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語氣有些低沉地說道:「你們許多人或許都知道,我們國家在外面被人叫做絲綢之國的,我們自古以來那就是紡織強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依靠著絲綢之路的暢通,將我們的紡織品輸出全球各地,這才有了我們漢唐的強盛,兩宋的富庶。可如今呢,我們的紡織業還能看到祖上當年的雄風嗎?沒有了。如今我們只能為外國人植桑養蠶靠出售生絲過活,在更大宗的棉製品市場上,市面上大量充斥著英國的細布、美國的粗布和印度的棉紗,我們只能靠著土布市場勉強維持。」
這李小鳳是看到自己當家的今天看自己橫豎不順眼,是想著表現表現,給丈夫漲漲臉來著。她瞥了自己丈夫一眼,果然看到他微微點頭,看來是對自己這番識大體的舉動非常滿意。
「我提議,將我們楊氏布業公司更名為復興公司!」
劉三福這一提醒,會議室里頓時就熱鬧了。也沒過多少時間,幾個村裡的大嬸大媽們帶頭商量一陣后,楊浦村生產合作社就正式成立了。楊浦村合作社入社會員總計22人,股金500元。
「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讓在座的員工和股東們能明白乃至理解我們公司的使命與責任。那就是家族復興,產業復興,民族復興。而我們公司的名字,就要體現出這種使命感。」
最後
m.hetubook.com.com,楊邵文將公司更名為復興公司的提議得到了股東大會的全票通過。不僅如此,大家還一致同意,將今天也就是西元1897年1月27日,作為公司的司慶。因為在這一天,他們的公司得到了鳳凰涅槃一樣的重生。
楊邵文也沒一味的唱高調,志向可以高遠,但也須腳踏實地。他語氣一轉,回溯了一番自己這幾年的經商經歷。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不但是武進縣的第一個合作社,也是整個中國的第一個合作社。(原來的歷史中,中國最早的合作社是1918年由北大的胡鈞教授及其學生們共同組織創辦的「北大消費公社」。)
不少人當然看到了她的尷尬,劉三福有些笑罵道:「小風媳婦也真是夠糊塗的。邵文前面講了這麼久的合作社,你還有什麼好為難的。咱們楊浦村,當然要成立武進縣的第一個生產合作社了!有了合作社,買個鐵輪機還有什麼難的。」
楊邵文接著又簡單的說了說今年的利潤分配方案,因為要在機紗廠和合作社上投資,分紅幅度必定不會太大。但好不容易今年掙了大錢,楊邵文也不想大家過於失望,最後定下了總共四萬元的股票分紅方案。股東們知道公司明年的經營計劃后,對此分紅方案也沒什和圖書麼不滿,一時間皆大歡喜。
「呵呵,李大姐這話說的在理。那好,我們的鐵輪機現在的製造成本是68元一套,李大姐想要就成本價給你好了。」
「我當初棄文行商,雖然是生活所迫,但也有復興祖上家業的想法。雖然我不知道自己在天上的父母對我行商的選擇是否滿意,但從財富的角度來說,我已經部分實現了自己復興家業的願望。」
「大家向上回溯幾代人,肯定能找出自己家族顯赫一時的時候。從個人角度上來說,我們辛勤工作努力拚搏,除了養家糊口維持生計外,將自己的目標定位為復興家業,那也何嘗不是一個美好的選擇呢。」
「我們雖然能力有限,但既然也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就應該為國家的救亡圖存貢獻自己的力量。咱們是干實業的,那就從我們的本行出發,走實業救國的道路,助力於民族復興的大業。」
是啊,菜心雖然好吃,但也只是中間那麼一點點,菜葉雖然不夠美味,但勝在量大充足。我們有什麼理由因為幾棵大樹而忽視了整座森林呢。
他隨後看了看底下的股東,很多人都是由盧佟海介紹過來,都經歷過甲午海戰。
工作不再是僅僅為了自己的謀生,而是一種責任,一種對家族的責任,對產業的責任,對整個民族的責任。楊邵文的話說得真和_圖_書好啊,許多人在這一刻覺得自己很崇高,很幸福。
