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在《當代》的日子
第734章 第一部院線電影

被徐經理懟了一句,于東絲毫不見惱怒,反而眉開眼笑,「謝謝老哥了,過兩天請你吃飯!」
《甲方乙方》是于東第一次獨挑大樑,為了這次的宣傳和發行,不知道喝了多少酒,熬了多少夜,如果票房成績不理想的話,對他來說絕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就衝著你這份酒量,領導也沒看錯人。」
于東又跟他聊了幾句,掛斷電話之後,于東忍不住傻樂了兩聲。
自從於東到了文華影視之後,公司人員迅速膨脹到了12個人,多出來的這些人,全部都是負責宣傳和發行的員工。
張貴友之前在西影廠工作,之所以願意跳槽到文華影視來,一方面是因為現在各地製片廠江河日下,有的製片廠還響應國家政策搞下崗,一方面也是因為于東承諾的薪資待遇。
于東想打聽電影票房,只能打聽到北京當地的票房成績。
他給於東拍了拍背,等他吐得差不多了,才扶他起來。
張貴友是西安人,今年三十齣頭,原來是西影廠的發行員于東跟他是出差認識的,半個多月之前,于東憑藉著「林為民」、「張藝謀」的名頭成功將他忽悠到了文華影視來,一來就全國各地的跑。
後世中國的電影觀眾,提到賀歲片,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馮曉剛的電影。其實這麼說並不准確,應該說是「馮曉剛+王朔」的電影,與其說馮曉剛的電影是「京味兒」,不如說是「王朔味兒」。
總的算下來,張貴友從西影廠跳槽到文華影視來,雖然放棄了國企的鐵飯碗,但綜合收入實現了翻倍。而且他是自己主動辭職的,比那些被動下崗的同事們體面多了。
于東再回到北京的時候,距離《甲方乙方》上映已經過去了三天時間。
https://www•hetubook•com•com但這部電影有個最大的好處,是能讓觀眾在電影院里肆無忌憚的笑出來。
「我們的電影水平不錯,別那麼沒信心。」
他回到北京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直接來到辦公室,連家都沒回,打出去了幾個電話之後,就一直坐在辦公室里等待著迴音。
他們急迫地尋求改善自己的處境,但卻由於沒有受過充分的教育,由於眼界的狹隘以及種種生存和發展的困難,由於世俗社會的裹挾,只能變成一個個閉目塞聽玩世不恭的逍遙派,美其名曰「頑主」、「老炮兒」。
一個多月時間,他帶著幾個員工跑遍了國內20座大中城市,胃差點喝出血,與20個省、市多家院線簽下了合同,給《甲方乙方》的放映提供了一個寬廣的舞台。
送走了何總,于東和張貴友站在路邊打了一輛計程車,剛上車開了沒多遠,車子停下,于東踉蹌的從車上下來,蹲到路邊吐起來沒完。
張貴友來文華還是搞發行,但工資比在西影廠的時候多了150塊錢,不僅如此,出差每天還補助20塊錢,一個月要是全在外面跑,那就是600塊錢,比工資還高。
張貴友明白于東的意思,別看他年紀輕輕就當上了總經理,但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如何能夠服眾?
「聽你的。」
在王朔的當中,有思想僵化的父母、虛偽的道德家和作家、擅長窺探和干涉別人隱私的鄰居、坑蒙拐騙的生意人、狂執愚昧的執迷者和庸俗自得的小市民,形形色|色的人物組成了北京這座城市最底層的生態。
過了一個多小時,辦公桌上的電話終於響起,他迫不及待的接起來。
《甲方乙方》首映的這天晚https://m•hetubook.com•com上,首都電影院的放映廳內兩分鐘之內必有一次鬨笑聲,觀眾的笑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為這部電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剛剛走上台的馮曉剛心潮澎湃,連連朝觀眾席鞠躬。
于東點了點頭,他能做的已經做了,想的再多也沒用。
從電影定檔到宣傳,再到上映,一個半月的時間里,于東帶著幾個發行人員跑遍了國內的各大城市。
《甲方乙方》是文華影視主控的第一部院線電影,也是于東當上總經理后的第一次重大考驗。
兩人走在長沙的馬路邊,于東身形晃蕩,張貴友扶著他。
計程車等的不耐煩,張貴友只能先付了錢讓計程車離開。
《甲方乙方》當然不是什麼影史佳作,在場很多人在看這部電影時,甚至會覺得這部電影壓根就不叫電影,而更應該叫小品集錦。
也就是在今年,《紅櫻桃》等國產影片也開始根據同樣比例,實施票房分賬。這次的分賬比例確定,對於具備發行能力的電影公司來說,並無太大的影響,但對一些單純從事製片的電影公司來說,卻有很大的影響。
1995年12月24日,《甲方乙方》正式登錄全國各大院線。
能碼人,也是一種能力。
于東笑了笑,「我們干發行,人家是大爺,不得伺候好嗎?」
「年輕人,沒耐心。」徐經理說了一句,停頓兩秒,然後說出了一個數字。
這年頭還沒有票房統計系統,票房統計全靠各地發行公司的信息匯總。
「沒……沒事。」
這當然是討巧的做法,從結果來看,也很符合現代商業運作的規律。
