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搞得越大,就越容易被人盯上,風險也就越大。
而這選魚塘,踩場地,是一個局之中,最重要的一步。
「這是美國花旗銀行的存摺。」
後來,1979年9月9日的時候,我國政府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命令》,授權中國銀行對外辦理收回或提取手續。俗稱「九九通令」。
成千上萬的人民,被騙取錢財,血本無歸。
官方的一系列文件和公告,已經明確規定了債權清償實行統一登記、統一審核並且由中國銀行傷害分行負責具體操作的事宜,同時明確指出,僑資、外資的登記清償期自1984年9月1日至1985年8月31日為止,也逾期不再辦理。
張躍纔則得意洋洋,說:「現在你們三條啰柚相信我的話了吧,我都說了,我這位兄弟,做局的技術,絕對一流!」
更多是結合傳銷,以返利作為誘騙,並且加上一些保密性的條約,讓心存貪婪之人,將錢砸進去,還為其服務,卻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經上當受騙。
「咱們現在就差一條大魚。」
此時是1984年,趙芒對三叔所說的民族資產解凍,還處於萌芽發展的狀態,甚至都還不是很流行,沒多少人知道,更沒有發展到如今這樣五花八門。
「後來經歷大飢荒,文化運動,家道由興轉衰,如今家徒四壁,窮得沒幾個錢,前不久又因為親人得了重病,需要救治,無可奈何之際,聽說民族資產已經解凍,國家頒發了『九九通令』,可以去將這一百萬美元取出來,只是和*圖*書取的時候,需要比較高昂的手續費,自己沒錢,所以這才厚著臉皮來湊錢。」
趙芒所說的國民資產解凍,其實就是一直到現在,2019年,都還很流行的一種騙局,也叫民族資產解凍。
可要是你什麼都不知道,不清楚,別人拿了個「九九通令」給你看,卻沒給你看82年的《關於責成中國銀行清償收回美國解凍的美元資產》,以及84年的《關於僑資銀行、外資銀行清償在華未了負債的公告》,然後再對你說,他祖上在海外有一千萬美元的資產被凍結了,現在可以去解凍,不過解凍需要手續費,他現在很窮,沒那個手續費,想要來向你借錢,要是你肯借給他,到時候等他拿回了那一千萬美元之後,分你十萬,或者一百萬,而這個手續費也不是很高,也就幾百塊,或者幾千塊。(其實84年幾百幾千也不少了)而且還會寫借條給你。
這個騙局雖然很簡單,但是卻依靠權威發布,能夠輕易取得被騙者的信任!
「我去,這局設計得,簡直滴水不漏啊!」
眾人聽了三叔這個局,都立即驚愕無比。
「這幾個是權威公章。」
然後再給你看各種公章,以及各種儲蓄證件。
受騙的,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
隨即又問:「你們打算以什麼身份出現在大魚面前?」
「至於具體的身份,就說,我是廣州本地人,父親去世時留下了一本花旗銀行的存摺,存摺裏面有一百萬美金,是父親以前下南洋的時候賺到的錢和_圖_書,可是後來新中國成立,中國人在國外的資產,都被凍結,這一百萬美元,也就一直都拿不出來了。」
黃歡卻說:「冒充老蔣的私生子,和冒充台灣商人,其實沒太大的區別。你不知道現在兩邊局勢很緊張?福建那邊,每天都在軍事演習。」
「這些是國家刊登在報紙上的權威公告。」
張躍才說道:「要不就冒充一個台灣商人好了。」
這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83年12月31號之前沒辦理手續將錢拿回來的,那以後就不能辦理了,之前被國外凍結的資產,無論是個人的,還是公司的,都會充公。
其實,早在1982年12月24日,國務院就下發了《關於責成中國銀行清償收回美國解凍的美元資產》的文件。這文件共十六條。其中第十四條明確提出「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至1983年12月31日止,逾期沒有提出申請的,統一由中國銀行就地上交中央金庫」。
「要不就說是蔣介石的私生子?」
1979年5月11日,中美兩國政府在北京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解決資產要求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中國內地居民和公有單位被美國政府凍結的資產,將由美國政府於1979年10月1號宣布全部解凍。
