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世界革命
第六十八章 骰子已經擲下

只不過,葛蘭西的擔憂與第二天所發生的事情略顯不同。
畢竟誰都不願意再一次發動大規模戰爭。
葛蘭西自然拒絕,意共等人甚至都不屑於回復這麼愚蠢的邀請。
「你們太落後了。」
這一點沒有錯,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好事。
但瑪利亞也發現了一絲端倪,那就是整個義大利的國內問題。
一直以來,他所重複的核心內容,是國家主義。
在雙方的激烈交換意見之下,再也沒有所謂的中立派騎牆組。
一股不祥的預感從葛蘭西心中浮現而出。
直到後面他們才開始發現,自己手上居然沒有一支能用得上的精銳軍隊。
但無論他們怎麼提出申請,協約國也給不出來。
墨索里尼確實是回應了國王和首相焦利蒂的邀請,他將會前往義大利。
就在他們開始對米蘭發起攻勢時,義大利政府向意共和墨索里尼發出邀請,希望他們可以重新加入國家。
該是一直提醒的原因,葛蘭西確實上心了,只不過他也有自己的考慮。
反觀意共這邊,由於葛蘭西的群眾工作做得十分出色,這使得大部分民眾都傾向於他們。
義大利當局很氣惱,但已經有不少軍隊更加傾向於葛蘭西和墨索里尼這邊,這就導致他們很多事情都做不成。
只不過,他的回復讓義大利政府感到了危險。
當意共和黑旗軍開始進軍羅馬時,義大利當局是震驚的。
如此一來,義大利內部的大部分士兵都成為了隱藏威脅。
然後,伸出了手,重重地按在葛蘭西肩膀上,如萬鈞之力似的,讓葛蘭西感到了一陣強烈的壓迫感。
葛蘭西也對此深信不疑,即使瑪利亞多次提出『小心墨索尼里野心』的警告,也無濟於事。
要知道墨索里尼的黑旗軍規模已經擴展到一個軍的實力。
所以他們只能抵擋蘇俄,給義大利的說辭也只剩下最後一個。
這個戰略方針很快就得到了葛蘭西的支持。
國王已經和圖書下達了指令,允許義大利軍隊去鎮壓他們所認為的叛亂行為。
而他們的對手,都是一些只負責鎮壓無產階級運動的軍警。
這是葛蘭西對他的擔心,但同時,內心的不安並沒有說出來。
他高舉著馬克思的旗幟,掀起了巨大的武裝革命旗幟。
只不過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短時間內無法完成,而且墨索里尼對此並不贊同,他認為應該將土地集中起來生產,而不是分散到農民手上。
眼見蘇俄展開輿論攻勢,他們也同樣在新聞媒體上進行著宣傳,大力鼓吹義大利政府的合法性,同時也在貶低義大利內部革命力量的非法性。
「蘇俄會支持全世界任何一個無產階級運動,同時也會支持每一個國家人民對暴政的抗爭。」
同理英法兩國也是如此,於是乎雙方在『只打嘴炮不開戰』上面達成了共識。
每一個國家的民族就應該獨立自主,共同發展。
戰爭才剛剛結束,他們的士兵只願意防守,不願意發起任何一場進攻,至少目前為止確實是這樣。
羅馬。
「國王召您速來羅馬,擬將組閣重任交付于閣下。」
就在葛蘭西擔憂之際,墨索里尼卻站了起來。
然而,將軍們卻給出了一個冷冰冰的回復。
短短的一個月時間,意共和墨索里尼便聯手攻下北方的三分之二的城市。
命令內容只有一句話。
為了支撐起意共的優勢,瑪利亞給他們派出了不少軍官,只為給意共培養更多的優質軍官。
「這是一個局,如果你過去了,可能就回不來了。」
爾後他鬆手而去,離開了這間昏暗的木屋。
當天下午,三萬黑旗軍跟著墨索里尼一同進入羅馬,他們將會改變歷史
在這一刻,他成為了所有左翼的盟友。
他逼近到對方面前。
雖然說蘇俄打不起來,但他們可以供養整個義大利共產黨,就連墨索里尼也因此而收穫到巨大的利益。
這份回和*圖*書應確實讓首相焦利蒂和總理法克塔感到興奮。
他的目光,在微弱的燈光下,出現了掙扎。
義大利的士兵待遇其實並不高,在一戰期間曾經出現過因待遇太差而引起的嘩變。
他想要做的,不是意共的無產階級專政,而是取而代之,以自己的意志來建設義大利社會主義。
那是一個混雜著社會主義左翼革命色彩和獨裁野心家的人。
葛蘭西下意識地回過頭去,他看向自己身後,此時的墨索里尼已經離開了,但他殘留下來的壓抑感依舊不散。
一直以來瑪利亞都向他警告,必須提防墨索里尼,因為他不是一個單純的社會主義者。
而且在義大利共產黨的葛蘭西大力宣傳下,整個義大利都分成了兩派,支持革命的和不支持革命的。
因為,在他的接管下,義大利黑旗軍所進攻的對象一直以來都是整個義大利政府,而非義大利共產黨。
墨索里尼則給予了回復。
看不到他的眼神,也看不到他的視線。
這份警告讓葛蘭西不禁擔憂了起來,萬一呢?
