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奧斯曼之亂
第七章 公主殿下,您想要什麼?

當然,瑪利亞還隱瞞了一些事實。
瑪利亞的臉色還有點緊張。
「呵呵呵。」
十二月黨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瑪利亞低著頭,說著自己管理察里津的一些瑣碎事。
瑪利亞如此說道。
她對這個人物捉摸不透。
但同樣,也是一名強烈的民族主義者。
「父皇,這個人您應該也知道吧。」
自己不知道的信息,瑪利亞更不可能知道,除非她暗地裡就有自己的力量。
相反,雙方之間都瀰漫著一種不可言明的氣氛。
但是技術爆炸確實會有這樣的可能性。
思想凝聚人民,從而讓整個國家的整體力量都集中起來。
正欲反駁,卻被維特打斷了。
害,在於恩維爾·帕夏可能會將整個奧斯曼帝國引向同盟國,而非協約國。
當年所頒布的《十月宣言》與組建杜馬會議就是權衡利弊之後所做出來的選擇。
可是,這又與奧斯曼帝國有什麼關係呢?
「你們先商量,朕累了。」
但是,其他國家也很強。
而現在,也同樣如此。
一直以來,謝爾蓋·維特都是處理外交或者內政的事情。
恩維爾·帕夏是一名軍人。
一邊分析著自己所認為的觀點,瑪利亞便觀察著謝爾蓋·維特。
不知為何,瑪利亞覺得這雙眼睛深不見底。
直到謝爾蓋·維特的到來后,才重新提起這個話題。
但既然是違背沙皇的事情,那自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是……」瑪利亞仍有些不服氣。
聯想起瑪利亞所說的話,尼古拉二世已經明白自己所需要擔心的是什麼。
尼古拉二世確實是一個很自大很狂妄的傢伙。
「殿下,奧斯曼帝國永遠都威脅不了俄羅斯。」
他看著瑪利亞,目光如一月寒冬,就算是春末五月,也難以掩蓋住這道冷光。
說罷,便離開了這間會議大廳。
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帝國一直都是世仇。
利,在於己方掌控著主導權,他完全可以藉此機會,重新掌控黑海海峽的出口關口。
尼古拉和_圖_書二世皺了皺眉。
這是聊家常,而這也只是切入口。
他很清楚,自己要想再得到重用,恐怕很難。
一個是思想啟蒙,一個是技術發展。
「他所代表的是蘇丹哈米德二世,他對青年土耳其黨人恨之入骨。」
若有必要的話,痛下殺手也並無不可。
「老臣想問的事很簡單,您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什麼?」
「所以,奧斯曼帝國也能有這樣的潛能,他們內部很有可能爆發出思想革命,然後對國內進行改造。」
「……你說。」平復好內心的激動,瑪利亞平靜地抬了抬手。
所以,在看著瑪利亞提供得來的情報,再加上瑪利亞剛才的說辭,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想法。
窗戶,反射著太陽灑落下來的光亮。
只不過,安保局所提供的情報表示,恩維爾·帕夏似乎與德國人走得很近。
他的能力,甚至比斯托雷平還要紮實。
一旦發起戰爭,他就必須分出不少力量地提防他們。
很顯然,謝爾蓋·維特也想到了這一點。
莫非,瑪利亞暗中培養了自己的力量?
當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為的就是這個。
只不過,瑪利亞所說的『紅色勢力』又與奧斯曼帝國有什麼關係呢?
