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112章 創建海軍(二)

「是。」容閎是不尚空談的性子,接過上諭打開來看,眉頭為之鎖緊,以他的英文水準,其中很多文字也覺得非常難以料理。在這篇上諭中,皇帝就軍艦建造及艦上火力配備及船體安全方面的考慮,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要求能夠裝載4門口徑為16英寸的巨炮,炮塔則外用裝甲環繞,本身不動,塔內之炮卻要求可以自動旋轉,但不設炮罩,較為靈便,又能避免旋轉炮塔轉動機構容易被敵人擊毀的弊病;可以要求炮塔採用露台旋炮式,對角布局,可以使前後主炮同時射擊;極大的增加的對敵火力。
從安裝了6寸主炮的耳台後,軍艦兩舷至尾樓之間還設計有多達8個耳台,各配置1門4.7寸40倍口徑速射炮,要求有效射程不能少於7000米。
「術業有專攻,這本來也不是你能夠明白的。」他說:「正好,你先不要走,等朕寫完了,你把它帶回衙門中去,圖樣也就罷了,船上的各種數據要求,命人翻譯之後,轉遞英國人。他們都是這方面的專才,一看就明白的。」他想了想,說道:「可能有一些內容過於生僻了一點,實在不能解決的話,把英國人提出的問題匯總,朕……英國人此番來華的造船廠技術人員現在給安置在那裡?」
將皇帝的手諭捧回到總署衙門在熱河的官署,先將榮祿和容閎喚了過來,「這是皇上的手諭,皇上說,這是就軍艦承建之中,我大清向英國方面提出的細節要求,純樸老兄,你在美國多年,西語純熟,就勞煩大才,先將其轉為英文文字,也好讓英國人看得清楚明白。」
「是。」文祥行禮起身,把文翰提出的,英國政府希望和中國方面合作,提供技術支持,共同開發黑龍江流域的通報奏陳了一遍。隨後說道:「奴才想,茲事體大,非即刻面奏皇上不可。」
文祥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走到御案之前,探頭和-圖-書看過去,他面前放著兩張澄心堂箋紙,一張已經乾枯發黃,也不知道放了多久了,另外一張是新的,皇帝正在一邊參詳舊圖上的文字圖案,一邊往新紙上謄錄,認真看看,竟是一艘船的圖樣。看樣子已經完成畫工,正在畫圖的一邊寫一寫文字:「皇上,這是?」
進到管驛,在正堂分賓主落座,一眾隨同文翰來華的英國造船廠代表西裝革履,端坐如儀,和對面長身大袖的中國官員對面而居,文翰為他們做逐一引見,分別是阿姆斯特朗船業公司;哈乞開斯公司;管諾典船業公司;費爾德船業公司;赫士本船業公司、華爾浦爾船業公司、湯瑪斯船業公司、日思格船業公司。
文祥心中有些不以為然,英、法、俄等國都可以算作是中國的手下敗將,為求報復計,合成一氣,針對中國並不是不可能的,難道皇帝忘記自己說過的「利益」之說了嗎?當下也不說話,弓著身子聽著。
從文翰居住的管驛出來,文祥徑直乘轎來到山莊,到值房命蘇拉遞牌子,有要事要面奏天子。皇帝即刻傳見,將他引入煙波致爽殿中,進來的時候,他正站在案前,彎著腰,用筆在箋紙上寫寫畫畫,也不知道在做什麼功課,「見過文翰了?」
同時要裝設淡水櫃20具;其製造淡水機器要有能夠滿足300人每天食用的能力;艦體內部設計,設雙層船底和水密隔艙,軍艦偶有觸損,水也不能通灌;最後要求,船上要安裝發電機,以為日常照明之需。
「第一點你說的對;第二點,就離題太遠了。」皇帝笑著說道:「俄國和英國人的矛盾,朕當年在同文館也曾經向各國教習請教過一二,比之和中國之間的利益糾紛,更加要嚴重得多。很多時候,甚至有國體榮辱之別,因此,若說這兩個國家可能有合而謀我之心,從朕這裏,就是不相信的。和_圖_書
「這是朕給英國人出的題目。」他頭也不抬地說道:「英國人想拿到天朝建造海軍艦艇的訂單,就要能夠達到朕的要求。」
「嗯,這樣吧。等一會兒你下去,廷寄兩江總督曾國藩及安慶知府沈葆楨,讓他們在安慶造船廠尋找二十名技藝精湛的工匠雜役,帶到熱河來,會同總署衙門這一邊的司員,共同和英國人展開會商——他們或者語言不通,但行業劃一,或者倒是能夠收到奇兵之效呢!」
看過皇帝的手諭,容閎榮祿師弟兩個又是驚訝又覺好玩兒;皇帝半步沒有踏出過國門,海軍艦艇建造之事又是從來沒有過先例可供印證的,怎麼多的數據,他是怎麼得出來的?還是憑空想像,閉門造車?
