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沒有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同時,君信對自己的不自信雖然沒有具體表現出來,卻依舊是存在的,只是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種不自信的感覺實際上還是在他的內心深處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直到目前為止,他所做的所有研究中,沒有任何一樣東西算得上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研究。潛意識裡面,君信並不認為自己能夠有其他可以走通的方向,而不自覺的按照了歷史原來的方向發展下去。
君信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專門的生物學家,不用或者一輩子都難以理解時空間這樣的東西的。自己畢竟是一個物理學家,哪怕現在學的是數學,但這並不能改變自己是一個物理學家的事實。而時空間是物理學家必須需要去了解的東西,而偏偏遇到了已經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的東西,君信下意識的就躲避了開來,當初上大學的時候沒有報名物理系就是明證。
縱觀君信一生,包括了前世今生,對於時空間的解釋,無外乎就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綜合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超弦理和*圖*書論。其他的統一場論或者相對論時空觀點的延伸理論,君信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不過相對於主流的觀點而言,無外乎超弦理論的可信度更高一點罷了,這才是他不遺餘力的推動超弦理論的研究的真正原因。
離開了費弗曼教授的辦公室,君信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匆匆忙忙的不是去實驗室,就是到圖書館裏面,而是非常難得的一個人慢悠悠的來到了圖書館附近的那條河流的河邊,尋了一塊石頭,隨意地拂去了表面上的灰塵,然後靜靜地坐了下來,難得的發起了呆來。
而造成這一切的東西,便是直到如今,自己仍然無法解釋的穿越。
費弗曼教授是什麼樣的人,作為普林斯頓大學出來的學生的君信,自然是非常的清楚的。費弗曼教授可以稱得上是一代數學大師,尤其是在代數學上面的造詣,確實已經達到了世界的最高峰。他是直到2014年為止的數學界獲得菲爾茲獎的年齡最小的數學家,年僅二十六歲。
被人期待固然是一種令人和-圖-書欣喜的事情,但是期待的人如果高出了太多的話,除了欣喜之外,更大的則是無窮無盡的壓力了。
科學家對於自己不能解釋的問題一向是抱著極為謹慎的態度的,但是對於有些較真的科學家來說,超過了自然科學能夠解釋的現象發生后,往往會對自身所學的東西產生不自信。
這足以看出君信在對待大事上的謹慎態度,不願意太過空虛的活著,有的沒的去想著未發生的事情,大概是每個務實的科學家的特點了。就好像愛因斯坦在研究相對論的時候,從來就不會去想未來的自己會不會成為理論物理學界的掌門人一般,他們更多的想法都只是停留在自己的研究上,至於未來的事情,他們是沒有心思關注的。
所以一直以來,儘管君信在各個學科上都取得了極為不錯的成績,雖然這些成績很多時候都不是自己的東西,但是這也給自己帶來一些的安慰感,讓自己的心裏感到一絲的安慰,以緩解自己對自身所學的知識的不自信。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https://www.hetubook.com•com人比自己的高度更高,就像現在的一個隨意的物理學家都要強過當年的牛頓一樣,時代不同,掌握的東西不同而已。若說自己以前更多的是將自己知道的東西拋出來,讓大家一起研究,最後懷著萬一地期許讓人們出現新的理論解釋自己的心中的疑惑。那麼現在在費弗曼教授的無意識的提醒下,君信更多的則是以一種參与者和要留著的身份進入研究,產生的觀念則是自己研究出時空間的真正秘密。
或許如果不是費弗曼教授對自己的期許,君信就會這樣的不期然的陷入到這樣的自滿境地裏面。在這樣的心境下,君信就算是能夠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建立一個不輸于哥廷根學派,哥本哈根學派的清華學派來,也只是一個鏡花水月一樣的東西,潛意識裡面的東西依舊不能消除,人生就會一直被這種不自信的惶恐折磨,直到最後失去原來的自己。
不過現在君信面對的事情,有點兒出人意料罷了。雖然費弗曼教授沒有明說什麼,不過從他最後的對談https://m.hetubook.com.com
中可以看出,他對君信的期望非常高,高到了君信自己都有點不敢置信的地步。
「每個人的成功的背後,永遠離不開一個對你滿懷期許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總會讓你在閑下來的時候回想起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是你絕對不能辜負的人。」——摘自《君信全傳》第七卷,普林斯頓。
君信並不在乎壓力有多大,事實上他從來就懶得管外界強加在自己身上的壓力,自己本來最初的願望就是安安靜靜的做著自己的研究,然後向高斯、玻爾一樣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學派一樣。不過說到底,這隻是自己心裏面的想法,從來沒有對人提起過的想法。
在費弗曼的教授心目中,費馬大定理應當是他們這樣的人一輩子追求的一個數學巔峰,但是這樣的數學巔峰卻不是君信的巔峰,充其量不過是君信在數學研究的道路上的一個暫時的高度而已。君信應當還有更高的高度。
想到這裏,君信的眼中散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光芒來,與以往與眾不同的那種自信的光芒。
費弗曼教授並不知道m.hetubook.com•com君信的穿越者事實,他只是以一個教授的身份察覺到了一個年僅十幾歲的少年科學家有可能成長為一個數學界的巨頭,所以給出了自己的欣賞和期許而已。而這種期許和欣賞讓君信將長久以來潛藏的意思暴露出來了,讓他產生了更多的領悟。
與其他的小說的主人公不同,將穿越的現象的解釋交給了所謂的神,君信更多的還是從自身所學的知識裏面尋找著自身穿越的問題。這也是他為什麼會這樣的對超弦理論著迷的原因。
對於很多人而言,或者說很多數學家而言,菲爾茲獎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榮譽,但是被費弗曼教授在二十六歲的時候就領走,足以見到他的能力。然而現在這忙的一個數學界真正的大拿告訴他,他的未來不該僅僅停留在他追逐了一輩子的問題上,而是應該放在更高的基礎上。這樣的信息量就算是君信也一時的有點兒發矇,儘管在費弗曼教授的辦公室裏面,君信表現得很正常,但是出來之後,大腦就一直處在發矇的狀態中,否則他也不會這個時候難得的陷入到發獃的狀態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