在聽見這個消息的時候,尼古拉二世不禁為此而感到一陣后怕。
思想啟蒙並不難理解,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正是思想碰撞最為激烈的一個時代。
直到現在也同樣如此。
如今,能夠再一次得到重用,最大原因是缺少可用之人。
「父皇,您應該知道青年土耳其黨吧。」
他連忙宣謝爾蓋·維特進入會議大廳,同時還讓人準備些精緻的下午茶點。
「公主殿下,您想要什麼?」
大廳內,一片安靜。
只不過,因為經常性與尼古拉二世的見政不合,經常遭到他的冷落。
只有遇到問題時,才會想起自己。
就連俄國這樣的社會環境,也同樣如此。
他彷彿看穿了自己的想法,又彷彿猜透了自和-圖-書己的目的。
她的回答,一直以來都只有一個。
她把話題的重心從奧斯曼帝國轉移到奧斯曼帝國內有紅色勢力蔓延。
至於是什麼事,他無法確定。
1908年的起義,就是由青年土耳其黨一手策劃。
由於這一任蘇丹所實行的政策是暴力鎮壓,導致奧斯曼帝國境內出現多次屠殺行為。
您,究竟是為什麼。
一種是潛在的共產主義者,他表面上的民族主義只是一種掩飾,雖然可能性很低很低,但青年土耳其黨人本身所推崇的思想就跟馬克思思想一樣,以科技生產為核心,而非宗教信仰。
「父皇您有所不知,青年土耳其黨裏面就有紅色勢力。」
「維特,你看看瑪利亞的想法如何?」
維特目送著沙皇的離開。
尼古拉二世向瑪利亞示意,讓她重複自己剛才的想法。
而是默默地看著這位公主殿下。
他重新將目光投放到手上的文件。
「父皇,您恐怕忽略了一些事情,那位來自奧曼帝國的使者,便是最好的證明。」
皇族之間,不存在親情。
人民都生活在一個充滿著思想哲學的社會裡。
雖然他的安保局情報能力確實不弱。
會,而且是絕對的肯定。
「嗯。」撩了撩自己的小鬍子,尼古拉二世笑了一下:「自然是知道。」
維特笑了,如一位普通尋常的老頭子一樣。
「先生,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一種是提防恩維爾·帕夏將整個奧斯曼帝國拉入德國陣營。
他看著瑪利亞,爾後又看著她所遞交過來的情報文件。
看著他,緩緩說。
所以,要想進行思想覺醒,那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只不過,他在政治立場上,卻是與尼古拉二世對立。
尼古拉二世皺著眉頭,但並沒有做出任何打斷話語的舉動,而是示意瑪利亞繼續說下去。
「兒臣擔心的是紅色勢力。」
溫暖的觸感,滿溢在裏面。
英德法三國的情報機關也同樣熟悉自己這一方的安保局能力。
他的不理https://www.hetubook•com.com解表現在臉上。
瑪利亞微微笑道。
日俄戰爭中,他反對對大清的入侵。
如果要評價二十世紀初沙俄帝國最出色的政治家,瑪利亞會毫不猶豫地評選謝爾蓋·維特。
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沙皇後背,直至他完全消失在眼前,才緩緩地收回目光。
瑪利亞見狀,立即將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
等待的,是她的回應。
但是,他也是一個懂得權衡利弊的人。
看清楚這一點的尼古拉二世,立即明白,這裏面的利害。
良久過後,才將手上的文件放下。
尼古拉二世默默地起身了。
很快,她就從裏面的一個話題轉進到奧斯曼帝國的話題。
「所以我認為,他對青年土耳其黨人的描述,我們可以相信。」
瑪利亞為此而提出了兩個觀點。
他所在意的,只有這片孕育著自己的俄羅斯大地。
這種煩悶的商討,留給臣子就足夠了。
長久以來的暴力統治,讓他們內部處於一種敢怒不敢言的微妙狀態。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俄國的發展還在路上,遠不如英德法三國。
近的德國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相對於英法兩國,德國的工業發展比他們要晚。
這般,對俄國的仇恨,也必然會更加深刻。
擁有龐大的安保局情報機關,尼古拉二世自然是知道一些國外的重要信息。
