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頭萬緒混亂不堪,這就是那時候山岬島的真實寫照。
「粟米四十萬斤,鹽八千斤。麥粉六萬斤,麥粉是從上游運下來的。」
其餘城邑和夏城之間的大宗交易貨物也開始源源不斷地彙集,每一天小碼頭附近都亂鬨哄的,九個作坊司之間的工作也是毫無章法,計劃統計司在他離開后根本不知道做什麼,因為調配貨物每天都在爭吵。
下面人搖搖頭,陳健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他們道:「根本是人。人要活下去才能幹活。那麼最根本的事情就是保證人活下去,在人活下去之後,才能建造作坊。」
「把榆城建起來?」
「建造作坊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不是為了建造作坊而建造,是為了活的更好。要搞清楚這一點,你殺羊,不是為了殺,是為了吃。」
從吃開始,到吃結束,一整天就做了這麼一件事。
這樣一共可以節省出六十個人,同時節省了每天支取計算的時間,還能節省大量的柴禾——生活煮湯是要時間的,火也是有餘溫的。
紅魚這幾天忙的嘴角全是血泡雙眼通紅。陳健下船的時候,她正在那和木工司的人爭吵,問他們為什麼沒有按時完成木樑瓦架,木工司的人說供銷司的人沒有準備好工具,供銷司的人說運輸司的人沒有按時運過去,運輸司的人說木工司沒有給他們準備好運輸用的船和馬車,木工司的人又說你們不先給我準備齊全工具我怎麼製作?
對於他們的統計能力陳健是放心了,在夏城經過氏族分化、改制里司、人口登記、賦稅徵收、田產統計等等這些事,已經磨練出了這些人統計的基本能力。
陳健沒有急著立刻建造冶鍊爐,因為冶鐵爐一旦點https://m.hetubook•com•com火,就不可能停下來,停下來爐子就廢掉了,在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前不能著急。
過了好一陣,終於有人顫顫巍巍地舉了一下手,陳健笑道:「說說嘛。說錯了又沒什麼。」
但陳健覺得這算是開了個好頭,至少讓他們明白了統計的那些數字是做什麼用的,有些聽起來很害怕的數字細細一算其實沒有什麼。
陳健也沒生氣,這是預料之中的結果,叫人燒了一翁開水,弄了些潤喉嚨的薄荷葉泡上,叫這些人先坐下喝水,不準急躁。
「那麼要活下去,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吃住穿。吃飽了,凍不死,然後才能考慮別的。要的東西越來越多,要計劃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
陳健剛下船,那群人便如同見了血的蒼蠅一般,嗡嗡地圍了過來,陳健擺擺手道:「不要管,不要問,隨便做五天,五天後再說。所有人不準離開島,要隨叫隨到。」
「我尋思先把粟城和上游城邑和咱們交換的糧食運過來,可是等船走了才發現還有一堆工具需要準備。」
「馬上要冬天了,要保證這四千多人不凍死,還需要冬裝四千套。不算老國人的待遇,這四千套冬裝需要麻布多少?又要提前準備多少絮在裏面的乾草?」
加上紅魚和陳健自己,一共十八個算作後世四五年級水平的人,下面還有三十個剛來的水平低一些的。
等掌聲停了,陳健將年輕人的名字寫下來,又記下他說了什麼。
「當然,這個事明天再說,咱們今天就先和吃的扛上了。你們能不能想到別的和糧食吃飯有關的事?可以節省人手的?」
莎莎的木炭在陶板上滑動的和*圖*書聲音響起,很快就算好了,都差不多算出來可以撐一個月。
清涼的薄荷葉澆熄了火氣,新粉刷的泥坯屋子散發著一股石灰特有的腥味,陳健噓溜了一口水,笑呵呵地問道:「你們這些天都幹什麼了?」
「你們聽明白了嗎?」
九個作坊司的做飯男女合併到一起,歸供銷司管轄,可以省出大約八十多人。
「對。建起來榆城。那麼建起榆城的根本呢?」
從夏城調集來的四百多人已經到齊,充實了熟練工的數量,各行各業都有,和八千多作坊工摻在一起,達到了二十比一的比例,這是管理低效情況下的最低限度。
線頭很短。亂麻很長。可只要纏上了梭子,在女人靈活手指的擺弄下,終歸還是要規規矩矩地變成線團。
黑衣衛將眾人趕散去后,陳健來到了計劃統計司,裏面十六個人,都算是整個夏城體系的最高等人才,會算雞兔同籠,會算勾股定理,也認得字會寫字,三五年時間培養出的千里挑一的人才。
整個榆城的構架彷彿一個人,計劃統計司就是頭腦,在頭腦清醒的時候,這個人比起那些靠無形操控的手的自然性的動物要強得多。可是一旦這個頭腦亂掉,就會手足無措。
變化的開始,源於三個多月前陳健從礦山返回榆城。
陳健一邊說著,一邊拿出了筆算了一陣,半晌抬起頭道:「四千三百人,按照最低餓不死的標準,每天需要粟米一萬斤,鹽一百斤。」
這一次的沉默久了些,最終還是紅魚打破了沉默。