格拉斯·麥迪男是英國著名艦船設計師安德魯·阿爾傑爵士的學生,幫助並參与了設計了女皇級鐵甲艦的全部過程,可稱是當今英國最著名的艦船設計師。他接過文稿,認真看了幾眼,面帶驚異之色地抬頭望望對面的兩個中國人,又一次低下頭去,心中暗自盤算開來。
阿姆斯特朗船業公司是此來中國的英國造船廠中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家公司,同時,造船的實力也最為龐大,克里米亞戰爭中,英法海軍將俄艦隊封鎖在塞瓦斯托波爾不得動彈,其中英國海軍的旗艦女皇級天佑號,就是由這一家公司製造的。後來這艘船也參加了對華作戰,在粵省海面上,大顯神威,後來和所有遠征中國的船隻一起,被困在安山湖的冰原上,做了中國人的俘虜。
對於動力系統,皇帝提出的要求近乎苛刻,要求不得少於15000匹馬力的澎湃動力,航速應當遠遠超過23節,驅動2個螺旋槳,編製360人。
皇帝慢慢直起腰身,放下手中的毛筆,「這件事你做得對。那你認為,英國人這樣熱衷於我天朝自己的事情,所為何故?」
文翰看看兩個人和*圖*書,官服外面分別套著孔雀、文雀的補服,頭上的頂戴也是紅藍寶石,忍不住一笑,「恭喜兩位,品秩又有所進益了。」
等到容榮二員過館拜會,文翰領先迎了出來,用依舊流利的中文打著招呼:「純樸兄、仲華兄?別來無恙啊!」
「勛爵閣下,很高興見到您。」師弟兩個以官身而來,不好過多親熱,矜持的笑一笑,拱了拱手。
「老師,您以為,這樣的數據,可有操行餘地嗎?」
因此,在艦首方向就可以得到3門6寸主炮的火力,為了使安裝在耳台內的這2門6寸炮的前向射界更為開闊。
「需要自然是有的。」容閎說起英文來,比他說中文還要流利得多,「我國皇帝陛下,天亶聰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一次我和同僚前來管驛,也正是想將我國皇帝陛下的諭旨,當眾宣示英國來使。同時,也想向各位不遠萬里而來到我國的英國船務公司的代表,表示歡迎之意。」
「在朕看來,英國人有心奪得北太平洋地區的霸主權,將自己的觸手通過開發黑龍江一線,進入到和俄國交界地區,最終達到抑制俄國的戰略目的,倒有可能是在圖謀黑龍江物產資源之外,說不出口的原因呢!」說完這些,他似乎不大願意再多做闡述,又像是另外有什麼更加重要的事情一樣的轉過身去,又拈起了筆,在紙上畫了起來。
介紹到每一個人的時候,英國人各自起身,脫帽敬禮,容閎也隨之起身,抱拳拱手的逐一點頭。等到介紹完畢,文翰換上英文問道:「容大人,這一次我大英各家船務公司,應中國大皇帝陛下的邀請,奔赴遠東,是為貴國所請,為承建貴國所需水面艦艇一事,與貴國進行工他能夠商議的,只是不知道,這一次貴國於需要的艦艇,又有什麼具體的需要嗎?」
「這,奴才不明白。」
「你胡說什麼啊?中國人用金子鋪地,也只是在皇和-圖-書帝所居住的地方,你以為到處都是如此的嗎?我看你真是糊塗了!」文翰聽得嘻嘻笑,也不說破,任由這些人胡鬧。
容閎老老實實搖搖頭,「我也不知道。這等兵伍之事,我是一竅不通的。」
文祥點點頭,他也覺得這個辦法來得更方便,也更加實用。總署衙門這邊雖然人才多有,但並無專攻之士,反倒不及那些平日里不大給人看得起的匠役百姓,只要解決了語言的障礙,倒是更能夠和英國人順暢的交流。一時間真覺得無比佩服:這位主兒的腦筋轉的是真快啊!
