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八 太孫巡齊

四月初二亥時三刻,宣化侯滿桂逝世,齊國起居注官記載「王哭為慟,受風寒,卧病不起……」
不過不等他們做出舉動,朱由校宣布由皇太孫朱和垠率儀鸞衛,護送齊琅琊郡王返回齊國。
儘管朱由檢已經就藩多年,但如今的軍中將領大多都是從兵家學院走出的學生。
「臣朱慈烜,參見皇太孫……」
朱和垠看著他的背影若有所思,或許這才是一個回到家的孩子應該有的模樣吧……
朱慈烜的聲音將朱和垠拉回了現實,他好奇抬頭,只見馬車旁邊是類似火車站的一個存在。
朱慈烜拿著剛到手的車票,隨後帶著還在震撼中的朱和垠走向了旁邊的地下通道。
一望無際的海灣內,許多船隻從海口排著長長的隊伍魚貫進入,好像是一串海鷗或信天翁。
三月,不出李定國的預料,朱由校駁回了朱慈燃想要裁軍十萬的想法。
電燈和電力這種詞彙對於他們來說,其實並不陌生。
「具體的,還是等皇太孫等會兒自己體驗吧。」
「是很涼快,不過現在還是缺點比優點多,但以後會慢慢變好的。」
在朱慈煌苦笑時,九艘輪船旁邊出現了一艘兩三丈長的小船。
當然,這樣的舉動也讓軍中許多將領十分不服氣。
朱慈烜笑著回答,而朱慈煌也在兩人中間充當調節氣氛的人,笑著說道:「這碼頭風大,還是等先回王宮再說吧!」
最讓朱和垠不敢置信的,是一些環衛工人就這樣明目張胆的坐在了椅子上,而馬道上騎馬巡邏的衙役熟視無睹,甚至還會和環衛工打招呼。
因此,皇帝朱由校再次藉著自家弟弟的名頭壓住了武官們。
刺眼的陽光讓朱和垠不自覺眯了眯眼睛,而馬車已經在地鐵站門口等著他們了。
一些年紀大的老人坐在樹蔭下的水泥凳上聊天,來往的行人也不緊不慢,沒有大明百姓的那種急切。
「因此,修高架橋來通鐵路很不方便,會影響百姓們的日常生活。」
三月底,皇太孫朱和垠率儀鸞衛,護送琅琊郡王朱慈煌從天津港出發,正式開啟了大明對齊國第一次官方出使的序幕。
朱和垠只是愣了一下就反應了過來,畢竟朱慈烺在京城住了二十多年,經常出入內廷,以前也有帶朱和埨入宮拜見過朱由校,因此朱和垠自然也是見過他的。
為了穩住局面,朱由校難得走出了乾清宮,於三月初五在皇極門樓進行了午朝,向百官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健康。
在他說和-圖-書話間,朱慈烜和朱和埨也都坐下了,馬車向著西京港邊上的西港鎮出發。
過了幾分鐘,伴隨著一聲鐘聲,地鐵的車門被乘務員關上,火車向著五十裡外的西京城出發。
說著,朱慈烜就帶著朱和垠等人走進了地鐵站。
齊國百姓穿著「樸素」,儘管和大明百姓一樣都是身穿布衣,但布衣卻沒有那麼花里胡哨的刺繡和裝飾。
相比較自小沒吃過什麼苦頭的朱慈燃,朱由校畢竟老謀深算。
朱和埨粗略地解釋著,而朱慈烜卻拍了拍他,隨後笑著看向朱和垠,更為細緻的解釋道:「地鐵是涵蓋了城市地區,在地下與地上專有陸權的一種短途、高密度、高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
二人談話間,九艘輪船的掌舵手也在先前上船的齊國海員指揮下,跟隨牽引船走快速航道前往西京港。
這樣的馬車讓朱和垠很沒有安全感,他不自覺看了看四周,旁邊坐下的朱慈煌則是笑著安慰他:「放心,齊國很安全的。」
朱慈烜的聲音把朱和垠拉回了現實,他強忍住心裏的好奇上了車。
不過當馬車駛出西港鎮,朱和垠當即便回過了神來,只當這是西港鎮這一個鎮子的人文面貌。
