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巴爾幹前夜
第十九章 我們沒有軍艦,都是漁船

法國、英國或者美國。
波茨坦會議中,德國更是想用黑海問題來蠱惑尼古拉二世,即使失敗了,但尼古拉二世也確確實實地表明了自己對黑海的渴望。
突然間,坐在對面的諾娃,帶著一絲不解的神色,如此問道。
就這樣,法國以『合法的重型漁船』,給俄國開了綠燈。
魚雷艇成為了最佳的選擇。
資金流動、人員分佈、工業建設、農業規劃還有產業指引,這一切都需要當局領導人的指揮和決定。
五花八門的武器,來自五湖四海的國家。
但同樣的,大部分政客的注意力都被摩洛哥那邊的問題所吸引住,對俄國的一座城市如何發展,壓根就不起任何興趣。
武器是產自哪裡?
為了發展這片區域,瑪利亞特意將一部分工業轉移出察里津,直接搬到羅斯托夫平原。
「因為我們俄國的武器,也多半是通過進口法國獲得的。」
現在的城市仍在按照他們所設定下來的程序發展著。
既然對方想要清理庫存,瑪利亞自然也可以對武器上的價格進行砍價。
畢竟,相對於這些無關重要的問題,遠不如摩洛哥那裡所帶來的外交新聞吸引人眼球。
這些小組並不只有совет組織的成員,還有一些屬於克虜伯組織的工作人員。
所以為了可以充分利用當前組織內的所有『人力資源』,瑪利亞開始擴大察里津的城市規模。
錢給多了,還有可能是二手貨,只有傻子才會這麼做。
按照國際法律,黑海必須保持中立,不允許任何在這裏建設港口。
事實上,如今совет內能人不少,管理一座城市並不是什麼難事。
法方給予的回答是。
要通過黑海將武器裝備運送到他們手上,必然會引起奧斯曼帝國的注意。
即使現在的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都不足以威脅到法國,但如果他們是與德國聯合在一起的話,法國將會面臨巨大的軍事壓力。
確實,在地理位置上,察里津距離他們巴爾幹半島隔著一個亞速海和黑海。
然而,時代變了。
因為,以『發https://m•hetubook•com•com展捕魚業』這樣的理由進行黑海航行,對於他們而言,確實是一條未曾設想的道路。
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讓英國獨享孤立主義的安穩,直到現在,因為德國的造艦狂潮而起了危機感之後,才開始加強與俄法的合作。
如果沙皇真的調查下來,肯定會發現這些巴爾幹半島國家所使用的武器,都是德械裝備。
為了獲得黑海控制權,尼古拉二世甚至願意跟奧匈帝國合作,聯手坑害奧斯曼。
百來噸的重量可以直接穿過海峽,進入黑海。
而如今三個國家簽訂協約,即使在帝國和資本利益面前,這些協約就跟一張廢紙一樣無用,但是在還沒有危及到各自根本利益之前,這三個歐洲帝國玩家都會遵守協約內的條款。
波茨坦會議讓瑪利亞重新獲得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信任。
只不過相對於英國,法國和俄國走得更近。
瑪利亞就曾經這條調侃過。
只不過,在進行砍價之前,瑪利亞需要跟巴爾幹半島的那幾個國家進行商討。
對於黑海,一直以來都是尼古拉二世的心頭大問題。
你在哪裡買的武器?
