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茨·斯蒂芬·馮·茨威格。
反觀康拉德,從一戰爆發之前到現在,他都是帝國元帥。
由於匈牙利革命仍在進行,捷克和斯洛伐克的鬥爭以更加激烈的方式爆發出來。
推行法案並不容易。
至於中立派,他們就是摸魚擺爛的,只要保證自己的利益,管他洪水滔天。
許多皇族和反對派都找到卡爾那邊去,但他們得到的回應都是統一的『不是現在』。
他是一位軍事獨裁者,這一點毋庸質疑。
「所以奧地利的人民啊,如果想從痛苦中解放,就先吞食掉所有敵人。」
第三天寫著「無與倫比的外交家。」
但是,讓他去管理一個國家,那就有些為難人了。
「這一步,絕不局限於現在,而是放眼于未來。」
奧地利出現了三個派別。
但此時此刻他們所要面對的人,是康拉德。
他們開始組織起來,在大街小巷中進行遊行示威。
第一天寫著「偉大的軍人。」
攝政王是什麼?
首先是內閣國會的處理,然後是朝廷議會上的爭吵。
他再一次對反對自己的勢力進行大清洗,罪名則是通敵通共。
如今掌控著軍隊力量的人,多半是基層軍官。
然而,就在獨裁成立不多久,前線的戰況又一次傳了回來。
而這一姓氏,正是康拉德的姓氏。
一時間,奧匈帝國出現了人手不足的嚴重情況。
很快,奧匈帝國那邊又發生異變了。
將弱小的物種和種族消滅得滅絕為止,才可以讓自己的種族一直活下去。
一個種族若是為了生存,就必須不斷鬥爭,不斷戰爭。
強調人種的差別和階級存在的合理性。
整個奧地利都陷入了一種人心惶惶的局面當中。
但卡爾的不作為行為,還是讓人放棄了對方的拉攏,從而轉向其他方向。
而且因為他的個人聲望與影響力,如今的帝國幾乎被他一個把控。
第二天寫著「非凡的政治家。」
當還未等和*圖*書這些反對派組織起力量對康拉德進行征討時,康拉德又展開了下一步行動。
有不少皇族都表示反對。
那就是攝政王的法令。
首先是稅收的加重和徵兵的加強。
但是,一些異象緩緩地浮現在水面上。
然而,斯蒂芬不在之後,反對派就變得越加無力。
那就是軍隊。
很多人得知康拉德要推行攝政王法令時,都持有反對意見。
奧匈帝國的攝政王。
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都是奧匈帝國必不可少的領土,他不會放棄,必須拿回來。
雖然霍爾蒂·米克洛什跟高爾察克一樣,都是統帥海軍的,但是他的陸軍指揮能力比高爾察克不知高到哪裡去。
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了自己的參謀時,參謀整個人都傻了。
無數曾經站在斯蒂芬身邊的人都被帶走,然後第二天就見不到人影了。
與此同時,帝國的官方新聞媒體開始給康拉德造勢。
他是卡爾·弗朗茨·約瑟夫。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人民的思維有時候也是盲目的。
在權謀和影響力下,這位帝國宰相是不可能比得過康拉德,所以到最後,帝國的所有事情都只能落在康拉德手上。
適者生存,物競天擇。
「在未來,幾年或者十幾年後,塞爾維亞將會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因此獲得基層軍官們支持的康拉德,壓垮了所有反對聲音。
第四天,那是一個模糊的輪廓,上面沒有寫全名字,但留有一個姓氏。
為了能夠更加直觀且迅速地調控軍隊,康拉德甚至來到了距離前線較近的地方進行指揮。
一時間,維也納陷入一片空虛。
但也不是沒有例外。
這一次,康拉德親自帶領軍隊前去進攻,他力求迅速解決匈牙利等地方的問題。
所以,這份野心驅使著康拉德往他從未想過的方向發展。
如此一來,他又怎麼可能斗得過自己?