在牽引船的帶領下,他們逐一進入了為它們準備的船舶位。
來到齊國的街頭,朱和垠似乎覺得連時間都慢了下來。
在小船的船尾上,兩名身著綠色馬甲,手臂戴著紅色袖套的年輕人正在揮舞兩面旗幟,一面為白,一面為紅。
目光越過綠化帶,除了建築,朱和垠還看到了濃厚的人文文化。
說起來,目前的齊國僅有西京城有地鐵,而西京城的地鐵也是以蒸汽機運行的火車。
朱和埨人小鬼大地解釋著,朱和垠卻好奇道:「有什麼不一樣嗎?」
因此經過朱慈烜的一番講解,朱和垠也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只是他心裏還是覺得這借口有些牽強。
回想起朱和埨的同時,他的目光也看向了那個身著紅色圓領袍,看模樣只有十歲出頭的小孩。
四月初五,南軍都督戚元弼病逝家中,追謚號武順,定西王。
適應了幾秒后,朱和垠往前走了幾步,看了看四周。
「當然不一樣,地鐵是在地下走的……」
忽的,碼頭上傳來了一個孩童的叫嚷聲。
只不過似乎在這樣的情況下時間過得很快,因此他們還沒有將想要聊完的話題聊完,地鐵就帶著他們抵達了終點站。
恰巧此時船梯已經放好,朱慈和*圖*書煌迫不及待的走下甲板,渾然沒有了在大明時的沉穩。
不過,伴隨著時間流逝,當他們駛入齊水,並在下午抵達西京港的時候,朱和垠的所見將徹底顛覆他。
在大明,如果做事情太慢,那很有可能要遭受辭退等風險。
在刺耳的汽笛聲中,九艘輪船歷經一個時辰的航行,最終來到了西京港。
在下船位置的紅毯上,一名中年人正牽著一名七八歲孩童,在十幾位官員,以及紅毯兩側數百名士兵的陪伴下靜靜等待著。
朱和垠好奇詢問,朱慈煌也瞥了一眼回答:「牽引船,帶路的。」
所以,在這裏乘坐地鐵前往西京城的人並不少。
只是似乎為了應對春季的好消息,夏季的壞消息似乎一個接一個的傳到了京城。
他們在學校里的課題,大多都是復盤齊王四次北伐,三次西征,三次南討的戰役。
「沒錯……」朱慈烜解釋道:「國朝建築以合院為主,齊國也不例外。」
朱慈烜作揖解釋著,朱和垠卻在聽到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時心裏一緊,不免對那個未曾謀面的叔爺擔心道:「叔爺無礙吧?」
齊國和大明有區別嗎?有,但是並不多……
「老病症了,休養一段時間便可,皇太孫不必太過擔心。」
「二哥!埨(lǔn)哥兒!」
五月初六,耿仲明兵敗自刎,周培公向京城上奏捷報……
雖然是小船,但它的速度卻很快,幾乎是輪船的兩倍。
由於沒有電力,因此地下通道和候車站內能充當照明的便只有油燈。
朱和垠深深吸了一口氣,對接下來的齊國之行興趣更深了。
「嗚嗚——」
「眼下鐵路已經運行了兩年,全齊國僅有西京城有,西京城一共有四條地鐵線路。」
「不過,地鐵就沒有這種影響了。」
「砰砰砰——」
「況且,科學院也已經開始研究電燈和電力,只要電燈和電力能研究出來,那即便在地下也能如白晝一般。」
至於朱和埨也對朱和垠有些不知名的好感,因此在其詢問一些問題的時候,他也積極的回答。
不過,這樣的問答在馬車進入西港鎮的時候便蕩然無存,朱和垠的目光被西港鎮的繁榮和人文吸引走了。
但是在齊國,雖然僅僅是坐著馬車逛一圈,但朱和垠卻見到了許多店鋪都掛上了「招募店員」的木牌。
「為何把火車站叫做地鐵?」朱和垠下了馬車后好奇詢問。
四月二十二,崑崙監察使陳子壯病卒任上,總兵耿仲明https://www.hetubook.com.com試圖割據叛亂被副監察使周培公察覺,迅速鎮壓。
「嗚嗚——」