可是,經過俾斯麥的發展與普法戰爭的勝利之後,德國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工業技術,從而將國家的整體實力往上攀升。
提防恩維爾·帕夏,而不是提防奧斯曼帝國。
一旦陷入戰爭,必然會向俄國發動起瘋狂的進攻。
這可一次,尼古拉二世看到了突破口。
如此一問,讓瑪利亞背後發涼。
「殿下,老臣不會過問您想法,但老臣有一事需要求證。」
然後就是技術發展。
但很快就被瑪利亞給掐滅了。
真要發生這樣的情況,俄國可能要面臨兩線防備。
這份懷疑,有了苗頭。
1905年的工人大運動中www.hetubook.com.com,也同樣反對使用暴力進行鎮壓。
因為德國。
她不知道這位老臣究竟猜到了什麼,也不知道他知道了多少。
任何一個落後國家,一旦接收到國外科技力量的洗禮,也會開始走上科技發展的道路。
學生、士兵、知識分子、資本家、宗教信仰者等等。
不知何時被僕人推開的窗戶,也吹入了陣陣清爽的春風。
一時間,尼古拉二世陷入了困惑當中。
奧斯曼帝國雖然已經弱得連周邊小國都處理不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的存在依舊會有威脅。
而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就彷彿,為某人而哀嘆一樣。
道了一聲「謝謝公主殿下」后,便仔細觀看上面的內容。
所以,尼古拉二世可以知道附近小國的情報信息。
青年土耳其黨就是其中之一。
裏面有很多種類型的人。
那一年,戰爭失利了,導致俄國的擴展陷入停滯。
擁有先知優勢的她自然是知道,奧斯曼帝國內部壓根就無法團結起來。
他所體現出來的,就是對亞美尼亞人的鎮壓和基督徒驅逐。
但是,就現在來看,他似乎沒有針對自己的打算。
瑪利亞的恭敬,尼古拉二世的高傲,讓這兩父女看起來,就像是君與臣之間的關係。
她不理解。
並沒有過多華麗的詞彙,也不需要激……情高昂的修飾。
「您應該知道,紅色的奠基者馬克思就是德國人吧。」
起身而立,爾後便與二人說道。
她不想因為謝爾蓋·維特的出現,搞亂自己的計劃。
這位公主殿下,想做一些違背自己父皇,沙皇陛下的事情。
他看著瑪利亞,眼神中閃爍著不解的色澤。
遠在亞洲的大清,在經歷了各種入侵之後,痛定思痛,開啟了洋務運動。
所以,尼古拉二世所需要提防的壓根就不是奧斯曼帝國,而是恩維爾·帕夏。
無聲的沉默,道出了瑪利亞的答案。
但要如何干涉這件事呢?
「為了俄羅斯母親。」
「自然,怎麼了?」
但是維特從不介意。
和圖書但他卻很難知曉英德法三國的內部重要情報信息。
如此暴政之下,自然會引起民怨,然後起義。
如果恩維爾·帕夏不是共產主義者,那麼他就絕對會是一個堅定且狂熱的民族主義者。
在如此情況下,人民一旦覺醒思想,將會爆發出無與倫比的力量。
畢竟,等人過來實在是太漫長了。
他應該就此稟報沙皇陛下。
只不過,青年土耳其黨比較特別,因為它只是一個統稱。
陰冷的大廳內,染上了一片金黃色的光輝。
身為君王的自己,只需要選擇臣子們商討出來的結果,然後再付諸行動便可。
這樣的行為確實受到了尼古拉二世的反感,還曾解除掉他的財政大臣職務。
「……」
窗外的鳥雀時而飛過,發出『吱吱咋咋』的聲音。
他們聚集在一起的目的只有一個,反抗現在的奧斯曼帝國政權。
抬起那雙疲累的眼睛,他直勾勾地盯著瑪利亞。
馬克思是德國人這一點他知道。
但是,他沒有去做。
是因為一直以來被自己父皇冷落的緣故嗎?
「父皇,根據我對那位使者的詢問可知,現在的奧曼帝國是由土耳其青年黨人控制著,而他們的負責人正是恩維爾·帕夏。」
兩父女的重聚,並沒有歌劇表演里的那樣精彩華麗。
因為恩維爾·帕夏會有兩種可能性。
看著這位五十多歲的著名大臣,瑪利亞給予了尊敬的注目禮。
忍不住,偏開目光。
但是,面對他的問題,瑪利亞的答案很簡單。
儘管只是感覺,可是,瑪利亞卻不想與這位年過半百的老臣對視。
如果1905年的那場工人大運動內,他沒有以迅雷之勢平息所有叛亂,恐怕也會落得如他們一樣的下場吧。
就算奧斯曼帝國再怎麼破敗,它始終是一個土地面積龐大,而且人口基數不低的國家。
「瑪利亞,你認為,如果一直由恩維爾·帕夏控制奧斯曼帝國,未來的他們,會倒向德國那邊嗎?」
一直觀察著維特的瑪利亞,總覺得他有一種疲乏感。
這是應該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