國王妥協了,並且向墨索里尼發送了一份電報。
這份擔憂終究是在第二天被驗證了。
墨索里尼很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因此在他成功攻下並且接管佛羅倫薩之後,便提出了一句響亮的口號。
如果說一開始的階級運動能讓義大利人民意識到階級的重要性,那麼此時此刻的義大利人民則是將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放在了最高處。
於是乎,屬於義大利的內戰開始了。
按在葛蘭西肩膀上的手,緊了幾分。
同理墨索里尼也需要意共在基層上的影響力,加上他們之間的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所以雙方都互相需要,開始實施對義大利政府的強力攻勢。
他就這樣站在葛蘭西面前。
然而,昏暗的燈光下,墨索里尼將自己的眼眸卻深深地隱藏在眼眶的陰影之內。
就在墨索里尼和義大利政府軍交換著hetubook.com.com雙方意見時,瑪利亞那邊也展開了一系列行動。
那股不安越發強烈,葛蘭西已經察覺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水。
已經有人開始宣稱,墨索里尼是義大利的救星,他將會帶領著義大利走向社會革命。
當這份電報被葛蘭西知道之後,他便火速趕到墨索里尼面前。
「我了解墨索里尼,他可能是社會主義者,但他更是一位野心家,如果國王陛下您向他投降,或許能保留王位,從而減少傷亡和損失。」
由此可見,將軍們的建議並非毫無道理,國王不能對軍隊的忠誠太過信任。
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曾經想過,給士兵們增加待遇,但這樣的設想很快就被資本家和總理首相等人給勸阻了。
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他們,都是從屍海中摸爬滾打走出來的。
更重要的是,葛蘭西所承諾出來的分土地,也在他們管轄的領地裏面開始實施。
這場運動是來得如此的激烈,而且就戰力而言,墨索里尼所率領的義大利黑旗軍更具威力。
可是,當他推門而入之時,隱匿在昏暗燈光之內的墨索里尼,正死死地抓著這份電報。
瑪利亞這邊也調動不了太多軍隊,一旦長途跋涉進入匈牙利,必然會引起英法兩國的警惕。
不久之後,以墨索里尼為首的黑旗軍開始朝著帕爾馬和聖馬利諾進軍。
即使他們把一些舊軍隊給招過來戰鬥,也會因為墨索里尼曾經的那場軍人演講,失去了戰鬥意志。
進攻米蘭的情況就是一個例子,米蘭城內的士兵不單沒有反抗,甚至把市長給綁了起來丟到墨索里尼面前。
如果談判可行,或許能再一次拉攏墨索里尼。
米蘭已經落入他們手上。
即使談判不成,來到羅馬的墨索里尼也會被他們給包圍,無處可逃。
「軍隊是忠誠的,但不要試圖檢驗他們的忠誠。」
複雜的一面讓人無法猜透他心中所想,所以墨索里尼必和圖書須提防。
身為軍餉被削減的受害者之一,墨索里尼以感同身受的方式,渲染了義大利內的所有士兵。
然而,在瑪利亞仔細觀察墨索里尼的所有演講內容時,她卻驚訝的發現,墨索里尼從未講過階級主義鬥爭。
不知是否錯覺,在他踏出木屋的也一瞬間,這裡有變得明亮了起來,彷彿剛才的昏暗都是錯覺。