例如俄國內的大部分工業,都是通過法國資本進行投資和建設。
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巴庫石油城留在那裡。
約瑟夫也將此話編出了一個笑話。
既然如此,瑪利亞也就有了一個海上交通工具。
其他地方都沒有多大反應,法國和英國只是稍微提了一句,然後沒有下文了,而且這提出來的一句只是放在了嘴偏僻的角落。
這件事同樣被冬宮那邊所知曉。
但是,自從瑪利亞和約瑟夫共同平穩了高加索以北、裏海沿岸低地、茨嶺,順著頓河幾乎控制了亞速海之後,便已經算是控制了整個俄國的東區方面。
同時,也讓瑪利亞得到了來自於巴爾幹半島國家的認可。
法國這邊的回應就更有趣了。
因此瑪利亞從不擔心這個問題。
你想活下來,就必須聽我們的話。
而這一港口所要針對的,正是巴爾幹半島和-圖-書和克里木半島,為未來奪回黑海航海權而做出的準備。
不允許超過5000噸的排水量,也就代表法國不允許俄國建立大規模海軍。
「您不怕沙皇陛下會追查下來嗎?畢竟他們突然間多出這麼多武器裝備。」
英國給予了回應,外交大臣如此回答道。
和平時期小弟們會意思意思地買一些俄國那邊的武器裝備,當做是交保護費。
就連俄國內的不少鐵路,也與法國脫不了關係,這就導致俄國和法國之間的利益死死地捆綁在一起。
只有噸位不大的快艇才可以在這裏進行快速通過。
將這些人給安排出去之後,瑪利亞便又繼續將自己的重心投放城市建設和工業改造的工作上。
法國給他們開放的綠燈,但也在此添加了枷鎖。
為了確保隱蔽性,瑪利亞派出幾個小組,以代表瑪利亞的身份,前往這幾個國家。
無論是陸路亦或是海陸,對於一個克虜伯財閥而言,都不是什麼難事。
只是,她提出的邀請理由並非軍火,而是糧食上的問題。
以正常的方式進行武器裝備上的運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實。
通過俄國購買法國武器。
『但是!』
而現在,多了一個可供選擇,而且是有折扣的選擇。
想在黑海這裏建立軍事港口?想都別想。
至於對方信不信,這不是她的思考範圍內。
所以,無論是瑪利亞亦或是尼古拉二世都十分清楚。
『漁船除外。』
『這些小弟從我們俄國這裏購買的武器,等同於通過名為『俄國』的中間商購買法國武器。』
到底是俄國還是法國?
只不過那次聯手並沒有成功,反而還讓德國佔了便宜。
可一旦進入或者即將進入戰爭時期,必然會向更加可靠的軍火供應商進行採購。
如果現在的年份還處於19世紀,俄國的此番做法必然會引起英法的干擾,若是再嚴重點,甚至會出兵到這裏來,再打一場克里米亞戰爭。
只不過,相對於俄法的危機感,英國則顯得安穩許多。
更何況,俄國工業出了名的爛。
英法俄m•hetubook.com•com三國簽訂了互助協約,俄國是他們這個三國協約裏面,極其重要的東線力量。
為了減輕己方壓力,俄國這一盟友至關重要。
法國。
得到了回應,只有一個。
『你們沒見過不代表沒有。』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情況呢就是這麼一個情況,但具體情況呢,還是要看情況去決定。』
但是,這些裝備從一開始就不是從察里津那裡進行運輸,而是從德國那邊進行偷運。
所以,如果在這裏建設港口或者出現他國戰艦,必然會出現國際糾紛問題。
那一次,被記錄在歷史書上,稱之為波斯尼亞危機。
就以當前批發下來的莫辛納甘來說,也有不少是來自美國那邊。
這一切都在以穩步且隱蔽的方式進行擴張和掌控。
俄國的武器裝備都很難自產自足,更不用說給自己的盟友提出武器裝備上的資源。
如此龐大的佔有土地面積,要想進行建設和發展,這並不是紙面上說一下這麼簡單。
совет幹部的作用是負責推動任務的發展,他們是瑪利亞在外面的代表。
察里津的地理位置是靠近伏爾加河沿岸,距離羅斯托夫和阿斯特拉罕這兩個駐有俄國邊防軍,只有一天的路程。
連自己都處理不了,就更不用說給小弟們出售武器了。
只不過就演算法國允許,以俄國現在的經濟能力,就算是生產,也頗為費勁。
再說,瑪利亞確實只想弄一點魚雷艇而已。
所以,在得知瑪利亞以『發展捕魚業』為理由,對黑海開始干涉之後,便立即給予答應,甚至還給了她不少發展資金。
『只要不超過5000噸位,都能視作為漁船。』
『至於如何區分是漁船還是軍艦,我們將會以噸位進行區分。』
奧斯曼代表目瞪口呆,他舉起顫抖的手繼續反駁道。
在針對黑海問題上,協約內並沒有提及允許俄國軍艦進來,但也沒有拒絕俄國漁船的進入。
因此,玩了一個文字遊戲,以瑪利亞為先鋒開頭,直接通過亞速海建立起屬於茨嶺漁岸基地。