如果是之m•hetubook•com•com前,斯蒂芬還在真正掌權的時候,這些遊行示威和罷工運動或許能繼續進行下去。
「因為那都是他們的過錯!」
沒有人能夠理解,不是現在這個意思,究竟是什麼。
康拉德本身就是一位軍人。
在弗蘭茨還是世上時,康拉德還是一個有一些些自知之明的人。
不久之後,帝國境內就出現了各種印刷著康拉德頭像的小冊子,正到處散發。
在推行法令的第二天,康拉德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奧匈帝國的攝政王。
這些思想僅僅是比較含蓄的方式表達出來。
信中的內容只有一個。
他唯一多出來的,是那可笑的理想,少出來的是自己的人脈與聲望。
宰相與斯蒂芬關係很差,因為在戰爭早期,斯蒂芬就一直壓制宰相。
然而,自從被斯蒂芬和斐迪南聯手搞走之後,他對權力的慾望達到了空前高漲。
然而,就事實而言,因為斐迪南皇帝的病重,加上斯蒂芬的無法管事,他確實可以推行這一法案。
支持派的人都是康拉德的人,他們會無條件支持自己的效忠對象。
在這裏面也同樣存在著不少清醒的人。
也有不少工人團體發起罷工,聲援匈牙利那邊的soviet革命。
就在康拉德出征的第三天,留在郊外的卡爾伯爵受到了一封從城內而來的信。
「歐洲的東方,巴爾幹半島,終將獲得解放。」
德軍的擺爛行為,更是讓奧匈帝國難以維持。
他知道怎麼打仗,雖然說所自己認為的『怎麼打仗』放在國際上,就是菜雞,但對付國內的人還是綽綽有餘。
這場戰爭他稱之為『康拉德攻勢』。
為數不多,仍掌握著軍隊力量的皇族公爵。
此時此刻,掌握大權的他,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要知道,奧匈帝國並沒有出現過攝政王的先例,也沒有出台過攝政王的法令。
這場攻勢的進攻勢頭很猛。
這個和圖書
世界是殘酷且血腥的。
而如今,他看著幾乎被自己掌控起來的奧地利,康拉德的心又一次飄了起來。
掌握著帝國最核心的媒體宣傳機器,康拉德毫無顧忌地使用了起來。
斯蒂芬是參謀長,但他並沒有去真正掌握軍隊的權力。
馮·赫岑多夫。
而且斯蒂芬的權力地位也跟自己一樣。
康拉德一手拿著槍,一手拿著錢,他成為了眾望所歸的最佳人選。
即使要給斐迪南皇帝傳遞信息,也必須先落入他的手,然後再由他來帶給斐迪南。
於是乎,他重新集結部隊,展開了領土收復的大規模戰爭。
落筆者。
包括鐵托在內,他們都需要長時間的發展,才能夠重新組織起足以獨立建國的力量。
一般當任攝政王的人,都是由君王的親族或者戚族負責。
當任攝政王的人通常都不會有太好的下場,例如都鐸王朝第一代諾森伯蘭公爵。
根據鐵路運輸線,他親自策劃了三條進攻路線。
雖說康拉德被瑪利亞譽為最典型的廢物元帥,但他在對待士兵軍官方面,確實有著自己的一套。
瑪利亞對此十分清楚,因此她對鐵托的期望,並不是建國革命,然後出兵支援匈牙利。
那是一種弱肉強食的意識形態。
而且因為斐迪南的病情原因,御醫們壓根就不敢讓他走出病房。
她所給予的期望,是未來。
塞爾維亞的反抗力量逐漸積累起來。
只不過,康拉德十分清楚,自己的權力再怎麼巨大,也不可能比得過皇帝。
伴隨著攝政王的確立和大清洗的執行,掌握著軍權的康拉德,最終成為了最大獨裁者。
如今,城內的大部分軍隊都被調走了。
畢竟這裏還是君主制度國家。
反對派的力量和影響力依舊是有的,他們的強烈反對硬生生拖住了康拉德的步伐。
面對霍爾蒂的進攻,匈牙利soviet難以招架,大量土地被奪走。
「捷克、斯洛伐克和那群
和_圖_書匈牙利共產黨人,正不斷地蠶食著我們,不斷地迫害著我們。」
「如果不是他們挑起戰爭,如果不是他們製造矛盾,我們壓根就不會過得如此艱辛,如此的痛苦。」
最終在巨大誘惑之下,參謀認可了這個做法,並開始協助康拉德,將這一法案推行下去。
而基層軍官最看重的,是誰對他們好,而不是對方的地位。
如今身為帝國參謀的斯蒂芬起不了床,那麼帝國內的所有事情都能落在宰相和康拉德手上。
