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歷代沙皇那般,成就不可一世的偉大功績。
她邁出步伐,踏入了這間會議室內,隨後便低著頭向沙皇行以臣禮。
無論是他的做法亦或是想法,皆是如此。
老皇帝弗蘭茨死在了薩拉熱窩當中,活下來並且繼承皇位的人則成為了斐迪南。
但要怎麼打,則成為了眾多軍官所在意的問題。
如今擺在他們面前,是要如何去打。
「塞爾維亞必須保護下來,即使現在已經淪陷了,我們也有義務為他們奪被侵佔的領土。」
首先的問題點是要如何營救塞爾維亞。
灼熱的金屬,拖拽出黑色的濃煙。
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
尼古拉大公推薦了她們軍方內部的老將軍,亞歷山大·薩姆索諾夫和保羅·馮·連內肯普。
「我們,必須進行大規模戰爭。」
這一切,都彷彿是暴風雨前夕的寧靜。
軍官,大臣,還有沙皇尼古拉二世。
對於此事,尼古拉大公給出了方針。
……
身為冬宮使者的他,為瑪利亞的到來而做出迎接。
「這次將你們召集過來,最主要的目的是探討如何開戰,又要如何去打。」
事實上,斐迪南成為皇帝這件事瑪利亞也知道得比較快,但她對此並不在意。
但是,這個聲明卻表明了德國的態度,他們必將站在奧匈帝國這邊。
如此一來,他們很難給出幫助。
這種事情讓奧匈帝國的軍官都要瘋了。
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一位極具野心,卻又是能力不足的陸軍元帥。
不久前,德國威廉就公開聲明,他將會不惜一切代價支持奧匈帝國的復讎,只要奧匈帝國想要什麼,德國就會提供什麼。
陰沉且安靜的會議室,響起了皮靴敲打在地面上的迴音。
毫無疑問,現在的塞爾維亞已經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所以這一次也絕不例外。
幸虧現在保加利亞還沒有加入戰爭,否則在兩面夾擊之下,塞爾維亞必將亡國。
在尼古拉大公做出了戰術部署之後,便開hetubook.com.com始展開更多細節上的討論。
一輛馬車已經在此等候多時。
第一個是德國方案,第二個是奧地利方案。
預備性戰爭動員狀態都無法唬住奧匈帝國的入侵行為。
以至於到了最後,就連法金漢都拒絕給康拉德提供軍隊上的支援。
薩拉熱窩中死掉的人並不是斐迪南和他的妻子安娜,而是老皇帝弗蘭茨。
得到指令之後,他從自己的位置上站立起來。
讓其他巴爾幹同盟成員給予協助,俄國後續再給予支援。
這個拼多多帝國並不強大,但這個不強大是跟俄國進行對比。
塞爾維亞的體量不足以擊敗奧匈帝國。
威廉二世是一個滿嘴跑火車的傢伙,這一點整個歐洲都有如此共識。
威廉二世給予了回應,他答應了尼古拉二世的請求。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通訊設備還不先進,一旦做出軍事調整,就得通過傳令官或者以電報的方式進行傳遞。
不久前才從冬宮這裏離開,本以為要等很久才會再度回來,沒想到會在這一刻,被重新召喚。
瑪利亞點著頭,沒有絲毫猶豫地坐上了這輛馬車。
歷史上,奧匈帝國確實被塞爾維亞給打敗過很多次,並且還一度威脅到首都奧地利。
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沉重的壓抑。
在得知最後通牒之後,尼古拉二世曾經向德皇威廉二世發送了一封電報,請求他可以遏制一下奧匈帝國。
只不過,讓瑪利亞感到有些詫異的是,如今的局勢與自己上輩子的歷史記憶中,出現了不少差別。
不單工廠,就連農場也是如此。
可是要想直接進入塞爾維亞,那必將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長笛悠揚,似是哀鳴。
「殿下,請您上車。」
「德國態度依舊強硬,英法兩國仍未做出回應。」
但要想立即集中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在位這麼久了,尼古拉二世即使在怎麼愚笨,他還是懂得帝皇之道。
