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一陣,問道:「你玩過夏城孩子們玩的蹺蹺板嗎?」
陳健的小屋內,紅魚小聲道:「那張畫也不知道他們燒了沒有?你說要讓他們流些血才能讓他們知道抗爭不是那麼簡單的,為什麼又改變主意了?心軟了?這時候心軟,將來會流更多的血。」
想到幾天後就要發動第一次可能獲勝的反抗,嗟去聽課的時候第一次走神了,整整一個時辰的時間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聽了些什麼。
第二幅畫是一群作坊工在那站著,就是很簡單的木炭人,手中空著,身上隱隱約約寫著編號。他們前面是一群手持戈矛的夏城士兵。作坊工的頭上多出了一個方框,裏面寫著兩個嗟認識的字——冬衣。
陳健摟著她往床上一躺道:「今日歇著吧,什麼事也不會發生的,我猜那些人肯定全都在屋中坐著不會集會上街的。要是嗟澤這些人連這點變通的手段都沒有,那我也不用費心了,顯然這幾個都難成大事,還不如殺了了事。施捨給他們國人的身份,我倒省心了。」
這幾乎是不需要多加討論的事,很快十三個人就統一了意見,認同了這幅畫上的內容是可信的。
「我覺得是可信的。這個人很顯然知道咱們的存在,甚至很清楚我能看懂這東西,因為我去過學堂,認得冬衣這兩個字。如果他真的要對付咱們,直接對付我更容易。」
「一個是讓自己變胖,另一個是隨手抓過身邊可以看到的一切來幫你自己贏。哪怕身邊是馬糞狗屎,真要想要贏會毫不猶豫地拿過來。我不想讓夏城的這塊蹺蹺板上多出來狗屎馬糞,所以我讓一邊胖了的同時就得讓另一邊也變胖。」
紅魚搖著頭示意自己想不到,陳健也沒多說,他不是對自己的族人不信任,是對坐在某些位子上的屁股上的腦袋不信任。
嗟渾身驚出了一身冷汗,那個編號的作坊工自己認得,也知道這個人知道自己人的計劃。
第四幅畫是夏城士兵在用長矛攢刺那些作坊工,很多人被掛和_圖_書在絞刑架上弔死,而那個投擲石塊的人在畫的最邊緣,畫著一頭牛和很多並齊的壟溝。
旬休這個日子只對夏城國人有意義,作坊工們並沒有這樣的放鬆機會,不過嗟的心情仍舊愉快,覺得這一天意義非凡。
上面似乎有些黑色的炭跡,在學堂他是沒有木簡布帛可用的,很是羡慕夏城人可以用木簡毛筆,出於一種在學堂養成的習慣便有些好奇。
「除了那個人,肯定還有別人混在其中,到時候一旦聚在一起誰也控制不住,也會給那些夏城人以口實。到時候咱們全都在自己的屋中,如果那些夏城人問起,咱們就說沒有冬衣太冷全都病了。不過這件事先不能說,就咱們十三個人知道,等到前一天晚上再告訴其餘人。」
蠻夷、酋長、被扭曲的偽儒、毫無廉恥之心的官員、賣國賊,這些人面對底層的反抗誰都無法有效統治,所以理所當然地抱成了團。
這是陳健最怕的事情,夏城人也有屁股,有屁股就不可能不走這樣的路。此時距離雙方都太幼稚,他自己只能一手抓一邊同時向上提,提到一個詭異的平衡。
返回住處的時候夜已經很深了,轉過一座橫在內河上的小木弔橋時,一張麻布引起了他的注意。
畫上的東西再明顯不過,這裏的每個人都清楚一旦事態按照這幅畫上那樣發展下去,只怕至少也要死傷百十人,這血可流的太多了。
幾乎在展開這幅畫的一瞬間他已經相信了這幅畫上的內容,因為稍微一想就能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更知道這樣做的後果。
夏城的底層比其餘城邑的底層反抗技術更強。
「哼,你沒看第四幅畫上,人家跑到咱們找不到的地方種地去啦。咱們的死活與他什麼關係?咱們這百十條命換回來人家的好日子。」
最為可怖的是這幅畫出現的地方,顯然畫這幅畫的人很清楚自己才是這場反抗的核心組織者。
第三幅畫是最開始那個編號的作坊工躲在人群中hetubook•com.com朝著夏城士兵投擲了石塊。
旬休日,告密者將最後的時間告訴了這邊,夏城國人利用旬休這一天將國人嚴密組織了一番,借口是平日的訓練以應對將來的戰爭。
