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顧不得在場那麼多賓客,迫不及待和林為民討論起《套馬人》的具體改編細節。
切斷別人風箏線的人被稱為風箏鬥士,而那個被切斷線的風箏會被歸為追到他的人所有。風聲鬥士和追風箏的人分別對應巴音和巴特爾。」
《追兇》的話題聊完,阿瑟·米勒家的這場聚會也接近尾聲。
他端詳了好一會兒,用調侃的語氣說道:「阿瑟,我們兩個跟林出現在一個畫面里也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林,有沒有想過把《追兇》拍成電影?」
「如果照著這樣的思路改,真是完全符合美國觀眾的口味啊!」伍迪·艾倫聽完兩人的討論感慨道。
「內參片」的事當然是林為民在胡扯,但他看盜版是真的。
「真的是太棒了!」阿瑟·米勒站在那裡來回走了兩圈,說道:「我還在擔心這次的改編,沒想到你心裏已經有了這麼成熟的思路。林,你真是太讓我驚喜了!」
直到吃完了飯,阿瑟·米勒和林為民討論仍在繼續當中,伍迪·艾倫和肖恩·亞當偶爾插兩句嘴,其他諸多賓客就這樣靜靜的聆聽著。
林為民露出幾分歉意的笑容,「雖然看盜版不太好,但我不得不承認,我確實看過你的電影。外國電影在我們那裡叫做『內參片』,只有少數人才能看到。」
阿瑟·米勒蹙眉道:「這部作品雖然是二戰背景,但遠東地區的戰爭,我們美國人很陌生,恐怕很難引起大多數人的興趣。」
林為民的情況實在太特殊了。
讓房間里的其他老美不禁莞爾,對於從來不知道謙虛為何物的老美來說,他的輕鬆洒脫、舉重若輕才對胃口。https://m.hetubook.com.com
在阿富汗有一種風箏遊戲,每一個放風箏的人都可以向周圍的人發起戰鬥,用自己的風箏切斷別人的風箏的線。
兩人循聲望去,林為民的表情詫異。
林老師,贏麻了!
「不過你這次的改編的尺度實在是太大,尤其是對比你的小說原著來說,話劇的名字就不能再叫《套馬人》了吧?」
伍迪·艾倫並不在意盜不盜版,他只對所謂的「內參片」感到新奇,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電影竟然會以這樣的方式,在大洋的另一端被人觀賞。
「電影?」林為民有些意外。
剛才聚會時他聽伍迪·艾倫講述了《霸王別姬》的故事情節,對於這部小說很感興趣,想要約林為民聊聊《霸王別姬》這部小說,看看有沒有改編的可能。
林為民頷首,「那是自然!」
把《套馬人》的背景改為蘇聯入侵阿富汗,阿瑟·米勒光是想想就知道有多對美國觀眾的胃口。
米蘇冷戰持續了三十多年,正在白熱化階段,老毛子如今頹勢盡顯,美國人員在意識形態的宣傳下早已對蘇聯恨之入骨。
「《追風箏的人》,這個名字怎麼樣?」
伍迪·艾倫聽到林為民的話,認真思考片刻,頹然道:「你說的有道理!確實是這樣。」
阿瑟·米勒聽到林為民這個點子,不禁拍案叫絕,「太棒了!林,你這個想法簡直絕妙。艾維說的對,你他娘的真是個天才!」
等到相紙上的畫面徹底定型,英格·莫拉斯停了下來。
「沒錯。我覺得你這部小說非常適合改編成電影,不斷的建構、打破、再建構、再打
www.hetubook.com.com破……多麼迷人的故事啊!如果拍成電影的話,一定很有意思!」伍迪·艾倫興奮道。
眾人聞言頓時哈哈大笑!
整個畫面看上去張力十足,充滿了故事性。
英格·莫拉斯甩動著相紙,剛出來的照片需要晃一晃促進藥水在空氣中的揮發。
上車前,勞倫蒂斯叫住林為民,他是電影製片人,最近正在籌拍一部帶有東方元素的電影。
這叫什麼?
「所以,林,你考慮好了沒有?到底要把哪部作品帶到百老匯的舞台上?」
「可惜,只是拍立得拍的照片!」
伍迪·艾倫的電影一向以浪漫和幽默著稱,感情大於技巧,而《追兇》這樣的故事卻恰恰相反,完全是以技巧在鋪墊感情,一步一步層層遞進,最後在結尾的高潮爆炸。
一頓歡迎晚宴,似乎正在有向戲劇沙龍轉化的意思。
兩種風格不存在優劣,但不同的風格對於導演來說並不是那麼好掌控的事。
「基尼瑟斯!」伍迪·艾倫驚訝的差點爆粗口,驚嘆道:「天才!我說的沒錯,你果然是個天才!」
英格·莫拉斯有些遺憾的說道。
伍迪·艾倫嘟囔道:「難怪我看著畫面感覺格格不入,原來是多了你這個老頭子!」
離開阿瑟·米勒家,眾人來到地下車庫,各自取車。
眼前的這個男人,簡直就是為戲劇而生的!