而且他還喜歡微操,對自己原來的戰術部和-圖-書署經常性做出調整。
這裏的軍官們都十分清楚,要想證明自己的價值,要想跟自己家族的先輩一樣建立豐功偉績。
然而現在的情況已經不一樣了。
他同樣渴望著戰爭。
就跟這些軍官們一樣,他也十分清楚要讓自己成為配得上『大帝』這個稱呼,就必須開疆擴土。
他首先認為,既然是對奧匈帝國宣戰,就必須先對奧匈帝國做出戰術部署。
如此一來,留給尼古拉二世的選擇就只剩下一個了。
列車行過了很長一段距離,最終停靠在聖彼得堡車站處。
即使給了,也絕不允許康拉德去進行指揮,一旦有什麼軍事行動,必須得到法金漢的允許。
因此他們需要提防德國,最好的方式就是進攻。
擊潰他們。
從察里津駛向聖彼得堡的列車,衝破了昏沉的黑夜,轟隆的軌道,顫慄著整片大地。
她的目光,停留在漆黑一片的窗外,正隨著列車的高速運動而不斷後退。
向奧匈帝國正式宣戰,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瑪利亞是最後一位到來的核心官員。
一名傳令官在列車上,如此說著。
第三第五第八集團軍組成西南方面軍。
此話一出,當即引起地下不少人的驚呼,若非礙於沙皇在此,恐怕已經提出了疑惑。
嗚——
1910年的時候,俄國常備軍是一百八十萬人,現在進入了預備性戰爭動員,軍隊數量已經達到了近乎兩百萬人。
而且無論是在場的官員亦或是瑪利亞,都無法想象塞爾維亞居然會淪陷得如此迅速。
然而也就僅此而已了。
對於一名國家領導人而言,尼古拉二世是不及格的。
但他們還是死在這這一天。
並不是害怕戰爭的殘酷,而是害怕大國之間的戰爭,會讓整個局勢走向不可挽救的地步。
映入眼帘的,是那熟悉的面孔。
然後就是第二個問題內容。
西北方面軍攻入東普魯士,西南方面軍進攻加利西亞,進攻奧匈帝國。
尼古拉二世伸出了手,霎時間原本還陷入一片亢和*圖*書奮的會議室內,歸於平靜。
窒息的感覺,突然而生。
「諸位,首先我得說明一件事,塞爾維亞已經淪陷了。」
他低著頭,態度恭敬,這是對待上位者的態度,同時也是對自己所尊敬之人的態度。
每一個方面軍都需要有一位司令,每一個集團軍都需要有一位將軍。
但是,如今的局勢卻還是演變成這種地步。
蘇克霍姆利諾夫會意,開始將問題點向所有人展開。
緊接著就是七月危機和最後通牒。
這次會議,其內部內容便是以這個為核心。
這就是尼古拉大公的戰略部署。
西北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都一同發起進攻。
敲打著桌面,蔚藍色的目光劃過一道凝重。
鳴笛再度響起。
那深邃而又充滿神秘的黑暗。
所以即使德國還沒有宣戰,也無法保證德國會不會在他們與奧匈開戰之際,突然間宣戰。
馬車快速地行駛在聖彼得堡的馬路上,很快便來到了冬宮大門。
第六和第七集團軍保護側翼,從波羅的海和芬蘭延伸到羅馬尼亞和黑海這條側翼防線。
當他們推開的那一瞬間,冰冷的氣息撲面而來。
有時候他今天發出一條戰術調整,在前線作戰的軍官正辛苦地安排著康拉德昨天做出的戰術改變。
「奧匈帝國不宣而戰,如今塞爾維亞已經淪陷,他們的國王向我們申請了避難請求。」
會議室內終究是按捺不住那股躁動的狂熱。
瑪利亞·尼古拉耶芙娜,就任為第四集團軍將軍。
這實在是超出了所有人預料。
如果德國並不以東線為戰場,那麼就採取奧地利方案。
這可是通過正式宣戰,然後再發動對塞爾維亞的戰爭。
列車繼續前進,灼熱的紅色光芒,破開了前方的混沌。
這是歷史的必然性,同時也是時代的必然性。
瑪利亞十分清楚,即使這場戰爭還沒有演變成世界大戰,這一切都彷彿還能夠進行調節。
而且即使奧匈帝國的軍隊因為多民族原因,導致其指揮往往會陷入混亂,但更讓人www•hetubook•com•com詬病的是他們的元帥。
如果德國以東線戰場為主要戰場,那麼他們將會採取德國方案,放棄整個波蘭華沙這一帶戰區。
瑪利亞最擔心的並不是塞爾維亞如今的局勢問題,而是奧匈帝國將來的走向。
然而,他也害怕戰爭。