「本來我還沒想好公司名要改叫什麼。幾天前,閔知縣、盧會長和富通錢莊的富老闆過來拜訪,他們說的話,深深的震撼到了我!」
「改公司名稱,這是我早就在考慮的事情了。以前公司名叫楊氏布業,當時也沒覺得有太大問題,現在看來顯得有些不合時宜,畢竟公司是大家的,不是我楊邵文一人的。」
「咱們公司是干紡織的,面對如今這番景象,我不知道大夥有什麼感受。我自己是深感慚愧的,自覺愧對祖先。因此,我給我們公司定下了第一個使命,就是要復興我們國家的紡織產業,重振我們祖上紡織帝國的雄風。」
「嘩!」的一聲,一百多人的大禮堂想起了暴雷似的掌聲,大夥都被楊邵文所描繪的美好前景給陶醉的如痴如醉,激動不已。原本還有大片反對聲音的股東們,立即成了合作社制度的忠實擁護者。
簡單的商量了幾條成立章程后,楊浦村生產合作社當即向公司下了攪車、繩弦大弓,大紡車、鐵輪機等從棉花加工、紡紗到織布的整套手工機具的訂單。
人群中,李阿生的媳婦李小鳳忽然巍巍顫顫的舉起了手,她站起來說道:「我是聽說公司研製的鐵輪機很好,就是太貴不怎麼好銷。我就想問問那機器多少價錢,我想https://m.hetubook.com•com要一台,也算是給公司做點貢獻。」
熙熙攘攘間,就在大家以為今天的股東大會就此結束時,楊邵文又拋出了公司改名的議題。
包括盧佟海在內的許多原北洋水師的水兵,兩眼立時發亮,顯出炯炯光彩,楊邵文的話確實給他們打開了一道嶄新的窗門。
楊邵文聽了一樂,笑道:「李大姐,只要公司不出大問題,你們家以後每年100元左右的收益還是可以保證的。這麼算來,你怎麼也算是個小土豪了,還想著要自己織布嗎?」
雖然楊邵文也知道很多公司都是以創始人的名字或姓氏來命名的,但他還是不太滿意,覺得那這太小家子氣了。
過了好一會兒,大家才從剛才的激動中回過神來。
老闆畢竟是老闆,看得總是要比我們遠一步!這是此時此刻,大多數股東心裏的想法。
楊邵文有些感慨,與自己當初花紗布的買賣一樣,楊浦村的村民們又成了自己合作社事業的第一批支持者。
隨即,楊邵文向股東們複述了那天談話的內容。同樣的,大家都被那每年4000萬兩的棉紗進口額所震驚,也進一步明白了楊邵文為何要堅決進入棉紗業。
股東們覺得自己眼前似乎變得豁然開朗,全身有一種顫慄的激動感。他們明白,那是自己身上被一種叫做使命感的東西所召喚的結果。
「我給我和*圖*書們公司定下的第二個使命,則是要肩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這對我們當中的許多人來說可能覺得有些遙遠,甚至覺得這不該是我們這種鄉下的小公司該承擔的。但我很推崇這麼一句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如今不是身處太平盛世,而是處在極為深重的民族危機當中。尤其是甲午一戰,各方列強都看出了清廷的虛弱而對我們虎視眈眈,我們的國家民族實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賺安逸錢,那是絕無任何可能的。」
「邵文這話說的,我們都是些農民,哪能手裡有了點錢就想著糟踐呢。我以後啊,肯定還是要繼續在家織布的!」
「你們當中很多人是北洋水師的水兵,我不知道你們對甲午戰敗是否還耿耿於懷。但沒關係,你們或許沒機會在海上把失去的重新奪回來。但在紡織戰線上,你們一定有報仇的機會。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們,日本人主要是依靠紡織品來賺取外匯的,你們如果在紡織戰線上將他們打垮,日本人也沒有了任何造軍艦的本錢。你們心中的什麼仇什麼怨,都可以報了。」
那李小鳳聽了心中一苦,臉上現出尷尬的表情。她沒想到這鐵輪機要這麼貴的,別說公司今年只拿出了一成的利潤分紅,就是將全部100元的收益都分給她,她也捨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