在他演講中甚至宣稱自己與羅馬獨裁官凱撒一樣偉大。
在這個缺乏通訊的時代裏面,人民想要了解外國或者家鄉之外的情況,往往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談或者媒體報紙上的描述。
支持派、反對派和中立派。
若非斯蒂芬被皇后死死保護,恐怕也會遭到毒手。
最終,在各方的商量下,他們決定啟用帝國的備用方案,由宰相、參謀和帝國元帥三輛馬車負責處理國家事務。
雖說如此,但沒有敢反對康拉德。
那是代替或代表出國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及不具備執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國家領導權的人。
加上長時間躺在床上,導致一些必須由皇帝親自決定蓋章的事情,都得不到落實。
跟在她身邊的蘇斯洛夫,略有所思地點著頭。
斐迪南皇帝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了,加上帝國參謀長斯蒂芬的卧床不起,更是讓這個帝國雪上加霜。
真要強行推出攝政王,恐怕會引起問題。
上面赫然寫著,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個種族要生存下來,就必須具備侵略性。
掌控著槍杠子的他們,終究是控制了帝國的話語權。
按理說,即使前線潰敗,康拉德還是能退回維也納這個大後方。
「我們現在的悲劇,都是由他們製造而成。」
一些敢議論的百姓也會被帶走調查。
清君側。
他知道自己的職責,絕不是統治者的料。
先是給自己https://www•hetubook•com.com造勢,然後又是宣傳具有強烈侵略性的思想。
唯有一個聲音,一直保持沉默。
唯一把守在維也納附近的,也就只有一直保持中立的卡爾伯爵。
反對派的人大部分都是斯蒂芬那一陣營,如果斯蒂芬還在現場,必然能阻止康拉德等人的做法。
只不過這些都是極端例子。
但因為兵力問題,他著重進攻捷克,從打通與德國華沙的通道聯繫。
為了重新拾起昔日的榮光,他甚至可以跟羅馬尼亞人合作。
但他們缺乏了一種最為關鍵的力量。
緊接著,一些奧地利學者發現,他們的報紙上似乎多了一些不一樣的意識形態。
這份意識形態跟傳統的皇族意識形態和資本形態完全不同。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裏面,誰都無法放過誰。」
然後,在斐迪南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強行推出一個帝國法令。
伴隨著宣傳媒體的不斷烘托,最終有不少人選擇了參軍。
因為兩個掌權者的突然倒下,康拉德重新掌控帝國權力。
但不久之後,宣傳又開始發生改變。
即使康拉德通過軍隊力量,掌握了奧地利的大部分權力,但他依舊要處理外面的事情。
要挑選攝政王,就必須獲得民眾支持和帝國議會的大部分議員支持。
只不過,現在的塞爾維亞還遠沒有達到站起來反抗的地步。
因此,他不會允許反對自己的人存在。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喬治四世就是如此,在他的父皇駕崩之後,便順理成章成為了國王。
他的目光落在了身後的霍夫堡皇宮,野心又一次膨脹了。
他的沉默被很多人看作為默認,默許。
緊接著,在憤怒的人民群眾裏面,他將矛盾轉移了出去,大放厥詞地宣傳道。
可是,皇族的力量在這場世界大戰中,消耗嚴重。
匈牙利那邊的革命事情,依舊交給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去收復,領導匈牙利防衛軍的將軍,將會由親康派的霍爾蒂·米克洛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