「玩過。」
這個時代還沒有垃圾這個概念,尤其對於像他這樣的人,一張很小的麻布也可以墊在衣服里。
屍體很快被撈出來,抬到了城邑的政廳,夏城人的臉色一個個變得極為難看,這個最有價值的告密者就這樣死了,沒人知道是誰動的手。
突發的變故讓夏城的國人有些氣餒,長嘆了口氣,隨便找了幾個人將這個人燒了,等到再去找其餘告密者想要了解情況的時候,卻發現原本這些健談的告密者變得支支吾吾。
超越時代的生產關係需要有超越時代的統治手腕配合,否則統治階層會毀掉先進的生產水平以求和自己的統治手腕相適應,這種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接下來怎麼辦?」
滿清的統治手腕不夠,所以殺人圈地禁書滅絕科技以讓生產力倒退到適應自己統治手腕的生產關係——因為他們是奴隸制貴族的手段,尚不會有效統治出現了資本萌芽的新興市井時代,不如毀掉以便自己方便。
「咱倆現在一人一端,你能壓起來我嗎?」
上面是四幅畫,第一幅畫是明顯是一個作坊工在和夏城人說著什麼,因為那個人身上還有編號,這些數字嗟在學堂學過也認得,而那個夏城人的特徵也很明顯,身上畫著一個黑白相隔的圓圈,那是夏城的古怪標誌之一。
「也只能這樣了。」
力量薄弱、統治藝術又不足夠,面對抗爭藝術更成熟的底層,夏城的上層肯定會和所有骯髒的、惡臭的、甚至過時的一切聯合在一起,否則就沒有力量對抗底層的反抗。
「姬夏,他們是怎麼知道這個人的?難道說。難道說咱們中有人告訴了他們?」
紅魚苦惱地搖搖頭道:「我搞不懂了,你到底站在哪一邊?就像是有兩個你一樣,一邊教會老國人怎和*圖*書麼震壓,一邊又教會那些人甚至幫著那些人反抗。有時候我都怕。怕是不是還有一個和你長得一樣的人。」
嗟笑著點點頭,從懷裡摸出了一柄磨製的很鋒利的石匕首咬牙道:「我動手,你放心。」
第三天早晨,運輸司的人在岸邊看到了一具屍體,脖子上有道傷口,將旁邊的蘆葦盪都染紅了,幾條魚正在啄著被水泡的發白的肉。
正是因為他們的統治手段薄弱,所以才和所有骯髒的糟粕聯合在一起以增強自己的力量。
陳健搖頭道:「我也不清楚。也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總之,還是按照原來的計劃做就是。」
「別失手。」
就如夏城的體系是個規矩,一端是高層的統治,一端是底層的反抗。
「那。咱們的事怎麼辦?」
這種問題解釋起來很難,紅魚用了很久才聽懂,以至於聽懂的時候天都快亮了。
吸取了這一次的經驗,眾人也都認同這種做法,澤皺眉看著布帛上那個人的編號,問道:「這個人怎麼辦?」
十一月一旬的旬末,作坊工們的私下集會越發密集,時間就定在三天後,那時候從冶鍊司開始,所有聯繫到的作坊工全部停下手中的勞作,不暴力反抗也不與夏城人合作。
「攫取是必然的,但是怎麼攫取呢?他們還不會在規矩內用最隱秘的辦法攫取,他們的統治術還很脆弱,一旦在規矩內做不到,他們會不惜毀了規矩。所以我既在教那些作坊工,又在教咱們的人,是為了讓作坊工在成為國人後還會抗爭,是為了讓將來的官員們有信心在不打破規矩的前提下攫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否則你猜他們會做出什麼事?」
這幅畫到底是誰畫的已經不重要,嗟將布帛藏在自己最貼身的地方,走出屋子找到了澤等人。
混亂的陰雲已經在榆城的上空瀰漫,雙方暫時都保持著克制,一切仍舊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單獨的反抗也基本沒有再發生。
但是如果統治藝術不能與時俱進,必然導致他們相對於學會反抗的和圖書底層國人來說,力量薄弱。
「當然壓不起,我才一百一十斤。」
「這蹺蹺板就是夏城,任何時候兩端都有人。一邊強了,一邊就要弱。在下面的人總想著在上面,就如你和我,你想贏我,只有兩個辦法。」