而王朔的做的最出彩的地方,是在於寫活了一幫北京城裡的邊緣人和落魄者,他們是這m.hetubook•com.com個社會上最為躁動不安的階層。
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這已經是巨大的成功。
自1993年電影改革以來,中國電影一直在經歷著陣痛,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各地電影發行公司各自為戰,全國院線一盤散沙,電影市場魚龍混雜。
張貴友絲毫沒有負擔的拍了個馬屁,于東笑了起來,「就不許領導有看錯的時候?」
林為民提出了「賀歲檔」和「賀歲片」這個宣傳概念,人家是領導,動動嘴就可以,但下面的人,不跑斷腿是不可能的。
但因為上映時間不長,各地發行公司的信息還沒反饋到文華這邊來。
「廢什麼話?逗你玩我有意思?」
當然了這個「全國」水分很大。
在王朔兒以前,中國文壇並不是沒有「京味兒」濃重的作家,比如老舍先生,作品中的京腔京韻比王朔要濃得多。
電話那頭的是北京電影發行公司的徐經理,「呵呵,你猜!」
于東搖了搖頭,「我擔心的不是這個。」
這個時候的他,還不是那個說出「我不拍電影,中國觀眾看什麼」的電影狂徒,電影首映能夠取得如此良好的「笑果」,著實令他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動。
「你就是太實在了。你看那個何總,一看就是老滑頭,跟你喝了一晚上,可能連一斤都沒喝到。」張貴友說道。
「我也是遇上了貴人。」
電影只有87分鐘,演職人員表播放的時候,放映廳內的燈光亮起,掌聲雷動。
文華影視雖然創建時間不長,但與燕影廠關係密切,製片、發行兩項產業環節,緊緊的攥在自己的手中,並不影響收益。
現在情況不同了,公司要的是票房分成,前兩年電影改革剛剛實施,政策利好,分賬比例基本由和_圖_書片方與院線自行商定,6:4開是常態,長期放映的電影後期分成比例可能會進行調整。
他怕自己醉的太厲害,在下屬面前出洋相,於是說道:「老張,我們倆走走吧。」
「你還沒成家,不理解我們這些中年人的辛酸。」張貴友嘆了口氣,又說道:「真羡慕你啊,年紀輕輕的就當上了總經理。」
《甲方乙方》首映的這天,于東人在湖南,他剛跟CS市電影發行公司的何總喝完一場大酒,身上酒氣熏天,身邊跟著的下屬張貴友也沒好到哪裡去。
他又問道:「怎麼樣?跟我跑了快半個月了還適應嗎?」
于東聽完之後表情和動作陷入了停滯,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你確定?」
張貴友從他的嘆息聲中感到了沉重的壓力,說道:「我們這次的發行任務已經完成的很漂亮了,上映規模至少比絕大多數電影都要大。」
一部成功的電影,製作、宣傳、發行缺一不可,宣傳和發行做的再好,如果電影製作水平跟不上,也是白費。
「請客吃飯是肯定的,這頓慶功宴少不了。」徐經理笑呵呵的說道。
這要是陳凱歌或者張藝謀的電影,壓根不用費那麼多事,各地發行公司和院線得搶著來跟于東簽合同。
回到北京,他第一個關心的,當然是《甲方乙方》這幾天的票房情況。
「于總,感覺怎麼樣?」
馮曉剛因此名聲鵲起,王朔在文學道路遭遇阻難之後又在戲劇創作上收穫了巨大的名聲,他們成了黃金搭檔,也為中國影壇的發展帶來了一股新鮮的活力。
「好。」
對於他們這些搞發行的人來說,出差是家常便飯,但也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出差的,他們的工作是為新電影工作鋪路,有新電影,他們就有出差的機會,沒有新電影和-圖-書,想出差也沒機會。
這些人都是于東在一年多的工作時間里,與各地發行公司、院線打交道結識的,一下子籠絡到這麼多人,也令文華的幾位元老對這位新來的總經理刮目相看。
「我不是沒信心。只是期待……」
「呵呵,以後乾脆別叫伱老張,叫你老錢得了,死認錢!」于東笑著調侃道。
二人說說笑笑,一路步行,距離住的酒店也不遠了,于東說道:「乾脆走回去吧。」
但在改編成電影之後,馮曉剛和王朔在處理上採用了一種較為溫和的方式,將那些「惡」採用了柔光處理,讓它們也顯出了幾分可愛和詼諧。
「不辛苦,錢到位了就行。」
剛才的酒局,張貴友喝了半斤多白酒,于東至少喝了一斤半,還能說話,已經很不容易。
「別人怎麼沒遇上呢?領導要是沒發現你身上的閃光點,怎麼會對你委以重任?」
「唉,《甲方乙方》今天就上映了。」于東突然感嘆了一句。
這時,辦公室的門突然被人敲響。
「別想了,想也沒用。盡人事,聽天命。」張貴友勸道。
王朔採用文字方式描繪出這些形象,其猥瑣、醜陋、尷尬的面目一一畢現,堪稱社會醜陋大全,這也是王朔作品當中所體現文學性和思想性最重要的地方。
但在1995年確定引進10部進口大片后,這部分進口片按照製片、發行、院線三方35:17:48的比例分賬。
以前在燕影廠的時候,他們搞發行就是賣拷貝,一杯酒一個拷貝,能賣多少拷貝,全靠發行人員的酒量。
「今天真喝多了。」
「有什麼不適應的?幹了十多年發行!」
「徐經理,怎麼樣?」
「我的老哥,你就別為難我了,趕緊說吧!」于東催促道。
「辛苦了。」于東說了一句。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