但對於和-圖-書她的疑惑和擔憂,瑪利亞則給出了一個放心的答案。
只不過,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他們都暗中支持奧斯曼帝國對這片海域的監控,其監控對象就是俄國。
就算巴爾幹半島國家都將俄國奉為老大哥,但是在軍工上,也不會只使用俄國所提供過來的軍火裝備。
『這世上哪有5000噸位的漁船!』
很現實,也很殘酷。
恩維爾·帕夏當即向俄國提出抗議,甚至還向英法提出了訴訟
俄國。
所以在電報發出去后,立即就得到了那些國家的回應。
這場與克虜伯代表人諾娃的交談很快就結束了。
阿芙樂爾號的排水量是6730噸,而這僅僅是巡洋艦而已,與當代最為強大的戰列艦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美名曰『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奧斯曼以『俄國違反《巴黎和約》為理由,告到了英國和法國那裡去。』
國內的大部分工業都掌控子啊法國人手上,這就等同於你的命脈被法國人給握在手心上。
這個新聞很快就被各種資本媒體給報了出去。
只要派出雙方的代表過去巴爾幹半島進行商談,在面對帶有駐土德軍的奧斯曼,他們必不可能放棄這個機會。
「當然不會。」
與此同時,建設港口的同一時間,瑪利亞還特意將部分工廠挪到了亞速海沿岸附近的城市。
「殿下,我有一個疑問。」
但瑪利亞所建設的並不是戰艦港口。
很滑稽,很諷刺,但這確實是事實。
此次帶來的訂單裏面,其主要武器就是經過改造的88式步槍。
「我們所建設的,是漁民港口,出去到黑海的,都是漁船而已,請各位不要驚慌。」
以此工具進行橫渡黑海,無論是運輸兵力亦或是進行補給運送,都十分方便。
瑪利亞給予的回應就很耐人尋味。
既然要進行軍火商的貿易,那她不可能不跟這些人進行商量。
這件事也同樣引起奧斯曼當局注意。
『為了防止奧斯曼帝國對我國領土的侵害,也為了將來重新奪回黑海主動權,我將身先士卒,成為父皇的急先鋒。』
「為什麼?」諾娃不理www.hetubook.com•com解。
瑪利亞看出他們的想法,才會有如此一問。
擺在面前的,只剩下如何建設和發展。
與此同時,在亞速海這裏也開始建設能夠通入黑海的港口。
聽到這裏后,諾娃恍然大悟。
『根據《巴黎和約》,黑海必須保持中立化,禁止各國軍艦通過兩海峽,禁止俄羅斯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廠,也決不允許黑海內出現俄國海軍。』
瑪利亞讓她在這裏好好享受美味的午餐,自己則灌了一杯伏特加后,冒著嚴寒的冬天直徑地走入電報局去。
畢竟,當年的克里米亞戰爭裏面,逼迫俄國簽訂《巴黎和約》的國家,正是英國和法國。
亞速海最深也就只有14米,別說戰列艦了,巡洋艦過來也很容易擱淺。
不久前,約瑟夫重新啟動對巴庫石油城的滲透計劃,相信不久之後就可以將巴庫石油城給掌控在自己手上。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俄國避免不了一戰,因為法國不允許。
在1907年八月的時候,英法俄簽訂了互相諒解和互相支持的協約,讓三個國家走得更近。
小弟們也不會願意以俄國為中間商進行武器購買,因為這樣去做,俄國肯定要收取手續費。
一些聞到味道的他國記者立即趕到這裏來,並且採訪了察里津市長瑪利亞,試圖在她這裏探出一些口風。
至於要如何將這些軍火運送到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他們手上,事實上並不是什麼難事。
如果可以賣出去,不單可以減少成本損失,甚至可以清理庫存,對於克虜伯而言,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瑪利亞對此十分清楚,所以才會堅持發展屬於自己的工業,就連察里津內的法國資本,現在也所剩無幾了。
如果有人問起,瑪利亞還可以說『我喜歡拿魚雷去炸魚』這樣的借口。
如今,尼古拉二世允許自己在這裏建立臨時海軍,《巴黎和約》的核心人物英法二國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件事情,也同樣被各地新聞媒體給報道了出來。
克虜伯人員的任務只有一個,推動軍火商品。
沙皇是一個多疑的人,諾娃不敢想象他那盛怒的樣子。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