「安置在城東理藩院的管驛之中。」
榮祿在一邊取出準備好的文稿,交聽差轉呈過去,文翰是不大懂的,看都不看,立刻又遞給距離自己最近的阿姆斯特朗船業公司代表,同時也是這一家公司的設計師,名叫格拉斯·麥迪男的男子。
……
艦長110米,軍艦的甲板寬度為15米,吃水5.18米,水線附近縱貫全艦敷設了穹甲甲板,穹甲中央隆起的部位厚1又4分之3英寸,兩側坡面斜向水線下的部分厚度為4.5英寸。艦體識別線黑色。艦上正常載煤400噸,最大載煤1000噸。
而所有的大口徑速射炮均要求有厚度為4.5英寸的後部敞開式炮罩進行防護,除此之外,艦上的武備還有密布軍艦各處的單管速射炮,以及多達5具的14英寸魚雷發射管,和艦首水下鋒利如刃的撞角。
裝甲防護方面,採用鐵甲堡式,船中腰用複合裝甲環繞為堡,堡長45米、水線以下甲厚12英寸;水線以上甲厚14英寸、機器艙、彈藥艙都要安置在堡內。
把手諭上對於艦艇的要求文字逐一落於筆端,寫好之後看看,有一些地方因為實在沒有涉及過,暫時只得存疑,等見過英國人之後,再向他們當面解讀也就是了。
除此之外,皇帝還要求在船上安裝不同口徑的速射炮。其中2門要安裝在軍https://www•hetubook•com•com艦首尾樓甲板上,另外2門要布置在首樓末端主甲板兩側的耳台內。
「你安排一下,朕想親自和他們見一見。有些事,經第三人之口,怕是說不得那麼清楚明白的。」
「奴才以為不妥。皇上萬乘之尊,屈尊降貴的和洋人匠役之士相見,未免榮寵太過了。還是由奴才及衙門中司員與之相見,並將英人所求之事,逐一回奏皇上便了。」
「奴才想,不外兩條:第一、英國本是貧瘠島國,所需種種物產,多靠劫掠而來。這一次若是能夠插手東北,共同開發,所付出者,不過一點機器、設備。而所得利益極大,故而英國人主動提出如上建議;第二、英國與俄國多年來彼此敵視,卻分別在我天朝綠營兵士無儔戰力之下,紛紛敗下陣來,因此,奴才懷疑,他們是不是會有敵愾之心?借插手東北事物,合而謀我?」
「這都是皇上的提點,我等唯有竭誠以報。」榮祿言辭便給,不在話下,笑著說道:「朝廷的恩典,是國家名器,于有功之人,皇上是從來不會虧待的。」
「這是自然,這是自然。」文翰擺手邀客,「來,請到裏面說話。」
而在艦艦體設計上採用的是首尾樓船型,干舷較高,外形修長優美,為了前後交通方便,皇帝在艦體的首尾樓之間特別設計了一具縱跨整個主甲板的天橋相連接。
休息了一天,第二天的時候,容閎、榮祿兩個聯袂到理藩院的管驛中,去拜會英國一行人。這裏本來是用來招待從蒙古、關外各地趕赴熱河拜會天子的王公貴族居住的地方,起居豪奢,不在話下。英國人初到貴地,看什麼都覺得新鮮,鬧出不少笑話。有那在國內聽說過一些中國軼事的,對同來之人說:「據說,中國人用來鋪墊住所的地磚都是用黃金打造的,不如我們搬幾塊回去?」
「多言無益,老兄還是把它翻譯好,先給英國人看看,商討一下能否有操行餘地之後再說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