「現在,我問,紅魚你答,讓在座的諸位弄清楚到底該怎麼運作。」
紅魚無奈至極,低頭道:「什麼也沒做。就按你說的統計了一下人數,https://www.hetubook•com.com統計我們干過。可是這個計劃。我們實在做不來。這可不是像先燒水還是先切肉這麼簡單,每做出一個決定就要考慮對別人的影響。」
「這個數字就很重要。」
翻開之後,果然如他想的一般,記錄的很清晰,不需要統計名字,只需要按照當初發的木牌寫上編號,因此簡單了許多。
四十多人一起點點頭,基本上算是聽明白了,其實陳健講的根本不對,粗鄙不堪,但要保證他們能聽懂,只能這麼講,不可能上來先講一番需求層次理論,一切以土辦法實踐為主。
「你們現在統計的數字是山岬島上,不算村社農莊和那些礦山上的,算上咱們的老國人,還有四千三百多輕壯。」
就像是千頭萬緒的一團亂麻,總算是扯出了一個線頭。
說到一千六百萬塊的時候,所有人都吸了一口涼氣,扒拉著手指頭被這個巨大的數目嚇到了。
「對,按你說的。那些作坊工。年齡,傷病,男女,各個作坊司的人數。咱們現在所有能運輸的船隻、車輛、牛馬。」
整個城邑還是一片荒蕪,到處是翻開的黃土,亂鬨哄的。
話音剛落,紅魚就反應了過來,張口要說的時候,被陳健噓了一聲輕點了一下頭,示意等一等。
年輕人臉上一紅,心裏卻美滋滋的,彷彿喝了六月的雪水。
「姬夏,如今九個作坊司做飯的都是分開的,如果能把做飯的合在一起,是不是可以省下很多人手、柴禾、管理還有每天的支取時間?」
「很好啊,就是這樣。既然糧食半個月之內夠了,是不是就可以省下船隻,先把各種工具運送過來?」
省出的八十多人中選出十五個,專門負責老國人、各個城m.hetubook.com.com邑親貴子女的飯食。
一個個好像嬰兒盼著母親一樣,睜著通紅的眼睛,亂糟糟地詢問著到底要幹什麼。
年輕人不自信地說道:「是不是說。紅魚姐這幾天忙著運糧不太對?咱們至少可以半個月內不著急運糧食,將船隻先運送別的工具之類,等到半個月後再運?」
「你們不要怕,要計劃的東西雖然越來越多,可是你們也在一天天成長學習,沒有什麼是頭腦雙手做不成的。」
「先說吃的。如今榆城存糧多少?存鹽多少?」
這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麼,看起來只是統計些數字,這些事以前在夏城的時候做過,然而他們忘記了這個部門的全名,在統計前還有計劃兩個字。
「如果連衣食住行都不能先保證,那麼剩下的一切都是空談,包括作坊。」
「咱們靠著青銅、火藥、戰馬、車輛等,換回了足夠一年用不了的糧食麻布,那麼怎麼把這些東西運回來?每天需要運多少?那些先運哪些后運?是空著船去運?還是運的時候捎帶著我們的貨物?」
「這些糧食和鹽,按照最低需求,可以撐幾天?這一次不用你答,下面的人都算一算,寫下來數目給我。」
規定了各個作坊司的吃飯時間,從早晨到晚上,全部錯開,以保證每個時辰都有人在吃飯,但同時每個時辰吃飯的人又不太多。
陳健先是表揚了一番這些人的計算水準,又道:「如果不出任何意外,剛才你們算出來的東西能證明什麼?能改變什麼?」
「哪些先運哪些后運還要考慮之前我說的衣食住。比如冬衣,下了雪再往回運麻布,時間還夠嗎?做完了冬衣是不是春天都來了?做四千套冬衣需要多少人?需要多久?」
將近和-圖-書五十個人,熬了六七個時辰,最終討論出的結果並不驚人,只不過節省了六十個人手。
先是一陣沉默,年輕人正有些害怕的時候,聽到了耳邊傳來的鼓掌聲,陳健帶了個頭,很快掌聲就連在了一起。
「要把這些東西做熟,晚上生火,需要柴禾兩萬斤。」
「將來要保證這四千三百人住,按照一個屋子住十六七人來算,需要屋子至少三百間。每間屋子如果都是磚砌成的,需要磚四萬多塊,加上作坊之類的,一共需要磚一千六百萬塊左右。」
陳健趕緊說道:「不用怕,不過是兩萬四千方土,之前燒了一個多月的磚,挖了一個多月的內河,均攤在每個人身上不過兩三方,別怕。」
開了一個好頭,陳健勉勵了幾句,又啟發了一下眾人,半是提醒半是鼓勵,從中午一直討論到午夜,中途就隨意吃了一點干餅,總算是完善了吃飯這一方向的規矩。
大致看了一會,陳健把木簡往旁邊一扔,說道:「咱們是計劃統計司。既要統計,又要計劃。那你說不管是蓋屋子、運糧食、分工具等等這些,最根本的目的是什麼?」
看起來每個人都很忙碌,可是實際上卻根本沒有什麼效率,除了建造司的人每天都在建造房屋、教育司的人在教那些孩子外,其餘的人東一榔頭西一掃帚,離開的幾天讓榆城的弱點一覽無餘:高度嚴密計劃性一旦缺乏了計劃統計司的調配,就會徹底混亂。
「衣食住行,這要先保證。從這些統計數字中,能看出很多問題。把統計數字的人,關聯到他們的需求,再把這些需求轉化成計劃,這就是咱們計劃統計司要做的事。」
陳健聽完了抱怨,看著堆放在這裏的一大堆木簡問道:「這就是你們統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