到如今,這個騙局依舊流行猖獗。
趙芒、孫國慶、黃歡這三人,見三叔如此謙虛,便都對三叔好感大增,覺得這人不裝逼,好相處,而且還能布得一手好局,是值得結交的人。和圖書
你要是對民族資產解凍事件不了解,可能還就真的會踩進這個坑裡面。
「我這局其實也還有很多紕漏,需要大家一起商量具體細節,才能做到滴水不漏。」
這是民族資產解凍,最初、最原始的騙局。
「蔣介石飛去台灣,沒把我帶上,只留了一本一千萬美元的存摺給我,要我在這邊蟄伏,發展下線,可是後來新中國成立后,國內在花旗銀行的資產都被美國佬凍結,如今有機會解凍,但是我已經身無分文,只要你們借給我幾千塊錢的解凍手續費,等我將錢拿出來,十倍奉還給你們!」
「既利用了『魚』的貪婪之心,又利用了『魚』的同情憐憫之心,絕對會一釣就上鉤!」
三叔看了,目瞪口呆,說道:「你們已經準備了這麼多道具了啊?」
後來這個騙局發展到如今,早就變得五花八門了。
隨即,大家便又一起商量了這個布局的大體走向。
他們這個騙局,不涉及傳銷,只涉及返利,讓受騙者以為只要投入很少一部分的錢,就能得到很大的利益。然後讓他們上當受騙。
趙芒彌勒佛一般地笑眯眯,說道:「這個我們也還沒商量好。」
趙芒和黃歡,也都點點頭,覺得三叔布置的這個局很好很妙。
不過當時,三叔對這個騙局卻還一無所知,因為他平時並不怎麼關心國家大事,甚至都沒想到,有些騙子竟然會去關心國家大事,然後再利用國家所發布的權威公告來進行詐騙。
「這個身份妙啊,恐怕很多人都會相信!」
但是,騙術之和*圖*書
所以能夠成功,那是因為打了個信息差,欺負你什麼都不知道。
這些公告都是國家最高機構頒發下來的,對全國人民公示,具有極高的權威。
發展到21世紀,這種騙局在網路的助力下,變得更加猖獗肆掠,形成了集詐騙、傳銷、返利為一體的超級利益鏈騙局。公安機關搗毀的民族資產騙局窩點,其資金都是數以百萬計算,有的窩點,甚至非法集資好幾千萬,甚至上億元。
吃完午飯,然後便準備去踩場地。
「然後給一些證件,公告,公章,以及存摺什麼的,給那條魚看看,要是他不相信,就做個局,讓他親眼看一看自己家裡那位『重病』的親人,如此一來,那條大魚,又豈會不相信?」
黃歡抽著煙,說:「自然,這些道具都是民族資產解凍這個局最基礎的東西。」
三叔被奉承得心中很是得意,不過表面上卻謙虛道:
三叔聽了這話,點點頭,也覺得有道理。
孫國慶甚至驚呼出來:
正是因為有這兩個真實事件,導致了後來衍生出一系列的騙局。這一系列騙局,都統稱為「民族資產解凍騙局」。
可當趙芒對他詳說了一遍這個民族資產解凍的騙局的大體框架之後,又將南方日報的具體文件公告拿給他看,三叔當即就感到大開眼界,覺得最初設計這個騙局的人,肯定是個天才!
這時,我三叔說:
這兩個文件,其實就已經變向對外宣布,什麼民族資產解凍,其實都是騙子。
而不需要做局,反覆放誘餌,反覆給甜頭,才能讓受騙者上當。
https://m.hetubook.com.com趙芒縮了縮脖子,也覺得三叔這個擔憂有道理。
這個騙局只要將權威的東西做得足夠逼真,然後在將權威的東西我往被騙者眼前一放,肯定就能取得信任!
「至於具體布局,我們也還沒商量好,這得因人而異,我們就想著,等找到了大魚,再具體布置。」
孫國慶一聽這話,立即說:「好!」
「這是國家民族資產解凍發布會上的錄像帶。」
最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這要得從1979年說起。
「要不咱們就扮演廣州本地人吧。咱們本來就是廣東這邊的,都會說粵語,也算是本色出演,絕對能夠取得信任。」
他本以為,騙子行騙,都是像他們這樣的,只是用套路設局,然後去裝魚入籠,而不會牽扯到更高層次的東西。
一直到中午十二點,大家這才一起下去吃午飯。
歷史背景是這樣的。
1984年8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銀行又聯合發布了《關於僑資銀行、外資銀行清償在華未了負債的公告》。
三叔卻笑笑,「你們就不怕被當做特務,然後被國家反特務部隊抓起來?要真那樣,可會死得很慘的。」
這個騙局具體怎樣產生的呢?
隨即,孫國慶又拿出了一籮筐東西,對三叔說:
釣大魚,就得選好魚塘。
什麼「全國民族資產解凍委員會」、「中華民族扶貧基金會」、「中華民族基金會」、「梅花協會」、「中華民族愛心基金會」、「精準扶貧項目」等等,目前國內至少有上百個這樣的野雞機構,其實都是民族資產解凍衍生出來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