基本已經恢復,巴黎和會的主要目標已經達成。而戰後國聯組織的建立,現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要不要讓蘇俄,不,現在應當是蘇維埃聯盟加入了。
寇松想來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會過來和我面談。因為我和他雖然不能決定發動戰爭,但是可以阻止這場戰爭。當然,在我看來,中國想要獲得完全的獨立,不使用武力是不太可能的,只不過我們應當儘可能的避免使用無效的武力,從而以最小的代價去贏得國家和民族的主權獨立。
中國提供的移動式無線電台,飛機偵察和小隊武裝的突襲,在1919年的冬季給入侵阿富汗的英印軍隊帶去了大量的傷亡。英印軍隊入侵阿富汗時,也才陣亡了不到300人,但是在1919年的10月、11月、12月,英軍每日的損失從1-2人上升到了每日10-20人。
陳友仁同樣接受了吳川的這兩個觀點,也從中修正了一部分自己的外交理念,而這也讓他對於中英關係看的更加清楚了。這也使得他得到了吳川的信任,開始越過其他代表成為吳川的外交助手。王葆真顯然更加適應同日本、美國這些國家打交道,而陳友仁則更了解歐洲的風俗習慣。
不管英國政府如何為軍隊撤離阿富汗做出辯解,世界人民都知道英國軍隊在阿富汗遭到了極大的挫折。英國入侵軍隊在阿富汗遭到的是全民抵抗,因此英軍的補給需要從印度輸入。但是很顯然,阿富汗糟糕的基礎設施,給30萬英印軍隊的供應帶來了極大的負擔。
但是迫於英國方面的壓力,還有國內民眾的不理解,我們還不能一下子放棄這一權力。因此在形式上保留南京以下軍艦的航行權,將便於政府向國內民眾和英國盟友交代。我想,貴國現在至少還不需要南京以下長江兩岸的控制權吧?」
牧野向王葆真坦誠的說道:「對於日本來說,實際上是可以完全放棄長江的軍艦航行權的,只要日中今後互相提攜,共同保衛亞洲民族的利益。
從印度金廟中挖出的價值3000萬美元黃金珠寶,錢德拉-鮑斯所代表的印度獨立組織獲得了600萬美元,宣傳和組織印度農民起義,也才用去了不到一半,於是m.hetubook.com.com這筆錢就成為印度獨立組織最大的資本,讓他們開始獲得了不少印度農民和知識分子的支持。
共產國際當然歡迎,代表著印度人民的進步力量加入自己,這意味著蘇維埃聯盟的力量又得到了加強。
陳友仁認真思考著吳川的回答,不由問了一句,「暫時的妥協嗎?」
牧野和王葆真進行了私下的會面,兩人就東南亞的一些問題進行了交流之後,牧野就向王葆真做出了保證,日本軍艦可以放棄南京以上航段的長江航行權,只要中國確保日本商船依舊享有長江的經營權。
有能力在中國內水保持軍艦航行的,其實就五個國家:英法德美日。德國和美國很快就宣布放棄在長江的軍艦航行權,法國則和中方做了一個交換,只要中國不取消法國在漢口的租界,那麼法國願意從漢口租界撤離軍隊和放棄長江上的軍艦航行權力,陳友仁最終接受了這個交換。
這個沒辦法,不僅僅是出自陳友仁個人的意願,同樣也包括國民黨內部的政治鬥爭,將他拒絕在了國民黨的核心決策圈之外。在孫中山意外的接任了袁世凱的總統職位后,國民黨就已經不再是一個失意的在野黨,而是中華民國名義上的執政黨。
王葆真其實明白,日本人想要的不是到南京的軍艦航行權力,而是要保證日本軍艦停靠上海的權力。只要各國軍艦依舊能夠停靠在上海港,那麼上海就依然是各國在東方的冒險港。
雖然他們依然有著強大的海上力量,但是他們威脅到的南方沿海地區本就在他們的控制之下。英國的海上力量充其量只能威脅到中華民國,卻不能威脅到東北,英國人也不可能把整支皇家艦隊都派來封鎖黃海和渤海,否則他們的全球秩序就要出問題。