「家父感染風寒,這幾日不能待客,因此只能讓皇太孫多等幾日了。」
朱慈烜他們雖然是郡王,但此刻卻也老老實實的排隊買票,這種現象讓朱和垠深受震撼。
「皇太孫,可以上車了。」
不過在對外的消息中,齊國並沒有宣傳朱由檢生病的事情,而是只說了滿桂長子滿憲襲宣化伯的事情。
朱和垠不自覺後退了兩步,鼻子也聞到了刺鼻的氣味,讓他忍不住皺眉。
三月初六,蜀王朱至澍薨逝,消息傳至大明時已經是四月初一,大明追其謚號為「庄王」,世子朱平椿繼位。
「自然是為了未來。」朱慈烜笑道:「皇太孫難道不覺得北京城的交通已經開始有些擁堵了嗎?」
十二道禮炮聲響起,第一次經歷這陣仗的朱和垠被嚇了一跳,但很快被旁邊的朱慈煌安撫。
到目前為止,朱和垠所見到的齊國和大明沒有什麼兩樣,除了牽引船。
所以在朱慈煌開口之後,他便一下子想了起來。
他將普通士卒退役年齡更改為了三十歲,將領退役年齡改為了五十歲。
朱和埨長的粉雕玉琢,冷白的膚色加上濃眉、大眼長睫毛,不免顯得他像個玉娃娃。
朱慈烜帶著眾人下了地鐵,隨後從地下通道走到了地面。
「不過請皇太孫放心,今日的國宴由家兄代父進行。」
在他接觸到久違地面的時候,朱慈煌已經和朱慈烜抱在了一起,鬆開手后立馬把旁邊的朱和埨抱在了懷裡,高高舉了起來。
耳濡目染之下,未免對未曾謀面的齊王朱由檢有些畏懼。
「九叔!九叔——」
齊國的百姓似乎都是朝氣蓬勃的,而齊國的街道規劃更是在人行道上壘砌了許多水泥凳。
朱慈煌和朱和垠低頭看去,只見在碼頭上鋪設著一條紅毯。
這些木牌,或許才是齊國百姓悠閑的底氣吧……
朱慈烜似乎是受到了誰的授意,總之他一路上都在和朱和垠介紹著大明沒有的各種事物,朱和垠也聽得津津有味。
當朱和垠的聲音響起,此刻的他正和朱慈煌一起站在九艘輪船中間那艘的甲板上,扶著護欄,眺望遠處數之不盡的齊國輪船發愣。
「由於地鐵須用蒸汽機車牽引,而機車釋放出的廢氣對人體有害,所以隧道每隔一段距離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風槽,以免乘客中毒。」
「四條地鐵線路,僅去年就載運了一千四百余https://m.hetubook.com.com萬的客量。」
四月十五,皇帝召定王、北軍都督朱慈炅回京,著延川伯官撫民接掌北軍都督。
朱慈煌等不及船梯擺好,便站在甲板上,向著下面的朱慈烜等人招起了手。
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宣布了今明兩年的大明不會興起戰事。
「嗚嗚——」
這樣樸素的穿衣風格讓習慣了花里胡哨的朱和垠感覺非常新鮮,而齊國百姓的精神面貌更是讓他十分好奇。
朱和垠感受著地下的涼爽,忍不住誇讚了一句。
「到地鐵站了!」
商業街兩側是高達三丈左右的二層小樓,它們牆貼著牆,檐挨著檐,好似一個巨大的坊牆。
在商業街上,來往的行人還是穿著的那麼樸素,他們許多背著背包,有的則是背著斜挎包。
它們有的向著津門而去,有的向著西京城而去,雖然目的不同,但它們的模樣卻十分一致,均為蒸汽輪船。
好在這個時候車門打開,朱慈烜好朱慈煌他們帶著他上了地鐵,而地鐵站的地下通風做的也還算不錯,上了車后便舒服了許多。
「齊國的地鐵是採用開挖,澆灌地下空間和通道,然後再進行回填的方法建造的。」
青磚綠瓦白牆成為了一道風景線,寬闊的十丈主幹道左右是種滿鮮花的綠化帶。
朱和垠對自己的這個堂弟很有好感,雖然兩人已經好幾年沒見,朱和埨已經不記得自己了,但他還是和朱和埨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