「作坊、良田、公產。種種這些,我死之後絕不可能再維持如今國人共有的模樣,肯定會有人想著去攫取。」
用木棍捅亮了餘燼,藉著火光看了幾眼,頓時驚在了那裡。
嗟伸出手掌,朝著自己的脖子抹了一下道:「幹掉他。明天我和兩個人去,夜裡找個機會弄死他。到時候就說咱們要做點別的事,他肯定會來以便告訴那些夏城人。」
單獨的官員集團的力量不夠,那就會聯合血統論支持者、外部勢力、其餘城邑,甚至蠻夷,只求自己的穩固——以史為鑒絕非杞人憂天,前世歷史中的吳三桂,因為放滿清入關借師助剿的大功,被正統的南明朝廷冊封為大明薊國公——和夏城雖有不同,可大明最大的規矩、最大的正統就是光復漢家河山,封其為薊國公,本質上就是在毀掉規矩的底線,從殺盡胡兒才罷手族群覺醒的錚錚鐵骨變成了一個放棄了族群性的階層利益集團的糞坑。
在規矩內不能取勝的時候,這些高層會選擇毀掉規矩,毀掉學堂,毀掉作坊體系,毀掉好容易建立起的非血統的考試選拔制,會選擇退回到和如今其餘城邑一樣的統治辦法,因為那更簡單。
除了這四幅簡單的畫布帛上再沒有其餘的東西,也沒有留下任何能夠證明主人身份的字跡,這種布帛在榆城很多,木炭更是隨處可見。
最後一個平靜的白天過得並不平靜,雙方等到了夜晚,都在不安地準備著第二天的交鋒。
告密者不斷將消息傳遞出來,夏城的國人也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但是具體的計劃並沒有說出來,只是在分發了武器后,又組織了一些人分發了大量的木棍和盾。
陳健嘆了口氣道:「不是心軟,現在還不到他們流血的時候,因為他們現m.hetubook.com.com在還不是國人,現在流血將來會有隔閡。我只是在拔苗助長。」
陳健翻看了一下屍體,攤手道:「燒了吧。」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件事到底可不可信?」
眾人即便憤怒,到時候恐怕也會被嚇回去沒了這些天的心氣。
陳健呵呵笑了一陣道:「這倒不用怕。我站在夏城站在大河諸部這一邊。」
從殺人到禁書再到扭曲傳統,各盡其職,有著漫長的蜜月期,直到一方強大到可以踢開另一方的時候,才會出現狗咬狗。而狗咬狗的時候底層反抗的火焰必然已經被聯合剿殺了,文明的成果毀於一旦。
想要壓制,要麼在規矩內,擁有更高明的統治藝術和欺騙手段;要麼就更暴力血腥骯髒踐踏一切規矩,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甚至出賣整個城邑,借兵助剿,不惜砸碎這個蹺蹺板。
「這個人心裏在想什麼?那可是百十條一起逃到大野澤的人命啊,他就真敢這麼做?」
感嘆著自己運氣好,或許這是某個人掉落在這裏的,隨手抄起,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就著爐子的餘燼烤了拷手,展開了那塊布帛,不由地驚住了。
準備動手的地點就在碼頭附近,告密者是運輸司的人,到時候在那裡他會帶著那群人在那裡和夏城國人發生爭執,中途會有人負責投擲石頭以便讓夏城國人找到借口。
「如果他們還是像原來一樣,就算他不死也控制不住。如果他們換了辦法,咱們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這是誰畫的?他為什麼要告訴咱們?」
自己一死,夏城的高層肯定會想辦法攫取夏城的公產變為自己的,這是氏族土地制度變為私有土地的過程中已經出現的情況,不可避免。
這是可以預見的。
眾人又商議了一陣,終於散去。
十三個人聚在了一起,嗟展開了布帛,眾人吃驚地看著這一張淺顯易懂的畫,全都怔住了。
人數並不多,只有整個島上作坊工的三成,卻足以讓榆城徹底混亂,因為此時的榆城漸成體系,不再是小農一樣的分散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