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考試周(2)

總的來說,考試周對君信雖然有影響,不過並不大,除了自己的女朋友需要全力以赴的準備迎接在國外的第一次最正式的考試而專心致志的複習,從而這段時間除了一起去圖書館學習以外,幾乎看不到她的人影。就是君信因為選修課論文已經提交上來了,他不得不根據選修課的論文進行給分。甚至部分學生還得找他們交流,準備一場小型的現場論文答辯。
而按照普林斯頓大學論文答辯的時間點來說,最後的論文答辯時間也是在考試周結束后的半個月的時間,所以留給君信的時間並沒有多長,如果是對一般人來說的話,想要在這麼短的時間裏面發起對郎蘭茲綱領問題的攻克證明,這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且不提君信開始整理自己大腦裏面有關於郎蘭茲綱領的相關問題和研究方法,此時的普林斯頓大學也到了學期結束時候的考試周時間了。
君信聳了聳肩道:「沒有那麼誇張吧?只是一次簡單的論文答辯而已。」
考試周這種說法並非僅僅只是中國獨有,其他的國家其和圖書實也是存在考試周這樣類似的說法的。就比如美國。
從1979年到2009年間,三位菲爾茲獎得主,加上數以千計的數學家的研究,這些成果綜合起來才是完整的郎蘭茲綱領的基本引理而已,而真正的郎蘭茲綱領還沒有完全的解決。想要徹底的解決郎蘭茲綱領,也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時間了。
事情還要從君信額外獲得學位論文答辯的資格說起。說來沒有任何人對君信能夠有資格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博士學位有所異議。就算君信不參加任何的論文答辯,他們也認為普林斯頓大學額外授予他一個數學系博士學位也是應當。只是在例行詢問需要他寫一篇論文的時候,君信是鄭重其事的答應下來,讓一干教授有點兒吃不準君信的想法,是覺得他真的會搞出一個大新聞來,還是真的就隨便來寫一篇論文完事了。
而作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的數學學院院長的米爾諾教授在數學學院裏面一傳播,原本只是在普林斯頓大學裏面的消息,頓時傳到了全美國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大學。
然而作為發起的普林斯頓大學,這時候難免有點心虛,因為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君信的論文究竟是隨便寫寫,還是真的做了大量的研究認真地寫了一篇世界級的論文。
美國的考試周和中國的考試周一樣,都是在某一周的或長或短的時間裏面進行考試,合格的授予學分,通過這門學科,不合格的則需要補考或者重修,直到通過為止。
得知君信獲得了畢業答辯資格的消息后,作為美國應用數學會會長的陳省身教授,哈佛大學的邱成桐教授等也都來了興趣,本著幫自己小老鄉加上小同行壯一下腰的想法,也通過高等研究所提出了參加答辯會的要求。
當然,考試周不是對君信一點影響都沒有,起碼他也教了一門選修課,而且也布置了相關的考核內容,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其實他還是要抽出一段時間來專門處理關於選修學生們的論文的事情,對於自己第一次真正開設了一門課程的君信來說,這件事馬虎不得,所以也還是和圖書牽扯了他的大量精力。
「君,你的論文是關於哪一個方面的?」考試周來臨的前一天,君信剛剛從生物學實驗室安排好工作后出來,就被費弗曼教授找到了辦公室裏面,而同時,米爾諾教授也正在費弗曼教授的辦公室裏面。
當初君信剛剛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的時候,雖然對普大的這一風格有所耳聞,但是畢竟沒有見過,所以為了見識一番,君信當初可是特地的參加了一門需要考試的公開課,跑過去體驗了一番普大的考試的制度的。
這也是這群教授本來只是挂名作為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成員,現在一個個的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名副其實了。
……
米爾諾教授笑著說道:「其實很早以前,就是法爾廷斯教授邀請你來普林斯頓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把你當成了同等級的學者,所以普林斯頓上下應該沒有人會選擇當你的導師,他們覺得這是對你的一種不尊重。」
不用參加考試,對君信而言,是一種解脫。這意味著他不需要拿出許多的精力來放在考試的事情上,從而多了許多的時間來解決關於解和圖書決郎蘭茲綱領中的一系列的問題。
不過君信不在乎的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他的所有專業課的老師都已經在下面對他說過,他們的課程已經給了君信滿分,而其他的非專業課的老師也私底下告訴他,他們的課程也已經給了君信一個相當的分數,所以,他的學分在不參加考試的基礎下,就已經修滿了。
考試周對其他的學生來說,是一場沉重的大山,不過對君信而言,卻也算不得什麼。要論壓力,哪個地方也比不過中國的高考。參加過中國高考的人,幾乎再也不會害怕其他的地方因為考試而帶來的壓力了。更何況,君信還是參加過被稱為全國第一難度的省份,號稱地獄級別難度的江蘇高考。
「關於群論和數論方面的部分內容,怎麼,找到我的指導老師了?」和這些教授相處的很熟了之後,君信在他們面前有時候也會表現出一個少年人的跳脫個性來。
君信雖然不用參加普林斯頓的考試,不過他對普林斯頓大學的考試還是抱有十分大的期待的。普林斯頓大學對於考試,確實與世界上絕大多數www.hetubook.com.com的學校的考試不同,因為普林斯頓大學的考試沒有監考老師。
考試周的出現,也同樣意味著君信即將結束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習生活,即將回到國內開始新的生涯。
前一件事讓君信體驗了之前谷夢雪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候,自己在全力以赴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她所處的境地。后一件事情直接就讓君信原本就緊張到不行的時間變得更加的不夠用了。
不過他們看到這段時間君信大量的查閱資料和文獻,也就知道了君信的想法,他是準備大幹一場了。這讓普林斯頓的教授們非常的興奮了。一個個的開始申請加入君信的論文答辯會。他們很期待這個不到二十歲,卻已經在數學界擁有了頂尖成就的少年的論文。
「如果你知道這一次提出申請參加你的答辯的學者的名單,你就不會這麼說了!」米爾諾教授失笑道。
然後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的就這樣傳開了,陸陸續續的有各個大學及研究所的學者們提出了參加他論文答辯會的要求。這一下子,全美國近一半的頂尖數學家,又因為君信而又一次的聚在了一起。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