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顧老,我會繼續努力!」
顧老笑了笑說道:「這番話除了最後一句,當年我也和總理交談的時候說過。你的說辭和總理還真的很像。難道你們淮安出來的人都這樣的謙虛么?」
對於這句話君信不好回答,良久之後才說道:「我是在孤兒院長大的,我的院長是一位跟隨過總理的抗戰老兵,後來為了不給國家添麻煩被總理安排在了他的家鄉成了一名孤兒院的院長。他在我們小時候經常給我們講起總理的事情,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不落下,可以說我們那群孩子從小就是在總理的故事裏面長大的,很多時候對自己的要求難免會嚴格了一些,也不全是謙虛,或者這對於我來說,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了!」
「來這裏呆幾天?」顧老又問道。
「呵呵,你不說我確實還不知道,想想看,江蘇這些年確實出了不少的人才哪!」顧老哈哈大笑起來。隨後顧老開始一一的點評了江蘇這麼多年來在科學界取得了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來,順帶著說了不少關於他們的一和_圖_書些習慣和愛好。
君信自然清楚這是顧老有意的在提攜他,所以聽的非常的仔細。科學家是人類歷史上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很多的科學家眼裡面都只有簡單的好與壞的判斷,剩下的就全都是對於科學項目和課題的研究了。很多的中國科學家都加入了美國的國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原來小君你也是江蘇人啊,呵呵,我們兩個人算是老鄉啊!」聽到君信說自己是江蘇淮安的,顧老十分的開心。顧老是江蘇無錫人,確實與君信算是同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管這麼說,美國都是在抗戰中幫了中國的忙,所以當時的一些科學家們只是簡單的認為了美國是好的,加上這裏可以提供優秀的先進的技術設備,是以很多人都在之前或者之後加入了美國國籍,君信雖然對此並不是很喜歡,但是相比之下也能理解,所以也不會用什麼有色眼鏡看他們,所以對顧老很明顯的提攜君信還是非常的重視,聽的自然很認真。
「那感情好,記得常來和_圖_書這裏看我。」顧老笑著點了點頭說道,「給我講講現在清華大學的情況吧,這一晃啊,快四十年沒有回去了,半輩子哪!」
君信頓時汗顏地說道:「前輩高人,以身作則,君信哪裡能不知天高地厚的與他們比肩?便是將來不愧家鄉之人的期望,君信便已經誠惶誠恐了,顧老您實在是太過譽了。」
「淮安是個好地方啊,人傑地靈的。大運河從中而過,七省通衢不是開玩笑的。清朝年間,海運未開之時,人文薈萃,才子何其之多?」顧老感嘆地說道,他對家鄉的各地情況都了如指掌,「論文,既有吳承恩、劉鶚的《西遊記》、《老殘遊記》這樣的世界文采華章。也有周總理這樣的世界偉人,千古一相。論武,古有淮陰韓信,近有關天培這樣的歷史名將英雄,也有一代巾幗英雄梁紅玉這樣的奇女子。」頓了頓,顧老忽然又開口說道,「或許未來,還要加上一個世界大科學家的你君信啊!」
君信答道:「我現在是普林斯頓籃球隊的hetubook•com.com助理教練,可能這幾天都要呆在賓大了。比賽還有兩天,比完賽后估計還要呆上一天才會回去。應該還有四五天的時間。」
現在的顧老,定居在美國,但是常年關注大陸的情況。更是對自己的母校更加的關注,否則也不會第一時間就知道了清華大學出了一位解開了莫德爾猜想的數學家。
其實顧老早在幾年前就去過大陸。1973年8月顧老夫婦與女兒返回中國大陸訪問,與周恩來長談,併為時在獄中的表兄王崑崙求情。所以對於大陸的情況並不是不了解,相反,由於機會難得的情況,他對大陸看得非常的仔細和認真。不過由於時移事易,八年多的時間,足以讓他原本模糊的映像更加的模糊了。
顧老沉默了一會兒,說道:「中國有了總理,國家真是太幸運了,八年前與他的一次交談,這是我永生難忘的一件事情啊!」
君信看得出來,顧老此時十分的開心。否則以顧老的為人,不會輕易的調侃這幾位馳譽世界的大科學家。所以君信聞言雖然https://m.hetubook.com.com覺得忍俊不禁,不過也只是笑笑了事。
「老師這個詞語,我曾經思考過他究竟有什麼樣的含義。在當過學生,做過老師,擔任過教授,主管過學校,出任過教育部次長,思考了那麼多年總算有了一個答案:老師就是希望能夠超越自己的老師,並且教授出能夠超越自己的弟子的人。」顧老神情鄭重的看向了君信說道,「坦白的來講,我還是很佩服羅庚的,他的成就完全超越了他的老師慶來兄,並且他也教導出了你這樣的一位未來的成就將會超越他的弟子,你可不要辜負了他對你的一番關懷和教導!」
君信點了點頭,開始說起了現在的大陸的情況。他自然知道顧老要知道的不僅僅是清華大學的情況,更是想要知道中國大陸的情況。
最後,顧老講完了之後,語重心長的對君信說道:「很久以前,那時的我還是清華學校中等科的學生的時候,我的老師曾經對我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他說:一樵(顧老的字)啊,你看這柴火,柴雖然燒完了,但是火種留下了。你在www•hetubook.com.com我教授的學生中很有天份,所以啊,我希望我這根快要燒完了的柴,能夠幫你點燃這把火。」
「不過江蘇在近代科學史上還真的出了不少的人才,除了華老和您以外,中國近現代歷史上許多的名人都是來自於江蘇,如用實驗驗證了李-楊兩人的宇稱不守恆定律的吳健雄女士也是江蘇人,還有我們清華大學的傑出校友王淦昌先生,一省之地才是真正的人文薈萃之所。」
君信說的很詳細,他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詳細的訴說了自己從進入到清華大學后的一系列的遇到的人和事,又從清華大學出發,詳細的描述了中國大陸上的發生的一些大事和一些人物風情,聽的顧老唏噓不已。
1979年,因其五弟顧毓瑞將赴大陸講學,便託人主動向中華民國國民大會辭去代表職務,但因種種誤解,最終被中華民國政府註銷國大代表資格及中央研究院院士,一度無法進入台灣。
「薪盡火傳,代代不息。如今我們這一代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國科學的未來,需要你們繼續努力下去,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