尼古拉大公繼續做出自己的戰略部署。
要如何開戰。
仁慈,友好,大度。
這就是他的戰略部署。
但戰略中的細節,則需要由將軍們去制定。
幸虧1913年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開始了總動員準備,加上前線鐵路的部分完善,讓他們在兵員調動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第四集團軍為戰術性預備。
在所有人都到來之後,沙皇尼古拉二世便示意陸軍大臣蘇克霍姆利諾夫。
即使是日俄戰爭歸來的將軍,也同樣得到了功績。
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了,因為地理原因,他們所能提供的支持實在是太少。
從白到夜,再從夜到白。
說罷,他向陸軍元帥蘇克霍姆利諾夫示意了一個眼神,自己便不再說半句話。
大批量塞爾維亞人民失去了居住地和農田,他們將會成為塞爾維亞政府的最大負擔。
在這兩個方案的前提條件,則是俄軍的軍隊部署。
他認為,俄國需要分成第一第二集團軍,組成西北方面軍。
沒想到斐迪南卻成為了最難以預估的人。
不宣而戰的奧匈帝國,直接把塞爾維亞的大部分兵工廠都摧毀了。
他絲毫沒意識到這場戰爭所帶來的的影響,而眼前的這位公主,正一言不發地凝視著窗外的黑暗。
他能夠走上如此位置的原因,並不是他有多強,僅僅是因為他身為貴族。
蘇克霍姆利諾夫沒有在意所有人的態度,而是繼續著自己陳述。
儘管七月危機和最後通牒都出現了,但相對於原版的一戰前夕,此次的七月危機更顯得陰沉壓抑。
在自己的歷史記憶中,薩拉熱窩事件的核心人物是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安娜。
儘可能組織起所有資源,以守代攻,仿照1812年莫斯科和-圖-書戰役的戰略,要知道這個莫斯科戰役,完完全全拖死了拿破崙。
他們死在了第二波刺客手上,說來也奇怪,這第二波遇刺純粹是巧合而已。
這是瑪利亞所預想不到的開端,同時也是所有國家領導人和戰略家所預料不到的開端。
例如兵員、武器裝備和統帥將領。
因為俄國與塞爾維亞並不直接接壤,雙方之間隔著一個羅馬尼亞和奧匈帝國。
巨大的白蒸汽隨著列車的停靠而散開。
但事實上,一旦展開,所有人都會被拖拽進去。
在軍事戰略上,康拉德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但他從來不考慮自己軍隊的協調性和當地環境所帶來的影響。
又有幾名侍從前來接手,隨著侍從的引領,她很快便到達了沙皇的會議室。
一切的計劃,都需要重新考慮了。
即使如此,康拉德依舊坐在自己的陸軍元帥位置上,其最大原因便是因為老皇帝弗蘭茨的支持。
不單如此,甚至跟老皇帝弗蘭茨的關係十分糟糕。
以進攻代替防守,擊垮德國之後,就能夠讓德國不再成為威脅。
但無論是哪一件事,老皇帝弗蘭茨都沒有做出十分過激的行為,直到最後才簽下了宣戰正式文件。
或許,現在的奧匈帝國必須給予重視。
也正因如此,塞爾維亞才能夠有時間組織起抵抗力量。
而且奧匈帝國不宣而戰,斐迪南皇帝也利用自己一直以來積累的仁慈聲望,讓塞爾維亞放鬆警惕,最後給他們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是呢,德國也必須提防。
首先是薩拉熱窩事件。
「殿下,我們已經正式宣戰了。」
留給他們的選擇只有一個,參加戰爭。
所有人都渴望戰爭。
他們絲毫沒留意到沙皇的不安。
然而,就在這時,尼古拉大公卻將機動性的第四集團軍給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可是,如今的歷史卻朝著瑪利亞所無法預測的方向發展著。
就跟其他領導人一樣,瑪利亞也同樣給斐迪南按上了自己的所認為的面孔。
在如此情況下,尼古拉大公做出了兩個戰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