過去英國在中國的利益保障,實質上就是通過三樣東西來保證的,強大的海上力量,俄國人的威脅,日本的協助。但是現在俄國已經不再是我國的威脅,而是英國在印度和波斯等地利益的威脅。
雖然國民黨並不能干涉革命委員會統治下的行政官員人事任免,但是至少藉助革命委員會的力量,中央政府能夠干涉到非革命委員會治下地區的行政官員人事任免了。哪怕有些省份的軍閥實際上可以自行決定省內的公職任免,但是他們也需要通過向中央報告,完成程序上的合法,否則就和圖書是在挑釁中央政府的權威,這就給了革命委員會以借口。
寇松帶著並不滿意的結果告辭離開了,對於中英之間的外交問題,兩人確定了方向後就決定交給手下去談。吳川這邊指定了陳友仁同英國外交部交涉辦理,寇松則表示他會讓自己的秘書和陳友仁聯繫,然後儘快得出一個讓雙方滿意的結論。
雖然孫中山本人是蠻賞識陳友仁的,幾乎和他一見就相談甚歡,還請了陳友仁作為自己的國際法顧問。但是,陳友仁也很快就看出來了,孫中山雖然認同他在外交方面的理念,卻沒辦法全力的支持他。因為國民黨需要獲得列強的支持,才能維持國內外的政治平衡。
在威爾遜總統返回美國后,國聯是否成立的壓力就從他的肩上轉移到了英法身上。因為現在不願意讓蘇聯進入國聯的,主要還是英法的反對。威爾遜總統回國之後,倒是可以對自己的選民說一聲,自己已經儘力了。
吳川心裏想著沒有說出口的是,我們也需要時間去發展,只有我們發展的速度超過了英國力量恢復的速度,英國人才會認真的考慮,是否向我們兌現承諾。否則,英國人肯定會撕毀自己的承諾,然後製造一起事端以入侵中國的。
作為一名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陳友仁對於布爾什維主義其實並不感冒,在政治理念上他更加欣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只是可惜的是,孫中山所領導的國民黨並無能力去實現中國的三民主義,於是也就更加談不上捍衛中國和民族的利益,這使得陳友仁雖然敬重孫中山,但是並沒辦法為其效力。
日本這邊雖然得到了英國方面的暗示,要求他們堅持日本軍艦在中國內水的航行權。但是日本軍艦在東北內水和渤海地區被革命委員會驅離后,就已經意識到日本在華利益恐怕是不能如過去那樣肆意擴展了。特別是在英國明顯對中國做出退讓后,日本就更加不願意為英國做馬前卒了。
在吳川離開之後的一周內,王葆真和陳友仁同英國外交部官員談妥了漢口、九江事件的善後。英國將漢口、九江租界交還給中國,但中國需要保全英國政府和商人在租界內的不動產。英國政府向漢口事件中受傷的中國平民給予撫恤慰問,中國方面給予事件中被毆打的英國商人以醫藥費和慰問金,但是雙方互不道歉。
當然,革命黨對於孫中山是忠誠了,https://m•hetubook.com.com但是黨的力量和同盟會時期根本沒法比,於是在回國後為了擴大政治影響力,孫中山等革命黨核心又不得不聯繫各方勢力重組國民黨。等到孫中山接任總統職位之後,國民黨是重組成功了,但是黨內的派系隔閡卻比宋教仁時期更為嚴重了。
雖然英軍汲取了前兩次對阿富汗戰爭的教訓,沒有過於深入到阿富汗縱深,並加強了對於軍事交通線的保護。但是,得到了大量武器援助的阿富汗部族,和接受了中德軍官訓練的部族武力,中德軍隊對於山地作戰都很感興趣。德國軍官的山地作戰經驗來自於義大利和東歐,而中國則主要汲取了朝鮮的游擊戰術和對阻擊戰術的試驗。
比如像現在,寇松很清楚,這個時候發生中英之間的衝突並不能給英國帶來什麼榮譽,只會進一步讓英國在世界人民面前丟臉而已。因為英國在阿富汗和波斯都已經打不下去了,甚至連愛爾蘭人的獨立遠動都壓制不下去了,這個時候他們拿什麼在中國打一場,比阿富汗戰爭規模更大的戰爭?