想到這裏,他也跟著走了下去。
「這地鐵倒是涼快。」
朱慈烜的問題讓朱和垠不自覺點了點頭:「確實……現在每到散班的時候,十字路口都會擁堵。」
「你問我……這個答案我也說不出……」
他們臉上儘是笑臉,腳步不緊不慢,一邊散步一邊聊天。
見眾人熟絡,朱慈烜也帶著朱和垠一起乘上了一輛敞篷的四輪馬車。
天啟四十一年五月十六,在大明朝忙的焦頭爛額的時候,伴隨著汽笛聲響起,九艘輪船駛入了西京灣。
齊國的「火車站」比起大明的火車站似乎更寬闊,層高很高,顯得不是那麼壓抑。
「好……」朱慈烜和朱和垠異口同聲的回應,並下意識進行對視,隨後相對一笑。
在城裡,人行道邊上的不再是水泥墩,而是一把把帶著靠背的木椅和石桌。
「嗚嗚……」
它們高掛著大明的三辰旗,進入了這塊世界最繁華之一的灣區。
忽的,這時地下響起了汽笛聲,隨後不等朱和垠反應過來,一輛火車就用漆黑的通道緩慢駛了和_圖_書出來。
哪怕有一些刺繡,也基本是按照白衣白綉,黃衣黃繡的風格來進行「暗綉」,一點都不張揚。
一些老人在那裡坐著下棋,還有的則是用帶來的茶爐泡茶。
「買到了,走吧。」
朱慈煌苦笑回應,畢竟他被送去大明的時候才十二歲,接觸不到太多的東西。
只見地鐵站的四周是寬闊、整潔、且人流不息的一條商業街。
「這可不是火車站,這是地鐵站。」
從西港鎮到西京城只有不到五十里,朱由檢為了照顧未來西京城的城建,因此將這裏划為了西京城未來的外環城區。
朱慈烜在小的時候沒少抱朱和垠,只不過現在的朱和垠已經不記得了,他只能禮貌性的作揖回禮:「二叔……」
皇帝朱由校下旨,其子戚武憲襲定西侯,豐國公戚武隆繼任南軍都督。
只是這一看,朱和垠便再也收不回目光。
西港鎮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江南水墨的風格,但比起大明的民居,這裏的民居顯得十分乾淨。
朱和垠和朱慈烜他們一樣,都是位高權重之人,因此軍備院和科學院研究什麼課題,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了。
「地鐵的時速是每個時辰一百里,因此從這裏到西京城也不過半個時辰不到罷了。」
這期間朱和埨一直看著朱和垠,朱和垠也一直看著朱和埨。
四月十七,皇太孫朱和垠乘船抵達瀛洲省北島府。
「這些蒸汽輪船加一起,恐怕不下千艘了吧?齊國的造船業已經發展如此了?」
只是似乎是好消息太多了,上天想給今年的大明蒙上一層陰霾,因此在四月初五,一條壞消息從齊國傳出。
望著昏暗的地下候車室,朱和垠不解詢問:「直接在地表建造鐵路,行走火車不行嗎?為何要弄地鐵?」
「那是什麼?」
可是,齊國百姓的那種悠閑,是大明百姓怎麼也學不到,也不可能學的存在。
「放心,只是歡迎的禮炮,就是不知道父親派誰來接我們了……」
雖然旨意是護送,但誰都知道,朱由校是讓朱和垠去齊國和朱由檢走動,以鞏固他未來的地位。
他這樣抱著朱和埨轉了一圈,隨後才把他放回地面,而這時,剛剛團聚的朱慈烜等人也見到了走下船的朱和垠。
同時,朱由校下令蠲免北直隸賦稅一年,讓百姓休耕一年,以養地力。
伴隨著車夫抖動馬韁,西京城的人文面貌開始一覽無餘的展示在朱和垠的眼前。
朱慈烜笑著解釋,而朱和垠則不自覺點了點頭。
「埨哥兒?是大叔的長子朱和埨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