所以拿老毛子當反派,毫無愧疚,相反還有點小開心。
林為民想了想,說道:「這部小說如果要改編成電影,恐怕不太符合你的風格。」
阿瑟·米勒道:「我七十多歲了,不是很在意這個。」
林為民也很激動。和-圖-書
兩人談完了《追風箏的人》,周圍眾人尚有些意猶未盡之感。
伍迪·艾倫的電影國內引進的很少,他的觀影經驗基本依賴於盜版資源。
「我的風格?你看過我的電影?」
「這部《追兇》如果要拍成電影,大概會是一部全是技巧的電影。」林為民道。
「阿瑟!」
空曠的地下車庫裡突然傳來了一個女人的聲音。
「勞倫蒂斯先生!」
林為民口中的阿富汗戰爭並不是老美在2001年的那次,而是1979年老毛子入侵阿富汗的那次。
阿瑟·米勒越說越激動,最後拍著手大叫,「就叫《追風箏的人》!」
伍迪·艾倫聽著林為民如同打字機一般毫無遲滯的訴說著自己的想法,心中有一種驚為天人的感覺。
「《套馬人》吧,你覺得怎麼樣?」
這不叫夢幻,這叫魔幻!
「林,你那部《霸王別姬》……」勞倫蒂斯剛開口說話。
晚上十點,眾人起身告辭。
伍迪·艾倫和勞倫蒂斯是一起來的,兩人同坐一輛車。
「跟《觸不可及》一樣,做本土化處理,把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背景改為阿富汗戰爭。
其他人也贊同的點了點頭。
林為民和勞倫蒂斯都被這個聲音嚇了一跳,深更半夜的,在地下車庫突然冒出這麼個聲音,擱誰誰都得嚇一跳。
一張寬大的沙發,年輕的林為民翹著二郎腿坐在那裡神色從容。伍迪·艾倫側著身子做傾聽狀,眼神專註。阿瑟·米勒則站在沙發后,一手拍著沙發靠背,身子向前探出,臉上的表情激動而欣喜。
伍迪·艾倫接過照片,笑著說道:「用什麼相機照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的內容,
hetubook•com•com不是嗎?」
兩人一問一答,其他人絲毫沒有被冷落的感覺,反而聽的津津有味。
阿瑟·米勒說道:「不僅如此。艾維,你不覺得林這一版的改編更加有力量了嗎?重新改編后《套馬人》完全體現了阿富汗人民飽受戰爭苦難的悲憫描繪,對比原版《套馬人》國讎家恨的情懷,更多的是人道主義情懷。」
阿瑟·米勒期待的看著他。
想當年,阿瑟·米勒用六個星期的時間創作出他美國話劇史上最經典的話劇之一《推銷員之死》就曾讓無數美國的話劇愛好者津津樂道。
林為民沉吟著,大家也都停下了討論望向他。
林為民聳了聳肩,表情輕描淡寫。
照片的插曲結束,伍迪·艾倫拉著林為民一個勁的聊著他的那部《追兇》。
林老師這都是為了賺錢,不丟人!
剛才她看著林為民三人在一起的畫面,出於攝影師的本能,她捕捉到了畫面的故事感,可周圍沒有專業的相機,她只好拿到了最近的拍立得,捕捉到了畫面。
「追風箏的人?」阿瑟·米勒念叨著這個名字,「哈桑就是『追風箏的人』,這部話劇雖然完全是以阿米爾的視角在演繹,但哈桑才是真正的靈魂。沒錯,就是這個名字,就叫《追風箏的人》!」
林為民是東北人,對老子沒有任何好感,別問為什麼。
在大家的強烈追問下,林為民便把自己的經歷講述了一遍。
只經過短時間的文學創作培訓,創作靈感便一發不可收拾,作品連連出版,甚至從古老東方出版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而且改編眾多。
今天晚上,大家聆聽著阿瑟·米勒這位美國現在戲劇金字塔尖上的人物https://m.hetubook.com.com和來自遙遠東方的天才作家的靈感碰撞,見證了一部傑出話劇的誕生,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了傳奇色彩。
當林為民講述自己現在同時還是《當代》的主編時,阿瑟·米勒適時的補充道:「《當代》是中國最知名的主流文學刊物,每期的銷量都在一百萬冊以上。」
畫面中心的三個男人,神色各異。在畫面邊緣,還有布盧姆加登、肖恩·亞當、勞倫蒂斯等人。
《套馬人》原本就是他魔改《追風箏的人》誕生的,如今輸送到美國市場上,改動起來簡直不要太簡單!
這叫出口轉內銷再轉出口啊!
又在二十多歲的年紀,便當上了大型出版物的主編。
就在阿瑟·米勒沉浸在創作餘韻的激動當中時,妻子英格·莫拉斯不知什麼時候舉起了相機,對著阿瑟·米勒和林為民的方向按下了快門。
林為民在改編的思路當中加重了阿米爾這個移民對失去祖國的哀悼、努力融入美國生活的艱辛、取得成功后的喜悅,以及他對哈桑父子贖罪后的心靈煎熬,讓改編后的《套馬人》完全符合米式價值觀和意識形態。
這樣的經歷,哪怕是放到以「美國夢」著稱的美國來,也是大家不敢想的。
「咔嚓」一聲,畫面定格。
八十年代,伍迪·艾倫可從未在中國上映過,所以聽到林為民這麼說,伍迪·艾倫自然無比驚訝。
「我很難想象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在美國,哪怕林是個天才!」肖恩·亞當說道。
眾人的表情同樣嘆為觀止。
小國寡民面對蘇聯這樣的龐然大物,談國讎家恨違和感太強了。
阿瑟·米勒吹捧夠了林為民,在大家忙著追問林為民的種種傳奇經歷時,終於想起了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