另一個觀點就是,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中英關係不僅僅是中國和英國之間的關係,而是中英兩國國內及國際關係變化的最終結論。所以,中英關係的好壞,還要看中美、中德、中俄、中法、中日等關係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吳川要先前往莫斯科,先和蘇俄進行兩國關係的調整,然後才來巴黎參加和會。
面對日本人貌似謙恭的態度,王葆真倒是對吳川所說的,英國應當尊重現實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思考許久之後,接受了牧野的建議。於是再一次和英國人碰面的時候,英國人也不得不接受了禁止英國軍艦越過南京進入長江中上游的要求。
雖然吳川在國際法方面幾乎一無所知,但是陳友仁也承認吳川在外交上還是有著極為明確的觀點的,而他認為這些觀點在中國外交方針的指導上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的,就連他自己也深受啟發。
吳川收回了視線,一邊轉身向著房內走去,一邊確定的回道:「當然是暫時的,英國也許會退出長江內水的軍艦航行權力和讓我們收回武漢、九江的租界,但是只要我們沒有展示足夠把他們趕出中國的力量,他們就不會放棄英國的在華利益。只要英國在全球的統治體系有所恢復,他們一定會想要重新控制長江流域地區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
在吳川抵達莫斯科的時候,英國政府終於宣布,他們將會從阿富汗王國撤軍,然後和阿富汗王國進行談判。英國政府表示,「我們從那裡撤離,並不是因為畏懼什麼,而是為了真正的和平。英國政府並不希望傷害到阿富汗人民,而只是想要對阿富汗國內的反英勢力給予一個打擊。但是很顯然,我們的行動正在被一些真正的布爾什維克暴徒所利用……」
吳川看了他一眼,然後轉頭欣賞了一下院子里的花卉后說道:「中英是否會開戰,取決於中國人民和英國人民的選擇,並不取決於寇松和我。
把英國人送出門,看著寇松一絲不苟的坐上了汽車離開,站在台階下的陳友仁終於忍不住向吳川問道:「如果英國人不肯做出的讓步的話,您真的打算和英國人開戰嗎?」
而日本,假如英國在東亞的秩序要完全依賴於日本來維持,那麼日本恐怕更願意把東亞海域的統治權力拿到手,那麼英國就會徹底丟失在華利益。這麼一看,英國人和我們暫時妥協,才是最符合大英帝國利益的。」
吳川因此覺得,自己這個傳話筒的任務也完成的差不多了,是時候回國去了。英法雖然對於吳川並不感冒,但是這個時候還是對他保持了禮儀,派出了外交官員為其送行。吳川還是選擇了乘坐火車橫穿歐亞大陸,1月19日他離開了巴黎。
面對這樣的執政黨好處,國民黨的黨員數量不僅獲得了快速擴張,國民黨上層的派系鬥爭也日漸激烈。本來同盟會就是一個非常混亂的革命同盟,哪怕被宋教仁改組為國民黨,也依然是充滿了大量的派系,等到孫中山出國改組革命黨,甚至連黃興這樣的老朋友都被開除出去了。
其中基層軍官的損失佔了一半,英印軍隊現在已經完全龜縮在了各個據點內,把城市以外的地區讓給了阿富汗人。英軍的指揮官認為,如果不儘快從阿富汗撤離的話,這支軍隊也許就要崩潰了。
一個觀點是平衡是動態而不是靜止不動的,即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條約下靜止不動的現狀,而是由兩國之間無數個矛盾不斷破裂平衡的過程。條約是對兩國關係再平衡的確認,而不是為了保持兩國關係的靜止不動。秉持著這一原則,吳川對於中英關係的條約並不看重,只是注重於雙方的力量對比和新的平衡點在什麼地方。
至於英國軍艦在長江的航行權,這https://m.hetubook.com.com是雙方爭論的最激烈的一個問題,英國試圖保留這一權力,而中方則方要求徹底取消英國軍艦進入中國內水的權力。最終英國人表示,英國軍艦應當享有和其他各國軍艦在中國內水一致的權力,這是英國政府的底限。
現在的共和黨,力量還不足以真的把各國力量從中國驅逐出去。在武漢、九江這些地區,狹窄的長江航道限制了列強軍艦的迴旋餘地,從而給了陸軍及空軍對於長江航道的控制力,但是在長江口的沿海地帶,列強的軍艦是不用那麼擔心共和黨的陸軍和空軍配合了。
如胡漢民、謝持、鄒魯等人,以最為忠貞的國民黨員自詡,把那些留在國內沒有跟著總理流亡日本的人都視為了貳臣。以對總理的忠誠與否,來排擠那些後來者,維護自己在孫中山身邊的地位。像陳友仁這種,沒有參加過辛亥革命和同盟會的海外僑民,只是頗有些外交能力的,就更加不被他們放在眼裡了。
各地的軍閥惹得起北京政府,但是真惹不起革命委員會,因此在一些不重要的人事上,他們會用來和國民党進行政治交換,以獲得中央不干涉省內重要的人事任免。比如江西督軍李純和國民党進行人事交換,就是以江西省長換取他就任江蘇省長的人事任命。
不讓蘇聯加入國聯,那麼小亞細亞、波斯和阿富汗地區的和平,就無法實現。讓蘇聯加入,英法美三國又不甘心。所以局面便僵持了下來,威爾遜總統都忍受不了先回國去了,和中國簽署的貿易大單,至少可以掩飾他在巴黎和會上沒得到多少成果的事實。不過這樣一來,倒也避免了他繼續向英法做出讓步,以保證國聯成立的尷尬局面。
在這樣的局勢下,英國政府不得不下令撤退,以避免造成更大的災難。而這也是英國政府願意儘快和中國達成妥協的根本原因。英軍在阿富汗的失敗,讓印度的民族主義者看到了希望,雖然這個位面因為被中國人提前引發了印度農民起義,導致沒有在戰後爆發阿姆利則慘案,於是也就沒有了全印度人民參与的不合作運動,但是錢德拉-鮑斯參加了共產國際。
相反在共和黨這邊,雖然他和共和黨的政治理念並不契合,但是共和黨的力量來源於自身,因此在同列強打交道時,更加註重自身的利益,這反而給了他對於獨立外交理念的支持。在這次的巴黎和會上,他同共和黨的外交方向上就更加的一致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