一直以來他所爭取的對象都不是無產階級,而是中產階級與軍人群體。
「為了義大利,為了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未來,我們需要更加的激烈,更加的激進,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如果我們給士兵們漲薪水,那麼我們的財政就會出現動蕩,我們的國家會陷入經濟危機。」
萬一墨索里尼真的要走上背叛的道路上,那麼他們又要如何去掀起反抗之路。
在這件事上,雙方意見出現了分歧,但並沒有影響雙方勢力的合作。
「你們要加油。」
他們將地主的土地和資產全都收走,然後根據需求劃分下去。
黑色巨大的身軀,彷彿黑洞那般讓周圍的光線都逃逸不了。
首先,蘇俄肯定要表明態度和立場。
義大利共產黨的游擊力量確實可行,但他們的游擊力量只適合於敵後作戰。
義大利國內的戰事越來越吃緊,國王只能不斷地向協約國提出支援申請。
最終,國王妥協了,這就導致士兵們本應獲得了待遇,無法提高,甚至在戰後還被削減薪水。
這番話當即敲碎了國王的幻想。
「骰子已經擲下。」
他輕輕握著拳頭,如果墨索里尼真的要再一次背叛革命,那麼他將會成為意共的敵人,即使在此之前雙方是如何友好合作。
可是,就在墨索里尼回應了邀請的第二個小時,他向自己的黑旗軍各位軍官發送了一份命令。
無論如何他們都贏了,贏麻了。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葛蘭西只能勸說墨索里尼,希望他可以冷靜下來。
黑旗軍明白和圖書了。
而且國家主義也並非不可實現對社會主義的轉變,但難度不低,所以瑪利亞依舊給葛蘭西做出提醒,必須提防墨索里尼。
由於軍勢太大,有不少資本家已經帶著自己的家產離開了,跟國王共進退的人不能說沒有吧,只能說真的沒有。
這件事很快就被提了出來,而提出這件事的人正是墨索里尼。
對於蘇俄的語言攻擊,英法兩個國家也同樣基於回應。
雖然說,他們不願意再一次開戰,但英法兩個打一個防守反擊還是可以的,而且他們也不會在輿論上落入下風。
可是,首相焦利蒂卻給了國王另外一個建議。
這可不是開玩笑,就連米蘭的大街小巷都貼滿了墨索里尼的頭像。
下一步,同時也是他們的最後一步。
一步,一步。
雙方在語言上打成一片,物理上卻顯得格外謹慎小心。
有的,僅僅是為了雙方利益而掀起的巨大對峙。
瑪利亞不會否定國家主義,因為在時代背景下,國家主義已經是不可避免,即使社會主義已經在穩步發展,但要強行逆時代背景,幾乎是不可實現。
給予除了支援以外的一切支持了屬於是。
畢竟羅馬是他們的首都,首都內的軍隊很多。
他提出了一個戰略方針,以佛羅倫薩和米蘭為兩個重要點,掌控城市之後開始南伐,反攻羅馬。
「放心吧,我的盟友,我自始至終都是義大利的社會主義者。」
國王開始向自己的將軍詢問道,是否能組織更多的軍隊去進行鎮壓。
這句話,充分證明了他的野心。
單從墨索里尼突然間襲擊佛羅倫薩就能看出,他們的進攻性遠比意共要強。
儘管這場嘩變遠沒有法軍和英軍那般厲害,直接斃掉自家軍官,並且炮轟自家指揮部。
反觀墨索里尼的黑旗軍,由於都是正規軍出身,正面作戰能力遠在游擊隊之上。
但其造成的負面影響依舊巨大。
但隨著事態的發展,瑪利亞也開始接受墨索里尼的改變。
上一頁