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相比較那些熟悉感,李林更在乎的是這種仰望天空所能帶來的那种放空思緒靜靜思考的感覺。
嚴格來說他也並不是整個空天飛船軌道體系中的一部分,相比較他數百米乃至數千米的前輩,它還是太小了點。也沒有單獨的名稱和編號。但是從結構和用途來看也並非只是單純的一個小小的太空飛行器,所以被譽為全世界最小也是最安全的飛船。
不過不知怎麼的,看著那不斷閃爍著藍光和紅光,依舊在吞吐著工程艦和資源艦的立方體,李林總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對於那個罐頭,李林做出了如此評價。
為李林服務的並非是其他人所需要的那種短途的飛行器,或者專門在太空中周轉的往返定線軌道艙,而是一個確確實實的飛船。一個完整的,並非粗製濫造,在正規序列中的大型飛行器。
飛船整體結構在李林眼中逐漸呈現。淡藍色的霍爾推進器電磁流光在後方劃過一條絢麗的弧線。雖然說太空中方向和結和-圖-書構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然而這上百年份的技術依然呈現出了他的魅力。常溫超導體和核聚變裝置帶來的沒有任何損耗的能源可以讓這艘船在相當程度下半永久的在太空中馳騁——只要他不需要停車和轉彎的話。
看著從穹頂的一角逐漸延伸過來的搭乘電梯,李林將身上的衣服調整成了磁性模擬地球重力的模式后,就直接被接引了過去,緩緩的托升到了飛船內部。
「所以現在這個AI真的有問題吧?」
周圍數百米的範圍內空無一人,淡銀色的金屬結構外面是各種材料學尖端科技締造出來的生態穹頂。透明而又有金屬般堅韌的材料是當今材料學的桂冠之一。而通過這個花費了至少上百萬資金才能鍛造出一塊的穹頂,李林抬頭一看就能看到懸挂在頭頂上的那個偌大的立方體——
『蜂蟲』級快艇。
雖然整體呈流線型結構,但是內部主要是一個圓錐形的生活艙,減震和導向用的半液體物和_圖_書質在周圍循環流淌,在作為介質和護盾的同時也減少著周圍的震動和噪音。在圓錐艙外的鋼鐵構架之中就是小型的核聚變反應堆和後面巨大的霍爾推進器,周圍懸挂的多數是載入的生態壓縮倉和工質染料倉,在最外層則是搭載著磁性斥力護盾,通過常溫超導體帶來的電力來製造磁性立場排斥出宇宙絕大部分危險。整個看起來似乎內外相反。
據說為了締造這個地球和月球之間的人工天體,人類甚至將整個火星的質量削減了3%。而後期在AI的輔助下,這個速度正在以幾何級正在增長。整個太空城的質量據說在十年內擴大了一萬多倍。聽起來似乎很驚人,但實際上在視覺效果上也頂多是比以前的球稍微胖了那麼幾圈而已——可能也不是幾圈。至少以前在這邊看只是一個小點,現在看都已經是一個跟月亮差不多大的超級立方體了。
看著外面浩瀚的宇宙星空,李林坐在椅子上慢慢的想著。
在www.hetubook.com.com他盯著那個天空上的太空城不久,李林得終端就震動起來,示意他的個人接納飛船已經快到了。
而且除了一層白色的外表塗層,這玩意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坑坑窪窪的長條狀物質。但實際上對於這種只有最簡單的普通磁性護盾的飛船來說,只要不是迎頭直接頭鐵插。進去,主靠內部的半流體圓錐形結構來抵抗衝擊或者其他東西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那些所謂的精神和看法距離李林的正常生活實在是太遙遠,尤其是那些許可權者們有著如此的奢靡氣氛之後還能說出來那些,李林覺得可能是自己的精神狀態出了問題,亦或者是那個人搞錯了什麼。
當然,這種類型的飛船對於側面攻擊的反應非常的薄弱,但是這也是所有飛船的重大難題。除非是瘋了,不然的話沒有任何人會設計球星飛船,那意味著後勤和保障體系難以理解的壓力。可不設計球星飛船也就意味著側方和後方必定會相對薄弱,畢竟沒人會頭和圖書
鐵的去跟隕石對毆,而真正能擊穿防護體系的玩意光憑結構也肯定扛不住,所以基本上現在所有的飛船設計理念都是禦敵于斥力磁場之外,實在是沒法抗住了,那就只能等死了。
李林感受著那一股震動,直接向太空中自己的正前方的穹頂看了過去,一個看起來像是一抹銀光般的飛船逐漸的停靠在結構體旁邊,開始了對接工程。
眼睛尖的人可以看到一些細小的影子在頭頂立方體上來回交錯,就像是一群群蜜蜂回歸到蜂巢中一樣。那些工程艦將原料添補到周圍極近的納米倉庫內部,然後通過納米機器人啃噬溶解礦物材料,接著在AI的規劃下一層一層的,就像是某些自然界的蟲子一樣不斷地為太空城向外擴張。
無法理解,或者說就算是理解了也不知道那傢伙到底說的是什麼東西。
「但是我死了又沒人獲利……」
「簡直是精神病,舉報都不要……」
太空城。
「許可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裡是太空電梯對接的大廳,和_圖_書需要等待專門貨運或者商業飛船的人可以在這邊等待。
相對於整個浩瀚而又黑暗的宇宙,AI的造物實在是過於渺小而又脆弱。當數十萬光年前的一顆亞光速隕石裹挾著無數動能轟擊到斥力磁場上面的時候,能做到的也就只有向上天禱告自己最好買了保險,僅此而已。
相比較自己真的瘋了,李林覺得還是那個人瘋了比較好。李林這個人有一點好的地方就在於,他無法理解的東西會下意識的歸納于腦海的深處,不去接著理解。面對這種事情,他能做到的也只是呼喚AI,然後趁著停靠到太空結構的時候,找到一個完全沒有人的位置溜出去而已。
最典型的就是有一次這個蜂蟲號的人類駕駛員不知道發了什麼失心瘋,迎頭撞向了木星環裏面的一顆大號小行星。結果飛船全部損毀,但是因為半流體遇到外界空間迅速膨脹成減震軟化固體的原因,導致減震和防穿刺的效果非常的棒,最後整個錐形生態艙直接扎進了隕石裏面,愣是什麼事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