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定位。這很重要。」許江開口解釋道,「所謂定位,就是這個實驗室的目標是什麼,怎樣獲得經費,向什麼方向發展,以什麼為主等等此類的問題。」
君信打量了一下自我介紹的人,來人身上有一股濃郁的書卷氣,以及在實驗室中那種特有的特質。化工院的人都是動手操作的能手,這一點君信不懷疑,不過身上的那股書卷氣則代表著這個人也同時有著較為深厚的理論基礎。
「這……」張揚有點遲疑。不是他辦不到,一個新興學科的興起,只要搶到時間,就算是做應用的研究也有可能出成績,但問題是以君信的分配方法,應用型研究所佔據的資源相對不足,短時間裏面如果要發一篇4分的文章,也許幾十年後做起來很輕鬆,但是80年代的中國嘛,確實有點強人所難了。
「嗯,這個要說沒有的話你們也不相信。」君信苦笑了一聲說道,「不過校長倒是非常開明,他並沒有對我的實驗室提出硬性的要求,不過雖然學校https://www•hetubook•com•com剛沒有,但我們實驗室自己有。」
「您坐吧,正好您和許教授都在,我們三個人今天一起把實驗室的一些東西給它定下來。您和許教授對實驗室有什麼想法的話,可以現在告訴我。」
「准晶體因為其特殊性,人們了解的並不多,所以前期的研究將會以理論的研究為主,應用方面可以跟進腳步,後期則以應用研究為主,但理論方面的研究也不能少。」
「前期的實驗室經費這一塊將會佔據一部分,理論研究將會加上數學系批給我的一部分經費,兩者加起來將會超過總經費的百分之七十五,第一年我們在應用上的研究將會佔據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不過這個比例將會逐漸擴大,預計到1990年左右,應用研究將會與理論研究的經費相持平。」
「定位?」君信略顯疑惑。
「好的,我就失禮一次了。」張教授笑著應了下來,看來並不是一位死板的人。
「張教授不必如和_圖_書此,在我這邊很輕鬆,只要能又好又快的完成我們的任務,一切都好說話。」君信點了點頭開口道,「我比您要小,所以也不必叫我主任,直接叫我的名字就好了。」
「那我還有一個問題,學校對我們的實驗室有沒有什麼硬性的要求,比如說發文章什麼的?」許教授扶了扶眼鏡問道。
「綜合以上,我的想法是,我們實驗室的定位將會是一個基礎研究實驗室,但與那些純基礎研究有所不同,我們會逐步加大對應用的研究。」
「這個實驗室自成立開始的目標就是成為國際准晶體研究的中心。目前為止,其實我們相對於國外實力雄厚的實驗室差距較大,這個目標實現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不過希望大家可以克服,畢竟我們還佔據著時間上的優勢。」
「投到哪裡?」
對於張揚教授的問題,君信自然了解,應用的研究從來都是那種耗時耗力,見效慢的研究。以准晶體的研究為例,謝赫特曼當年發現鋁錳合金的時候是1982hetubook•com•com年,發表文章的時候是1984年。然而法國和日本的科學家分別在實驗室中製造出新的准晶體的時候,已經是五年後的1989年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准晶體的研究的困難。
「自然不是!」君信搖了搖頭,道,「我們實驗室要做大做強的話,一篇4分的文章又怎麼夠?不過今年你們不用擔心了,我在論文出來以前,已經借用了陳教授的實驗室做出了一些實驗驗證,根據實驗的研究以及一些實驗現象的推導,完成了兩篇論文,如果你們那邊沒有做出什麼成果的話,我的論文可以用來救急也不錯。」
「您都把人給帶來了,我還有什麼好說的?」君信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您好,教授,怎麼稱呼?」
「張教授的擔心我知道,不過今年你們的任務並不重,我對你們的要求也僅僅只是你們兩個團隊合作能夠在年底之前發表一篇SCI文章在4.0以上的就可以了,這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
「這點我沒有問題!」
「君信,梁教https://m•hetubook.com•com授推薦的人過來了,你要不要去聊一聊?」君信剛回到數學研究所,許江已經帶著一個人過來等在君信的辦公室裏面。
「一篇數學的,是關於准晶體的函數分佈,我打算找一個數學期刊發布,剩下的是一篇化學論文,就發表在《JAM》上吧!」
許江和張揚聽的很仔細,等到君信講完之後,張揚才開口問道:「前期你對應用方面的投入是多少比例?」
但准晶體的研究具有顛覆性,因而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發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給這位70歲的科學家時表示:「儘管如此,他的發現促使科學家重新思考對固體物質結構的認知。」
許江與張揚對視了一眼,許江開口說道:「我想知道你對實驗室的定位是什麼?」
「你好,君主任,我是化工院的張揚,梁教授已經和我說了實驗室組建的一些情況,我很高興能夠加入這個團隊,希望以後能多多關照。」
「說說看?」
君信沉默了一下,道:「這個問題我雖然沒仔細地想好,不過也可以https://www.hetubook.com.com有一個大概的答覆。」
不過對君信領導的團隊來說,這也許是一件好事。准晶體自發現以來就一直受到化學界的排斥。原本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團隊的謝赫特曼就是因為受到主流的排斥,被自己的研究團隊趕了出來。
「我們實驗室剛成立,佔用了學校的太多資源。雖然以一篇《Nature》文章來說,這些資源是完全足夠的。不過躺在功勞簿上從來不是我的性格,所以,一年之內,我們三個課題組必須要拿出足夠的成績,我的底線是SCI文章起碼不能低於四分。」
兩人同時心裏泛起了一絲的無語……
張教授和許教授兩人對視了一眼,這個條件對他們而言實在是太簡單了,許教授忍不住地問道:「每年一百多萬的經費,就為了一篇4分的文章?」
「實驗室其實是兼顧應用與理論研究,我其實是和許教授負責理論研究這一塊,只不過因為我的工作性質的影響,所以偏向于數學這一塊,而許教授也是純粹的化學研究。應用這一塊的研究,就交給張教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